1 / 11

醫療與社會共舞

醫療與社會共舞. V0111034 蔡奇軒 V0111042 邱建嘉 B0211013 林家漢. 醫師專業的興起與發展及其性別政治.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談及 醫師 ,都會聯想到 男性 ,提及 護士 則會聯想到 女性 。 這種深植在大家腦海中的性別與職業的 刻板印象 , 似乎早已經建立。 這其實並不是因為女人不適合行醫、男人不適合做照護工作,而是過去以來, 台灣現代化過程中引進西方生物醫學以及建立西醫醫療體系的歷史進程中 ,與 男尊女卑 的 社會關係 彼此 結合而成 的結果。. 科選與醫師生涯的性別意涵.

boris-pe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醫療與社會共舞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醫療與社會共舞 V0111034 蔡奇軒 V0111042 邱建嘉 B0211013林家漢

  2. 醫師專業的興起與發展及其性別政治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談及醫師,都會聯想到男性,提及護士則會聯想到女性。這種深植在大家腦海中的性別與職業的刻板印象,似乎早已經建立。這其實並不是因為女人不適合行醫、男人不適合做照護工作,而是過去以來,台灣現代化過程中引進西方生物醫學以及建立西醫醫療體系的歷史進程中,與男尊女卑的社會關係彼此結合而成的結果。

  3. 科選與醫師生涯的性別意涵 1980年代中期以前,幾個重要的教學中心因為競爭激烈,每年錄取的四大科住院醫師總是有隱微不顯,但的確存在的性別歧視。例如:有些明文規定女生必須等待同班同學服完兵役後才能申請四大科,師長們所持的理由是不能讓男同學當女同學的學弟,以免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在住院醫師的升等過程,師長也會有提拔男生的傾向,背後的理由是應該把優勢的生涯發展機會讓給男生,反正女生有丈夫養。這樣的預設是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在作祟。

  4. 醫師職場發展的機會與挫折 早期醫師生涯發展主要是以社區診所為主,街訪的小診所醫師往往是社區領袖,受人敬重。女醫師往往可以同時行醫兼顧家,在樓下診所看診,在樓上照顧小孩。然而從1970年代中期起,大型醫院一間一間地擴張,加上醫療知識爆炸,大醫院有較多的學習新知和新科技的機會,吸引越來越多的醫師成為醫院的受雇者。雖然女醫師的比例逐年增加,然而醫院的高階管理階層仍然是男性佔絕大多數。醫學院校的女教授人數也不足。2005年性別平等教育法通過,要求各大專院校的校教評會需要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委員,當時有一些醫學大學強烈抗議,認為不太可能執行。事後證明,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5. 醫師的優勢社會地位,使一班人很難想像其中所存在的性別不平等。女醫師的職場困境,不僅僅存在於醫師專業,在其他令人稱羨的專業中處處可見。職場中的性別不平,主要是藉由個人的性別偏見與不公平的制度才得以長年維持下去,其負面效果除了耗損優秀人才外,容易造成組織團隊的僵化,減少創造力的發揮。性別不平等不會自動消失,必須藉由教育培訓單位內容的更新,制度安排的改造,才能耳目一新。醫師的優勢社會地位,使一班人很難想像其中所存在的性別不平等。女醫師的職場困境,不僅僅存在於醫師專業,在其他令人稱羨的專業中處處可見。職場中的性別不平,主要是藉由個人的性別偏見與不公平的制度才得以長年維持下去,其負面效果除了耗損優秀人才外,容易造成組織團隊的僵化,減少創造力的發揮。性別不平等不會自動消失,必須藉由教育培訓單位內容的更新,制度安排的改造,才能耳目一新。

  6. 婦女與健康 因為目前健康政策只以醫療模式出發,只是醫療政策而非融合社會心理、文化、經濟、政治與生物多量的健康政策,幾乎各種政策都充滿性別盲、性別不敏感、性別歧視、性別偏見、性別角色刻板印象。這是長久以來累積的忽視,呈現婦女健康或疾病的資訊是片段的以罹病率與死亡率為例,也總以男性歸度類推於女性,或認定天生生物上的影響,未進一步思索社會建構婦女的雙重角色、雙重標準,對女性的不當制度與壓迫、資源不足等才是致病原因。甚至忽略醫療場所的不友善、性騷擾,以及醫療保健服務系統的決策缺少婦女的參與。

  7. 我國婦女健康政策的缺失 目前我國對婦女健康議題的正是才剛起步,過去多半只是重視婦幼衛生,並未將婦女健康獨立於母嬰幼兒照顧,直到1990年開始,台大婦女研究室與民間婦運團體,開始提倡重視婦女健康。隨著時代轉變,以婦女為對象的健康政策已漸多元化,婦女健康也進入正式的政策討論中。

  8. 精神醫療與性別 雖然憂鬱症的診斷準則並未包含任何特指女性的敘述,但實際上又遇正確現為一個有性別差異的疾病,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在1994年的估計,女性憂鬱症的終身盛行率,及醫生中曾發病過的人口比率,約為男性的二至三倍。此外,一般認為憂鬱症女性的就醫率比男性高,且女性憂鬱症的發作期較長、較易慢性化、復發率較高,於是女性成為憂鬱症論述與醫療實作的主要對象。

  9. 女性憂鬱症相關成因 研究顯示憂鬱症是多項因素共同造成的,包括生物的、心理的、以及社會環境的等等多種因素。研究並未顯示兩性在這方面有本質上的差異。另一項生物因素是女性荷爾蒙,研究認為青春期後女性憂鬱症發生率才升高,但迄今仍未達結論,生物因素似乎不能完整解釋女性憂鬱症。心理方面,精神分析理論指出,女性成長過程導致必然的挫折感,認知心理學重探討女性的負面態度與思考、女性使用語言、自我安慰等無效的調適方法等。受限於心理評估工具不易標準化,這些研究缺乏足夠重複驗證,迄今尚未出現據說服性的完整結論。另有許多研究顯示,外在社會處境也是憂鬱症的重要原因。具威脅性、違反意願或是感覺羞辱、無法逃脫的生活事件最容易造成憂鬱症,長期的生活困境不僅造成憂鬱症,也會加劇短期生活事件引發憂鬱症的作用。

  10. 男性憂鬱症成因 心理學家認為失落與憂鬱是息息相關的。對男人來說,一旦因強烈失落感產生自我認同的危機。例如自覺吸引力喪失,期望落空,自己在家庭或社會中的地位或價值低落,事業無法再進一步的改善時,就容易導致憂鬱的發生。

  11. 代理孕母 生殖科技的發展,為人類開起許多新的可能性,也衝擊了母職的定義,但事實上,生殖科技或代孕之所以可能會剝削代孕者,是因為法律上不能公平的分配生殖與代孕關係間的權利義務,生殖與代孕對女性不必然是一種剝削,甚至可能是一種解放,因此在代孕刺激我們重新反省親子關係與懷孕的意義,思考是否可能透過制度設計確保代孕者的身體自主權以及善待所有懷孕的人,如此才能妥善的實施代理孕母制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