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likes | 309 Views
第十二章 稀有气体. §12 - 1 稀有气体的发现. 科学史上 ①重视实验结果;②重视推理的结果 (经典) 氩: 1 、 1785 年英国化学家凯文迪许: 在已加入过量氧气的空气中进行火花放电实验,生成二氧化氮气体,随即被 NaOH 溶液吸收。余下的氧用多硫化钾 K 2 Sx 吸收。 残留下一个约为原体积的 1 / 120 的微小气泡 。实验记录中写道:“这个气泡是特殊的,不像一般的氮,因为不管什么样的火花都不能使它同氧化合”。末被重视。
E N D
§12-1稀有气体的发现 • 科学史上①重视实验结果;②重视推理的结果(经典) • 氩:1、1785年英国化学家凯文迪许:在已加入过量氧气的空气中进行火花放电实验,生成二氧化氮气体,随即被NaOH溶液吸收。余下的氧用多硫化钾K2Sx吸收。残留下一个约为原体积的1/120的微小气泡。实验记录中写道:“这个气泡是特殊的,不像一般的氮,因为不管什么样的火花都不能使它同氧化合”。末被重视。 • 2、1893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 ①发现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密度1.2572g/L(标态);从NO,NO2,NH3, CO(NH2)2,KNO3中得到的氮气密度1.2505g/L(标态)。②瑞利约请拉姆赛重做凯文迪许实验,瑞利用红热的铜丝除氧,拉姆赛用灼热的镁粒吸收其中的氮气。也得到凯文迪许实验中的气泡。 ③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分离了空气中的末知气体,经气体密度测定、光谱检验,于1894年8月断定是一种新元素,命名为“氩”。(原意是不活泼)
氦:1、1868年法国天文学家简孙:在利用分光镜观测日全蚀时发现一条黄色谱线D3和钠光谱中的D1和D2线的位置不同,为太阳中的未知元素,命名为氦(原意是太阳);2、1890年美国化学家希尔布兰德:用无机酸处理沥青铀矿时,获得一种不活泼的气体,误认为氮气;3、1895年拉姆赛:在加热钇铀矿时,才在地球上作为一种元素分离出来,证明了地球上也有氦的存在。4、 1898年拉姆赛:将液态空气蒸发掉大部分,然后用热的镁和铜除去氧,用分光镜观测测到D3特征谱线,从而证实了大气中也有氦。(目的是寻找氖) • 氪: 1898年拉姆赛:用上法发现了氪(原意是隐藏)。 • 氖:1898年拉姆赛:考虑到氖比较轻,有可能混杂在液态氩中,于是在分馏液态氩时只收集其最先逸出的气体,测定其光谱,得到深红色的强光,确证为一新元素,命名为氖(愿意是新)。 • 氙:1898年拉姆赛:从液态氪的分馏物中找到了比氪的原子量更重的新元素,取名为氙(愿意为陌生人)
§12-1稀有气体的存在和分离 • 1、存在:存在于空气中(除氡是镭的衰变产物外) 稀有气体 He Ne Ar Kr Xe 体积含量%5.239×10-4 1.818×10-4 0.934 1.14×10-40.86×10-5 • 2、空气的液化:将除去灰尘、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空气压缩至20265kPa,经内管到达管端,通过减压活塞膨胀至101.3kPa的压力,温度较原来可降低50K,冷却的空气经外管逸出使内管的高压空气冷却,压缩和膨胀经重复多次,空气即可冷却。纯净的空气是淡蓝、透明的液体。通常储存在杜瓦瓶中,当它蒸发时,温度可达到83K(-190℃),故用做低温浴。 • 3、稀有气体的分离:利用熔沸点高低、吸附的难易差别。将液态空气分级蒸馏,轻馏分中含氦、氖,用活性炭处理,氖先吸附,然后分级解吸,反复多次,可得99.5%的氦和97%的氖;挥发除去大部分氮(-195.8℃)后,继续分馏,可从氧(-183.0℃)中分离出氩(-185.7℃,含少量氮)用沸石分子筛吸附。氩穿过沸石的孔隙,纯度高达99.999%。继续分馏、吸附得其它。
§12-3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 结构:ns2np6单原子分子的形式存在。 根据热力学推导单原子分子恒容热容Cv=3/2R=12.472;恒压热Cp=5/2R=20.786;容热容商r=Cp/Cv=5/3=1.667 稀有气体 He Ne Ar Kr Xe Cp 20.786 20.786 20.786 20.786 20.786 r 1.63 1.64 1.65 1.69 1.67 • 性质:1、无色无臭的气体;2、由于分子间存在微弱的色散力,因此它们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并且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3、在水中的溶解度、临界温度、临界压力的增大而增大;4、稀有气体较难液化;5、固态时为面心立方紧密堆积晶格。 稀有气体 He Ne Ar Kr Xe 熔点℃ -272.2 -248.67 -189.67 -157.2 -118.8沸点℃ -268.9 -245.9 -185.7 -152.9 -107.1溶解度cm3/kg 8.61 10.5 33.6 59.4 108.1 临界温度℃ -267.9 -228.7 -120 -62.5 16.6
§12-4 稀有气体的化合物 • 一、稀有气体的化合物的早期研究 • 1、稀有气体的包合物两种不同的分子互相结合成为组成一定的化合物。往往以大分子包容小分子,靠分子间的范德华力结合的化合物。如碘与淀粉形成蓝色物质。 • 稀有气体的包合物,常见有以下三类: (1)稀有气体和水(重水)形成的包合物46H2O 8Ng;(2)稀有气体和氢醌(对苯二酚)形成的包合物; (3)稀有气体和苯酚形成的包合物(C6H5OH)12 mNg. • 2、氦和金属生成的金属间充化合物 Pt3He, HgHe10,WHe2.
二、当前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研究--20世纪化学中的转折事件之一二、当前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研究--20世纪化学中的转折事件之一 • 1、50年代L.Pauling曾预言稀有气体 应该能形成化合物(但没有人理会);德国R.Hoppe提出稀有气体应该能形成氟化物并愿意试一试,被其导师W.Klemm(氟化学大师)斥责为“发疯”,使之进程推迟了。 • 2、1962年5 月英国化学家巴特列(N.Bartlett)合成了XePtF6 ;(从O2+PtF6= O2+PtF6-这一事实得到启发,因为Xe的第一电离能1170.43kJ/mol同氧分子的第一电离1177.18kJ/mol能很接近); 其后三个月,德国R.Hoppe合成了XeF2 ; 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Claassen合成了XeF4 ;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卢布里亚那大学Slivnik合成了XeF6。 • 据说:(1) R.Hoppe合成了XeF2 在N.Bartlett以前,只是由于当时的Giessen大学没有表征手段,只好送到外地去表征,论文迟发了2 个月;(2)美国人合成XeF4是读了N.Bartlett的文章之后。(诺贝尔奖最多由三个人分享)
3、1963年合成了KrF2(它导致了Br+7化合物的合成);此后相继合成了一系列稀有气体化合物,但都仅限于原子序数较大的重稀有气体氪、氙、氡。3、1963年合成了KrF2(它导致了Br+7化合物的合成);此后相继合成了一系列稀有气体化合物,但都仅限于原子序数较大的重稀有气体氪、氙、氡。 • 4、1995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稀有气体化合物HXY (x=Xe、 Kr、Ar Y= H、F、Cl、Br、 I、CN、NC、SH)包括HArF 发表在Nature406,874(2000) 预示HNeF的合成? • 5、德国研究小组合成了[AuXe4][Sb2F7]2(第一例稀有气体原子作为配体,稀有气体与金属原子的键合)。 • 三、稀有气体化合物的性质 • 1、无论是Xe(Ⅱ) Xe(Ⅳ) Xe(Ⅵ) Xe(Ⅷ)的化合物,都是氧化剂,而且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且大多数的情况下还原为Xe • 2、氙的氟化物都能作为氟离子的给予体,与许多含氟Lewis酸形成配合物。
§12-5 稀有气体的化合物的结构 • 一、价电子对与斥理论(VSEPR) • 1、1940年由西奇威克(N.V.Sidgwick)和鲍威尔(H.M.Powell)提出,后来吉列斯必(R.J.Gillespie)和宁荷姆(R.S.Nyholm)加以改进和补充,而成为无机立体化学理论的重要部分,能较好地判断和解释许多共价分子的空间几何构型。 • 2、理论思路:“分子的共价键(单键、双键、叁键)中的电子对以及孤电子对由于相互排斥作用而趋向尽可能彼此远离,使分子采取尽可能对称的结构,体系能量最低。” • 3、判断规则: • (1)确定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层中的电子总数(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和配体提供的电子数)和电子对数(注意:AsO43-、XeO3 8个电子,4对) • (2)根据中心原子电子对数,选定合适的理想几何构型,出现奇数电子,将此单电子作电子对对待。
电子对数 2 3 4 5 6 理想构型 直线型 正三角型 正四面体 三角双锥 正八面体键角 180 120 109.5 90 120 90 • (3)绘出构型图,将配位原子排布在中心原子周围,每一个电子对连接一个配位原子,孤电子对也排布在几何构型的一定位置上。分子中有重键按单键处理。 • (4)根据成键电子对(BP)、孤电子对(LP)之间的相互排斥大小,确定斥力最小的稳定构型。 A、对于含BP、LP的分子,其斥力大小顺序: LP-LP>LP-BP>BP-BP B、对于含单键、双键、叁键的分子,其斥力大小顺序: 叁-叁>叁-双>双-双>双-单>单-单 C、在Abn型分子中,成键电子间的斥力随配位原子B的电负性的增大而减小。如NF3的键角(102.1)小于NH3 (107.3);OF2的键角(102)小于H2O (104.5) 。 D、中心原子周围最小角度的位置上斥力大的数目越少,其结构越稳定。如XeF4(平面正方形) XeF2 (直线型)ClF3(T形)
二、价健理论 • 根据杂化轨道理论,氙原子5p电子激发到5d采用spd 杂化,形成各种空间构型:XeF2 (sp3d),XeF4 (sp3d2), XeF6 (sp3d3)。 • 三、分子轨道理论 • §12-5 稀有气体的化合物的应用 • 一、用于放射性氪、氙、氡的处理与分离 • 转变成氟化物。 • 二、在化工生产上作氟化剂及烯类不饱和烃聚合的引发剂 • 三、在分析化学上作氧化剂 • 作业:12-3 ;12-13;12-14 • 思考题:12-1;12-2;12-6;12-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