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 likes | 856 Views
中药学. 铁岭市卫生学校 中医药教研室 赵立彦. 第十二章 活血祛瘀药. 第十二章 活血祛瘀药. 含义:凡以通得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祛瘀药或活血化瘀药,简称活血药。其中活血作用较强者,又称破血药。 性能功效:多辛苦而温,以归心、肝经为主,证能散瘀,行滞。苦能泄利通络,温可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故本类药分别具有行血、散瘀、通经、利痹、消肿及定痛等功效。. 第十二章 活血祛瘀药.
E N D
中药学 铁岭市卫生学校 中医药教研室 赵立彦
第十二章 活血祛瘀药 • 含义:凡以通得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祛瘀药或活血化瘀药,简称活血药。其中活血作用较强者,又称破血药。 • 性能功效:多辛苦而温,以归心、肝经为主,证能散瘀,行滞。苦能泄利通络,温可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故本类药分别具有行血、散瘀、通经、利痹、消肿及定痛等功效。
第十二章 活血祛瘀药 • 配伍方法:寒凝血瘀者,可配温里散寒、温通经脉之品;风湿关节痹痛者,可配祛风湿、通经脉、止痹痛之物;疒瘕积聚、肿块坚硬者,可配软坚散结之药;热毒痈肿者,可配清热解毒之剂;久瘀体虚或因虚致瘀者,则当与补虚药同用。此外,又常与行气药同用,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力。 • 使用注意:妇女月经过多者,出血证没有瘀血者慎用,孕妇禁用。
第十二章 活血祛瘀药 • 如:内科的头,胸,腹痛——痛如针刺,痛要定处。体内的积聚,中风后的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日久,血证出血色紫,夹有血块。 • 外科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痈肿疮疡等。 • 由于形成瘀血的原因很多,例如外感风寒,热灼营血,痰湿阻滞,以及跌打损伤,皆可造成血行障碍,导致瘀血证,而且瘀血部位,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使用活血化瘀药时,应辩证审因,选择适当的药物,并且做适宜的配伍。
第十二章 活血祛瘀药 • 教学内容 • 掌握:川芎、延胡索 • 熟悉:益母草、丹参 • 了解:五灵脂、郁金、姜黄、莪术、三棱、 、乳香、没药虎杖、牛膝、泽兰、桃仁、红花、穿山甲、血竭、刘寄奴、水蛭、虻虫、土鳖虫等。
川 芎 • 来源: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根茎。
川 芎 性善走窜,为 “血中气药”, 妇科活血调经、 头痛的要药
川 芎 • 性能特点:本品辛散温通,能上行巅顶,下行血海,外彻皮毛,旁通四肢,既能活血又能行气,为“血中之气药”,妇科活血调经的要药。在活血方中配之,能增强活血化瘀作用;在补血方中配之,能通畅气血,使补而不滞。
川 芎 • 性能: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 功效: • 活血行气, • 祛风止痛
川 芎 • 主治: • 1.血瘀气滞的诸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血阻滞)因此有妇科活血通经的要药之称。常与当归配伍。
川 芎 • 2.头痛,风湿痹痛,跌打跌伤。本品性味辛湿,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秉性升散,有“上行头目”的性能,用于多种头痛,并能消除引起头痛的多种病因。止痛作用较强,能缓解疼痛,经配伍可用于多种头痛证。对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川芎可发挥祛风与止痛双重作用,对血瘀头痛则既活血,又止痛,对其他类型头痛,如寒郁头痛,痰湿头痛,火郁头痛,鼻渊头痛等,均可配伍使用,以发挥其擅长止头痛的特点。因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
川 芎 • 3.心脉瘀阻的胸痹心痛。 • 另:川芎嗪能预防和治疗冠心病,还能有效治疗再障(中医称血痨)。
延胡索 • 来源: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
延胡索 • 止痛要药 •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延胡索,能行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 性能特点:本品既活血,又行气,尤擅止痛,为止痛要药。
延胡索 • 性能: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 功效: • 活血祛瘀, • 行气止痛
延胡索 • 主治: • 1.血瘀气滞诸痛。治胃痛,常配伍枳实、白芍、白术等;治肝郁气滞胁肋胀痛,常配伍柴胡、郁金。 • 如:偏寒+桂枝,高良姜;偏气滞+香附,木香;偏热+山栀,川楝子;偏血瘀+丹参,五灵脂。
延胡索 • 本品辛散,苦降,温通,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行气中之血,为活血行气之良药,气行则血活,血脉流畅,气道通利,通则不痛,为止痛之良药。凡气血郁滞所致的头,胸,腹,胁腰,关节等遍身上下诸痛,均可应用,尤以胃痛,胁痛,痛经,疝痛尤宜。因秉升散温通之性,既能活血,又能行气,尤长于止痛,止痛适应范围广泛,无论何种痛证。均可配伍使用。无副作用,故为止痛之要药。
延胡索 • 2.血瘀气滞所致的痛经、经闭、主后瘀滞腹痛。常配伍当归、红花、香附。 • 3.多种内脏痉挛或非痉挛性疼痛时,能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等证。
丹 参 • 来源: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根。
丹 参 • 活血 • 逐瘀 • 要药
丹 参 • 性能特点:本品苦寒清泄,专入血分。既善活血祛瘀而通经止痛,又善清心凉血而除烦消痈,主治血瘀、血热、热扰心神所致诸证,兼治热毒所致的疮痈肿毒。古虽云:“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而实为活血祛瘀、凉血清心之品。 • 常用的剂型有“丹参片、复方丹参片、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
丹 参 • 性能: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 功效: • 活血祛瘀, • 凉血消痈, • 养血安神
丹 参 • 主治: • 1.血瘀经闭,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益母草、桃仁。 • 2.血滞心胸脘腹疼痛,癥瘕积聚,肝脾肿大、热痹肿痛。 • 3.热病高热烦躁、斑疹、心悸怔忡、失眠。 • 4.疮痈肿毒。
川芎、丹参 • 均能活血调经,用治瘀血阻滞的月经不调,产后瘀阻腹痛,还均可用治肝郁气滞的胁肋疼痛及胸痹心痛。 • 川芎:辛温,兼有祛风止痛之效,还可用治头痛、身痛、风湿痹痛。 • 丹参:苦凉,具有凉血消痈,养心安神之效,还可用治疮痈肿毒,心悸失眠。
五灵脂 • 来源: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的干燥粪便。
五灵脂 • 许多粪粒凝结成块状的称“灵脂块”,又称“糖灵脂”,质 • 佳;粪粒松散 • 呈米粒状的, • 称“灵脂米”, • 质量较次。 • 生用或醋炙、 • 酒炙用。
延胡索、五灵脂 • 均能化瘀止痛,主治血瘀所致的胸胁脘腹诸痛,并可用治经闭痛经,产后瘀痛。 • 延胡索:兼能利气,尚可治跌打伤痛,寒疝腹痛。 • 五灵脂:炒炭,兼能止血,可治崩漏,月经过多。
郁 金 • 来源:姜科多年生草 • 本植物温郁金、姜黄、 • 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 • 块根。
郁 金 • 性能:辛、苦,寒。归心、肝、胆经。 • 功效: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姜 黄 • 来源: • 姜科草本植物 • 姜黄的根茎。
姜 黄 • 性能:辛、苦,温。归肝、脾经。 • 功效: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郁金、姜黄 • 均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用治胸胁疼痛,月经不调。 • 郁金:兼能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还可治肝郁胁痛,疒瘕痞块,血热吐衄,温病神昏,痰热癫痫,湿热黄疸等。 • 姜黄:还能祛风通痹,善治肩臂痹痛,经闭腹痛,外用还治疮痈初起肿痛。
莪 术 • 来源: • 姜科植物 • 蓬莪术的 • 干燥根茎。
莪 术 • 性能:辛、苦,温。归肝、脾经。 • 功效: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三 棱 • 来源:黑三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黑三棱的块茎。
三 棱 • 功效: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莪术、三棱 • 均能破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经闭腹痛,癥瘕积聚,食积腹痛。 • 三棱:“破血”之功较强,醋制增强止痛作用。 • 莪术:行气消积之力较甚,称“破气”。
乳 香 • 来源: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 及同属其他数种植物皮 • 部切伤后渗 • 出的油胶树 • 脂。
没 药 • 来源:橄榄科植物没药树 及同属植物树干皮部渗出的油 • 胶树脂。
乳香、没药 • 均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用治血瘀心腹诸痛,痈疽肿毒,跌打伤痛,风湿痹痛,常相须为用。 • 乳香:活血止痛,为伤科要药。 • 没药:破血止痛,可增强乳香药力。
虎 杖 • 来源: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和根。 • 功效: • 活血止痛, • 清热利湿, • 解毒, • 化痰止咳。
牛 膝 • 来源: • 苋科多年生 • 草本植物牛 • 膝和川牛膝 • 的根。
牛 膝 • 功效: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虎杖、牛膝 • 均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同治血瘀经闭,跌打损伤。 • 虎杖:还能清热利湿,解毒,祛痰止咳,尚可用治湿热黄疸,水火烫伤及肺热咳嗽。 • 牛膝:还能补肝肾,强筋骨,引血下行,利水通淋,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血热吐衄及血淋、热淋。又是引经药,能引药下行。
益母草 • 来源:唇形科植物益母草 的干燥地上部分。
益母草 • 妇科经产要药,有“益母”之称 • 性能特点:本品辛散苦泄,主入心肝血分,功善活血化瘀调经,为治妇科经产病之要药,故有“益母”之名。兼入膀胱经,又能利尿消肿、清热解毒,虽为治水肿及热毒疮肿所常用,但以水瘀互阻之水肿用之最宜。
益母草 • 功效: • 活血祛瘀, • 利尿消肿。
益母草 • 主治: • 1.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止。本品能够入血分,活血逐瘀。常配伍当归、川芎-益母草膏。 • 2.水肿,小便不利(水瘀互结的水肿尤为适宜)。常与泽兰、白茅根同用。 • 3.疮痈肿毒,皮肤痒疹。内服,外用。 • 近年来用治高血压、冠心病。
泽 兰 • 来源: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苗的全草。 • 功效: • 活血祛瘀, • 利水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