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琵琶行(并序)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学习目标. 1 、理解内容和把握诗歌主旨。 2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3 、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他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是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长篇叙事诗 《 长恨歌 》 、 《 琵琶行 》 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孺子解吟长恨曲 胡人能诵琵琶篇 唐玄宗挽白居易联. 琵琶 行. 琵琶 行.

Download Presentation

琵琶行(并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2. 学习目标 1、理解内容和把握诗歌主旨。 2、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3、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3.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4. 孺子解吟长恨曲 胡人能诵琵琶篇 唐玄宗挽白居易联 琵琶行

  5. 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6.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这首诗的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这首诗的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 名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7. 《琵琶行》诗人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琵琶行》诗人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 名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8. 琵琶行 白居易

  9. 问: 1、《琵琶行》是一首 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记叙了谪居江州的诗人,月夜送客,巧遇琵琶女之事。

  10. 2、诗前小序主要交代了什么内容,定下了怎样的感情基调?2、诗前小序主要交代了什么内容,定下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写本诗的动机,定下了凄切伤感的感情基调。

  11. 浔阳楼楹联: 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12. 3、诗人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和身世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叹?3、诗人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和身世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叹?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原因:身世共同点:同是天涯沦落人。①都从京城沦落到江州。②都有才华。③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人,一个因直言相见而遭贬谪,都由荣至衰,满腹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清的寂寞生活。④都前途未卜。

  13. 诗人对琵琶女的态度是? 同情和尊重

  14. 琵琶女和诗人的形象是怎样? 琵琶女:封建社会中被伤害、被 侮辱的妇女。 诗人:被压抑、遭打击的正直的知识分子。

  15. 琵琶女的演奏(三次)

  16. 第一次演奏: 朗读第一段 江头送客闻琵琶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环境描写: 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互 文) “惨”!(离愁、沦落) 侧面烘托:音乐的美 琵琶女:寂寞 诗人、客人:离愁(惨将别)

  17. 琵琶女出场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寻”、“问”……这一系列的动词,从 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如何? 答:急切、欣喜。 2、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 琵琶半遮面“? 答: 矛盾、含羞。

  18. 琵琶女演奏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序曲 倾诉悲情。 第一 乐曲 急切愉快。 第二 乐曲 幽愁暗恨。 第三 乐曲 激越雄壮。 曲终 曲终收拨。

  19. 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大量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呢?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大量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一:大量运用比喻。 二:摹声与比喻结合。 三:叙议结合, 妙语点睛。

  20. 余音绕梁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 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 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 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 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 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 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21. 重闻琵琶青衫湿 第三次演奏: 琵琶女:却坐促弦弦转急 诗 人:重闻琵琶青衫湿 满座皆泣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2. 琵琶女自诉身世苦 白居易自叹谪居苦 年轻时 年老时 本是京城女 去年辞帝京 年轻美貌——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孤守空船  夕日欢笑——今日辛酸  夜梦往事——孤寂伤感 被贬江洲 病卧浔阳 忧愁暗恨 名满京都的艺人 才华横溢的诗人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起对比反衬作用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3. 琵琶女是怎样一个形象?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 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 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 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 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 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 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24. “男儿有泪不轻弹”白居易的“泪”只为琵琶女而洒吗?“男儿有泪不轻弹”白居易的“泪”只为琵琶女而洒吗?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