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N D
含羞草-簡介 • 含羞草是生長在陽光充足的草地上的一種低矮草本植物,別稱"知羞草"、"怕癢花"、"懼內草"。它是一種豆科植物,葉互生,具二回羽狀複葉。總柄很長,基部膨大成葉枕,即在含羞草的小羽片、羽軸和葉柄的基部,都有一肥大部分,叫葉枕。全株生有毛茸及銳刺,高約為二十至六十公分。含羞草的葉子具有相當長的葉柄,柄的前端分出四根羽軸,每一根羽軸上著生兩排長橢圓形的小羽片,它大約在盛夏以後開花,粉紅色的頭狀花序散布在草原上,像一團團疏落的小絨球。每一朵花具有不明顯的萼片,花瓣四裂,雄蕊四枚。莢果二至五節,每節含有一粒種子,表面布滿茸毛,成熟後自節處斷開,只留下一個空骨架,又是一奇。
含羞草-特徵 • 披散半灌木狀草本,高可達1公尺。有散生、下彎的鉤刺及倒生剛毛。葉對生,羽片通常4,指狀排列於總葉柄之頂端;葉柄長1.5~4cm;托葉披針形,長5~10mm,有剛毛。小葉10~20對,觸之即閉合而下垂;小葉片線狀長圓形,長8~13mm,先端急尖,基部近圓形,略偏斜,邊緣有疏生剛毛。頭狀花序具長梗,單生或2~3個生於葉腋,直徑約1cm:花小,淡紅色;苞片線形,邊緣有剛毛;萼漏斗狀,極小,短齒裂;花冠鐘形,上部4裂,裂片三角形,外面有短柔毛;雄蕊4,基部合生,伸出花瓣外;子房有短柄,無毛,花柱絲狀,柱頭小。莢果扁平彎曲,長約14mm,先端有喙,有3~4節,每節有1顆種子,莢緣波狀,具刺毛,成熟時莢節脫落。種子闊卵形。花期3~9月,果期5~11月。
含羞草-用途 • 全株皆可入藥,妙用多多:將根部泡酒服用或與酒一起煎服,可治風濕痛、神經衰弱、失眠等;與瘦豬肉一起燉煮食用,可治療眼熱腫痛、肝炎和腎臟炎;葉片的鮮品搗爛,可敷治腫痛及帶狀皰疹等,頗具止痛消腫之效。止痛、消腫、解毒。主治眼熱作痛、腸炎、胃炎、失眠、風濕痛等;外敷腫毒。觀賞,並且具消腫、止痛等功效。
資料來源 • http://content.edu.tw/junior/bio/tc_wc/textbook/ch05/supply5-5-0.htm • http://www.hulu.com.tw/tfd/Mimosa_1H.htm • http://www.inmjh.kh.edu.tw/04schoolsight/inmplant/Plant/081-090/087.htm • http://www.lmjh.tc.edu.tw/school/plant/fei/F/F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