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0

第三章 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原理

第三章 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原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过程,了解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中通常所使用的基本设计方法,重点掌握生命周期法中各个开发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程序,以及系统运行与维护的主要工作内容。 第一节 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概述 第二节 会计信息系统分析 第三节 会计信息系统设计 第四节 会计信息系统实施 第五节 会计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 返回. 第一节 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概述.

blaz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原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一般原理 •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过程,了解会计信息系统开发中通常所使用的基本设计方法,重点掌握生命周期法中各个开发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程序,以及系统运行与维护的主要工作内容。 • 第一节 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概述 • 第二节 会计信息系统分析 • 第三节 会计信息系统设计 • 第四节 会计信息系统实施 • 第五节 会计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 返回

  2. 第一节 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概述 • 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开发的组织者遵循系统开发的基本原则,统观全局,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安排好各项开发工作。 • 一、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要求 • 二、系统开发的基本原则 •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返回

  3. 一、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要求 • ⒈ 对手工会计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 ⒉ 认真分析用户的需求。 • ⒊ 对系统的规划要有全局观念。 • ⒋ 系统实施要循序渐进。 返回

  4. 二、系统开发的基本原则 • ⒈ 坚持系统的观点。 • ⒉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 ⒊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系统开发。 返回

  5.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 (一)原型设计法 • (二)生命周期法 • (三)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返回

  6. (一)原型设计法 • 1、原型设计法的概念 • 2、原型设计法的特点 • 3、原型设计法的开发过程 • 4、原型设计法的设计流程 返回

  7. 1、原型设计法的概念 • 原型设计法的基本的原理是系统开发者在初步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构造、设计和开发一个系统初始模型,该模型就称为原形或骨架。用户与开发人员在原型的基础上共同探讨、改进和完善方案,开发人员根据这个方案对原型进行修改,得到新的原型,再去征求用户意见,反复多次直至取得满意的原型为止。 返回

  8. 2、原型设计法的特点 • ⑴ 系统目标容易改变。其系统目标比较具体,系统的功能不多。 • ⑵ 系统开发周期短。系统设计、系统应用、系统评价紧密结合在一起,基本上属于一种“边设计边使用”的开发模式。 • ⑶ 用户参与程度大。系统设计往往需要用户较多的参与,系统用户在开发中所发挥的工作,也远远大于其他的设计方法。 • ⑷ 系统易于维护。开发的系统一般规模较小,而且在开发的过程中经过用户多次反复的使用和评价,因而对其可能遇到的问题,无论对于开发者还是用户都比较容易找到解决的办法,从而使得系统的维护更容易。 返回

  9. 3、原型设计法的开发过程 • ⑴ 确定用户初始需求阶段。用户提出基本的需求和应用范围,这时的需求可能是不完全的、粗糙的、但是最基本的。 • ⑵ 设计系统初始原型阶段。开发者根据用户基本需求开发一个应用系统软件的初始原型。初始原型不要求完全,它只要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 • ⑶ 使用并评价原型阶段。首先让用户试用模型,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明确原型存在的问题。 • ⑷ 改进完善原型阶段。开发者根据用户试用后提出的问题,与用户共同确定修改原型的方案,经过修改和提高得到新的原型。然后再试用、评价,再修改提高,多次反复逐步完善以达到用户的最终要求。 返回

  10. 确定用户初始需求 设计系统初始原型 试用系统原型 评价原型 不满意 改进完善原型 满意 试用系统原型 4、原型设计法的设计流程 返回

  11. (二)生命周期法 • ⒈ 生命周期法的基本思想 • ⒉ 生命周期法的特点 • ⒊生命周期法的工作流程和主要任务 返回

  12.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程序设计 系统测试 运行与维护 系统评估 ⒈ 生命周期法的基本思想 • 生命周期法是将软件工程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引入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中,采用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其过程严格地划分六个阶段: 返回

  13. ⒉ 生命周期法的特点 • (1)采用结构化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 (2) 面向用户观点,注重调查分析。 • (3) 各个开发工作阶段分工严格。 • (4) 系统的开发周期一般较长。 • (5) 系统目标不易改变。 一般用于大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返回

  14. 3、生命周期法的工作流程和主要任务 • 生存周期 主要任务 主要文档 • 系统分析又分为可行性研究 • 和需求分析两个阶段 • 1、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调 可靠行性分 • 查作户的需求、处理过程以 析报告 • 系统分析 及实现环境,从技术、经济 • 和环境三个方面对软件项目 • 或信息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 • 2、分析用户的需求,确定系 需求分析报 • 统必须具备的功能并建逻模。 告

  15. 3、生命周期法的工作流程和主要任务 • 生存周期 主要任务 主要文档 • 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分为 • 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总体 • 设计:对系统进行模块设计 • 和数据结构设计 概要设计书 • 系统设计 详细设计:是上一步的细化 详细设计书 • 详细功能、实现算法的描述

  16. 3、生命周期法的工作流程和主要任务 • 生存周期 主要任务 主要文档 • 程序设计 根据详细设计说明书将功能 程序清单和说 • 模块代码化,即编程。 明书 • 系统测试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系 测试报告和用 • 统达到预定功能 户手册 • 运行维护 运行软件、修改扩充、完善 运行日志、问 • 文档等 题及修改报告 • 系统评估 评价系统的优劣 评估报告 返回

  17. (三)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 1、基本思想 • 2、工作流程 返回

  18. (三)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基本思想 • 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 简称OO)的思想是: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对象组成的,每种对象都有各自的内部状态和运动规律,不同的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系统。当我们设计和实现会计信息系统时,如果能够在满足需求的条件下,把系统设计成由一些不可变的部分组成的最小集合,这些不可变的部分就是所谓的对象。

  19. OO方法的几点说明 • 1、客观事务都是由对象组成的,对象是在原事物基础上抽象的结果,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对象的某种组合构成。 • 2、对象由属性和方法组成,属性(attribute)反映了对象的信息特征,方法则用来定义改变属性状态的各种操作。 • 3、对象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传递消息来实现的,传递方法上通过消息模式和方法所定义的操作过程来完成。 • 4、对象按其属性进行归类(class),类有一定的结构,类上有超类(superclass),类下有子类(subclass),这种类之间的的层次关系是靠继承关系维持的。 • 5、对象上一个被严格模块化了的实体,称之为封装(encapsulation),封装了的对象满足软件工程的一切要求,而且可以直接被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所接受。 返回

  20. OO法的工作流程 • 1、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类似于另两种方法 • 2、分析问题的性质和求解问题。在复杂的问题中抽象地识别出对象以及其行为、结构、属性和方法等。这一阶段称为面向对象分析即OOA • 3、整理问题。对分析的结果作进一步的抽象、归类、整理,最终以范式的形式将它们确定下来,称为面向对象的设计即OOD • 4、程序实现。即用面向对象的语言将上一步整理的范式映射为应用程序,称为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即OOP

  21. 各种方法的比较 • 原型法是基于4GLS的快速模拟法,它通过模拟及模拟后的不断分析和修改最终建立系统,只能用于小系统的开发。 • OO法是一种围绕对象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再用面向对象的工具建立系统,这种方法不能涉及系统分析以前的环节,因此不能成为支持系统开发的全过程的方法; • 生命周期法是一个能支持全过程的开发方法,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占绝对地位。 返回

  22. 第二节 会计信息系统分析 •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调查 •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 •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说明书 返回

  23.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调查 • (一)系统的初步调查 • (二)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 (三)系统的详细调查 返回

  24. (一)系统的初步调查 • 在确定进行系统开发之前,应对系统用户的具体情况进行初步调查,以便大体上把握系统用户的基本业务情况。初步调查的内容包括系统用户的组织机构、开发的基本目标、应用的条件、现行会计系统的业务处理情况、业务人员的素质以及用户的基本需求等等。 返回

  25. (二)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 在对系统用户进行初步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开发人员应对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对系统开发在经济上、技术上、应用上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论证,并将分析和论证的结果写成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返回

  26. (三)系统的详细调查 • 在经过可行性分析之后,对于有开发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系统,则应对其进行更深人的调查,以便为下一阶段的系统分析工作做好充分准备。详细调查应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对系统内各组织机构的工作职能及内部关系、管理的层次、业务流程、业务数据流程等展开全面、深入的调查,同时利用有效的系统分析工具对其进行归纳和分析。 返回

  27.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 • (一)现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 (二)用户需求的分析 • (三)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 (四)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分析 返回

  28. (一)现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 对现行系统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信息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对于现行系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要提出解决方案加以克服,而对现行系统中的一些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则应当予以继承和发扬,使之成为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返回

  29. (二)用户需求的分析 • 用户的需求分析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对用户的需求进行透彻的分析,是做好系统开发工作的根本保证。用户的需求,即是新系统所必须具备的功能,如何把用户的需求有机地融入到新系统中去,是用户需求分析阶段工作的重点。 返回

  30. (三)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 通过对现行系统的评价和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之后,结合详细调查的情况,利用结构化的系统分析工具对原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分析,根据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对其不合理、不科学的部分加以修正,并把用户新的需求融入其中,从而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有用户的积极参与,因为只有用户最清楚他们自己的需求。

  31. 在系统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系统逻辑模型的形成过程中,结构化的系统分析工具的应用是不可缺少的。在这里简单介绍两种常用系统分析工具: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在系统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系统逻辑模型的形成过程中,结构化的系统分析工具的应用是不可缺少的。在这里简单介绍两种常用系统分析工具: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 • ⒈ 数据流图 • ⒉ 数据字典 返回

  32. ⒈ 数据流图 • 数据流图是采用特定的图形符号反映系统信息的流动、处理、存储情况的流程图,它主要用以描述系统的数据处理过程以及系统内部的各个处理过程之间的联系。数据流程图最为明显的特点是直观,因为它是根据系统的业务流程以图形符号的方式进行描绘而得到的,熟悉业务流程的人员很容易理解。数据流程图是系统分析阶段开发人员与用户交流,进行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

  33. 查询 保存凭证 各种明细帐、日记帐、余额表 原始凭证 记帐凭证 记帐 分类汇总 科目余额库 返回

  34. ⒉ 数据字典 • 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和文件的详细描述,是数据流图的一种补充。在数据字典中使用的条目有数据流条目、数据处理条目、数据存储文件条目和数据项条目等,这些条目是对数据流图中相关项目的详细描述。数据文件包括以下内容: • 数据项名 • 字段名 • 字段类型 • 字段长度 • 说明。

  35. 数据文件举例 • 部门代码数据字典: • 字段代码 字段名称 类型 长度 小数位 • BMDM 部门代码 C 3 • BMMC 部门名称 C 12 • BMRS 部门人数 N 4 0 • 部门代码文件记录: • 部门代码 部门名称 部门人数 • 001 办公室 10 • 002 财务部 12 • 003 劳资科 6 • 004 一车间 1200 • … 返回

  36. (四)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分析 • 新系统逻辑模型的提出,为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分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较多,其要求也各有特点。 • ⒈ 功能上的要求 • ⒉ 性能上的要求 返回

  37. ⒈ 功能上的要求 • ⑴ 会计核算方面的要求。会计核算方面的要求即满足帐务处理、报表编制、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销售核算、成本核算等方面的核算要求。 • ⑵ 财务管理方面的要求。在核算的基础之上,把管理学、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融人到系统功能中,从而实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等方面的功能,为管理提供信息。 • ⑶ 系统操作方面的要求。系统操作方面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系统的功能要与操作人员的素质相适应;二是系统在操作上的便易性并适当考虑用户原来的操作习惯,以便于用户理解和使用。 返回

  38. ⒉ 性能上的要求 • ⑴ 系统的稳健性要求。无论是系统硬件还是系统软件,在性能上必须保证系统的稳健性。 • ⑵ 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要求。会计数据的真实性,要求系统对于业务数据的处理方法必须正确。而由于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会计数据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安全保障措施。 • ⑶ 系统信息的共享性要求。会计信息的共享,是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系统信息要实现其共享性,就要求系统能方便、及时地提供相关信息,另一方面,也要求系统能有良好的数据接口。业务的发展,使得系统数据的共享性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重要的信息处理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应当首先做好这方面的准备,为今后系统的发展铺平道路。 返回

  39.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说明书 • ⒈ 系统说明书的组成 • ⒉ 系统说明书的作用 返回

  40. ⒈ 系统说明书的组成 • 系统说明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应用说明书和其它说明书。应用说明书描述了实现电算化后处理系统所具备的各种功能、处理流程、处理方式、文件组成和数据结构等。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应用说明书主要由数据流图、数据词典组成,这些都是结构化分析的结果。从组成内容来看,应用说明书则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⑴ 手工情况的基本概述。 ⑵ 手工逻辑模型的数据流图及数据词典。 ⑶ 电算化处理系统的逻辑数据流图、数据词典。 ⑷ 用户要求。这是指在数据流图上未能表达出来的用户的功能要求。例如:易维护、使用灵活、方便等功能。 ⑸ 新系统的目标与开发计划。 返回

  41. ⒉ 系统说明书的作用 • ⑴ 它是软件开发人员与用户双方在开发期间共同遵循的“规章制度”。 • ⑵ 它是软件开发工作的基础。 • ⑶ 它是系统验收的标准。 返回

  42. 第三节 会计信息系统设计 • 一、系统的总体设计 • 二、系统的详细设计 返回

  43. 一、系统的总体设计 • 系统的总体设计是根据系统分析说明书所确定的系统目标,运用结构化的设计方法,对系统的目标进行分解并将其融入到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当中,同时规范系统设计的代码、系统的输入,输出以及系统数据存储的方式,从而实现系统的总体功能。 • (一)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 (二)系统的代码设计 • (三)数据库设计 • (四)输入/输出设计 返回

  44. (一)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 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它是把由“数据流图”表达的数据处理功能转化成由不同模块完成的功能。所以模块又叫功能模块,划分一个系统模块的过程就是对整个系统功能加以分解的过程。模块设计通常采用结构化设计方法

  45. 结构化设计思想有以下几个特征 • ⑴ 一个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模块结构。 • ⑵ 具有相对独立性。 • ⑶ 模块只控制本分支下层的模块调用数(公用模块除外)。 • ⑷ 对整个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功能模块有明确的说明。 • 结构化设计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结构化设计方法,将各个功能模块的功能逐步细分。

  46. 帐务处理 初始化与维护 凭证处理 查询与打印 月末处理 1.系统初始设置 2.科目代码管理 3.输入期初数据 4.操作员管理 5.数据备份 6.数据恢复 • 凭证录入 • 2.审核登帐 • 3.科目汇总 • 4.自定义凭证 • 5.查询打印 1.日记帐 2.三栏式明细帐 3.总帐 4.多栏式明细帐 5.自定义查询 1.月底核对 2.月底结转 返回

  47. (二)系统的代码设计 • ⒈ 代码的种类 • ⒉ 代码设计的原则 • ⒊ 代码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 返回

  48. ⒈ 代码的种类 • ⑴ 序列码(顺序码):它是按对象发生的顺序进行编号。 • ⑵ 信息组代码(组码):代码对象从规定号起至规定号止的连续编号。 • ⑶ 群码:是将编码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包括固定的位数,并且指定其具体的含义。 • ⑷ 助记码:以易于理解和记忆的字符或数字作为其代码的编码方法。 • ⑸ 校验码:为检验输人代码的工确性而设计的代码。 返回

  49. ⒉ 代码设计的原则 • ⑴ 一义性:保证每一个代码都有确定的代码实体,做到一一对应而不能有歧义。 • ⑵ 标准化与通用性:尽可能利用国际的、国家的、各行业颁发的标准代码。 • ⑶ 稳定性。代码的稳定性是指在代码的编码以及代码的编码规则一旦确定之后就不要轻易改变。 • ⑷ 扩展性:代码在稳定性的前提下,应有适当的可供扩展的空间。 • ⑸ 实用性:尽量利用原业务处理上的习惯代码,方便使用。既要适应业务分类,又要考虑计算机处理效率。 • ⑹ 体系化:建立代码体系时,应注意本代码体系与其他业务代码的一致性联系,便于调用。 返回

  50. ⒊ 代码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 • 会计电算化所要求的代码对象有会计科目、各项资产、人员、部门、事项(摘要)以及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校验码和密码。 • 会计科目代码的设计是代码体系中最重要的代码设计。下图是一个四科目的代码结构: • ╳╳╳ ╳╳ ╳╳╳ ╳╳ • 四级科目 • 三级科目 • 二级科目 • 一级科目 返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