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likes | 623 Views
小学学校发展现状形成性评价 报告撰写的数据使用和格式要求. 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评价及数据库建设项目组 2009.06.18 - 19. 主要内容. ★ 反馈数据的解释 ★ 报告的体例框架 ★ 报告的数据使用 ★ 报告的图表设计 ★ 报告的格式编辑. 反馈数据的解释. 1. 基本情况介绍 2008 年底采集 07~09 学年度小学学校发展现状形成性评价数据信息; 4 类评价主体的数据:干部、教师、学生、学生家长; 包括原始数据( SPSS 文件)、原始数据生成后的统计结果( IE 文件)、开放题的结果( word 文件)。.
E N D
小学学校发展现状形成性评价报告撰写的数据使用和格式要求小学学校发展现状形成性评价报告撰写的数据使用和格式要求 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评价及数据库建设项目组 2009.06.18-19
主要内容 ★ 反馈数据的解释 ★ 报告的体例框架 ★ 报告的数据使用 ★ 报告的图表设计 ★ 报告的格式编辑
反馈数据的解释 1.基本情况介绍 • 2008年底采集07~09学年度小学学校发展现状形成性评价数据信息; • 4类评价主体的数据:干部、教师、学生、学生家长; • 包括原始数据(SPSS文件)、原始数据生成后的统计结果(IE文件)、开放题的结果(word文件)。
2.区县数据(本区县所有数据) 含8个文件:4个SPSS+4个IE
说明: * 每一类数据文件包含了本区县内所有学校的该类数据; *原始数据SPSS文件和生成结果IE文件中,均无学校名称和学校编码。
3.学校数据(本校所有数据)含10个文件:2个SPSS+4个IE+4个word3.学校数据(本校所有数据)含10个文件:2个SPSS+4个IE+4个word
说明: * 每一类数据文件包含了本校四类主体的数据; * 原始数据SPSS文件和生成结果IE文件中,均有学校名称和学校编码。
1.关于题目 *区县报告题目 (1)总报告题目: XX区(县)小学(2007~2009学年度)学校发展现状形成性评价总报告 (2)分报告题目: XX区(县)小学(2007~2009学年度)学校发展现状形成性评价 ——学校干部/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分报告
*学校报告题目 XX区(县) XX小学(2007~2009学年度)学校发展现状形成性评价报告 一贯制学校: XX区(县) XX学校(小学部)(2007 ~2009学年度)学校发展现状形成性评价报告
2.关于署名 方式一:报告题目之下直接署报告撰写人所在单位(全称)和姓名。
方式二:题目下署撰写人所在单位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报告的最后右下方署撰写人所在单位(全称)和姓名。
3.关于前言 • 重点说明小学学校发展现状形成性评价报告的目的和意义; • 不呈现“前言”二字。
4.关于正文 一、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内容和方法 (一)形成性评价的过程 写明小学学校发展现状评价经历了“06~07学年度诊断性评价”、“07~09学年度形成性评价”的过程,形成性评价报告是依据诊断性、形成性评价结果撰写而成的。
(二)形成性评价的内容 1.评价信息搜集对象的基本情况; 2.学校干部队伍工作现状; 3.学校教师队伍工作现状; 4.学校德育工作现状; 5.学校教学工作现状; 6.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现状; 7.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现状; 8.学校校园文化情况现状; 9.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现状; 10. 学校教育资源管理现状。
(三)形成性评价的方法 * 评价信息搜集的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采集; *评价信息搜集的对象:每所学校的干部和教师全员抽样,学生和家长分层整群抽样;
*数据处理的方法:使用spss11.0软件处理; *问卷编制、印刷和数据统计分析均由《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评价及数据库建设》项目组专业人员负责完成。
二、形成性评价的数据结果及分析 利用诊断性、形成性评价的数据,按照评价内容的10个方面,逐一进行分析。
三、形成性评价的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成绩 *写主要成绩 ——依据正向增长的评价结果; ——显著成绩可用数据和典型事例说明
2.问题 *写主要问题 ——依据负向增长的评价结果; ——主要问题可用数据说明。
(二)建议 *针对问题写建议,但不必问题与建议一一对应; *建议要具体、有针对性。
报告的数据使用 1.相关统计名词解释
*频数(Frequency):变量值落在某个区间(或某个类别)中的次数;*频数(Frequency):变量值落在某个区间(或某个类别)中的次数; *百分比(Percent):某选项频数在所有样本中的比例;
*有效百分比(Valid Percent):某选项频数在本题有效样本(去除缺失样本)中的比例; *累计百分比(Cumulative Percent):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的结果,最终累加值为100%; *Missing:缺失值。
2.结果分析须使用有效百分比(Valid Percent); 3.第一次呈现数据时,在当前页最下面加脚注: “本文所涉及数据中的百分比均为有效百分比,缺失值不在计算范围内”; 4.所有数据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5.每项指标评价结果“很符合”、“比较符合”、“不太符合”、“不符合”等四项之和应为100.0%。注:因统计软件对数据结果的四舍五入,可能导致总和不为100.0%,调整四项中最大数,使得结果影响最小。5.每项指标评价结果“很符合”、“比较符合”、“不太符合”、“不符合”等四项之和应为100.0%。注:因统计软件对数据结果的四舍五入,可能导致总和不为100.0%,调整四项中最大数,使得结果影响最小。
报告的图表设计 *同一主体不同年度对比统计结果表格; *同一主体同一年度统计结果表格; *多个主体不同年度对比统计结果表格; *多个主体同一年度对比统计结果表格; *柱形图、饼图、折线图等图形。
*同一主体不同年度对比统计结果表格 XX现状06~07学年度与07~09学年度对比统计结果(%)
*同一主体同一年度统计结果表格 XX现状07~09学年度统计结果(%)
*多个主体不同年度对比统计结果表格XX现状06~07学年度与07~09学年度多主体对比统计结果(%)*多个主体不同年度对比统计结果表格XX现状06~07学年度与07~09学年度多主体对比统计结果(%)
多个主体不同年度对相同题目的回答情况对比结果多个主体不同年度对相同题目的回答情况对比结果 XX现状06~07学年度与07~09学年度多主体对比 统计结果(%)
*多个主体同一年度对比统计结果表格 XX现状07~09学年度多主体对比统计结果(%)
图形呈现 *饼图:刻画成分构成; *柱状图:刻画对同一问题不同看法的比较,或同一问题多主体之间的比较; *折线图:刻画发展趋势。
饼图 图2 干部任职年限(%)
柱状图 图XJ7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现状06~07学年度统计结果
注意: 1.图要有横、纵坐标,坐标轴呈现百分比数据,保留小数点后1位,图左边统一标出“百分比(%)”; 2.表内数据保留小数点后1位,表标题后面统一标出“(%)” 3.图表的标题与图表间不留空行;
4.所有表格的第一行第一列的方格中写“题目”,表格中的具体题目前不加序号;4.所有表格的第一行第一列的方格中写“题目”,表格中的具体题目前不加序号; 5.表格编号要求 (1)总报告表格的编号要求:直接依次编号 总报告:表1、表2、表3…表示。
(2)分报告表格的编号要求:用评价主体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开头(2)分报告表格的编号要求:用评价主体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开头 • 干部分报告:表XG1、表XG2、表XG3…表示; • 教师分报告:表XJ1、表XJ2、表XJ3…表示; • 学生分报告:表XX1、表XX2、表XX3…表示; • 家长分报告:表XZ1、表XZ2、表XZ3…表示。
6.图的编号要求 (1)总报告图的编号要求:直接 依次编号 总报告:图1、图2、图3…表示。
(2)分报告图的编号要求:用评价主体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开头(2)分报告图的编号要求:用评价主体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开头 • 干部分报告:图XG1、图XG2、图XG3…表示; • 教师分报告:图XJ1、图XJ2、图XJ3…表示; • 学生分报告:图XX1、图XX2、图XX3…表示; • 家长分报告:图XZ1、图XZ2、图XZ3…表示。
7.图的标题放在图框外的下面,表格的标题放在表格的上面;7.图的标题放在图框外的下面,表格的标题放在表格的上面; 8.图、表的标题加粗;
9.同一幅图,不要出现2次标题。 反例: 图XG2:学校干部职称现状统计结果(%)
10.表格中,每个学年度与上一学年度相比,增长的数据用红色“↑”表示,下降的数据用蓝色“↓”表示。10.表格中,每个学年度与上一学年度相比,增长的数据用红色“↑”表示,下降的数据用蓝色“↓”表示。
报告的格式编辑 1.报告的题目和署名的字体、字 号和行距 • 题目用黑体,小三号字,加粗,单倍行距; • 题目下边写报告撰写人。单位与报告撰写人姓名之间空2个汉字,单位写全称;
报告撰写人姓名用楷体,小四号字,加粗,单倍行距,段前段后各0.5行;报告撰写人姓名用楷体,小四号字,加粗,单倍行距,段前段后各0.5行; • 两个字的姓名,姓与名之间空1个汉字;两个以上撰写人,名字之间空1个汉字。
2.报告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行距20磅; 一级、二级标题用四号字加粗;每段开头空2个汉字。 3.纸张和页边距 • 纸张:A4 • 页边距:上、下——2.54cm • 左、右——3.17cm
4.注释和参考文献 • “注释”和“参考文献”用宋体,小四号字,加粗,前面空2个汉字; • “注释”和“参考文献”的序号用① ② ③……; • “注释”和“参考文献”的内容用楷体,五号,行距20磅,不加粗,最后不加句号。
5.标题序号的使用说明 • 一级标题:一、二、三…… • 二级标题:(一)(二)(三) …… • 三级标题:1.2.3.…… • 四级标题:(1)(2)(3) …… • 五级标题:① ② ③ ……
带( )的序号,每半个括号占1个汉字。 • 非( )、○内的阿拉伯数字后面用“.”,不要用“、”。 • 标题序号均为直接输入,不要使用自动生成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