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392 Views
第一章 绪论. 教学内容 ◆旅游的界定 ◆旅游学的定义 研究内容 对象 方法 现状. 本章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认识旅游的定义、特点和本质;了解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本章的教学重点 旅游的定义、特点和本质 旅游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一节 旅游的界定. 什么是旅游? 旅游具有那些特点?
E N D
第一章 绪论 教学内容 ◆旅游的界定 ◆旅游学的定义 研究内容 对象 方法 现状
本章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认识旅游的定义、特点和本质;了解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本章的教学重点 • 旅游的定义、特点和本质 • 旅游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一节 旅游的界定 • 什么是旅游? • 旅游具有那些特点? • 旅游的本质是什么?
热身话题 • 七 • 嘴 • 八 • 舌 • 谈 • 旅 • 游
旅游界关于旅游的不同定义 交往定义 1927年,德国的蒙根·罗德对旅游的定义: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一)
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国际定义1942年,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对旅游的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注意:这个定义強調的是:旅游活动中必将产生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即强调了旅游的综合性内涵。 由于这个定义于70年代为“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xperts Scientifiques du Tourisme,AIEST)”所采用,因此称为“艾斯特(AIEST,)定义”。
流动定义1974年,英国的伯卡特和梅特列克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发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活动,是人们离开他平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流动定义1974年,英国的伯卡特和梅特列克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发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活动,是人们离开他平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了旅游的本质特征:异地性和暂时性。
时间定义 • 1979年,美国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马丁·普雷博士在中国讲学时,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为了消遣而进行旅行,在某一个国家逗留的时间至少超过24小时。” •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各个国家在进行国际旅游者统计時的统计标准之一:逗留的时间。
生活方式定义 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1985年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且指出了旅游的一些主要特点,即:异地性、业余性、享受性。
怎样认识以上各种不同定义? 作为一个关于旅游的完整的定义,至少应当包括如下几个要素: 时间要素 关于旅游的定义 空间要素 目的要素 综合要素
本书所采用的旅游定义(P8) 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们以旅览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合关系的总和。(邓观利,1982)
异地性 暂时性 旅游的特点 享受性 综合性 旅游的 4 个基本特点
旅游的本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需要 高层次需要 自尊需要 社 会 需 要 安 全 需 要 低层次需要 生 理 需 要
1、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1、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旅游是现代人生活的组成部分。 3、旅游是以经济活动形式表现出来的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体。
第二节 旅游学 • 旅游学的涵义 •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 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和体系 •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 旅游学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旅游学的涵义 旅游学是将旅游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现象,以世界范围作为统一体,研究旅游的产生、发展及其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 旅游者 旅游业 旅游资源
旅游学的研究内容 • 阐明旅游地特点和本质,揭示旅游产生、发展同政治、经济、文化间的关系。 • 阐明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间的关系 • 旅游产品与市场促销 • 旅游信息管理与旅游电子商务 • 阐明旅游业的特点,揭示产业结构内在关系和旅游业的经济、社会及环境生态影响 • 阐明旅游组织与管理,揭示其作用和主要管理手段 • 探讨中外旅游业的发展
客源地 目的地 目的地 旅游者 其他相关产业 目的地政府 旅游业 目的地居民 旅游活动产生的关系 空间关系 社会经济关系
旅游者 旅游业 旅游资源 旅游活动 要素关系 • 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以及不同目的地之间的交通联系、互补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研究 • 政府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研究 • 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关系研究 • 旅游者、旅游业、旅游资源之间的关系研究 • 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之间的关系研究
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 旅游学是一门跨学科。但是,目前的旅游学还不成熟,用衡量是否构成一个学科的标准去考察,它还有不完全具备的地方。。它虽然有专业的组织和大量的人员从事有关的研究工作,但还没有形成独特的语言系统(独有的概念),缺乏特殊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范式,因此在研究过程上也还没有公认的规则。现有的管理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对旅游学研究都有理论和概念上的贡献,但把旅游学归属到其中任何一门学科中都有勉强之处。(谢彦君《基础旅游学》)
研究方法 • 有三种哲学意义的研究方法可以指导旅游学的研究:实证主义、规范主义和实用主义。 •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来自数学方法、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断学科以及一些带头学科的渗透,来自一些平行学科的移植,也来自跨学科研究本身的融合过程。 • 旅游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田野工作(field-work)与社区研究、模式分析、科学实验和统计分析等。(谢彦君《基础旅游学》)
国内外旅游学的研究现状 旅游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作为一门科学,旅游学是随着近代旅游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 ◎世界:二战之前,旅游发达的地区是欧洲,旅游研究的中心也在欧洲,欧洲有着良好的旅游研究传统。二战以后,原先繁荣的欧洲成了一片废墟,北美地区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旅游研究的中心也相应地转移到了北美地区。 • ◎中国:中国旅游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研究总体情况是研究历史短、队伍年轻、学科构成不完善,比较重视应用层面的研究,而忽视对基础理论研究,因此与国外的旅游研究水平尚有一定差距。
国外旅游学研究 (1)从单科独进的分散研究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发展,这是旅游学研究最重要的一个演化特征。(2)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理论研究。(3)从研究的领域来看,对国际旅游的研究超过了对国内旅游的研究,对第三世界旅游的研究超过了对发达国家旅游的研究
国内旅游学研究 (1)中国的旅游研究主流仍是“应用导向”和“热点导向”,它表明了旅游学术队伍的不成熟。 (2)与国外的旅游学术研究相比,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一定的差距。 (3)国外研究已深入到旅游现象的细部,而我国还停留在做大文章,框架宏大,内容平常,缺乏科学实证的研究态度和方法上。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旅游,怎样理解旅游的定义? 2、旅游的特点和本质是什么? 3、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是怎样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