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妊娠合并心脏病

妊娠合并心脏病.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产科教研室 何玉洁. 妊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晌. 妊娠期 ---- 妊娠对心脏的影响 ⑴血容量增加: 32-34 周达高峰, ⑵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①心排出量增加 ②心率加快 ③心肌耗氧量加大 ⑶心脏位置改变. 妊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晌. 分娩期 --- 分娩三产程对心脏的影响 第一产程:子宫收缩 子宫 →回心血量↑(每次宫缩血 500→ 循环) 心脏负担加重 →心排出量↑(每次宫缩增加 24% ) (已是重负 收缩 →平均动脉压↑(宫缩→右心房压力↑) 担的心脏).

bjor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妊娠合并心脏病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妊娠合并心脏病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产科教研室 何玉洁

  2. 妊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晌 妊娠期----妊娠对心脏的影响 • ⑴血容量增加:32-34周达高峰, • ⑵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 ①心排出量增加 • ②心率加快 • ③心肌耗氧量加大 • ⑶心脏位置改变

  3. 妊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晌 • 分娩期 ---分娩三产程对心脏的影响 • 第一产程:子宫收缩 • 子宫 →回心血量↑(每次宫缩血500→循环) 心脏负担加重 • →心排出量↑(每次宫缩增加24%) (已是重负 • 收缩 →平均动脉压↑(宫缩→右心房压力↑) 担的心脏)

  4. 妊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晌 • 分娩期 ---分娩三产程对心脏的影响 • 第二产程: • 子宫收缩、腹壁肌、骨骼肌收缩→周围阻力↑ 心脏负担 • 产妇屏气用力 →肺循环阻力↑ 加重 • 腹压 →回心血量↑

  5. 妊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晌 • 分娩期 ---分娩三产程对心脏的影响 • 第三产程 • 子宫缩小→腹压↓→血液向内脏倾流 →回心血↓ 心衰 • 胎盘循环停止→大量血液入血循环→心负担↑

  6. 妊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晌 • 产褥期 子宫缩复→血液进入体循环 循环血量↑→心负担↑ 组织间液→体循环

  7. 妊娠、分娩对心脏病影响 • 妊娠期:前负荷(血容量)增多是主要因素 • 分娩期:前后负荷均增加并可出现右向左分流 • 产褥期:前负荷(组织间液回流)增多 • 最易发生心衰的时期妊娠32-34周、分娩期及产后3日内

  8. 妊娠合并心脏病类型 风心发病率下降,先心发病率上升,各种类型心肌炎后遗症越来越多,妊高征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病死率最高。

  9. 妊娠合并心脏病类型 • 1、先天性心脏病 • 2、风湿性心脏病 • 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 • 4、围生期心肌病 • 5、病毒性心肌炎

  10. 先天性心脏病 • 左向右分流型(非紫绀型):房缺(最常见),室缺,动脉导管未闭 • 右向左分流型(紫绀型):法洛四联症,艾森曼格综合征,孕产妇死亡率较高,不宜妊娠。 • 无分流型先心:肺动脉狭窄(轻度者能安度孕期),主动脉缩窄(预后较差),马房氏(Marfan)综合征(预后很差)

  11. 风湿性心脏病 • 二尖瓣狭窄特点 • 左室充盈时间缩短 • 左房压力增高 • 诱发急性肺水肿及充血性心力衰竭 • 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多能耐受妊娠及分娩 • 主动脉瓣狭窄轻型孕妇常能安全渡过,重型也可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孕妇多能耐受

  1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 • 全身小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坏死 • 周围小动脉阻力增加 • 全身组织水、钠潴留 • 血粘度增加 • 特点:以左心衰为主的全心衰竭、 有肺动脉高压的表现 常合并其他高危因素:双胎、贫血 心肌负担增加

  13. 围生期心肌病 • 无病史,妊娠最后3月产后6月发生的扩张型心肌病(PPCM) • 病因不清 • 心衰及器官栓塞表现 • ECG左室肥大,ST段T波异常改变 • UCG心腔扩大,LVEF • 对症治疗,避免再次妊娠

  14. 心肌炎 ★主要表现: 既往无心瓣膜病、冠心病或先心病 在病毒感染后1-3周内出现乏力、心 悸、呼吸困难和心前区不适等

  15. 妊娠合并心脏病对胎儿的影响 • 流产、早产、死胎、IUGR、胎窘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 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 遗传因素的影响

  16. 妊娠合并心脏病诊断 • 诊断 一妊娠前的病史 一妊娠后的临产表现 一体征 Ⅲ级及以上收缩期杂音 舒张期杂音 各种恶性心律失常 心脏扩大 一EKG 一X线摄片 一超声心动图

  17. 有意义的依据: • ①妊娠前有风湿热病史及心脏病病史。 • ②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经常性夜间端坐呼吸、咯血、经常性胸闷胸痛等心功能异常症状。 • ③紫绀、杵状指,持续颈静脉怒张。 • ④心脏听诊有舒张期杂音或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 • ⑤心电图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ST段及T波异常改变等。 • ⑥X线胸片或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显著的心界扩大及心脏结构异常。

  18. 权威NYHA心功能分级 • Ⅰ级: 无症状 •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症状 •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好转 • Ⅳ级:即使在安静休息时也有症状 • 客观分级标准:根据客观检查手段(EKG、负荷试验、胸片、彩超): A(无)、B(轻度)、C(中度)、D(重度)级

  19. 早期心衰的诊断 • ①轻微活动后即出现胸闷、心悸、气短。 • ②休息时心率每分钟超过110次,呼吸每分钟超过20次。 • ③夜间常因胸闷而坐起呼吸,或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 • ④肺底部出现少量持续性湿罗音,咳嗽后不消失。

  20. 心脏病患者对妊娠耐受能力的判断 1)可以妊娠:心脏病变较轻,心功能Ⅰ-Ⅱ级,既往无心衰史及其他并发症者 2)不宜妊娠:心脏病变较重、心功能Ⅲ级以上、既往有心衰史、有肺动脉高压、紫绀型先心病、严重心律失常、活动风湿热、心脏病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者,孕期极易发生心衰,均不宜妊娠。

  21. 防治 • 心脏病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是 • 心力衰竭和严重感染。

  22. 未妊娠期 ⑴对于有心脏病的育龄妇女,一定要求做到孕前咨询,以明确心脏病的类型、程度、心功能状态,并确定能否妊娠。 ⑵凡不适合妊娠的应采取避孕措施,已有子女的应做绝育手术。 ⑶有器质性心脏病的育龄妇女,最好能经过内科系统的诊治及明确能否手术纠正等,再决定是否可以妊娠。

  23. 妊娠期 • 终止妊娠 • ①孕12周前行人工流产。 • ②妊娠12周以上者可行钳刮术、中期引产或剖宫取胎及绝育术。若已发生心衰,须在心衰控制后再终止妊娠。 • 心力衰竭的预防

  24. 心力衰竭的预防 • 充分休息,避免过劳、刺激。 • 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体重增长不宜超过10—12kg,每周0.5kg。 • 预防心衰,治疗贫血、上感、妊高征等; • 应在内、产科共同监护下继续妊娠,20周前每2周查一次,以后一周一次;酌情住院; • 不主张预防性应用洋地黄 • 动态观察心脏功能

  25. 急性左心衰竭的紧急处理 • ①原则是减少肺循环血量和静脉回心血量、改善肺气体交换、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 ②取半卧位或坐位,高流量面罩或加压供氧; • ③适当应用血管扩张剂: • ④氨茶碱0.25g稀释后缓慢静往,可解除支气管痉挛,减轻呼吸困难,增强心肌收缩力; • ⑤速效洋地黄制剂、吗啡; • ⑥地塞米松 10-20mg静脉注射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少回心血量和解除支气管痉挛。 • 妊娠晚期心衰的患者,原则是待心衰控制后再行产科处理,应放宽剖宫产指征。各种措施均未能奏效,可边控制心衰边紧急剖宫产

  26. 分娩期 • 分娩方式的选择 • l)阴道分娩:心功能 I- 11级,胎儿不大,胎位正常,宫颈条件良好者,可考虑在严密监护下经阴道分娩。 • 2)剖宫产:胎儿偏大,产道条件不佳及心功能在III级及III级以上者,均应择期剖宫产

  27. 分娩期处理 • 第一产程: • ①使产妇保持安静,适当应用地西泮、派替啶等镇静剂 • ②密切注意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及早发现心衰征象 • ③纠正缺氧--吸氧 • ④产程开始后即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 第二产程: • 缩短第二产程、助产 • 第三产程:沙袋,预防产后出血,注意补液速度。

  28. 产褥期处理 • 产后观察; • 监测心功能、警惕心衰; • 抗生素预防感染; • 心功能Ⅲ级以上不哺乳。 • 休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