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如何成功投稿國際學術期刊

如何成功投稿國際學術期刊. 林秉勳. 學術期刊投稿流程. 選擇投稿期刊 了解期刊規定 學術期刊的撰寫 投稿 審查結果的處理與回覆 校稿 出版. 投稿期刊的選擇. 選擇適合本篇論文研究領域的期刊。 決定本研究論文的價值。. → 利用 ”web of science” 資料庫以論文主題關鍵字搜 尋相關期刊有哪些。. → 論文主題是否常在這些相關期刊中出現。. → 拿相關期刊近期的幾篇文章做為參考。. → 利用 ”journal citation report” 資料庫搜尋相關期刊 的影響因子與排名等資訊。.

binah
Download Presentation

如何成功投稿國際學術期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如何成功投稿國際學術期刊 林秉勳

  2. 學術期刊投稿流程 • 選擇投稿期刊 • 了解期刊規定 • 學術期刊的撰寫 • 投稿 • 審查結果的處理與回覆 • 校稿 • 出版

  3. 投稿期刊的選擇 • 選擇適合本篇論文研究領域的期刊。 • 決定本研究論文的價值。 →利用”web of science”資料庫以論文主題關鍵字搜 尋相關期刊有哪些。 →論文主題是否常在這些相關期刊中出現。 →拿相關期刊近期的幾篇文章做為參考。 →利用”journal citation report”資料庫搜尋相關期刊 的影響因子與排名等資訊。 → 選擇合適影響因子 (impact factor)的期刊。 → 別忘了考慮期刊排名(ranking) 。

  4. 美國科學資訊研究所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SI) • 其建構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各領域的書目資料庫,共收錄16,000種科技、社會科學及藝術人文等方面重要學術期刊、圖書、會議論文等,目前是屬於Thomson Reuter公司。 • 提供”科學文獻引用索引 (science citation index)”。 → 讓研究人員可以快速方便地分享最新的研究資訊,了 解最新研究方向、重要參考文獻與相關研究人員。 →收錄世界上超過6,650種重要且著名的科學期刊,涵蓋 了150個科學領域。 →可以透過”Web of Science”資料庫做線上查詢。

  5. 美國科學資訊研究所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SI) • 發佈”期刊引用報告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 每年發佈一次。 → 根據”科學文獻引用索引”蒐集的資料來衡量每個期 刊的影響力: • 提供特定期刊的影響因子 (impact factor)、總 • 引用次數、文章數目等資訊。 • 查詢特定領域、出版商或國家有哪些相關期刊。 • 對特定領域的相關期刊作期刊排名 (ranking)。 → 影響因子 (impact factor): 指該期刊前兩年所發表科學論文的被引用次數除以 該期刊前兩年出版的文章總數。

  6. 舉以下例子說明: • Ref: 2009 Journal citation report

  7. 排名有時更容易看出該期刊在特定領域的重要性。排名有時更容易看出該期刊在特定領域的重要性。 • Ref: 2009 Journal citation report

  8. 選擇投稿期刊注意事項 • 利用web of science搜尋論文時,也要注意不能有其他人做過相關研究,特別是研究從一開始到論文出版已經相隔一段時間。 • 選擇期刊是根據你這篇論文的 impact,無論發表在哪個期刊都是要對內容的正確性及可讀性有著同樣高的要求,而非以為把可能錯的內容發表在較不受重視的期刊上就可以逃過。 • 先投impact factor高的,退稿再投次高的。

  9. 期刊規定的了解 • 是成功投稿的第一要務。 • 先瀏覽選定期刊的規定,不要直接埋頭下去寫。 • 遵循期刊的作者指引(information for authors, style and notation guide) 來進行撰寫。 • 下載範本(template)。 → 作者指引內容包含: 出版機構、期刊領域、投稿事 項、稿件格式、審稿策略、版權轉移和版頁收費等。 → 稿件格式最重要: 章節的組成、圖表格式、參考文 獻格式、縮寫和單位、文章頁數等。

  10. 學術期刊的撰寫

  11. 論文基本架構 • 標題(title) • 作者(author) • 摘要(abstract) • 緒論(introduction) • 材料與研究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 研究結果 (results) • 討論(discussion) • 結論(conclusion) • 致謝(acknowledgments) • 參考書目(references)

  12. 論文基本架構 • 標題(title) • 作者(author) • 摘要(abstract) • 緒論(introduction) • 材料與研究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 研究結果 (results) • 討論(discussion) • 結論(conclusion) • 致謝(acknowledgments) • 參考書目(references) and IMRAD

  13. 標題 (title) • 第一眼看到的部份,標題吸引人,才能引發讀者閱讀的動機。 • 可以讓讀者清楚理解論文的內容為何。 • 避免在標題中用縮寫。 • 注意大小寫。 → 簡潔、正確、具體而清楚。 → 第一個單字字母一定要大寫。 → 有時候重要單字的第一個字母要大寫。

  14. 作者 (author) • 分為第一作者 (first author)、通訊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和共同作者 (co-author) • 以下為一例子: → 第一作者為計畫主要執行者和論文撰寫與修改者。 → 通訊作者通常為計畫指導者,通常會加註*。 → 對計畫提供實質協助並參予討論者則可列在共同作者。

  15. 作者 (author) • 分為第一作者 (first author)、通訊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和共同作者 (co-author) • 以下為一例子: → 第一作者為計畫主要執行者和論文撰寫與修改者。 → 通訊作者通常為指導指導者,通常會加註*。 → 對計畫提供實質協助並參予討論者則可列在共同作者。

  16. PACS/OCIScode • PACS/OCIS codes分別被美國物理協會(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APS)或美國光學協會出版的期刊使用(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OSA),是用來將期刊的研究領域做進一步的分類,進一步的說明或查詢可見以下網站: → PACScode: http://www.aip.org/pacs/ → OCIScode: http://www.opticsinfobase.org/oe/submit/ocis/ • 140.7240: • UV, EUV, and X-ray lasers • 340.7480: • X-rays, soft x-rays, extreme • ultraviolet (EUV)

  17. 摘要 (abstract) → 必須包含IMRAD各部分。 • 摘要是論文正文的縮小版。 → 各部份的比例大致相同。 → 不要放入文中未提及的事項。 → 不要放入縮寫或公式。 → 通常放在最後寫。

  18. 緒論 (introduction) • 傳達研究目的 • 背景介紹 • 研究方法 • 主要結果、主要發現和結論 → 說明為何要進行此項研究。 → 緒論中最重要的部份。 → 介紹過去一系列之研究。 → 讓讀者理解此研究的重要性。 → 敘述彰顯研究目的的方法。 → 必須與研究目的直接相關,盡量簡短。 → 讓緒論的結構更完整。

  19. 緒論中各部分的比例分配 10 % 10 % 50 % 10 % 20 % • Ref: R. Lewis, N. Whitby, E. Whitby, 理科英文論文寫作 (眾文圖書公司, 2009)

  20. 緒論 (introduction) • 與摘要的比較: → 摘要是論文的縮影,可以單獨地被刊登在摘要服務 或其他公開的期刊。 → 緒論特別強調研究目的,所以還包含了過去研究的 回顧,必須包含參考文獻才算完整。

  21. 材料與研究方法 (materials and methods) • 這是最容易寫的部分,通常由此開始 • 主要描述實驗樣品、實驗架設、使用儀器、實驗參數以及資料分析使用的統計方法 → 總該知道自己怎麼做的吧。 → 實驗樣品: 來源、廠牌、產地、處理與保存方式。 → 實驗架設: 可以搭配架設圖。 → 使用儀器: 型號、廠牌。 → 依照實驗結果的順序來描述。 → 是否已涵蓋了實驗結果所使用的。 → 別人用同樣的方法也要做得出來。

  22. 材料與研究方法 (materials and methods) • 在簡短和完整之間達成平衡 • 引用別人方法要加註文獻 • 注意抄襲問題 • 注意單位以及小細節 → 不用交代每個細節但又要顧及完整性。 → 引用別人方法要加註文獻,但仍須做適度之敘述。 → 有些方法是類似的,可以參考別人的論文,但不能 整段照抄。 → 一個小錯誤可能造成誇張的結果。 → 寫完後應再仔細檢查一遍。

  23. 研究結果 (results) • 將主要結果按照順序陳述出來,不先解釋他們代表的意義 • 跟論文主題無關,只是做為測試使用方法的正確性,則只需在論文中說明,並註明”data not shown”即可。 • 每一個結果所用到的方法都應該在材料和方法中有所交代 → 主要結果指的是: 1.可以支持或推翻原先論文假設的結果。 2.可靠的且可以支持論文結論的結果。 → 須和”材料與實驗方法”相對應。

  24. 研究結果 (results) • 以圖表來表示一組相關的資料 • 通常最好將結果和討論分開,但有時候結果適合逐一與其討論緊密連結在一起,一個敘述完再換下一個;或是當文章格式有規定,才會合在一起 → 一張圖表可以省略許多字句解釋;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但要注意圖表數目。 →圖表中有多條曲線時應註明每一條代表的意義。 → 相同類型的結果應盡量置於同一圖中,必要時可用 圖中的插圖來表示。 → 合在一起常造成結果部分被削弱。 → 當關係錯縱複雜時才會合在一起。

  25. 討論 (discussion) • 此部分是從研究目的來看研究結果,會導出什麼解釋,並據此對未來的研究方向提供建議。 • 寫作順序應注意其相關性,可以在寫完後做適當的調整。 • 可先以條列方式列出重點,進而將詳細解釋列在各個重點之下。 • 一開始先列出主要的發現或貢獻 • 說明如何把得到的結果與自己或文獻上的預期連結在一起 → 由強到弱的表示方法。 → 說明為何這種解釋可接受且與文獻結果一致。

  26. 討論 (discussion) • 特別注意與預期結果有衝突的部分 • 要對所有放在文章中的結果進行討論 • 避免有以推測方式進行的討論。 • 特別注意此部分的英語技巧。 • 將結果與他人研究做適度的比較,並藉此彰顯本研究的重點與價值。 → 必須再次確認資料的正確性。 → 盡可能對衝突的部分提出合理的解釋,並說明為何 與預期結果不符,好的解釋將可提高論文的impact 。 → 引述別人的文獻可提高說服力。 → 只有自己懂是不夠的,要能夠清楚地將邏輯推理得 到的句子表達出來。

  27. 結論 (conclusions) • 將文章中的重要發現與重要推論歸納成簡短的幾句話 • 視文章規定,可獨立敘述在一小節,或直接接在討論之後一段。 • 指出研究所得之創新性與意義,最好能建議未來的研究方向,藉此再度顯示本論文的價值與加深審查者的印象。 → 不敘述推理過程。 → 不再引用文獻。

  28. 致謝 (acknowledgments) • 作者用來感謝在研究過程中提供建議或所需物質和儀器的人或機構。 • 除了寫出特定對象的姓名外,也要包含感謝的事項,例如: 我們感謝XX大學的XXX教授和XXX博士提供我們實驗架設上的協助。 單位 人名 幫忙做了何事

  29.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 格式要符合期刊的規定 • 引用參考文獻的篇數要適當 • 文獻的引用可分為資訊顯著與人名顯著兩種。 → 依照期刊提供的作者指引來做。 → 依照論文性質而有所不同。 → 以重要的、相關性高的以及最新的為優先。 →避免引用太多自己的論文。

  30. 撰寫論文的順序

  31. 撰寫論文的小撇步 • 擷取主要重點和想法。 • 以自己的口吻先寫下來。 • 中間遇到問題先跳過,只管大架構。 • 先寫下來就對了: →把用字、拼音、句子結構及文法放一邊。 →很難同時顧好寫作和編輯。

  32. 投稿 • 投稿前請注意編輯正確性檢查。 • 所有作者的名字拼法是否與他所慣用一致,單位英文名稱是否正確。 • PACS code(for APS journals)或 OCIS code(for OSA journals)是否正確,第一個號碼是否與要投期刊的章節一致。 • 經費來源單位及編號是否正確。 • 每個圖形的所有參數是否有在圖中和其標題內說明,所有數值的有效位數是否恰當。 • 所有圖形在twocolumn格式下,其線寬和字大小是否大於最小可接受值,灰階解析度是否足夠,文字字形是否都用 Helvetica 或 Arial。同一張 圖內的各曲線是否可輕易辨析,所選用的符號及標線型式是否清晰,tick長度是否適當。

  33. 投稿 • 投稿前請注意編輯正確性檢查。 所有圖形的表示方式是否可清楚的顯示出其所要表達的重點,error bar的定義是否明確。 所有參考文獻的 作者, 期刊名, 卷數, 頁數, 年份是否正確,列出方式是否符合該期刊的要求。 所有的參考文獻是否按照在文中出現的順序排列。 全文是否以自動拼字檢查功能檢查過。 在編輯好的PDF檔內,尋找『?』,以確保所有的圖形和參考文獻的呼叫都對應到。

  34. 投稿 → cover letter、版權移轉同意書、審查者名單、所有 作者的服務單位和電子郵件。 • 除了文章外還須提供的文件或資料。 • 論文寄出後,亦可將該文章上載至網路 e-Print archive中(http://xxx.lanl.gov/),以供世界各地可以早點得知,這也等效像是提早了論文出版的時間以爭取時效,然而有些期刊像是 Nature, Science並不允許你這麼做,所必須先查清楚才能寄。 • 論文投出後,定期進入該期刊投稿論文狀態追蹤欄裡查詢狀況,以確保其不受延誤。

  35. 審查結果的處理與回覆 • 收到的審查結果有三種: 接受、修改後再審或退稿,一般不太可能在第一次投稿後就被接受,通常是要做修改。 • 仔細閱讀編輯 (editor)與審查者 (referee)的意見,再將意見或問題以條列式呈現。 • 逐一回答審查者的各個疑問外,並在論文內做必要的修改或補充新的重要資料。 • 回覆信函必須包括: 1. 除了將所有問題條列出並附上回答外,必須說明在修 改後的論文裡已如何針對他的意見加以修改或補充。 2. 將所有論文的修改整理在summary of changes中。 • 如再有意見則依同樣步驟處理,直到論文被接收為止。

  36. 編輯先告訴你文章的審查結果 • 以下舉一例子說明: Dear Dr. XXX, The above manuscript has been reviewed by one of our referees. Comments from the report are enclosed for your consideration. When you resubmit your manuscript, please include a summary of the changes made and a brief response to all recommendations and criticisms. Yours sincerely, XXX Associate Editor Physical Review A

  37. 編輯提出他的意見或問題 PROBLEMS WITH FIGURES: In reviewing the figures of your paper, we note that the following changes would be needed in order for your figures to conform to the style of the Physical Review. Please check all figures for the following problems and make appropriate changes in the text of the paper itself wherever needed for consistency. * Fig. 15: Please add closing parenthesis after "units". XXX Assistant Editor Physical Review A

  38. 提供審查者的意見 ---------------------------------------------------------------------- Report of the Referee -- AJ10342/Lin ----------------------------------------------------------------------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tailed study of X-ray lasing in Ne-like Ar, Ni-like Kr, and Pd-like Xe using a pre-formed plasma waveguide to dramatically enhance the output of the OFI driven lasing media. The paper examines the sensitivity of lasing to changing many of the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and is a very interesting and useful paper. While many of the experimental details are presented in the paper they are scattered around. It would help the reader of the paper if the authors summarized the detaile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n one place in Section II. Since 3 separate pulse are used to create the waveguide and heat the laser plasma it would be useful if the pulse energy, duration, time separation, spot size of all 3 pulses were given in Section 2. For example, the energy of the pump pulse is not given in this section and the reader needs to look at the caption for Fig. 2 to find this information. It also might be better to first describe the 2 pulses used to create the waveguide rather thanstarting with a partial description of the pump pulse. I would also caution the authors about claiming that the photon number rolling over in Fig. 8 and other figures is due to a saturated gain-length since they have not actually measured…...

  39. 將編輯與審查者的意見或問題以條列方式呈現:將編輯與審查者的意見或問題以條列方式呈現: Editor Comment 1 : A closing parenthesis is added after “units” in the revised Fig.15. Referee Comment 1 and 2: It would help the reader of the paper if the authors summarized the detaile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n one place in Section II. Since 3 separate pulses are used to create the waveguide and heat the laser plasma it would be useful if the pulse energy, duration, time separation, spot size of all 3 pulses were given in Section 2. Comment 3: It also might be better to first describe the 2 pulses used to create the waveguide rather than starting with a partial description of the pump pulse. Comment 4:……

  40. 審查回覆的格式: Manuscript Number: AJ10342 Responses to the Editor A closing parenthesis is added after “units” in the revised Fig.15. Responses to the Referee We thank the referee for all the suggestions which are helpful for improvingthis manuscript. All the suggestions are addressed and correspondingrevisions are made as follows. Comment 1 and 2: It would help the reader of the paper if the authors summarized the detaile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n one place in Section II. Since 3 separate pulses are used to create the waveguide and heat the laser plasma it would be useful if the pulse energy, duration, time separation, spot size of all 3 pulses were given in Section 2. Response: All the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except the spot sizes and durations……

  41. 最後附上論文所有的修改整理: Summary of changes • A closing parenthesis is added after “units” in the revised Fig.15. • In the 1st paragraph of Section 2, the sentences “A 45-fs pump pulse is used for…is used to vary the pump polarization ellipticity.” are moved to the position after the sentences “Two laser pulses, serving as the ignitor and the heater,...to increase the uniformity of longitudinal intensity distribution.”. • In the 1st paragraph of Section 2, the sentence “Two laser pulses, serving as the ignitor and the heater, are used for producing a plasma waveguide. After combined by a thin-film polarizer, the 45-fs p-polarized ignitor and the 160-ps s-polarized heater propagate collinearly and are then focused by an axicon of 30゜base angle to a line focus of >2-cm length in FWHM.” is revised to “Two laser pulses, serving as the ignitor and the heater, are used for producing a plasma waveguide. After combined by a thin-film polarizer, the 45-fs p-polarized ignitor and the 160-ps s-polarized heater with 200-ps separation propagate collinearly and are then focused by an axicon of 30゜base angle to a line focus of >2-cm length in FWHM. The transverse profiles of the ignitor and the heater are both a Bessel distribution with an intensity ……

  42. 校稿 (proof-reading) → 出版前的最後一次修改。 • 投稿接受後,在論文出版前會進行校稿。 → 避免做大幅度的修改。

  43. 退稿的原因 Only one reason to accept a manuscript. But, there are many reasons to reject a paper. • 投到領域不對的期刊或格式不符。 • 不適當的實驗設計或實驗方法交代不清。 • 實驗結果與結論不符。 • 有限的研究成果。 • 面對退稿的態度。 → 除非文章品質真的很差,否則有時可以在適當的修 改後,改投另一期刊;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 It is not the end of the world.

  44. 參考資料 • 生物科技領域期刊投稿指南研習營講義 (2010) • R. Lewis, N. Whitby, E. Whitby, 理科英文論文寫作(眾文圖書公司, 2009)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