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617 Views
石城县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屏山工业园). 评审稿. 2013.07. (一)规划背景. 1 、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 的实施意见,为石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 、建设屏山创业园的必要性 ① 发展县城经济的需要。 ② 城市空间布局工业发展平台的需要。 ③ 是完善 高速出入口服务区 配套设施, 提升城市入口形象 的需要。. 39. ( 二)现状条件分析. 1 、园区区位及范围. 本规划区位于石城县城南部,中间有 206 国道穿越,南面紧邻泉南高速,位于泉南高速出入口,周边交通条件优越。
E N D
石城县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屏山工业园) 评审稿 2013.07
(一)规划背景 1、《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为石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建设屏山创业园的必要性 ① 发展县城经济的需要。 ② 城市空间布局工业发展平台的需要。 ③是完善高速出入口服务区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入口形象的需要。 39
(二)现状条件分析 1、园区区位及范围 本规划区位于石城县城南部,中间有206国道穿越,南面紧邻泉南高速,位于泉南高速出入口,周边交通条件优越。 规划区面积约为1.88平方公里。
长江村 2、现状用地分析 规划区内现状用地主要沿206国道分布,分布较为分散,全部为农村居民点,现状总建设用地为6.79 公顷,具体用地分类情况如下表所示。 41
高速挂线 206国道 泉南高速 3、交通分析 规划区内206国道穿境而过,此外有泉南高速挂线接入206国道,其余道路为县乡道。
4、用地适宜性评价分析 用地适宜性评价表 • 高程分析及评定 • 坡度分析及评定 • 河流水系保护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评价
2、城市总体规划 1、土地利用规划 (三)相关规划解读 根据《石城县土地利用规划》,本次规划区大部分为可建设用地,部分林业用地,少量水系,无基本农田。 石城县城市总体规划 在《石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的“一江两岸三区”的空间结构中,本规划区位于“三区”的屏山创业园片区,位于琴江东南岸,紧邻泉南高速互通口,206国道穿越而过,交通条件优越。 28
(四)规划目标及定位 1、规划目标 结合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意图,合理有序地规划屏山创业园空间布局,科学确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为规划管理和开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为创造环境优美、产业高效、居住舒适、交通便捷的屏山创业园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功能定位 本规划区的功能定位为:县城工业经济发展平台,高速出口配套服务区。 46
(五)用地方案介绍 1、路网结构 整个路网结构尊重现有的地形地貌进行规划设计,首先避免穿越大型山体,保留现有的河流水系,形成点、线、面一体的绿化体系。其次依山就势进行道路线性走向设计,以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防止水土流失。 33
2、用地布局规划 51
3、用地功能结构 园区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布局结构:“一心两廊三区”。 “一心”指主中心:配套产业服务中心,也是核心功能区,是全区的服务中心; “二廊”是指南北二产业区间的生态绿廊以及北侧水溪绿廊。 “三区”是指以生态绿廊为界分南北两产业片区和配套服务区。 35
4、就业岗位预测 园区就业人口预测 ①经济相关法对屏山创业园就业人口进行预测 规划采用经济相关法对屏山创业园就业人口进行预测,计算公式如下: P=M*S*A 其中:P—-规划就业人口数(人) M——工业用地单位面积产值(亿元/平方公里) S——工业面积(平方公里) A——工业每亿元产值所需工作人员(人) Ⅰ、单位用地面积工业产值M取值 参照我省园区土地投入产出平均指标,规划确定工业的单位面积土地工业总产值为15亿元/平方公里。 Ⅱ、工业用地面积S取值 规划区工业用地面积为72.05hm2, Ⅲ、单位工业产值所需就业人员A取值 根据相关研究并考虑实际情况,规划规划区每亿元产值所需的从业人员约为500人。 由此可以计算得出: P1=15*0.72*500≈5400人 工业企业就业岗位与服务设施从业人员岗位的比例,参照其他规划区的经验,数据以8:1~5:1计,规划确定规划区总就业人口约为6000人。 ②根据规划区内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结合未来工业发展趋势,规划每hm2工业用地按100-120人计,规划区就业人口约7200人,工业企业就业岗位与服务设施从业人员岗位的比例,参照其它规划区的经验,数据以8:1~5:1计,推算规划区总就业人口约8000人。 由以上分析预测确定本规划区总就业人口约为7000人。 37
高速挂线 206国道 5、道路交通规划 主干道形成“一横一纵”路网结构 36
6、居住用地 长江居住组团
7、公共设施用地 规划一主中心位于206国道与高速挂线交叉口,形成集行政办公、文化娱乐、教育科研、商贸金融为一体综合服务中心。 次中心
8、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混合式布局手法,以自然景观为基础,滨河绿化为依托,配以大面积绿化以及街头绿地为重点的绿化体系,营造良好的生态居住环境。
9、景观系统规划 规划形成“一核二廊三区”的景观系统
10、“四线”控制规划 绿线规划主要包括:公园、街头绿地、组团绿地、防护绿地等绿化用地的控制范围。 黄线规划主要包括:社会停车场、城市广场、垃圾转运站、环卫所、高压线走廊、变电站、消防站、燃气储备站、截洪沟、避震疏散场地等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范围。 规划区河道的蓝线宽度按水利部门划定的宽度严格控制,在此界范围内不得设置有碍规划区行洪的构、建筑物,保护规划区范围内的水域,禁止填河毁塘等一切缩小水体面积的行为。
11、 公用设施用地 规划环卫所、消防站、变电站、污水处理厂、燃气站等设施。 污水处理厂 消防站 变电站 环卫所 燃气站
12 、给水工程规划 规划区最高日用水为1万吨/日。
13 、污水工程规划 排水体制:雨污分流制 规划区污水量按平均日给水量的80%估算,为0.8万m3/日。
14 、雨水工程规划 排水体制:雨污分流制
15 、电力工程规划 预测规划区年最大用电负荷为26MW,年用电量为0.65亿KWh。
16、通信工程规划 规划邮政代办点3个 按照固定电话1:1.4放线比,预测规划区需市话容量为6300门。
17 、燃气工程规划 气源:接瑞金方向管输天然气 最高日用气量:0.35万Nm³/d 压力级制:规划区采用中压一级燃气输配系统进行供气
18、环保环卫规划 垃圾容器化收集率达100%; 水冲式公厕率达100%;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 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达60%。 规划1处环卫所;1座小型垃圾转运站;公厕5座 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19、管线综合规划 规划区的工程管线包括: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电信管、电力管、燃气管。全部采用地下敷设方式。
21、综合防灾规划 1 、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2 、消防规划 3 、抗震规划 4 、人防工程规划 5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六)规划控制体系 • 1、地块划分 • 本规划区分为3个片区,26个组团,65个地块。 • 2、地块编号 • 地块编号结构为三级,即“片区代号+组团代码+地块序号”,例如:“A-01-01”即表示规划A片区第01组团01号地块。
3、控制指标体系 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 指令性指标 开发强度指标 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 建筑控制指标 建筑间距、限高、后退道路红线、 后退地块分界线 交通控制指标 控制指标体系 停车泊位、交通出入口 土地使用兼容性 人口容量 建筑风格 引导性指标 建筑形式 建筑色彩 建筑体量
46 46 3、控制指标体系
(七)城市设计引导 • 1、开发强度控制 • 2、建筑高度控制
(九)建设开发投资估算 基础设施建设费用(2.64亿) 征地拆迁补偿费用(0.59亿) 利息支出(0.18亿) 土方量估算(0.57亿) 上述四项合计约为3.94亿元(其中未含土建工程)。
(十)污水处理厂布点规划 规划在古樟工业园和屏山创业园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 规划扩建石城城市污水处理厂,新建古樟工业园和屏山创业园污水处理厂。规划石城城市污水处理厂近期规模3.0万吨/日,远期规模为4.0万吨/日;规划屏山污水处理厂近期规模为1.2万吨/日,远期规模为2.6万吨/日。 故樟污水处理厂 县城污水处理厂 屏山污水处理厂 本次规划区 53
(一)提高企业准入门槛 本次规划区位于石城县南部,区内自然环境优美,属山水田园风光。为避免园区的建设及区内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活、生产污水、工业废气、施工噪声、交通噪声、设备噪声等对园区及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规划区内主要安排二类工业用地,鼓励发展一类工业,严格禁止发展三类工业。此外,本区应在企业入驻前对入驻企业进行环境影响综合评估,严禁对水体有较大污染的生产企业入驻,严格限制有大气污染的生产企业入驻。其他企业入驻后,应当通过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减少企业生产对园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规划根据国土资源部《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工业项目分类,对本规划区工业项目准入类别提出入区建议,引导本区产业合理、健康的发展,实现石城工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详见下表: 58
(二)增加企业投资强度 根据省国土厅《江西省建设用地指标》(2011年版)的要求,为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规划对本规划区各类工业用地项目投资强度提出控制建议,在满足工业项目准入类别的前提下,各类工业用地项目投资强度应满足下表要求。 59
(三)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1、加大县财政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项目建设进程的有效推进,做到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 2、创新市场运作方式,争取民营资本投入园区建设。尤其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以BOT、BT等方式参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附属设施建设,促进园区配套,加快建设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