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706 Views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 江汉平原耕地变化分析( 1994-2010 ). 焦利民 武汉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二 O 一四年六月. 2. 5. 6. 4. 1. 耕地数量变化与质量变化. 3. 引言.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总体特征. 江汉平原土地利用遥感分类. 耕地质量变化分析. 耕地变化. 提 纲. 1. 引言.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LUCC ) 快速城镇化、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引言.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议题.
E N D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 江汉平原耕地变化分析(1994-2010) 焦利民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二O一四年六月
2 5 6 4 1 耕地数量变化与质量变化 3 引言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总体特征 江汉平原土地利用遥感分类 耕地质量变化分析 耕地变化 提 纲
1 引言 •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 • 快速城镇化、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引言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议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age change,LUCC)”。主要在于探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影响驱动机制以及区域、全球尺度的综合模型。 生态效应 大气环境效应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 水资源和水环境效应 土壤环境效应 粮食安全…… “对地观测计划”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 “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
引言 快速城镇化导致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变化,威胁粮食安全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我国耕地面积为20亿亩 东北、西北地区耕地:8473.5万亩 25度以上陡坡的耕地:6471万亩 《2013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2012年 全国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等减少耕地面积603万亩 通过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等增加耕地面积482.7万亩 土地整治等增加耕地的速度小于耕地被占用等原因而减少的速度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1978 2013年 城镇常住人口: 1 .7 7.3亿人 城镇化率: 17.9 53.7%,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 城市数量: 193 658个 建制镇数量:2173 20113个
引言 江汉平原是我国重要粮油产区和人口密集区,耕地监测与产能保护尤为重要 江汉平原粮食产量占湖北省的40%左右,农业生产总量约占湖北省的近60%,占全国的5%~12%。以江汉平原核心区开展研究。
2 江汉平原土地利用遥感分类 • 遥感影像预处理 • 影像分类与精度评定
几何校正 影响裁剪 影像镶嵌 影像分类 研究区行政区划矢量图 2010年ETM+遥感影像数据 1994年TM遥感影像数据 1994年、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类图 江汉平原土地利用遥感分类 影像预处理 研究区遥感影像数据表 遥感影像数据预处理过程
江汉平原土地利用遥感分类 总体精度85.53%,kappa系数0.84 影像分类与精度评价 1994年江汉平原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结果图
江汉平原土地利用遥感分类 总体精度85.42%,kappa系数0.86 影像分类与精度评价 2010年江汉平原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结果图
3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总体特征 • 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特征 • 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 • 土地利用变化转移分析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总体特征 土地利用变化数量特征 1994-2010年江汉平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面积变化 2010年 1994年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总体特征 土地利用变化数量特征 1994-2010年江汉平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速度——土地利用动态度 林地的年变化率最大,其次是建设用地,然后分别是未利用地、坑塘水面、耕地和河流湖泊。 另外,年变化率为正值的表示该地类呈正增长,年变率为负值的说明该地类则呈负增长,其中林地、建设用地和坑塘水面呈正增长趋势,河流湖泊、耕地和未利用地呈负增长趋势。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总体特征 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特征 景观指数的选择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总体特征 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特征 景观类型水平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总体特征 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特征 景观类型水平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总体特征 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特征 景观类型水平 景观水平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总体特征 土地利用变化转移分析 1994-2010年江汉平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轨迹图 A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总体特征 土地利用变化转移分析 1994-2010年江汉平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轨迹图 B 注:图例中1表示建设用地;2表示林地,3表示河流湖泊;4表示坑塘水面;5表示耕地;6为表示未利用地。则11表示建设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41表示坑塘水面转化为建设用地;54表示耕地转化为坑塘水面等,以此类推。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总体特征 土地利用变化转移分析 1994-2010年江汉平原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4 耕地数量变化与质量变化 • 耕地数量变化 • 耕地变化的空间格局 • 耕地转移分析 • 耕地质量变化
耕地数量变化与质量变化 耕地数量变化 1994-2010年江汉平原各市县区耕地面积变化图 1994,(2000),2010
耕地数量变化与质量变化 耕地数量变化 1994-2010年江汉平原各市县区耕地利用动态度
耕地数量变化与质量变化 耕地变化的空间格局 江汉平原耕地格局景观格局变化(1994-2010年) 耕地景观破碎化、形状不规则化以物理连通性降低。
耕地数量变化与质量变化 耕地变化的空间格局 各区县耕地格局变化 斑块密度指数变化 景观形状指数变化
耕地数量变化与质量变化 耕地变化的空间格局 各区县耕地格局变化 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变化 景观聚合度指数变化
耕地数量变化与质量变化 耕地转移分析 b a a为耕地转出面积比例图,b为耕地转入面积比例图 减少的耕地主要转移为建设用地、林地与坑塘水面;新增耕地的主要来源为坑塘水面、林地与建设用地。
耕地数量变化与质量变化 耕地转移分析 1994-2010年江汉平原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图
耕地数量变化与质量变化 耕地转移分析 1994-2010年江汉平原耕地转为坑塘水面空间分布图
耕地数量变化与质量变化 耕地转移分析 1994-2010年江汉平原其它用地转为耕地空间分布图 注:图例中1表示建设用地;2表示林地,3表示河流湖泊;4表示坑塘水面;5表示耕地;6为表示未利用地。则15表示建设用地转化为耕地;25表示林地转化为耕地,以此类推。
耕地数量变化与质量变化 耕地质量变化 a为1994-2010年江汉平原转入耕地等别,b为1994-2010年江汉平原转出耕地等别 在转入为耕地的等别中,一等地、二等地与三等地占耕地转入总比例的31.952%;转出的耕地中,一等地、二等地与三等地占耕地转出总比例的41.917%。
耕地数量变化与质量变化 耕地质量变化 1994-2010年江汉平原转出耕地等别分布图
耕地数量变化与质量变化 耕地质量变化 1994-2010年江汉平原转入耕地等别分布图
5 耕地变化驱动力与预测分析 • 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 耕地变化的区位影响因素 • 耕地变化预测分析
耕地变化驱动力与预测分析 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 驱动因子
耕地变化驱动力与预测分析 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 驱动力分析—典型相关分析所得典型载荷
耕地变化驱动力与预测分析 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 驱动力分析—典型相关分析 • 耕地减少量与城镇化水平等具有显著相关性。 • 建设用地增加量与GDP、第二三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相关性。
耕地变化驱动力与预测分析 耕地变化的区位影响因素 • 驱动因子 • 分析方法:logistic回归模型
耕地变化驱动力与预测分析 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 区位影响因素分析 耕地转出的logistic回归结果 转化为耕地的logistic回归结果 注:表中,β为回归系数,S.E.为回归系数的标准差,Wald为回归系数的统计量,df为自由度,Sig.为拟合优度检验, Exp(β)为事件的发生比率。
耕地变化驱动力与预测分析 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 区位影响因素分析 • 耕地占用主要发生在城镇周边(跳跃式分布)。 • 耕地占用与主要道路(国道等)具有显著相关性。
耕地变化驱动力与预测分析 预测分析 • 根据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结果,可以对未来耕地占用的总量进行预测 • 根据耕地变化的区位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可以对未来耕地占用的空间分布进行预测
耕地变化驱动力与预测分析 耕地保护有关问题讨论 1、快速城镇化与集约城镇化 紧凑型城镇新增建设用地选址 2、城镇化与农村居民点整理 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控制人均用地 3、重大项目选址应考虑其效应 道路等基础设施重大工程 4、耕地占补平衡 数量和质量并重耕作层资源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