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likes | 653 Views
国际教育动态 与 中国教改热点. 冯增俊 电话 :35503847, Email:fengzj@scnu.edu.cn. 前 言 : 教育新本质. 创建新观念 塑造新自我 观念决定世界 教育塑造观念 不谋世界无以论人生 不谋未来无以为人师 人生存自我 未来自心中 读书 写书 教书 使知识充满财富 让学习改变人生 世界之谜与世纪沉坷 杰出人才 = 发展科学 = 服务社会. 一、 教育是什么 : 世界教改奥秘 —— 探求世纪教育定义.
E N D
国际教育动态与中国教改热点 冯增俊 电话:35503847, Email:fengzj@scnu.edu.cn
前 言: 教育新本质 • 创建新观念 塑造新自我 • 观念决定世界 教育塑造观念 • 不谋世界无以论人生 不谋未来无以为人师 • 人生存自我 未来自心中 • 读书 写书 教书 • 使知识充满财富 让学习改变人生 • 世界之谜与世纪沉坷 • 杰出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
一、教育是什么:世界教改奥秘——探求世纪教育定义一、教育是什么:世界教改奥秘——探求世纪教育定义 • 教育是什么?——世界之谜——三大事件与两任部长 • 新世纪旋风——教育改革—新世纪人类的共同行动 • (一)教育是人类的时代定义 • 从人的生成=教育起源——工业化=国家发展模式 • ——教育具有主导发展功能 • 1、教育是什么? • 教育:一个考验民族智力的命题 • 教育:一个关系民族命运的概念 • 教育:一个维系民族繁荣的事业 • 2、中国教育的时代定义?陈至立、周济、崔永元
一、教育是什么: 世界教改奥秘——探求世纪教育定义 • (二)定义时代教育: 世界教育改革之真谛 • 1、斯宾塞的《教育论》─ 变内容求新教育 • 2、哲学教育人类学─求人性而变教育 • 3、康奈尔的《20世纪世界教育史》─现代教育 • 4、联合国的《学会生存》─ 教育本性 • 5、21世纪教育新定义 • (三)现代教育本质内涵及发展规律 • 1、四大教育文化功能及发挥 • 2、现代教育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二、教育现代化运动再兴起 • 1、四种类型 • 世界教育现代化 国家或区域教育现代化 • 早发内生型教育现代化 后发外生型教育现代化 • 2、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 1)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改革进程。 • 2)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进程。 • 3)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全球进程。 • 4)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整体演进进程。 • 5)教育现代化是一个长期进程。 • 6)教育现代化是一个不可逆进程。 • 7)教育现代化是一个进步进程。 • 8)教育现代化是一个适切化进程。 • 9)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循环递进进程。
三、新世纪教育模式转型 • 1、阶段教育转向终生学习热—终身教育制度 • 2、教育者推动转向受教育者推动教育 • 3、学历教育转向学位与能力为本教育 • 4、单一课堂教学转向网络化生活教育 • 5、纵向系列学习转向综合平行学习 • 6、教育消费转向重要的教育进出口业 • 7、全球化与多元化主导教育体制
未来职业重技术含量 目前五类高薪职位将被淘汰 一是技术含量低的职位,如人事、行政经理、高级秘书等; • 二是重复高的工作; • 三是单一技能高薪者,如电脑程序员,翻译等; • 四是电脑化程度提高后复杂性风险难度降低的高薪职位,如财务、生产、仓储、质保经理等; • 五是高技术群中掌握落后技术的高薪人员。
四、多元智力冲击波 • 美国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 • 智力由8种类型构成─ • 语言智力- • 逻辑-数学智力- • 空间关系智力- • 形体运动智力- • 音乐智力-- • 人际关系智力-- • 个人内省智力-- • 自然智力- • 作用:1、使分班形式发生变化 • 2、使师生关系有新的发展 • 3、使教学评估体系有了重大转型 • 4、使教育更加灵活、多样化
五、追求优质、走向名校 • (一)国际优质教育发展 • 1、新西兰小学的阅读教育 • 2、意大利的学前教育 • 3、日本学校的科学教育 • 4、荷兰学校的数学教育 • 5、美国学校的艺术教育 • 6、荷兰学校的语言教育 • 7、德国的中学教育 • 8、德国的教师教育 • 9、美国的研究生教育 • 10、瑞典的成人教育
五、追求优质 走向名校 • (二)世界名校特征 • 1、历史悠久 • 2、人才辈出 • 3、国际认可,国际化程度高 • 4、师资雄厚且多元化 • 5、设施优良 • 6、管理精到,财政良好 • 7、以人为本,政治中立 • 8、与大学相联系 • 9、治学严谨 • 10、教改成果显著,有独特的办学思想
五、追求优质 走向名校 • (三)美国示范学校 • 1991年拨5.3亿美元,工商捐2亿美元,在每位众议员区建一所。特点: • 1、注重信仰和价值观教育 • 2、注重个性发展和新型师生关系 • 3、注重主体精神和参与意识 • 4、充分发挥校长的关键领导作用
示范学校:新罕布什尔州索赫冈中学 • 新罕布什尔州索赫冈中学的使命是: • 索赫冈中学热望成为培养具有尊重、信任和勇气的学习者的社区,我们坚定地承诺:支持和关注个人独秉之天才、热情和信念;展示和发掘个人智力和身心之潜能;向追求安逸的思想挑战,增强学习能力,勇于在实践中演练;鼓励和尊重个人为家庭、为国家、为世界积极承担义务。
开发学校特色课程:罗斯福高中经验 • 1.发展愿景:打造高质量学生 • 办学理念:我们的学生就是国家的未来. • 倡导师生具有责任感,创建相互尊重的学校文化. • 学术目标:提高所有学生阅读能力,写作与表达能力和数学素养. • 2.挑战性课程:微型学习领域(除一般课程外) • 汽车服务与维修, 健康职业/医疗, 国际贸易与计算机信息系统, 户外课程, 世界研究 • 3.专业实践学校:提升教师素养 • 具有教师发展功能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与明尼苏达州大学合作,共同建造”专业实践学校”. • 主张:反思+实践+研究=教师成熟 • 掌握新教学及评价方法;与各老师联系:教学活动:提高技能:职场经验
纽约布朗克斯科学学校 • 一所明星学校:出6位诺贝尔奖得主,200位“西屋和因特尔科学奖”竞赛优胜者. • 科学课与农业课与教做人一同看待. • 开设各种高级科学课程,但也开设园艺课,学习科学农业和环境科学.期终考试是以“拯救地球哺育人类”为题设计一个方案. • 该校成为烁烁群星之明星学校于世界. 纽约时报2005,6,22
五、追求优质 走向名校 • (四)中国政策性名校的出路 • 民族出路还是教育诟病 • 中国优秀生在哪里读大学? 中国名校:如何成名 • 中国名校在忙什么 • 中国名校优秀生到那里去
六、中美教育研究渐成热点 从美苏教育 转向美日教育 转向美中教育 1、世界创新活动中心,教育思想摇篮,教育立国典范 2、200年公立学校教育运动史;20世纪三次重建公立学校运动,90年代实施全民精英教育 3、高等教育发达,高校3550多所,在校生2100多万人,毛入学率80%以上,高等教育质量高,尤其研究生教育突出,是名大学和获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 4、特点:宗教=道德,个性+求新,动手能力,课外活动,社会服务精神
七、中西幼儿教育问题比较 • 1、美国重视早期幼儿教育 • 实施全人教育,重视幼儿教育,佩里计划1=17=4=52亿 • 2、中国幼儿教育 • 开设幼儿奥林匹克班 • 重视背记知识-成人化现象严重 • (沈阳婴儿教育:0-3岁早教,一年6000元。开算术等课程) • 北京晚报06,8,1
八、中国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 • 总形势 • 1、总量发展很快但质量提升堪忧 • 2、教育普及迅速但文盲总量增加 • 3、教育层次上升但高学历失业剧增 • 就业压力加大但部分高薪职位无人应聘 • 4、教育日益扩张但均衡问题突出 • 东西均衡,优劣均衡, • 5、课程改革热烈但题海涛声依旧 • 应试教育越演越烈,学生负担愈加深重
八、中国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 • 主要问题 • 1、汤敏扩招错了吗? • 2、中国为什么越扶贫农村贫困越严重?课程改革为什么困难重重? • 3、为什么中国学生最苦而创新力差?中国到现在本土还没人获得诺贝尔奖? • 4、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推进现代化160多年但水平仍低?
(一)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大众化、高质量、国际化(一)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大众化、高质量、国际化 • 1、1998年来高教扩招成绩斐然:三倍 ●普通高校本专招生: 1999年160万 ,2004年447万 ●普通高校本专在校生: 1999年413万,2005年1561.78万 2005年高校在校生超2300余万人,总量世界第一。 ●适龄青年受高教率从1991年3%升到2003年13%,从世界排名131位升到114位;2004年19%,104位。2005年21%. ● 大学1999年1071所到2004年1731所.2005年高校2273所. • 大学扩大招收推进了中小学发展 • 大学发展提高了社会文明水平 • 广东曾经有三次机会
(一)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大众化、高质量、国际化(一)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大众化、高质量、国际化 • 2、中国高教扩招问题一:高收费无高回报 • 高学费带来高失业,带来低收入 • 3000元降1000元起薪 扩大了贫困面—大学致贫论 • 2006年1400万人就业困难(发改委《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 3、中国高教扩招问题二:高入学无高质量 • 混淆高等教育普及的基本方式 • 大学质量下降已是公认事实!为什么? • 混文凭比假文凭对大学危害更大!
(一)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大众化、高质量、国际化(一)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大众化、高质量、国际化 • 4、高教发展问题分析 • (1)扩招决策对错辩析: 汤敏扩招错了吗? • 一个旷世之作 一个外行之误 • 西方人的思维与东方人的传统 • (2)高校大学招生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 • (3)高教发展模式转型迫在眉睫 • 不是办一流大学而是大学如何办 • 不光扩大招生而是招了学生干什么 • 光把学生招进来只做了一半,另一半工作?
(一)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大众化、高质量、国际化(一)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大众化、高质量、国际化 • (3)广东高教发展问题 • 广东高教最具有创新意义的有三:第一,80年代中心城市办大学,第二,创办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第三是办大学城 • 但问题不少,最大问题是办学观和办学模式没有转变 • 1、80年代新大学运动但没形成新教育模式 • 2、没有建立引导广东经济发展的高新学科体系和高校群,广东要创立高效低耗经济,要靠高校体制创新 • 3、中师不是转制,而是消灭,小学教师本科化异化
(一)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大众化、高质量、国际化(一)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大众化、高质量、国际化 • 1、高教高质量 • 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 评估热—86%认为有促进=因为之前大学缺乏规范 • 评什么—教学?规模?指标?模式 • 就业率是由什么来体现 • 2、高教国际化 • 不仅仅是合作和交流 • 办学思想、办学方向、课程结构、学校设计、教师聘任等问题
重压之下寻求变革之道——高教症结、农村日益贫困分解重压之下寻求变革之道——高教症结、农村日益贫困分解 • 周济:今后任务——普及、发展、提高 • 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 •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 五个100万(亿)现象: • 2005年100万大学毕业生没有就业 • 2005年广东缺高级技工100万 • 2005年北京有农民工100万 • 2005年全国职中扩招100万 —应对失业策略 • 2005年温家宝:100亿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二)中国农村为什么日益贫困——关于教育模式分析(二)中国农村为什么日益贫困——关于教育模式分析 • 1、读书为什么——高考下的农村教育 • 2、教育扶贫只是使农村人跳出农村 • 3、现行教育治贫目标——使每户一人就业 • 4、农村教育目标是什么?——新读书无用论 • 读书需要钱但却回报太低 • 教育不能改变农村和农民现状 • 答案:发展实用型教育——使知识充满财富,让学习改变人生
(三)高等科技教育发展——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三)高等科技教育发展——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 1.问题:中国为什么发展成本过高? • ①农民中96%是没受过职业技术教育 • ②甚至出现几十万高薪找不到数控工人的情况,人才匮乏已经成了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每年损失近2000亿元,这与高级技工匮乏紧密相关。 • ③今年1400万就业最难者之一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然而国外就业最好的是这些学生,为什么? • ④农村转移到城市劳力已达1·2亿,第二产业进城农民工占58%,初中以下占到了85%,没有受过职业培训的占80%以上。
(三)高等科技教育发展——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三)高等科技教育发展——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 2、发展之道:规模扩张与中高职并举 • 教育部:2004年中国初中毕业生2200万,其中820万升入普高,550万升入中职,另800万进入市场。 计划:2010年职高=普高=800万 • 改革应考教育体制,转变教育模式 • 有人要为科举平反,认为洋人说是好东西,被引进 • 有人认为科举祸国殃民,统考尤其有过之而无不及 • 基础教育深受统考之害,全社会都考疯了,是病因 • 3、职业教育出路在改革 • 改革:1)办真正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 2)突出技术、技能、实用 • 3)适应当地发展,为经济发展服务 • 4)有人文道德素养、有创业精神
(四)中国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 中国人还有创造力吗:“新四大发明”评选(广州06) • 网上认为有创造力的仅三成,是制造大国和发明小国(教摘07,1,10) • 1、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时代定位 • 不是简单技术人才—高科技专业分化下的高度综合 • 能力本位下的技术复合人才、通晓人文知识、具有强烈创新意识、承担社会责任的时代新人 • 2、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时代问题 • 从农业人到技术人与工业人到技术人 • 农业人与知识人:自由人—民族与贵族
(四)中国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 3、技术本位下的综合型人才 • 市场起决定作用—适用型专门人才 • 澳大利亚高等专业教育发展 • 创新力主导作用—创业型带动发展人才 • 比尔·盖茨的成才忠告 • 整合力及合作精神—骨干型有诚信人才 • 忠信高级工商学校
(四)中国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 4、优秀生:中美创新教育比较 • (1)全人发展还是考试高分 • (2)个性发展与德育高分 • 大学生恶意欠费比外国多四倍 • (3)创新人才与统考制度 • 阳光招生与拒绝录取丹麦最高的“最佳国际优秀项目奖”获得者山东师大附中潘立群
(四)中国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美国人眼中的优秀生 • 1.具有技巧和技术并能运用于解决具体问题; • 2.注意力集中,不易分心,能在充分时间中专注于问题解决; • 3.热爱学习,喜欢探讨问题和作业; • 4.坚持性强,能把指定的任务作为重要目标,以急迫的心情去努力完成; • 5.反应性好,容易受到启发,对成人的建议和提问积极作出反应; • 6.有理智的好奇心,能从解答问题中得到满足,并提出新问题; • 7.乐意处理比较困难的问题和进行争论; • 8.机灵,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 9.善于正确地运用众多的词汇; • 10.思维灵活,能够及时摆脱自己的偏见,用别人的正确观点看问题.(另7条略,但从中可见,这些与分数基本不联系)
(四)中国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 美国定义21世纪学生必具技能 • 旧教育内容与新世界形成了鸿沟,在读过时的书;新教育改革强调全球竞争力,这不是某个学生被拉下,而是一代人是否具有:抽象思考力,团队力,判断力,外语力. • “21世纪技能”内涵: • (1)了解整个世界:全球公民,拥有国际知识,对外国文化有敏锐意识,能用不同语言进行交流. • (2)跳出思维的局限:新形势对创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你在别人只看到一片混乱的地方看出规律. • (3)懂得聪明地对待新的信息来源:对爆炸的信息进行判断,知道如何处理,解读和分析信息并采取行动, • (4)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EQ与IQ,现大部分创造都在团队中,有沟通技能,强调团队精神和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相处的能力. • <教摘>2007,1,10
(四)中国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 哈佛录取上海16岁才女的启示 • 2004年哈佛大学提前录取上海复旦大学附中高三汤玫捷,提供每年45000美元奖学金.哈佛每年只给不到8%的优秀生发提前录取通知书.这次亚洲只有二人,另一人在印度. 汤玫捷家庭普通,成绩仅属中上,但从小博览群书,文学修养深厚,演讲,作文,艺术擅长,得奖无数.美国人认为”她是学生领袖型人才”. 但分数在100名之外,与中国优秀生要求总分拔尖相差甚远.
(四)中国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 香港大学在国内招生的启示 • 香港大学2005年在国内招生,报名4848人,录取250人。 • 香港大学招生中有20多名国内所谓“高考状元”被拒绝招收。 • 被拒的理由是---能力太差,知识面狭隘,难以达到录取的最低要求。 • 但是,国内至今依然对高考状元热捧,北大和清华依然以接受状元为至高无上的荣誉。
(四)中国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 中国学生在哪里读大学? 中国名校:卖方向买方市场转变 • 2006年香港八校在中国招生1300人,使内地名校市场发生重大转变 • 什么是教育市场==市场体系冲击计划体系 • 拼状元,北大清华被扫为二流学校 • 1、大学:从学校挑学生变成学生挑学校 • 2、中小学:从应付统考转向重视全面评价 • 3、学习方法:从背记知识到能力发展
(二)基础教育现状——中国教育文化悖论 • 1、现状:小学394200所,学生11246.23万 • 初中63757所, 学生2094.64万(2004年) • 通过“两基”人口93.6%, 县市区2774个 • 2、中国教育问题乃至社会问题的根源地 • 中国学生为何读书最苦最多但创新不强 • 全面发展=平均发展 • 中国课程改革为何举步维艰 • 中国小学生为何成为考试机器? • 西方加大发展幼教但中国却成了社会新问题? • 3、 顾明远:又要再喊“救救孩子”了!
(三)基础教育问题——中国教育文化悖论 • 1、高考之争 • 有人要为科举平反,认为洋人说是好东西,被引进 • 有人认为科举祸国殃民,统考尤其有过之而无不及 • 基础教育深受统考之害,全社会都考疯了,是病因 • 2、课程改革之难 • 一是统考制约,分数为主;二是理念与实际距离过大 • 3、新体制之困 • 学生为何学得这样苦,负担这样重?小学为何不能包班?几十年学不会英语?
中国教育与高考改革 • 高考改革对中国教育要求 • 1、走出三级校:健全人生与平常考试 • 2、放弃三六九:各展其能与特色学校 • 3、冲向新舞台:现代化与国际化
人的主体—王文华:斯坦福没有教的四件事 • 1.commom sense–基本知识最重要 • 2.simplify—少一半会就是成功 • 3.emergency–什么应当做—10件事定理 • 4.man—你是什么—大家是什么
怎么做事:迪斯尼乐园的清洁工培训 • 有一留学生到迪斯尼乐园应聘清洁工,要他培训三个月。拿来课程一看,这简直是培训园长。 • 一是熟记园内所有的设施位置。有人问,要立刻回答。 • 二是学习修轮椅、童车。 • 三是学会各种相机使用方法,以帮助游客。 • 四是学会照顾孩子,妈妈去厕所时,你要成为最值得信赖的人。 • 五是学习简单的手语,必要是帮助聋哑人。 • …… • 此外,清洁工要如何不使灰尘扬起,避开行人的脚……等等。
(四)基础教育改革设计 • 1、体制创新:实行免费均衡教育 • 新教育概念=综合课程=减负增能 • 2、终止统考:杜绝为考试而学 • 废除光凭闭卷考试录取学生的做法 • 建立全人发展教育模式 • 3、全力推进特色和谐学校教育计划(后) • 4、重视幼儿教育—倍增理论—1:4:17 • 美国一项启蒙计划每年投入幼儿教育50亿
(五)道德教育何处去--新世纪 新德育思考 • (一)自杀、犯罪和厌学——学校德育问题 • 1、道德伦理重建 • 已破未立,学校德育失去基础 • 封建传统已破、革命传统已过、资本主义已批=读古书—古东西来救中国,中国未来发展靠什么?创新 • 2、精神疾病时代的来临 • 认识不足、准备不足、研究很少 • 3、世风劲吹,新道德亟待创建 • 拾金何以不昧? • 钱从何而来?羊、狼之争 • 雷锋在美国、傻冒与洗碗——精神与诚信 • 德国老太教中国博士生洗碗
2007年1月28日,世界银行行长沃尔福威茨在土耳其进行访问,在参观一清真寺脱鞋时露出了袜子上的大洞。2007年1月28日,世界银行行长沃尔福威茨在土耳其进行访问,在参观一清真寺脱鞋时露出了袜子上的大洞。
(五)道德教育何处去--新世纪 新德育思考 • (二)自杀、犯罪和厌学 ——学校德育问题 • 4、创建时代道德伦理,建构新学校德育体系 • 广东经济发展有巨大需求和强大基础 • 创建集中华传统美德、人类基本伦理、社会未来理想融为一体的新社会伦理规范与学校德育体系—小学德育体系=行为习惯(从长远发展来设计) • 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 以人本中心 ——从人的形成和发展来设计 • 爱为基础——爱需要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本性 • 坚持识善扬善行善与识恶防恶抗恶——教育现实
(六)中国外语教学改革 • 1、现象与问题 • 最昂贵的商品,每年2000亿元的市场额 • 最热科目,从幼儿园到博士生,培训应考遍布世界 • 最恼人知识:学了几十年英语不会;有些人把脑袋学坏了;南京大学网上说大学英语考试是“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 • 最能被利用的杀手。从大一统到小诸侯,控制成绩和发展的瓶颈
(六)中国外语教学改革 • 2、发展 • 一是把智力杀手变成早期开发儿童智能的关键手段 • 从三大规律到三个加速发展到三个成长 • 二是强化全息语言学习推进综合英语课程 • 创新教学理念 推进教学模式五个转变 • 三是实施综合英语为基础的新概念学校 • 转变功能, 课时不变质量提升,真正实现减负增能和全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