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379 Views
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黄 钢 王 宏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08 年 8 月 22 日. 一、小杂粮产业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1 、国家粮食安全的新增长极 小杂粮的单位面积产量仅相当于其高产潜力的 30-40% ,具有更大的增产潜力空间 拓展了粮食作物的生长空间,是农作制度改革和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的重要元素 小杂粮是我国作物单产增产潜力很大的作物群 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源. 2 、有机绿色食物的重要来源 荞麦、燕麦、谷子、糜子、高粱、青稞、芸豆、绿豆、小豆、扁豆、碗豆、蚕豆等小杂粮有其独特的绿色食品优势
E N D
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黄 钢 王 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08年8月22日
一、小杂粮产业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1、国家粮食安全的新增长极 • 小杂粮的单位面积产量仅相当于其高产潜力的30-40%,具有更大的增产潜力空间 • 拓展了粮食作物的生长空间,是农作制度改革和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的重要元素 • 小杂粮是我国作物单产增产潜力很大的作物群 • 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源
2、有机绿色食物的重要来源 • 荞麦、燕麦、谷子、糜子、高粱、青稞、芸豆、绿豆、小豆、扁豆、碗豆、蚕豆等小杂粮有其独特的绿色食品优势 • 是尚未被充分认识和利用的具有特殊价值的经济作物
3、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 我国小杂粮主要种植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等干旱半干旱地区 • 这些地区多属于“老、边、穷、少”地区 •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优势,挖掘和利用小杂粮“名、特、优、新”特性,发挥小杂粮的经济价值,整合资源,把小杂粮产业培育为高效益的特色产业 • 使之成为农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4、区域特色经济的支柱产业 • 应充分发挥小杂粮名优特性,将其培育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精品产业 • 应对初级原料产品输入高新技术,实施深精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创造出面向市场,适应人们需求的不同种类、不同用途、不同层面、多元化的创新产品
5、保持和开发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 小杂粮产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全国种质资源的50.43%,收集、保存、研究和开发利用小杂粮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遗传资源,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育种和开发利用,克服和预防大宗作物遗传基因来源单一化而导致的作物遗传结构的脆弱性,对于培育遗传结构稳定和生物种质资源丰富的基因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项目投资少,产业边缘化 • 小杂粮产业发展边缘化问题严重 • 产业扶持政策远远落后于其市场需求,致使我国小杂粮产业长期处于低水平缓慢发展的初级层面 • 小杂粮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经济效益不显著 • 导致产业基础条件差,品种研发能力弱,科研人员和科研项目少,品种研发和加工技术创新落后
2、科技含量低,技术创新差 • 由于长期以来得到的国家科技投入少,小杂粮产业从生产、加工、销售、市场各环节仍处于粗放型的初级产业发展阶段 • 小杂粮科技价值链的多个环节都缺乏科技创新,品种杂乱退化,突破性品种少 • 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落后 • 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低 • 单位面积产量低、比较效益差 • 尤其是在品种改良和产品加工的关键技术研发落后 • 小杂粮名优特性未能充分发挥
3、加工水平低,精深加工差 • 多数地方小杂粮加工长期处于初级化阶段 • 缺乏深加工的精细产品 • 产业效益低,缺乏核心竞争力 • 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长期处于脱节状态 • 难以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4、知识产权少,保护意识弱 • 小杂粮产业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少,知识产权保护差 • 2008年4月,全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总量已达4961件。从植物结构看,大田作物占总申请量的90.28%,其中,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的品种权申请量分别占总申请量的38.0%、31.5%、9.2%和3.4%。然而,小杂粮品种权申请量仅占总申请量的1.39%
三、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战略与政策 1、科学制定小杂粮产业发展规划 •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 • 树立“小杂粮,大产业”的观念 • 科学地、因地制宜地制定国家或区域小杂粮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 • 小杂粮的限制因素在于“小”,其优势在于“特” • 小杂粮的发展战略必须扬长避短,不宜走大宗作物“大规模、超高产、低效益”的道路 • 应选择有特色、新技术和高效益的精品发展战略,简称特新高精品战略 • 具体地说,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科技产业化为目标,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平台,以提升产业精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为突破口,增加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走有特色、新技术和高效益的精品发展之路
2、实施科技价值链系统创新战略 • 发展小杂粮产业的核心是构建高效率、高效益和网络化的小杂粮产业科技价值链 • 必须大力实施农业科技价值链系统创新战略,将其作为我国发展小杂粮科技产业的指导思想 • 小杂粮产业科技价值链是指从小杂粮品种技术创新源到特色品种产业化开发的全过程中,由一系列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的创新主体链接起来的,使其科技开发价值不断增值的科技创新链条集合体。这一创新链条集合体包括从小杂粮品种创新来源、原创构想、技术设计、实验原型、技术孵化、技术商品、标准品种技术到品种市场开发等8类功能节点 • 企业、科研机构、大学、投资者、政府、中介机构、推广机构等若干创新主体都是小杂粮产业科技价值链中的网络组织成员,它们在其科技价值链构建中分别承担着不同功能节点的创新功能
小杂粮产业科技价值链系统创新战略是将从小杂粮品种技术创新源到科技成果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多节点链接而成的链条集合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制度创新相结合,以期实现创新增值最大化的目的 • 从我国农业技术创新资源分布现状和小杂粮产业的实际情况看,农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是小杂粮产业技术创新的源头,是我国小杂粮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研发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我国小杂粮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的主体,也是小杂粮产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之一
小杂粮科技产业化项目在农业科技价值链系统创新中起到链接多元化创新主体的综合纽带作用,集技术、资金、人才等多种创新要素于一体,政府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好这一链接杠杆。以技术跨越、产业提升为目标,选择一批影响国家和地区特色农业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集群小杂粮科技产业化项目在农业科技价值链系统创新中起到链接多元化创新主体的综合纽带作用,集技术、资金、人才等多种创新要素于一体,政府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好这一链接杠杆。以技术跨越、产业提升为目标,选择一批影响国家和地区特色农业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集群
3、确定小杂粮科技产业投资主体 • 技术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在发达国家小杂粮作物品种技术创新中非常明显。发达国家各国政府一直是小杂粮产业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 • 大学、公共科研机构是其技术创新研发的主体 • 农业产业化企业是其生产转化的主体 • 由于小杂粮品种技术创新的强外部性、长周期性、非独占性、广带动性、易扩散性、多节点性、强公益性等特点,政府的公益性投资始终是小杂粮品种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
美国公私机构育种人力投入(与博士等量的科学家)(1994年)美国公私机构育种人力投入(与博士等量的科学家)(1994年) 资料来源:Erik Lichtenberg(2000)引自Frey(1996),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1997);Mcmullen(1987)
小杂粮产业是我国农业中的弱势产业,但它又是关系国际民生的大产业小杂粮产业是我国农业中的弱势产业,但它又是关系国际民生的大产业 • 现阶级,我国小杂粮产业盈利能力较低下,客观上需要政府政策扶持和项目资金的大量投入,以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增大对小杂粮科研项目的投入 • 政府的投资主要应支持科研院校的小杂粮产业技术创新 • 小杂粮企业应成为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培育、市场研发等市场开拓的投资主体 • 政府对企业应在土地使用、贷款及财税等产业政策方面予以倾斜扶持 • 资金是小杂粮产业科技价值链系统创新的血液,要充分运用财政支持、金融信贷、引进外资、风险投资等多渠道,解决小杂粮科技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4、构建高效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 技术创新是提升小杂粮产业的基础。构建稳定、高效的技术创新平台应以现有国家、省、市科研院所和农业高等院校为基础,联合特色产业龙头企业,以产业中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为突破口立项研究。建立产业信息网络,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和整合,打造产业技术创新转化和技术转移交流平台 • 通过特色农业技术的网络信息交流和建立中介服务机构等方式,加强企业与农业科研教学机构的信息对接和技术对接,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技术升级和农业科研教学机构的成果转化
5、构建特色农业科技产业中试基地 • 中试基地在小杂粮特色农业科技价值链系统创新中处于技术孵化创新的关键环节 • 要加快建设国家和区域特色农业科技产业中试孵化基地 • 构建高水平的特色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 并使其成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加强小杂粮特色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平台建设,增强小杂粮特色农业科技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 完善小杂粮特色农业科技产业孵化器 • 培育小杂粮特色农业科技中小企业集群 • 促进各类特色农业科技服务型企业的成长,增强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
6、大力实施小杂粮知识产权战略 • 强化自主知识产权意识,对自主知识产权实施创新、运用、保护、管理,充分发挥和挖掘小杂粮产业的特性,实现小杂粮产业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低科技向高科技,低竞争力向高竞争力的三大转变 • 促进小杂粮产业的升级换代 • 中国是世界栽培植物八大起源中心之一,具有极其丰富的特色栽培植物资源 • 加快实施小杂粮特色作物品种权战略 • 争取在5年之内使我国特色作物品种权申请量大幅度提高
7、制定特色农业科技产业优惠政策 • 有关小杂粮特色农业产业创新的优惠政策是促进多元化创新主体协同创新的润滑剂,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小杂粮特色农业科技企业实行免税、减税和低税政策 • 要充分运用财政支持、金融信贷、引进外资、风险投资等多渠道,解决小杂粮特色农业科技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