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第 十三 章 土 壤

第 十三 章 土 壤. 每個國家的歷史,最終是以他關心土壤的方式寫成。 小羅斯福 ( F.D.Roosevelt ),1932. 第十 三 章 土壤 目次. Ⅰ. 土壤的組成與成土要素. Ⅱ. 成土作用與土壤剖面. 土壤化育與全球土壤分布. Ⅲ. 第一 節 土壤組成與成土要素. 1.1. 土壤組成. 1.2. 成土要素. 1.1 土壤組成. 土壤的組成物質與比例. 1.1.1. 理想土壤. 1.1.2. 1.1.1 土壤組成物質與比例 -Ⅰ. 土壤組成物質. 氣 體. 液 體. 氮氣. 氧氣. 水分. 固體.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十三 章 土 壤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十三 章 土 壤 每個國家的歷史,最終是以他關心土壤的方式寫成。 小羅斯福(F.D.Roosevelt),1932

  2. 第十三章 土壤 目次 Ⅰ 土壤的組成與成土要素 Ⅱ 成土作用與土壤剖面 土壤化育與全球土壤分布 Ⅲ

  3. 第一節土壤組成與成土要素 1.1 土壤組成 1.2 成土要素

  4. 1.1 土壤組成 土壤的組成物質與比例 1.1.1 理想土壤 1.1.2

  5. 1.1.1 土壤組成物質與比例-Ⅰ • 土壤組成物質 氣 體 液 體 氮氣 氧氣 水分 固體 礦物質 有機質 • 來自生物遺骸 • 來自母岩的風化物質 • 組成顆粒依大小分成 • 沙粒(2mm~0.05mm) • 坋粒(0.05mm~0.002mm) • 黏粒(0.002mm以下)

  6. 1.1.1 土壤組成物質與比例-Ⅱ • 組成比例與影響

  7. 1.1.2理想土壤 • 理想土壤的組成比例 • 此種土壤最有利於植物的生長 • 『壤土』的組成最接近理想土壤

  8. 1.2 成土要素 1.2.5 時間 1.2.1土壤母岩 水資源 1.2.4地形 1.2.2氣候 1.2.3生物

  9. 1.2.1 土壤母質 • 又稱為母岩,指逐漸被風化成土壤的原始岩石 • 決定風化後的土壤成分、酸鹼度和質地,例如台灣北部大屯火山地區的火山灰土,母岩為當地的火成岩 • 通常在土壤化育初期,母岩的影響較大

  10. 1.2.2 氣候 • 氣候是土壤化育後期的最重要影響因子 • 其中以溫度與濕度對土壤的化育影響最大 • 高溫多雨風化速度快土壤形成較快、土壤較厚鈣、鉀、鎂等物質流失,土壤呈酸性 • 氣候乾或冷化學風化慢土壤形成較慢、土壤較薄鈣、鉀等鹽類留於地表,土壤呈鹼性 美國中部溫帶沙漠氣候和土壤景觀

  11. 1.2.3 生物  • 土壤中的蚯蚓、真菌、細菌等生物,在土壤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有『分解者』之稱 • 人類活動尤其是農業發展,對土壤化育有重要影響 • 長期耕作地力降低 • 使用化肥土壤酸化 • 只灌不排土壤鹽化

  12. 1.2.4 地形-Ⅰ • 影響因素:高度、坡度及坡向和地下水面 最厚

  13. 1.2.4 地形-Ⅱ • 高度:影響土壤化育的氣候 • 坡度:影響土壤層的厚度,緩坡土壤較厚 • 坡向:影響有機質含量,向陽坡有機質較多 • 地下水面:影響腐植質含量,沼澤腐植質多,形成厚層泥炭,但土壤層次不分明 溪頭大學池附近的沼澤

  14. 1.2.5 時間 • 時間愈長,風化愈久,成土因子作用加深,土壤量越多; 氣候、生物因子重要性增強

  15. 第二節成土作用與土壤剖面 2.1 成土作用 2.2 土壤剖面

  16. 2.1 成土作用 (形成土壤的過程) 淋溶作用 2.1.1 洗出作用 2.1.2 洗入作用 2.1.3 增添作用 2.1.4

  17. 2.1.1 淋溶作用 • 定義:又稱為『淋洗作用』,是指下滲的水流將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質溶解帶走的作用 • 盛行區:多發生於多雨區,如熱帶雨林、寒帶針葉林 • 影響:因可溶性的礦物質和鹽類被帶走,尤其是鈉、鉀、鎂等鹼性離子,使淋溶作用盛行的地區土壤呈現酸性

  18. 2.1.2 洗出作用 • 定義入滲的水流將土壤上層的礦物質和有機質移至下層 • 影響:使上層土壤的肥沃度降低,並留下較大顆的物質,土壤質地會較粗

  19. 2.1.3 洗入作用 • 定義:指上層土壤洗出的礦物質和有機質被帶至下層堆積的作用 • 影響:讓下層土讓的肥沃度增加,且上層較小顆粒物質亦被帶到此處堆積,因而使土壤質地較細

  20. 2.1.4 增添作用 • 定義:指有機或無機物以外加方式覆蓋在原有土壤表層的過程,發生在O層 • 例如: • 火山噴發後會將礦物質和稀有元素添加到土壤中 • 動植物遺骸的堆積,經微生物作用形成腐植質

  21. 2.2 土壤剖面 • 定義:土壤經過成土要素及成土作用影響,會從地表至地下形成各層皆有特色的土壤剖面 • 功用: • 判斷成土要素及成土作用的影響程度 • 可作為土壤分類的重要依據 • 分層:

  22. 2.2.1 有機質層(O層) • 有機質層通常以大寫英文字母“O”表示 • 主要為各種生物遺骸暫存或堆積之處 • 上層主要是尚未被分解的枯枝敗葉和動物遺骸 • 下層為經微生物分解後形成的腐植質 • 『腐植質』呈現黑色,是提供生物生長的重要元素

  23. 2.2.2 礦物質層-Ⅰ • 由上而下可分為A、B、C、R層 • A層(表土層): • 上方接近地表處,會和有機質混合形成顏色較深的土壤層 • 下方因淋溶作用使礦物質和有機質向下移動,剩下抗風化強的礦物質,如石英等,顏色會形成較淺的灰白色或淺灰色

  24. 2.2.2 礦物質層-Ⅱ • B層(洗入層、底土層): • 來自上層溶解的物質以及被雨水沖刷帶下來的物質在此層堆積,因此稱為洗入層 • 因為有上層的養分堆積,沃度較A層高 • 因土壤顆粒經上層篩選後亦較為精細 • 因O層及A層的重力擠壓,,土壤結構較緻密

  25. 2.2.2 礦物質層-Ⅲ • C層(母質層、風化層): • 是剛形成的土壤,由下層土壤母質剛開始被風化所形成的碎屑 • 因形成時間較短,與土壤母質性質較接近 • R層(土壤母質、底岩層) • 未風化的堅硬岩石層 • 不同的岩石初期會影響土壤的成分和性質,如石灰岩形成的土壤較貧瘠

  26. 第三節土壤化育與全球土壤分布 3.1 土壤化育與土壤分布 3.2 土壤分類與環境分布

  27. 3.1 土壤化育與土壤分布 土壤分布 3.1.1 土壤化育作用 3.1.2 1. 聚鐵鋁化作用 2. 腐植化作用 3. 鈣化作用 4. 灰化作用 5. 未完全化育

  28. 3.1.1 土壤分布-Ⅰ • 土壤分布與氣候 乾冷 濕冷 乾熱 濕熱

  29. 海洋性 大陸性 地中海型 沙漠 乾濕分明 莽原 莽原 沙漠 地中海型 草原性 海洋性 3.1.1 土壤分布-Ⅱ 苔原 針葉林 季風 雨林 夏雨型暖濕

  30. 3.1.2 土壤化育作用-Ⅰ • 聚鐵鋁化作用 • 高溫多雨的環境,利於化學風化進行,土壤中的鐵、鋁物質因氧化形成紅褐色的鐵、鋁氧化物,故土壤多呈紅色 • 土壤組成的顆粒大、多孔隙,因此透水性佳,但沃度低,宜深根植物 • 土壤類型:磚紅壤、紅壤、黃壤

  31. 3.1.2 土壤化育作用-Ⅱ • 腐植質化作用 • 植物枯枝敗葉或動物遺骸轉化成腐植質,增加土壤沃度 • 潮濕平坦的環境有利於腐植質化作用 • 平坦利於腐植質累積 • 潮濕溫帶濕潤的環境利於動植物分解 • 土壤多呈現黑色且質地柔軟 • 土壤類型:草原黑土(多雨)、黑鈣土(少雨)

  32. 3.1.2 土壤化育作用-Ⅲ • 鈣化作用 • 在乾燥地區,由於蒸發大於降水,使土壤中的鈣、鎂鹽離子。隨土壤中水分的蒸發而上升,在地表累積碳酸鈣,造成土壤聚鈣 • 土壤多偏鹼性,施以灌溉,適合農業耕作,形成農業生產地 • 土壤類型:荒漠土(乾燥區)、 栗鈣土(莽原區)、黑鈣土(緯度較高、雨量較多)

  33. 3.1.2 土壤化育作用-Ⅳ • 灰化作用 • 在濕冷地區,由於低溫環境不利有機質的分解,造成有機酸累積,淋溶作用旺盛,僅留下不易帶走的含矽礦物質,如石英 • 土壤多呈灰白色 • 土壤為強酸性,地力貧瘠不利農耕 • 土壤類型:灰化土(針葉林)

  34. 3.1.2 土壤化育作用-Ⅴ • 未完全化育 • 弱育土:寒冷地區因風化作用緩慢, 使土壤化育相當緩慢 • 冰沼土:地表長期被冰雪覆蓋 • 未育土:幾乎未化育的土壤

  35. 3.2 土壤分類與環境分布 堆積方式 3.2.1 酸鹼性 3.2.2 土壤成分 3.2.3 顆粒大小 3.2.4

  36. 3.2.1 依堆積方式

  37. 3.2.2 依酸鹼性

  38. 3.2.3 依土壤成分

  39. 3.2.4 依顆粒大小 • 土壤含有種大小顆粒的比例不同會形成不同的土壤,可以三角圖解法區分

  40. 學生活動13-2 • 右圖為土壤剖面示意圖,請問 • 甲~丙所在地形的緩陡? • 依乙的土壤剖面,將各層化育的先後次順序排列 • 乙地層中的B層慢慢變厚,是因哪種作用造成的? A: 乙>甲>丙 A:RCAB A: 洗入作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