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4

第五讲

第五讲. 生命 与 伦理. 第五讲 内容目录 一、基因与伦理 二、人工生殖技术与伦理 三、克隆技术与伦理 四、生死与伦理 五、生育控制与伦理. 一、“基因与伦理”主要内容 1 、生命科学研究概述 ( 1 )细胞学说 ( 2 )生物进化论 ( 3 )基因科学 ( 4 )人类基因组计划 2 、基因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3 、基因伦理学. 一、基因与伦理. (一)生命科学研究概述 1 、生命的基本单位 —— 细胞学说 ( 1 )细胞结构: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2. 第五讲 内容目录 一、基因与伦理 二、人工生殖技术与伦理 三、克隆技术与伦理 四、生死与伦理 五、生育控制与伦理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3. 一、“基因与伦理”主要内容 1、生命科学研究概述 (1)细胞学说 (2)生物进化论 (3)基因科学 (4)人类基因组计划 2、基因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3、基因伦理学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4. 一、基因与伦理 • (一)生命科学研究概述 • 1、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学说 • (1)细胞结构: •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 蛋白质-氨基酸;核酸-核苷酸-碱基; • RNA、 DNA、染色体、基因。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5. (2)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3)生命的复制载体——染色体 (4)生命的复制基础——DNA (5)生命的复制单位——基因 (6)生命的复制过程—— DNA的复制、转录与翻译 (7)生命的复制密码——遗传秘密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6. 一、基因与伦理 2、生物进化论 • 同化与异化; • 遗传与变异; • 生物体与环境; • 弱肉强食、优胜劣汰; • 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7. 现代生命科学发端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现代生命科学发端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 1863年孟德尔提出生物遗传的分离和独立分配规律; 1909年摩尔根提出连锁交换规律,构成经典遗传学的三大规律。摩尔根在果蝇遗传研究基础上创立了基因理论,从遗传的机制出发研究生命,为人们认识生命开辟了新的途径,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的理论奠基石。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8. 3、基因研究 (1)什么是基因? 基因是控制人类等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具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片段。 每个DNA分子含有很多基因,每个基因都有一种或几种蛋白质和化合物的图谱; 特定的蛋白质和化合物决定人体的特定细胞和器官的形成和运作,包括人类的生老病死。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9. (3)分类:现代基因研究大体分为三类: A、生物基因研究 主要任务是破译人体密码,并在此基础上,最终战胜癌症、心血管和循环系统疾病等发病率较高、目前又不能治愈的疾病。 B、绿色基因技术 任务是通过修改植物基因来培育转基因食品,该技术可能向人们揭示全新的食物前景。 C、再生基因技术 通常所说的“克隆”技术。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10. 4、“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1)背景情况 1986年达尔贝科的“癌症研究的转折点——人类基因组的全序列分析”论文发表; 2001年人类基因组图谱的初步绘制,人类基因组工程取得了巨大成就; 意义不亚于当年的“曼哈顿工程”和“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组研究有望了解基因的排序、功能、表达以及基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机理,揭示人类生老病死的根源,有助于人类征服各种疑难病症,并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11. (2)“人类基因组计划”目标 研究并绘制人类基因的图谱,包括: 遗传图谱; 物理图谱; 转录图谱 序列图谱。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12. 一、基因与伦理 • (3)中国人类基因组研究情况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13. 一、基因与伦理 (二)基因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 1、引发医学革命 • 2、引发农业革命 • 3、引发畜牧业革命 • 4、对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意义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14. (三)基因伦理学 1、定义: 就是根据道德价值、伦理学理论和原则,对基因研究及其应用领域内的人类行为进行评价和研究。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15. 一、基因与伦理 2、基因伦理学的内容: • (1)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伦理学; • (2)人类基因组研究伦理学; • (3)克隆技术基因工程伦理学; • (4)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学; • (5)遗传病信息处理伦理学; • (6)遗传病国际合作研究伦理学; • (7)生殖技术应用伦理学。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16. 一、基因与伦理 3、“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伦理学 • (1) ELSI研究 • 人类基因组计划一开始就强调同时进行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ELSI)的研究,目标是预测和考虑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 • 1990年国际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建立了ELSI研究计划。在1990~1996年间,ELSI研究计划资助了128个研究和教育项目,共3259万美元。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17. (2)ELSI研究内容 ①在利用和解释遗传信息时如何保护隐私和达到公正; ②在新基因技术应用到临床时,如何处理知情同意问题; ③对于参与基因研究的人类受试者,如何做到知情同意,保护个人隐私; ④公众和专业人员的教育。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18. (3)中国人类基因组社会、伦理和法律委员会(3)中国人类基因组社会、伦理和法律委员会 2000年12月中国人类基因组社会、伦理和法律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声明,表示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基因组和人类权利的普遍宣言》和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的原则。 同意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的“关于遗传研究正当行为的声明”,“关于DNA取样:控制和获得的声明”,“关于克隆的声明”和“关于利益分享的声明”。 承认人类基因组是人类共同遗产的一部分; 坚持人权的国际规范; 尊重参加者的价值、传统、文化和人格,以及接受和坚持人的尊严和自由。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19. (4)人类基因组及其成果应用的伦理共识: ①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及其成果的应用应该集中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而不应该用于“优生”(eugenics); ②在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及其成果的应用中应始终坚持知情同意或知情选择的原则; ③在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及其成果的应用中应保护个人基因组的隐私,反对基因歧视; ④在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及其成果的应用中应努力促进人人平等,民族和睦和国际和平。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20. 4、有关基因问题伦理研究 (1)基因的定位问题 (2)基因的定性问题 (3)基因隐私保护问题 (4)超级生命问题 (5)转基因安全问题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21. (6)基因的好坏与优生问题 (7)基因与健康长寿问题 (7)基因专利与基因殖民主义问题 (8)基因治疗问题 (9)基因武器问题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22. 二、人工生殖技术与伦理 • (一)人工生殖技术的伦理研究 • 1、人类繁衍和生殖的两种方式 • 自然生殖是几百万年进化形成的,是最优的生殖方式,通过性交、授精、输卵管受精、植入子宫、孕育、分娩。 • 人工生殖就是指现代的辅助生殖技术。它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性的行为与生殖脱离,以达到控制生育;另一种是把生殖与性活动完成分开。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23. 二、人工生殖技术与伦理 • 2、现代人工辅助生殖技术 • 人工授精技术 • 体外受精技术 • 胚胎移植技术 • 卵子精子和胚胎的冷冻保存技术 • 无性(克隆)生殖技术及其各种衍生技术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24. 人工授精 就是将精子收集起来,注射到子宫里。 体外受精 就是在试管里受精,并把一个胚胎从试管里转移到人的子宫里,或者从一个人的子宫里转移到另外一个人的子宫里去。这也叫试管婴儿和胚胎移植。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25. 二、人工生殖技术与伦理 • 3、人工生殖技术的伦理原则 • ①“以人为本”的原则 • 必须坚持以人为目的、尊重人权、自主自愿、安全有效的原则,有利于供受者身心健康和权益保护。 • 保障供受者的隐私权、知情权,将技术实施给他们带来的伤害降至最低; • 坚持保护后代的原则,禁止实施近亲间精卵结合、生殖性克隆、单身和同性恋生育等可能给后代造成生理或心理伤害的技术。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26. 二、人工生殖技术与伦理 • ②公益共赢的原则 • 当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必须坚持公益共赢原则 • 在开展人工生殖技术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禁止实施代孕、克隆人技术等,保证人工生殖技术能够对社会、对大多数人有益。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27. 二、人工生殖技术与伦理 • ③审慎宽容原则 • 在开展人工生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时必须审慎、理性,必须禁止实施胚胎赠送、人类嵌合体胚胎试验研究等。 • 在某些已经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对社会和他人没有造成损害的伦理问题上,应该开放、宽容、通达一些,不要歧视和遏制借助于人工生殖技术的生育方式。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28. 二、人工生殖技术与伦理 • (二)“人类精子库”与伦理 • 1、缘由与背景 • 人工授精技术是针对男性不育症而产生的技术。 • 男性精液精子异常引起的不育,有以下几种情形: • A、精液量过少;少精子症;无精子症; • B、精液液化时间延长; • C、高畸形率精子。 • D、精子活动力低下及死精症。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29. 上海市人类精子库在接受志愿者捐献精子时也发现,只有20%的捐献者精子能通过严格检验。在最早有意向上海市人类精子库捐献精子的700多名志愿者中,85%以上都是在校大学生,多数人精子不合格,主要表现为精子少、存活率低、活跃性差。上海市人类精子库在接受志愿者捐献精子时也发现,只有20%的捐献者精子能通过严格检验。在最早有意向上海市人类精子库捐献精子的700多名志愿者中,85%以上都是在校大学生,多数人精子不合格,主要表现为精子少、存活率低、活跃性差。 同时,精子的质量也在悄然衰退。畸形、劣质精子的比例在增多,其活力、穿透力、致孕率在下降。有统计表明,1960年因为不育而寻求咨询的男性只占8%,如今则高达40%以上。上世纪70年代男女不育症患者的比例为3比7,90年代这一比例已上升到1比1。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30. 2、男性精液精子异常的原因 (1)男性不育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与化学、物理、生物等环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有关。 (2)食物中就有相当一部分会影响生育,比如食品添加剂、着色剂、防腐剂,以及一些农副产品可能残留的农药等合成化学污染物都有可能降低男性精子质量,或引发生殖道畸形、生殖系统肿瘤等疾病。 (3)滥用抗生素、激素类等药物,以及越来越多的性保健品都会对生殖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 (4)空气、水、各种辐射等环境污染,损害生殖功能。 (5)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与喝酒对男性生殖健康也构成了最普遍的威胁。 (6)男性生活质量普遍比较低,平均睡眠少、不注重饮食、参加体育运动时间少、接受健康体检次数少等因素也是一个原因。巨大的精神压力也会影响精子质量。现代生活方式以男性生殖健康的退化为代价。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31. 二、人工生殖技术与伦理 • 3、人工授精的类型 • 同源人工授精 即夫精人工授精,简称AIH; • 异源人工授精 • 即供精人工授精,简称 AID。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32. 二、人工生殖技术与伦理 • 4、人工授精技术的条件与规范 • (1)精子库——贮存精子的机构 • (2)捐精条件:年轻、健康、高智商、身高、长相、肤色、血型; • (3)授精规范:档案保密、双盲原则、有限使用。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33. 2003年3月20日上海市人类精子库成立。 实验设备先进,操作规范,管理严格 捐精者需要经历长达半年的各种检查。 先进行捐精咨询,然后进行首次身体与精液检查,合格后抽血化验,7至10天出报告。 精液化验合格者捐精之前要签订知情同意书; 其后每5至7天前来捐精一次,共6至8次,最多10次;6个月后复查。每个捐精者都要进行18项筛查。 为了鼓励更多人捐精,也为了表达对捐赠者的关心,该精子库给予捐精者一定的补助。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34. 二、人工生殖技术与伦理 • 5、人工授精的伦理问题 • (1)谁是孩子的父亲? • 是供精者还是女方的丈夫? • 造成“一子两父”: • 一个遗传父亲,一个是养育父亲;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35. (2)精子可以商品化吗? 最佳精子如何确定? 精子价格如何确定? 供体隐瞒病史怎么办? 如何保证捐献精子的质量。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36. (3)如何规范操作? 保密问题:是否应该让孩子了解真相; 授精若不规范,可能导致血亲通婚的危险; 如何加强立法、严格管理?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37. (4)精子可以用来与其它动物结合吗? (5)非婚妇女可否进行人工授精?未婚妈妈问题。 (6)传统的一夫一妻制家庭面临危机;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38. 应用精子库及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带来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应用精子库及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带来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 在同源人工授精(AIH)条件下,死去的丈夫遗留下的精子是一个器官移植物,还是一份可继承的遗产? 这种死者留下的精子能否供研究者用来研究? 在丈夫死后,利用冷冻的精子受胎所生的AIH子女的法律地位如何界定?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39. 异源人工授精(AID)是否构成技术形式的通奸?异源人工授精(AID)是否构成技术形式的通奸? AID子女是否应视为婚生子女? 精子提供者与异源授精子女之间的关系如何? 异源授精生育权问题,即独身者、同居者、女子同性恋者可以用这种方法受孕吗?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40. 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和《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规定我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和《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规定 禁止以任何形式买卖精子、卵子、受精卵和胚胎。 应该禁止用冷冻精子给别的动物作人工授精,以免带来非人非兽的畸型物; 不能将供体精子商业化,以免给人类生命质量带来危害; 不能人为地把精子分成等级,以免造成人类精子库的单调。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41. 二、人工生殖技术与伦理 • (三)“试管婴儿”与伦理 • 1、缘起 •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输卵管阻塞,使精子卵子不能相遇,从而导致不孕。 • 试管婴儿的医学术语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 体外受精是因输卵管不通而不孕的夫妇的唯一选择。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42. 二、人工生殖技术与伦理 • 2、技术程序 • ①促排卵加宫腔内人工授精 (COH-IUI)。 • ②常规体外授精(IVF)。 • ③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CSI)。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43. 二、人工生殖技术与伦理 • 3、试管婴儿技术的历史演变 • 第一代试管婴儿 • 1978年在英国专家steptoe和Edwrds主持下成功的,尽管妊娠成功率只有2.94%; • 1978年7月25日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Louis Brown在英国诞生。 • 1980年6月澳大利亚第一例试管婴儿妊娠成功。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44. 第二代试管婴儿 1992年由比利时Palermo医师及刘家恩博士等首次在人体成功应用卵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使试管婴儿技术的成功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既解决女性不育种症,又解决男性不育症。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45. 第三代试管婴儿 近年来,在人工助孕与显微操作的基础上,胚胎着床前遗传病诊断(PGD)开始发展并用于临床,使不孕不育夫妇不仅能喜得贵子,而且能优生优育。 第四代试管婴儿 针对那些虽有排卵功能,但因为身体条件不好,或者年龄偏大,致使卵子的质量不高、活力差的女性。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46. 二、人工生殖技术与伦理 • 4、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伦理问题 • (1)试管婴儿的父母身份问题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47. (2)“冷冻胚胎”问题——胚胎是人吗? (3)多胞胎问题。 (4)“非婚妈妈”问题 (5)杂种问题。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48. 二、人工生殖技术与伦理 • (四)“代孕母亲”与伦理 • 1、含义 • “代孕技术”属于人工生殖技术,是将一对夫妻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试管中人工受精,再进行人工培育形成胚胎,植入另一位有正常子宫的“代孕母亲”的子宫内。 • 除了这种“借腹怀胎”外, “代孕母亲”还有一种情形,即指在需求女方完全丧失生育能力的前提下,将代孕女方之卵子与委托方丈夫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在代孕者子宫内完成整个孕育过程并顺利生产孩子。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49. 二、人工生殖技术与伦理 • 2、缘由——“借腹生子”的三类人: • A、那些已经有小孩的家庭,家境宽裕,希望再要一个不同性别的孩子; • B、一些暴发户,他们观念通常比较保守,希望要个男孩传宗接代; • C、一些生理有缺陷的夫妇。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50. 3、“代孕母亲”的伦理争议 (1)赞成“代孕母亲”的理由 A、不孕症发病率约10%,社会有义务帮助不孕夫妇圆为人父人母之梦,这是符合人性和伦理道德的。 B、对于那些因各种原因失去子宫或子宫发育异常的病人,“代孕母亲”是得到孩子的唯一方法。这无疑会给不孕夫妇解除无子的烦恼和痛苦,带来家庭的天伦之乐。 C、“代孕母亲”符合知情同意、自愿无伤的伦理规范。 第五讲 生命与伦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