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6

第 5 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Gravimetry &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第 5 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Gravimetry &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5.1 重量分析法概述 5.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5.3 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 5.4 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5.5 沉淀条件的选择 5.6 有机沉淀剂 5.7 重量分析中的换算因数 5.8 沉淀滴定法. 5.1 重量分析法概述. 1 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 2 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和称量 形式的要求. 5.1.1 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 * 1. 定义

bey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5 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Gravimetry &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5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Gravimetry &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5.1 重量分析法概述 5.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5.3 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 5.4 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5.5 沉淀条件的选择 5.6 有机沉淀剂 5.7 重量分析中的换算因数 5.8 沉淀滴定法

  2. 5.1 重量分析法概述 1 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 2 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和称量 形式的要求

  3. 5.1.1 重量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 * 1. 定义 在重量分析中,先用适当的方法将 被测组分与试样中的其他组分分离后, 转化为一定的称量形式,然后称重,由 称得的物质的质量计算该组分的含量。 根据被测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方法的不 同,有三种重量分析法。

  4. * 2.重量分析法分类 (1)沉淀法 Precipitation method 沉淀法是重量分析法中的主要方法。被测组分以微溶化合物的形式沉淀出来,再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最后称重并计算其含量。

  5. (2) 气化法(又称为挥发法) Gasification method 利用物质的挥发性质,通过加热或其他方法使试样中待测组分挥发逸出,然后根据试样质量的减少计算该组分的含量;或当该组分逸出时,选择适当吸收剂将它吸收,然后根据吸收剂质量的增加计算该组分的含量。

  6. (3)电解法 Electrogravimetry method 利用电解原理,用电子作沉淀剂使金属离子在电极上还原析出,然后称量,求得其含量。

  7. * 3. 特点 (1)成熟的经典法,无标样分析法,用于仲裁分析。 (2) 用于常量组分的测定,准确度高,相对误差在0.1% - 0.2% 之间。 (3)耗时多、周期长,操作烦琐。 (4)常量的硅、硫、镍等元素的精确测定仍采用重量法。

  8. 5.1.2 沉淀重量法的过程和对沉淀的要求 * 1.分析过程 过滤 800℃ SO42- + BaCl2→ BaSO4 ----→ ---→ BaSO4 洗涤 灼烧 过滤 1100℃ Mg2++(NH4)2HPO4→ MgNH4PO4·6H2O --→ --→ Mg2P2O7 洗涤 灼烧 试液 沉淀剂 沉淀形 称量形

  9. * 2.对沉淀形的要求 (1)沉淀的溶解度必须很小,保证被测组分沉淀完全。 (2)沉淀易于过滤和洗涤。希望尽量获得粗大的晶形沉淀。无定形沉淀,应掌握好沉淀条件,改善沉淀的性质。 (3)沉淀纯度高,避免玷污。 (4)沉淀易转化为称量形式。

  10. * 3.对称量形的要求 (1)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定量计算的依 (2) 稳定,不受空气中水、CO2和O2等影响。 (3)摩尔质量要大,待测组分在称量形式中含量要小,以减小称量的相对误差,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例如:0.1000g Al3+ Al3+ + NH3 → Al(OH)3 → Al2O3 0.1888g Al3++ 8-羟基喹啉→(C9H6NO)3Al 1.704g

  11. 6.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 溶解度、溶度积和条件溶度积 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1)同离子效应 (2)盐效应 (3)酸效应 (4)络合效应 (5)其他影响

  12. 5.2.1 溶解度、溶度积和条件溶度积 溶解度 -solubility 溶度积 — solubility product 条件溶度积:conditinonalsolubility product • 沉淀的溶解损失是重量分析法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必须了解各种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13. MA(固)== MA(水)== M+ + A- • 固有溶解度或分子溶解度:αMA(水)= S0 (Intrinsic solubility): 溶解度: S = S0 + [M+]= S0 + [A-] 活度积:K0sp=αM+·αΑ-=γM+[M+]·γΑ-[A-]=γM+γΑ- Ksp 溶度积:Ksp=[M+][A-]= K0sp/γM+γΑ-

  14. 5.2.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1. 同离子效应-Common ion effect 组成沉淀晶体的离子称为构晶离子,当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向溶液中加入含有某一构晶离子的试剂或溶液,则沉淀的溶解度减少,称为同离子效应。在重量分析法中,常加入过量的沉淀剂,降低沉淀的溶解度。

  15. 例如,25℃时,BaSO4在水中的溶解度: S = [Ba2+]=[SO42-] = (1.1×10-10)1/2 = 1.0 × 10-5 mol/L 若沉淀平衡时, 溶液中[SO42-]=0.10mol/L 则 S = Ksp/[SO42-] = 1.1 × 10 –9 mol/L 一般沉淀剂以过量50%-100%为宜; 对非挥发性沉淀剂,一般过量20%-30%为宜。

  16. 2. 盐效应-Salting effect (例1) 在KNO3、NaNO3等强电解质存在时,沉淀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大,这种加入强电解质而增大沉淀溶解度的现象,称为盐效应。 高价离子的活度系数受离子强度的影响较大,构晶离子的电荷越高,对溶解度的影响越大。一般由盐效应引起沉淀溶解度的增加不是很大,与其它化学因素相比,影响要小得多,常可以忽略。

  17. 3.酸效应- Acidic effect 溶液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 对于二元弱酸H2A形成的盐MA: S = (Ksp/δA)1/2 例:当H2SO4浓度大于4.5 mol/L时,由于生成了HSO4-而使PbSO4的溶解度迅速增大。

  18. (例2、例3、例4、例5) 例如 CaC2O4的溶解度 * pH = 4.00时, δC2O4= 0.39 S = 7.2×10-5 mol/L *pH = 2.00时, δC2O4= 0.0054 S = 6.1×10-4 mol/L *pH = 3.00时,δC2O4= 0.058, C C2O4=0.010mol/L, Ksp = [Ca2+][C2O42-]= S×δC2O4 ×C C2O4 S = 3.4×10-6 mol/L (同离子效应+酸效应)

  19. 4. 络合效应- Complexing effect • 若溶液中存在有能与构晶离子生成可溶性络合物的络合剂, 则反应向沉淀溶解的方向进行,影响沉淀的完全程度,这种影响称为络合效应. (例5) • 络合剂的浓度越大,生成的络合物越稳定,沉淀的溶解度越大.

  20. 例如: 在pH = 4.0时, δC2O4= 0.39; αY(H)=108.6 CC2O42-= 0.2 mol/L, [Y’] = 0.01mol/L 求PbC2O4的溶解度: αPb(Y) =1 + [Y]·KPbY = 1 + [Y’]·KPbY/αY(H) = 107.4 Ksp = [Pb2+][C2O42-]=S·CC2O42-·δC2O4/αPb(Y) S= 0.05 mol/L 在此条件下无沉淀产生.

  21. 5. 其它影响因素 * a. 温度-Temperature 沉淀的溶解反应, 绝大多数是吸热反应, 沉淀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对于在热溶液中溶解度大的沉淀,在室温下过滤、洗涤,例如 MgNH4PO4;无定形沉淀(如Fe2O3·nH2O)的溶解度小,冷却后难于过滤洗涤,要趁热过滤洗涤。

  22. * b.溶剂-Solvent 大多数无机盐沉淀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有机溶剂中大一些。 例如:PbSO4 S=45 mg / L (水) S=2.3 mg / L (30%乙醇水 溶液)

  23. * c. 沉淀颗粒- Diameter of particle 同一种沉淀,晶体颗粒大,溶解度小; 晶体颗粒小,溶解度大. 通常采用陈化获得大颗粒的沉淀. 例如: SrSO4沉淀 大颗粒 S = 6.2×10-4 mol/L 0.05μm S = 6.7×10-4 mol/L 增大8% 0.01μm S = 9.3×10-4 mol/L 增大50%

  24. * d.胶体溶液-Colloid solution 胶体颗粒很小,容易透过滤纸而引起损失,因此要避免形成胶体溶液.常采用加热或加入大量电解质措施. * e.沉淀的形态-Form and structure 初生成时,“亚稳态”的溶解度大,放置后, “稳定态”的溶解度小. 例如 “亚稳态”α-CoS Ksp=4×10-20 “稳定态”β-CoS Ksp=7.9×10-24

  25. 6.3 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 1 沉淀的类型 2 沉淀的形成过程

  26. 5.3.1 沉淀的类型 生成的沉淀类型,首先取决于沉淀的性质,其次与沉淀形成的条件、沉淀后的处理有密切的关系。在重量分析法中,最好能获得晶形沉淀。 晶形沉淀 - Crystalline precipitate 无定形沉淀- Amorphous precipitate 凝乳状沉淀- Curdy precipitate

  27. 几种类型沉淀的比较 特点 晶形沉淀 凝乳状沉淀 无定形沉淀 直径 0.1-1μm 0.02-0.1μm 小于0.02μm 结构 规则,紧密 疏松,无规则 溶解度 较大 较小 纯度 高 含大量水 处理 易过滤,洗涤 不易过滤,洗涤 示例 BaSO4 AgCl Fe2O3·nH2O Ksp 1.1×10-5 3.2×10-10 1.9×10-10

  28. 凝聚 成核作用 无定型 沉 淀 构晶 离子 长大过程 晶核 沉淀 颗粒 晶形 沉淀 成长,定向排列 5.3.2 沉淀的形成过程 沉淀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有关这方面的理论都是定性的解释或经验公式的描述, 很不成熟. 沉淀的形成过程如下:

  29. * 晶核形成速度小于晶核成长速度,则获得较大沉淀颗粒,且能定向地排列成为晶形沉淀;若晶核生成极快, 则形成大量细小微晶, 只能凝聚起来得到细小的胶状沉淀. * 均相成核: 构晶离子在过饱和溶液中,通过离子的缔合作用,自发形成晶核。占优势时形成无定形沉淀。 *异相成核:溶液中混有的固体微粒,在沉淀过程中起着晶种的作用,诱导沉淀的形成。占优势形成晶形沉淀。

  30. * 分散度-晶核形成速度-沉淀生成的初始速度可以用槐氏(Von Weimarn)的经验公式表示: 分散度 =K ×(CQ-S)/S CQ:沉淀剂加入瞬间沉淀物质的浓度; S: 晶核的溶解度; (CQ-S): 过饱和度,引起沉淀作用的动力; (CQ-S)/S:相对过饱和度; K:为常数,与沉淀性质、介质及温度等有关。

  31. * 相对过饱和度越小,则晶核形成速度越慢,能得到大颗粒沉淀。各种沉淀都有一个能大批自发产生晶核的相对过饱和极限值,称为临界值。 * 控制相对过饱和度在临界值以下,沉淀以异相成核为主,得到大颗粒沉淀。超过临界值后,沉淀以均相成核为主,得到小颗粒沉淀。 例如 沉淀 临界值 (表5) BaSO4 1000 CaC2O4 ·H2O 31 AgCl 5.5

  32. 5.4 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1 共沉淀 Coprecipitation 2 继沉淀(后沉淀)Postprecipitation 3 减少沉淀玷污的方法

  33. 5.4.1 共沉淀现象 Coprecipitation 当一种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时,溶液中某些可溶的组分同生成的沉淀一起析出混杂于沉淀之中,这种现象称为共沉淀现象。 共沉淀现象使沉淀玷污,这是重量分析法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例如 以BaCl2为沉淀剂测定SO42-时,试液中Fe3+会以Fe2(SO4)3的形式夹杂在BaSO4沉淀中一起析出,给分析结果带来误差。

  34. * 共沉淀现象的分类 1.吸附共沉淀- Adsorption coprecipitation 2.包藏(吸留和包夹)-Occlusion and inclusion 3.混晶或固溶体 -Mixed crystal coprecipitation

  35. 1. 吸附共沉淀:由于沉淀表面上离子电荷的不 完全等衡,使沉淀吸附溶液中的杂质离子现象。

  36. →吸附原则:表面吸附是有选择性的。 (1)第一吸附层首先吸附过量的构晶离子。此外,那些与构晶离子半径相似、电荷相同的离子。 例如 BaSO4)SO42-)Pb2+ (2)第二吸附层的抗衡离子: 能与构晶离子生成微溶或离解度很小的化合物,优 先被吸附。 例 BaSO4)SO42-)Ca2+ (Ca2+和Mg2+) BaSO4)Ba2+)NO3-(Cl-和NO3-) 离子的价数越高,浓度越大,越易被吸附。 例 BaSO4)SO42-)Fe3+ (Fe3+和Na+)

  37. → 吸附量与下列因素有关: (1)沉淀的总表面积越大吸附量越大。同质量的沉淀,沉淀颗粒越小则比表面积越大,吸附杂质量越大。故晶形沉淀吸附杂质量少,无定形沉淀表面吸附严重。 (2)溶液中杂质浓度越大,吸附越严重。 (3)与溶液温度有关。吸附是放热过程,升 高溶液的温度,可以减少杂质的吸附。 * 减少措施:吸附是发生在沉淀的表面,洗涤沉淀是减少吸附杂质的有效方法。

  38. 2.包藏(吸留和包夹):在沉淀过程中,由于沉淀生成太快,吸附的杂质离子来不及离开沉淀表面就被随后生成的沉淀所覆盖,使得杂质或母液被包藏在沉淀内部,引起共沉淀。包藏过程符合吸附规则。 包藏是在结晶内部,不能用洗涤方法除去,可通过陈化或重结晶的方法予以减少。

  39. 3. 混晶或固溶体: →若溶液中杂质离子与沉淀构晶离子的半径相近、晶体结构相似时,形成混晶共沉淀。 例 BaSO4-PbSO4;AgCl-AgBr;BaSO4-KMnO4 →减少或消除混晶生成的最好方法,是将杂质事先分离除去。 →共沉淀的量只与杂质的含量及体系的平衡常数大小有关,改变沉淀条件和加强沉淀后的处理和洗涤、陈化,甚至再沉淀都没有很大的效果。

  40. 5.4.2 继沉淀(后沉淀)Postprecipitation 一种本来难于析出沉淀的物质,或是形 成稳定的过饱和溶液而不能单独沉淀的物 质,在另一种组分沉淀之后被“诱导”而随 后也沉淀下来的现象,且它们沉淀的量随 放置的时间而加多。 例 CaC2O4)C2O42-)Mg2+)C2O42- CuS)S2-)Zn2+)S2-

  41. 继沉淀与共沉淀现象的区别: (1)继沉淀引入杂质的量,随沉淀在试液中放置时间增加而增加,而共沉淀量受放置时间影响小。 (2)不论杂质是在沉淀之前就存在的,还是沉淀后加入的,继沉淀引入杂质的量基本上一致。 (3)温度升高,继沉淀现象更为严重。 (4)继沉淀引入杂质的量,有时比共沉淀严重得多。 在重量分析法中,共沉淀和继沉淀是消极因素,而在痕量组分富集分离中,确是一种积极因素。

  42. 5.4.3 减少沉淀玷污的方法 (1)选择适当的分析步骤。 (2)选择合适沉淀剂。如选择有机沉淀剂。 (3)改变杂质的存在形式。 (4)改善沉淀条件。包括溶液浓度、酸度、试剂加入次序和速度、陈化等。(见表) (5)再沉淀:将得到的沉淀过滤后溶解,再进行第二次沉淀。

  43. 5.5 沉淀条件的选择 1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2 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3 均匀沉淀法 Homogeneous precipitation

  44. 5.5.1 晶形沉淀的条件 如何获得纯净和颗粒大的沉淀。 (1)沉淀在较稀的溶液中进行。溶液的相对过饱和度不大,有利于形成大颗粒的沉淀。为避免溶解损失,溶液的浓度不宜太稀。 (2)搅拌下慢慢加入沉淀剂,避免局部过浓生成大量晶核。 (3)在热溶液中进行沉淀。增大沉淀的溶解度,降低溶液的相对过饱和度,获得大颗粒沉淀;减少对杂质的吸附。但要冷却至室温后再过滤,以减少溶解损失。 (4)陈化:沉淀完全后,让沉淀与母液一起放置一段时间,使小晶粒溶解,大晶粒则逐渐长大;不完整的晶粒转化为较完整的晶粒;亚稳态的沉淀转化为稳定态的沉淀;使沉淀更加纯净。但对混晶共沉淀、继沉淀无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