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k likes | 4.53k Views
经济学基础. 教材 蔡国栋等, 《 经济学基础 》 ,经济科学出版社,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规划教材, 2009 年版. 参考书 : 梁小民编著:《经济学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周军、张伟主编:《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高鸿业主编:《经济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三联书店和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 第一章 导 论. 西方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西方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西方 经济学的发展演变过程. 第一节 西方 经济学 的研究对象. 一、辞源及其演变
E N D
教材蔡国栋等,《经济学基础》,经济科学出版社,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规划教材,2009年版教材蔡国栋等,《经济学基础》,经济科学出版社,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规划教材,2009年版 参考书: 梁小民编著:《经济学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周军、张伟主编:《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高鸿业主编:《经济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三联书店和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
第一章 导 论 •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演变过程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辞源及其演变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西方经济学的范围
西方 最早的含义: 家计管理 17-19世纪末: 政治经济学 20世纪以后: 经济学 中国 古代的含义: 经邦济世、经世济民 近代:Economics的译法, 从生计学 经济学 现代:政治经济学、西方 经济学与经济学 一、辞源及其演变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有限的人力资源 有限的自然资源 有限的资本资源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人类需要无限性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矛盾 需要的无限性 资源的稀缺性
经济学是一门关于选择性的学科 •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 怎样生产? • 为谁生产? 经济学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资本品 A C D I E G . J 0 B消费品 F H 图1-1 一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有代表性的定义 “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以使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 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萨谬尔森:《经济学》
三、西方经济学的范围 一、管 理 方 法 二、部 门 研 究 三、经 济 理 论 • 微 观 经 济 学 • 宏 观 经 济 学 • 数 理 经 济 学 • 动 态 经 济 学 • 发 展 经 济 学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 与宏观经 济学 • 一、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几点注意: 第一,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如:单个的家庭或家户、厂商。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 与宏观经 济学 第二,目标问题:资源配置。 第三,中心理论:价格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任务是解释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这一原理。斯密认为,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但在市场经济中,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实现了资源配置最优化,结果是增进了社会利益。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 与宏观经 济学 •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第一,完全理性。 第二,完全信息。 第三,市场出清。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 与宏观经 济学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均衡价格理论。 第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四,分配理论。 第五,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第六,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 与宏观经 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 与宏观经 济学 几点注意: 第一,研究的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 第二,目标问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总量有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例如,国民收入是组成整个经济的各个单位的收入之总和,总投资是各个厂商的投资之和,总消费是各个居民户消费的总和,等等。另一类是平均量,例如,价格水平是各种商品与劳务的平均价格(加权平均)。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 与宏观经 济学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第一,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但市场机制是发达的、对资源配置起作基础性的配置作用。 第二,政府能且应该调节经济,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 与宏观经 济学 3.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二,四大问题(失业、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理论) 第三,开放经济理论。 第四,宏观经济政策。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 与宏观经 济学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微观是资源配置(到··)、宏观是(多少)资源利用。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主要是实证分析兼有规范分析。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历史上的三大综合之第三)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可以计算和检验,无错之分。 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怎样,属价值判断,有对错之分,有主观性和阶级性。 实证分析是规范分析的基础,规范分析往往要用到实证分析。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二、均衡分析方法(实证:数量分析方法) 均衡:当一物体同时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外力的作用,这两种力量恰好相等时,该物体由于受力相等而处于静止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均衡。 经济均衡:A·马歇尔把这一概念引入经济学中,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均衡分析是分析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均衡的实现及其变动。 均衡分析又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静态、比较静态、动态均衡分析 静态均衡分析:要说明各种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的条件(只有一个均衡点的形成、波动等)。 比较静态均衡分析要说明从一种均衡状态变动到另一种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原有的条件变动时均衡状态发生了什么相应的变化,并把新旧均衡状态进行比(至少有两个均衡点) 动态均衡分析则要在引进时间因素的基础上说明某一时点上经济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下一时点上该经济变量的变动,以及这种变动对整个均衡状态变动的影响。
第四节 经济学的 发展演变过程 • 重商主义 • 古典经济学 • 新古典经济学 • 凯恩斯革命 • 现代凯恩斯主义 • 新古典主义的复兴
重商主义(15-17世纪) 主要观点: • 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式 • 利润只是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 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 • 国家要干预经济 代表作:托马斯•曼著:《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古典经济学(18世纪-19世纪70年代) 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西尼尔 约翰.穆勒 马尔萨斯 萨伊 研究的中心问题:财富的增长 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 价值论:劳动决定价值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 政策论:自由放任
新古典经济学(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 • 奥地利学派:门格尔 庞巴维克 • 英国学派:杰文斯 • 瑞士洛桑学派:瓦尔拉 帕累托 • 剑桥学派:马歇尔 • 瑞典学派:维克塞尔 卡塞尔 • 美国学派:奈特 费希尔 克拉克
凯恩斯革命 (20世纪30、40年代) 凯恩斯生平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的主要思想 • 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 • 政府怎样干预经济 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影响
现代凯恩斯主义(20世纪50-60年代) 背景 主要流派 • 新古典综合派 • 新剑桥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的兴衰
新古典主义的复兴(20世纪70、80年代以后)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 货币主义 • 供给学派 • 理性预期学派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新古典发展经济学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本章的地位: 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出发点 本章的主要内容: • 需求 • 供给 • 均衡价格 • 价格机制与价格政策
第一节 需求 一、需求函数 需求的概念: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每一个价格下对一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1.消费者愿意购买 2.消费者有支付能力 需求的含义: 需求的类别:1.个人需求 2.市场需求
决定商品需求量的因素 • 商品自身的价格 • 消费者的收入 • 消费者的偏好 • 相关商品(替代品或互补品)的价格 • 需求函数 Qd=f (p,y,w,pr) Qd=f(p)
二、需求曲线 表2-1 某商品的需求表
. . P Q d = f ( P ) 8 7 6 5 4 3 2 1 . 8 . G . F E . D C . B A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Q 图2-1 某商品的需求曲线
第二节 供给 一、供给函数 供给的概念: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每一个价格下对一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数量。 1.生产者愿意提供出售 2.生产者有提供出售的能力 供给的含义: 供给的类别: 1.单个厂商供给 2.市场供给
决定商品供给量的因素 • 商品自身的价格 • 生产技术 • 生产成本 • 其他商品的价格 • 供给函数 Q S = f (P,T,C,Pr) Q S = f(p)
二、供给曲线 表2-2 某商品的供给表
P 8 7 6 5 4 3 2 1 8 . E . D . C . B . A Q s = f ( P ) Q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图2-2 某商品的供给曲线
第三节 均衡价格 一、均衡价格的决定 均衡:经济中的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下 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 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均衡价格水平下相等的供给 与需求的数量。
8 D S E P Q P 图2-3 均衡价格的决定 8 7 6 5 4 3 2 1 Q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 均衡价格变动的原因: 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P D A P2 B P1 Q 0 Q1 Q2 (一)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该商品需求 量的变动。 图2-4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需求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P P0 D3 D1 D2 图2-5 需求的变动和需求曲线的移动 Q 0 Q3 Q1 Q2
S P P2 P1 Q 0 Q1 Q2 (二)供给的变动:供给曲线的移动 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 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量的变动。 图2-6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S3 S1 S2 P P0 0 Q3 Q1 Q2 供给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 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量的变动。 图2-7 供给的变动和供给曲线的移动 Q
D1 P D3 S P2 E2 P1 E1 P3 E3 Q (三) 需求的变动和供给 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 影响 1.需求变动的影响 D2 图2-8 需求的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变动 0 Q3Q1 Q2
2.供给变动的影响 S3 S1 S2 P D E3 P3 E1 图2-9 供给的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变动 P1 E2 P2 Q 0 Q3Q1 Q2
第四节 价格机制与价格政策 一、市场经济与价格机制 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三个特点: 第一,企业是独立的经济单位。 第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第三,价格灵活调节资源配置。 价格机制:又称市场机制,是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方式与规律。价格机制包括价格调节经济的条件,价格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以及价格调节经济的方式。
第四节 价格机制与价格政策 二、价格如何调节经济 1.价格机制调节经济的条件 第一,各经济单位作为独立(决策)的经济实体存在。 第二,存在市场(协调决策)。 第三,市场竞争的完全性(无干扰)与公平性(无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