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 likes | 1.31k Views
第十一章 酮和醛 核磁共振谱. 羰基碳原子上同时连有两个烃基的叫酮。. 醛和酮均含有 羰基官能团 : 羰基碳原子上至少连有一个氢原子的叫醛: —CHO 或 叫醛基。. 11.1 醛、酮的结构和命名. 易受 亲核试剂 进攻,发生亲核加成. ( 1 ) 醛酮的结构. sp 2. 羰基 π 电子云示意图. 甲醛的结构. 偶极矩 2.27D. 偶极矩 2.85D. ( 2 ) 醛酮的命名.
E N D
第十一章 酮和醛 核磁共振谱 • 羰基碳原子上同时连有两个烃基的叫酮。 醛和酮均含有羰基官能团: 羰基碳原子上至少连有一个氢原子的叫醛: —CHO 或 叫醛基。
11.1 醛、酮的结构和命名 易受亲核试剂进攻,发生亲核加成 (1)醛酮的结构 sp2 羰基π电子云示意图 甲醛的结构 偶极矩 2.27D 偶极矩 2.85D
(2)醛酮的命名 脂肪族醛酮命名: 以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支链作为取代基,主链中碳原子的编号从靠近羰基的一端开始(酮需要标明位次): • 也可用希腊字母表示靠近羰基的碳原子,其次为、、…...
(2)芳香醛、酮的命名,常将脂链作为主链,芳环为取代基: (2)芳香醛、酮的命名,常将脂链作为主链,芳环为取代基: 例如:
(3) 比较简单的酮还常用羰基两边烃基的名称来命名: (4) 二元酮命名时,两个羰基的位置除可用数字标明外, 也可用、、…表示它们的相对位置, 表示两个羰基相邻, 表示两个羰基相隔一个碳原子:
11.2 醛酮的制法 11.2.1 醇的氧化和脱氢 例2: 伯醇和仲醇氧化或脱氢反应,可分别生成醛、酮。 例1:
欧芬脑尔氧化法 例4:(主要制酮):含有不饱和C=C双键的醛氧化,需采取特殊催化剂,如:丙酮-异丙醇铝(或叔丁醇铝)或三氧化铬-吡啶络合物作氧化剂达到此目的。 例3:以三氧化铬和吡啶的络合物为催化剂制醛产率高: 羰基与羟基互换
例5:醇在适当的催化剂条件下脱去一分子氢,生成醛酮。例5:醇在适当的催化剂条件下脱去一分子氢,生成醛酮。 • 该反应得到的产品纯度高,但为一吸热反应,工业上常在脱氢的同时,通入一定量的空气,使生成的氢与氧结合放出的热量供脱氢反应。这种方法叫氧化脱氢法。
11.2.2 炔烃水合 • 主要生产乙醛。 例1: 在汞盐催化下,生成羰基化合物,除乙炔外,其他炔烃水合均生成酮: 例2:
11.2.3 同碳二卤化物水解 生成相应的羰基化合物,该法主要制备芳香族醛酮(因为芳环侧链上-容易被卤化。) 例1: 例2:
补充: • 用甲苯及其他必要的有机、无机试剂合成: 注意
11.2.4 傅-克酰基化反应 苯甲酰氯 二苯甲酮 芳烃在无水三氯化铝催化下,与酰卤或酸酐作用,生成芳酮: • 该反应也是一个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傅-克酰基化反应历程: 加酸处理得酮
酰基是间位定位基,甲基,甲氧基为邻对位取代基。酰基是间位定位基,甲基,甲氧基为邻对位取代基。 • 在AlCl3-Cu2Cl2催化剂下,芳烃与CO、HCl作用可在环上引入一个甲酰基的产物,叫 。 伽特曼-科赫反应 芳烃与直链卤烷发生烷基化反应,往往得到重排产物,但酰基化反应没有重排现象:
补充1:完成下列转换 伽特曼-科赫反应 补充2:完成下列转换 傅-克酰基化反应
11.2.5 芳烃侧链的氧化 芳烃侧链上的-活泼易被氧化. 控制条件可生成相应的芳醛和芳酮(注意选择适当的催化剂)。
11.2.6 羰基合成Reaction 烯烃与CO和H2在某些金属的羰基化合物催化下,与110~200℃、10~20 MPa下,发生反应,生成多一个碳原子的醛。 • 羰基合成的原料多采用双键在链端的-烯烃,其产物以直链醛为主(直:支 = 4:1)。
11.3 醛酮的物理性质 室温下,甲醛为气体,12个碳原子以下的醛酮为液体,高级醛酮为固体。 低级醛有刺鼻的气味, 中级醛(C8~C13)则有果香。 低级醛酮的沸点比相对分子量相近的醇低。(分子间无氢键)。 醛酮沸点与烷烃沸点的比较
由于羰基是个极性基团,分子间偶极的静电引力比较大,所以醛酮的沸点一般比相对分子量的非极性化合物(如烃类)高。由于羰基是个极性基团,分子间偶极的静电引力比较大,所以醛酮的沸点一般比相对分子量的非极性化合物(如烃类)高。 • 低级醛酮易溶于水,醛酮都能溶于水。丙酮能溶解很多有机化合物,是很好的有机溶剂。
醛酮的红外光谱 例1:乙醛的红外光谱 羰基化合物在1680~1850cm-1处有一个强的羰基伸缩振动吸收峰。醛基C-H在2720cm-1处有尖锐的特征吸收峰。 2 1
羰基若与邻近基团发生共轭,则吸收频率降低: 例2:苯乙酮的红外光谱
11.4 醛酮的化学性质 11.4.1 加成反应 (1)与氰化氢加成 烯烃的加成一般为亲电加成; 醛酮的加成为亲核加成,易于HCN、NaHSO3、ROH、RMgX等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氰醇) • 在碱性溶液中反应加速,在酸性溶液中反应变慢: -
CN-离子为强的亲核试剂,它与羰基的加成反应历程: CN-离子为强的亲核试剂,它与羰基的加成反应历程: 注意:由于氰化氢剧毒,易挥发。通常由氰化钠和无机酸与醛(酮)溶液反应。pH值约为8有利于反应。
有机玻璃 丙酮氰醇(78%) 羟基腈是一类很有用的有机合成中间体。氰基-CN能水解成羧基,能还原成氨基。 例如: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单体的合成: -甲基丙烯酸甲酯(90%) • 第二步包含:水解、酯化和脱水等反应。
补充: 伽特曼-科赫反应 氯甲基化反应
(2)与亚硫酸氢钠加成 在酸碱下可逆反应,分离提纯 醛和脂肪族甲基酮(或七元环以下的环酮P285)与之反应,生成-羟基磺酸钠(白色沉淀) • -羟基磺酸钠易溶于水,不溶于饱和亚硫酸氢钠。将醛酮与过量的饱和亚硫酸氢钠水溶液混合在一起,醛和甲基酮很快会有结晶析出。可以此来鉴别醛酮。 (注意:苯甲醛可以,但苯乙酮不与之反应)
反应历程(亚硫酸氢根离子为亲核试剂): • 该反应是个可逆反应,常被用来分离和提纯某些羰基化合物: • -羟基磺酸钠与等摩尔的NaCN作用,则磺酸基可被氰基取代,生成-羟基腈,避免用有毒的氰化氢,产率也比较高。
(3)与醇加成 将醛溶液在无水醇中通入HCl气体或其他无水强酸,则在酸的催化下,醛能与一分子醇加成,生成半缩醛。半缩醛不稳定,可以和另一分子醇进一步缩合,生成缩醛:
半缩醛反应历程: 质子化 • 半缩醛在酸催化下,可以失去一分子水,形成一个碳正离子,然后再与另一个醇作用,最后生成稳定的缩醛:
在有机合成中常利用缩醛的生成和水解来保护醛基。在有机合成中常利用缩醛的生成和水解来保护醛基。 缩醛对碱和氧化剂都相当稳定。由于在酸催化下生成缩醛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故缩醛可以水解成原来的醛和醇:
例如: 制造合成纤维“维尼纶”: 醛与二元醇反应生成环状缩醛: 聚乙烯醇 甲醛
酮也能与醇生成半缩酮或缩酮,但反应较为困难。而酮和1,2-或1,3-二元醇比较容易生成环状缩酮:酮也能与醇生成半缩酮或缩酮,但反应较为困难。而酮和1,2-或1,3-二元醇比较容易生成环状缩酮: • 常用1,2-或1,3-二元醇与生成环状缩醛以保护羰基。
补充1:保护羰基 例1
(4)与格利雅试剂的加成——醇 强亲核试剂 • 利用其水解得醇反应,可以使许多卤化物转变为一定的醇: 醛酮与格利雅试剂加成,后水解成醇: 例1:
例2: 例3:同一种醇可由不同的格利雅试剂和不同的羰基化合物生成:
(5)与氨的衍生物反应 例1: 羟胺 肟(wò) 与氨的衍生物,例如:羟胺(NH2OH),肼(NH2NH2), 2,4-二硝基苯肼和氨基脲等反应. 例2:
例3: 腙(金黄色) 2,4-二硝基苯肼 例4: 氨基脲 脲
醛酮与氨衍生物的反应历程: 第一步:羰基的亲核加成,生成不稳定的加成产物; 第二步:失去一分子水. • 醛酮与氨衍生物的反应是——加成-脱水反应. • 氨衍生物对羰基的加成一般可在弱酸催化下进行,其历程和醇对羰基的加成相类似。
醛酮与氨衍生物的反应,也常用来对羰基化合物的鉴定和分离:醛酮与氨衍生物的反应,也常用来对羰基化合物的鉴定和分离: (1)生成物为具有一定熔点的固体,可利用来鉴别醛酮; (2)它们在稀酸作用下可水解成原来的醛酮,因此可利用来分离、提纯醛酮。 此类反应,多出现在推结构等题中出现
(A)醛酮与氨的反应: • 亚胺极不稳定,极容易水解成原来的醛酮。 (B)醛酮与伯胺的反应——生成取代亚胺(希夫碱) • 希夫碱还原可得仲胺。在有机合成上常利用芳醛与伯胺作用生成希夫碱,加以还原以制备仲胺。(P371)
总结——醛酮加成反应都是亲核加成;在加成反应过程中,羰基碳原子由原来sp2杂化的三角形结构变成了sp3杂化的四面体结构;当碳原子所连接基团体积较大时,加成可能产生立体障碍。总结——醛酮加成反应都是亲核加成;在加成反应过程中,羰基碳原子由原来sp2杂化的三角形结构变成了sp3杂化的四面体结构;当碳原子所连接基团体积较大时,加成可能产生立体障碍。 醛酮加成反应活性,一般具有如下由易到难的顺序: • 例如:醛和脂肪族甲基酮能与NaHSO3加成,而非甲基酮就难于加成。
11.4.2 氢原子的活泼性 (1)酮-烯醇互变异构 接受质子的方向 • 在微量酸或碱的存在下,酮和烯醇相互转变很快达到动态平衡,这种能够相互转变而同时存在的异构体叫互变异构体。(酮-烯醇互变异构)
简单的醛酮(乙醛、丙酮等)的烯醇式在互变平衡混合物中含量很少(酮式的总键能大于烯醇式):简单的醛酮(乙醛、丙酮等)的烯醇式在互变平衡混合物中含量很少(酮式的总键能大于烯醇式):
(1)与FeCl3显色反应 (2)使溴水褪色 -二羰基化合物,由于共轭效应,烯醇式的能量低,因而比较稳定:
(2)羟醛缩合反应 δ+ 在稀碱存在下,醛可以两分子相互作用,生成-羟基醛,叫羟醛缩合(或醇醛缩合)反应:
羟醛缩合反应历程 第一步:在碱作用下,生成烯醇负离子 第二步:负离子作为亲核试剂与另一分子乙醛发生亲核加成,生成烷氧负离子 δ+
-羟基醛受热时容易失去一分子水,生成,-不饱和醛-羟基醛受热时容易失去一分子水,生成,-不饱和醛 • 凡碳上有氢原子的-羟基醛都容易失去一分子水,生成 • ——烯醛。 • 含有氢原子的酮也能起类似反应,生成,-不饱和酮
O CH3-C-CH2-CH2-CH3 补充:不对称酮的-H原子的活性比较? R -CO-CH3> -CO-CH2-R > -CO-CH-R’ R -CO-CH-R’ > -CO-CH2-R > -CO-CH3 (1)对OH-催化而言: (2)对H+催化而言: • 也有少量的反应与此不符,但符合Blanc (布朗克)规则:在可能形成环状化合物的条件下,总是比较容易形成五元或六元环状化合物(即五、六元环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