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k likes | 1.3k Views
中国公路杂志社第十五期 特约记者培训班. 《 摄影知识讲座 》 主讲人:许喜占. 讲课目录. 1 、新闻图片摄影基础理论; 2 、结合特定环境介绍相机操作方法; 3 、景色、人物、事件等新闻图片拍摄要领及案例分析; 4 、摄影工作经验、心得及成绩分享。. 1 、新闻图片摄影基础理论. 新闻摄影定义. " 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 " 从这个定义来看,作为一幅合格的新闻摄影作品,必须具备如下要素: 1 、传递了新闻信息; 2 、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 3 、有必要明晰的文字说明。
E N D
中国公路杂志社第十五期特约记者培训班 《摄影知识讲座》 主讲人:许喜占
讲课目录 • 1、新闻图片摄影基础理论; • 2、结合特定环境介绍相机操作方法; • 3、景色、人物、事件等新闻图片拍摄要领及案例分析; • 4、摄影工作经验、心得及成绩分享。
新闻摄影定义 "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 • 从这个定义来看,作为一幅合格的新闻摄影作品,必须具备如下要素: 1、传递了新闻信息; 2、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 3、有必要明晰的文字说明。 具备了这三个因素的摄影报道才能称为新闻摄影作品
优秀新闻摄影作品的评价 • 一个前提——真实。 • 三个方面——反映的题材、 反映的难度、 反映的程度。
“一个前提” • 画面内容在本质上必须绝对真实。在反映事物非本质性内容的方面,绝对真实最好,相对真实亦可。 • 需要强调的是,"本质上必须绝对真实"的前提,为新闻摄影作品在摄制方面设置了禁区。即:拍摄的时候,画面内容提倡客观真实(尽量不干预所表现的新闻对象),本质内容严禁虚构;制作的时候,严禁一切可能改变画面客观内容的暗房特技或电脑特技。
关于反映题材方面的评价 • 关于新闻摄影作品题材方面的评价,主要看作品题材是否为评价范围内的重大题材,是否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性。具体来说,包括题材是否属于社会热点(或焦点),是否具有新鲜或奇特的内容,是否具有典型性,或者示范性等内容。 • 所谓评价范围,指与评价规格相对应的级别范围。例如,如果是国家级评价,该作品的题材就应该在该国范围属于重大题材或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如果是媒体的评价,那么该作品题材就应该符合媒体的编辑方针和专业特点,对媒体的目标受众具有较大的影响性。 • 在评价范围内,新闻摄影作品的题材越是重大,越是具有较大的影响性,评价就越高。
关于反映难度方面的评价 • 拍摄难度是衡量新闻摄影作品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在新闻摄影作品的诸项评价标准中,反映难度方面的评价,甚至可以超越其他所有评价而位列第一。这是因为越是难以拍到的画面,就越能吸引受众,获得好评。 • 需要明确的是,拍摄难度不仅指摄影作品在其评价范围拍摄的艰难程度,还指在评价范围难以获得拍摄机会,以及获得拍摄机会难以拍好的程度。拍摄难度越大,新闻价值越高;越是难以获得的拍摄机会拍摄的作品,越具有被阅读的价值。
关于反映程度方面的评价 • 关于新闻摄影作品反映程度方面的评价,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 A、反映的完整性评价 • 反映的完整性评价,首先要求作品相对完整地拍到被摄主体。这里的拍到,要求被摄主体相对完整,比较清晰地在画面里得到再现,这是技术方面的标准。此外,反映的完整性评价还要求摄影作品在结合标题或者文字说明后,能基本反映出记录目标的 "5个W"(即:when〈时间〉、where〈地点〉、who〈谁〉、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 • 虽然新闻摄影作品可以借助文字语言来进行表述,但是,摄影的主要功能是形象再现。"以形象说话"才是摄影的本位。
B、反映的感人性评价 • 形象感人,或者形象具有感染性,是新闻摄影作品反映程度获得肯定的一项重要标准。形象越感人,或者说形象越具有感染性,新闻摄影作品的评价就越高。 • 对形象感人的评价,从内涵上看与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五项标准"中"瞬间动人"这一项相类似。
C、反映的美观性评价 • 反映的美观性评价是对新闻摄影作品美感方面的评价。虽然新闻摄影作品在一些时候可以忽略美感的重要性,但是,只要有可能,把画面拍得美观一点,在构图、用光、对比设计、幽默感等方面,尽可能有所追求,同样是使新闻摄影作品获得肯定的一项标准。
D、反映的技巧性评价 • 反映的技巧性评价,虽然不是特别重要,有的时候却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在一些镜头密集,竞争非常激烈的重大题材现场,如何显示出拍摄的与众不同,技巧的发挥,就显得十分重要。
E、反映的及时性评价 • 及时性评价要求摄影作品应在受众有普遍兴趣接受的时间范围内发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新闻摄影作品的发表,都是越快越好,越快越有价值。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发表的时机选择有意识地滞后,也会为新闻摄影作品赢得更高的评价。
战争灾难等突发事件类新闻单幅获奖照片 [金奖]《地震中的母女》 [银奖]劫持人质 [铜奖]陈坚之死 [铜奖]陈坚之死 [优秀奖]痛失兄弟 [优秀奖]洪水中逝去的生命
战争灾难等突发事件类新闻组图获奖照片 [银奖]《中国四川5•12大地震后的北川》 [金奖]肯尼亚冲突 [优秀奖]被怀疑与昂儒昂岛叛军首 领穆罕默德•巴卡尔有勾结的男子 [优秀奖]肯尼亚内罗毕骚乱 [铜奖]洪水爆发
非战争灾难类重大新闻单幅获奖照片 [金奖]抵抗 [银奖]印度警方粗暴对待抗议者 [铜奖]受伤的克什米尔男子 [优秀奖]危地马拉的贫民 [优秀奖]“我要回家!”
非战争灾难类重大新闻组图获奖照片 [金奖]伊拉克囚犯中心 [银奖]津巴布韦2008 [优秀奖]葬礼 [铜奖]偷渡意大利的非法移民 [优秀奖]孟加拉国的肺结核病状况
新闻人物单幅获奖照片 [金奖]芭蕾女孩 [银奖]获救的矿工 [铜奖]温总理冰雪灾区行 [优秀奖]赖斯使用人民币 [优秀奖]希拉里失去代 表民主党竞选总统资格
新闻人物组图获奖照片 [银奖]毒品泛滥 [金奖]城市力工 [优秀奖]大师 [优秀奖]时光流逝 [铜奖]总统之路
经济及科技类新闻单幅获奖照片 [金奖]疲惫的讨债人 [银奖]中国首例产房外科联体婴儿成功分离 [优秀奖]失业 [铜奖]昔日白领街头卖艺 [优秀奖]奶农忍痛倒奶
文化及艺术类新闻组图获奖照片 [银奖]四川省阿坝地区的藏传佛教 [金奖]埃塞俄比亚奥莫河谷 [优秀奖]骆驼集市 [铜奖]行走在戏与梦的舞台 [优秀奖]乡村皮影
日常生活类新闻单幅获奖照片 [金奖]废墟上的幸存者 [银奖]远离好莱坞 [铜奖]残疾母女 [优秀奖]超载 [优秀奖]和尚的运动
日常生活类新闻组图获奖照片 [金奖]山村教师 [银奖]在石矿里工作的童工 [优秀奖]儿子初生三年间 [铜奖]自由安魂曲 [优秀奖]海地人的梦
体育类新闻单幅获奖照片 [金奖]血染赛场 [银奖]阻挡 [优秀奖]跳水 [铜奖]“水怪” [优秀奖]好运北京跳水赛
体育类新闻组图获奖照片 [金奖]北京08奥运会 [银奖]中国民间体育热 [铜奖]佛罗伦萨历史足球赛 [优秀奖]电视里的北京奥运会 优秀奖]女孩们-鱼和鸟
自然及环保类新闻单幅获奖照片 [金奖]云南东川拾磷人 [银奖]浮冰上的血迹 [优秀奖]《竭吮》 [铜奖]鹭林恋歌 [优秀奖]嗷嗷待哺的鱼群
自然及环保类新闻组图获奖照片 [银奖]居住在海岸边的人们 [金奖]西湖边的一棵树 [铜奖]艰难取水路 优秀奖]公路污染 [优秀奖]窑山的居住环境
数码相机在拍摄时的设定项目 • 1、设定感光度 • 2、设定拍摄模式 • 3、设定驱动模式 • 4、设定对焦模式及对焦点 • 5、设定测光模式及曝光补偿 • 6、设定白平衡及漂移 • 7、设定照片风格及参数 • 8、设定文件格式及画面质量 • 9、其它选择性的设定
相当感光度的概念 • 感光度是胶片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表示胶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用DIN 、ASA、GB、ISO、来表示,已深入人心。 • 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有类似于胶片的感光功能,为了理解上的便利,数码相机采取了相当感光度的说法。
感光度的表示 • 数码相机统一用ISO表示 • 一般默认值为100 • AUTOISO的调整范围是100-400 • 手动设置100-1600 • 有些相机可在菜单中设置为1600H即为3200
感光度与相当感光度的区别 • 感光度是胶片的自身特性,是由卤化银颗粒大小决定的,无法变化。 • 相对感光度是感光元件与处理电路共同作用的结果,感光元件是固化的,处理电路是可变的。 • 数码相机调节感光度的实质是调节放大电路的功率
感光元件大与小的区别 • 感光元件大能捕获的光线就多,微弱的光线也能使其产生相应的电量,影像层次丰富。 • 感光元件小俘获的光线少,对低照度不敏感,影像的层次差,噪点多。 • 感光度的高低并不能直接说明感光元件的大小,因为处理电路也在起作用。
设定感光度的原则 • 数字相机影像传感器的感光度是由CCD的灵敏度决定的固有的参数,出厂时均调整至较低感光度的状态,在使用时,用户虽然可以设定为更高的数值,实际是提高输入信号的放大倍率,使暗光下微弱的输入信号增强,但是此时电子元件固有的杂波(噪声)也被放大,会在画面的暗部形成杂色的“噪点”。因此数字相机的感光度调整范围不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没有特殊的需要尽量少用高感光度拍摄。 • 信号与噪声是同时被放大的。 • 感光度设定的 “就低不就高” 原则和以 “刚好够用为准” 的指导思想。
自动感光度的优势及缺点 • 便利性,感光度可在100—400间自动调整 • 对快门速度和光圈的保证 • 缺点是对感光度的未知性 A、不知噪点被放大的结果 B、不知光圈优先时的速度 C、不知速度优先时的光圈 D、不知景深优先时光圈和速度的组合
拍摄模式选择盘 .
DC相机的模式盘 .
我的建议 • AV(A):拍摄静止物体 • TV(S): 拍摄运动物体 注意:调整影像的密度既不是靠改变光 圈,也不是靠改变快门速度,而是 依靠曝光补偿
驱动模式 • 1、单幅驱动 • 2、联拍驱动 • 3、延时驱动 • 4、包围驱动
对焦的作用 • 1、对焦是通过调节镜头的光学结构,来选定照片中的最清晰点。 • 2、现代镜头都是通过调节镜头光学镜片的间距来对焦的,每一个间距段相对于一个固定距离物体平面是清晰的。当需要某一距离物体清晰时,就必须把镜头的光学镜片的间距调节到相应的位置。 • 3、由于CCD是平面的,所对应的物体也一定是平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