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保護令」保護了什麼?

「保護令」保護了什麼?. 王珮玲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 報告內容. 親密關係致命死傷案件 vs 保護令 保護令的效果 討論與建議. 親密關係致命死傷案件 vs 保護令. 資料來源: 1. 檢視 94-96 年 80 件親密關係致命死傷案件共 80 件案件資料(刑事判決書、家暴通報單、保護令),其中 11 件曾經獲核發保護令。 2. 蒐集 98 年新聞媒體報導之親密關係暴力死傷案件共 33 件,其中 14 件之被害人受害當時擁有保護令,此部分資料分析依據係媒體報導、家暴通報單、及保護令資料。. 擁有保護令被害人遭致命傷害之情境分析.

bette
Download Presentation

「保護令」保護了什麼?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保護令」保護了什麼? 王珮玲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

  2. 報告內容 • 親密關係致命死傷案件 vs 保護令 • 保護令的效果 • 討論與建議

  3. 親密關係致命死傷案件 vs 保護令 資料來源: 1. 檢視94-96年80件親密關係致命死傷案件共80件案件資料(刑事判決書、家暴通報單、保護令),其中11件曾經獲核發保護令。 2. 蒐集98年新聞媒體報導之親密關係暴力死傷案件共33件,其中14件之被害人受害當時擁有保護令,此部分資料分析依據係媒體報導、家暴通報單、及保護令資料。

  4. 擁有保護令被害人遭致命傷害之情境分析 1. 遭傷害時係處於保護令已聲請、但未核發之空檔 案1:案發當日,鍾○○到地院家事法庭針對控告先生家暴開完庭返家時,黃○○突闖進屋內,並責怪鍾婦不該如此絕情,雙方發生激烈口角,黃男當場拿出裝有汽油的六百c.c.寶特瓶,朝鍾女身上潑灑,並點火引燃,瞬間鍾女全身著火倒在地上痛苦的翻滾… 案2:王○○昨晨趁保護令核發前的空窗期,帶汽油回家興師問罪,洪母說,王某回家後質問她和兒子:「為什麼要報案?」兒子回嘴:「你要砍我們,當然要報警。」王隨後嗆聲要「全家人同歸於盡」,並要毆打她。…沒想到王突然拿出一罐八寶粥罐朝她和兒子潑灑,兒子挺身保護,罐裡的汽油全潑到兒子身上,王竟立刻拿打火機點燃,兒子瞬間變成火球……

  5. 擁有保護令被害人遭致命傷害之情境分析 2. 被害人受暴史非常嚴重,但保護令核發款項僅限於一、二款,保護明顯不足 ●所蒐集之致命死傷案例資料中,知道保護令款項內容之案件共有18件,其中有12件(66.7%)是僅核發第一、二款者。

  6. 擁有保護令被害人遭致命傷害之情境分析 3. 被害人曾數次聲請保護令,但對此類案件未特別注意與防範 案1:鍾○○有暴力傾向,案發前一年與前妻余○○離婚後,曾恐嚇被害人,並拿鹽酸潑她,以及開車要撞她。被害人為此在去年12月及今年3月先後兩次聲請保謢令。(通常保護令核發條款:1、2款) 案2:曾姓男子案發日因到檳榔攤與妻子談判離婚官司,雙方起爭執,曾姓男子持刀刺中妻子左胸後,跳入檳榔攤後方附近蚵仔寮漁港。妻子民國94年5月迄今聲請3次保護令,最近一次是5月18日獲准。太太也訴請離婚。縣府社會處表示,曾姓男子打零工,又迷上賭博性電玩,有工作時夫婦感情還好;沒有工作時就上網咖賭博,缺錢就向太太索取,引發夫婦爭吵,多年來夫婦家暴案多次結案又開案,關係很不穩定…

  7. 擁有保護令被害人遭致命傷害之情境分析 4.雖核發遠離令,但加害人違反保護令返家,或對被害人進行跟蹤 案1:葉男於保護令期間,經妻子邱○○同意後,返回邱女住所欲取回葉男所有之自小客車,嗣葉男上樓後,與在該住處2 樓客廳之邱女因葉男酗酒及金錢問題再度發生口角爭執,引發葉男殺人動機,下樓至邱女經營的小吃攤內拿取菜刀,上樓刺入邱女胸部,導致邱女大量出血性休克死亡。 案2:案發前,謝○○認定認定林男為破壞他與廖○○婚姻的第三者,便以跟蹤的方式埋伏他們可能出現的地方,並準備開山刀及水果刀,放置自用小客車內。案發當天,謝○○見林姓男友與廖女一同下車購物,且狀甚親密,心生怨恨,一時怒火中燒,便持開山刀往林男頭部及身體砍殺。廖女手推腳踢不願讓謝東融碰觸,詎此等舉動激怒謝東融,謝東融頓萌殺害廖女之意,持開山刀砍殺廖女,造成廖女受有身體多處傷害。

  8. 擁有保護令被害人遭致命傷害之情境分析 5. 加害人揚言報復,但未事先預防 案1:陳○○打電話給柯女出言恐嚇:「要妳付出代價」、「要妳死得很難看」等語,致使柯女聞言心生恐懼。嗣陳男又萌生殺人之犯意,於酒後駕駛自小休旅客車,至柯女住所附近停放,伺機製造假車禍真殺人,見柯女準備至市場販售漁貨,駕駛自小貨車行駛前開巷道之際,陳男見狀,即發動其停放上開之車輛,於同巷道內高速衝向柯女駕駛之車輛,接續重擊三次…

  9. 擁有保護令被害人遭致命傷害之情境分析 6. 於公共場所辦理手續時遭殺害 案例1:邱○○與秦○○案發當天約在苗栗縣公館戶政事務所辦理離婚登記等相關事宜。但因邱男不滿秦女對於未成年子女扶養等協議離婚條件,態度前後不一,乃萌生殺意,於案發當天前往公館戶政事務所前,先返回租屋處準備水果刀藏放於褲子口袋。因兩人未攜帶戶口名簿,而無法辦妥離婚登記,秦女遂拿出離婚協議書要求邱○○在離婚協議書簽名,邱男竟趁秦女走到其身旁之際,突持預藏之水果刀,接續往秦女之胸部、臉部猛力揮砍,造成秦女送醫不治死亡。(保護令核發第一、二款與第四款遠離令)

  10. 擁有保護令被害人遭致命傷害之情境分析 7. 違反保護令聲請羈押,遭法官駁回 案1:嫌犯陳○○(五十歲,有妨害自由等前科)與女友邱玉妹(六十四歲),兩人同居在三芝鄉五年多,陳嫌近年失業,情緒丕變,兩人常起爭執,陳男甚至動手毆打邱女、感情生變,今年3月8日,陳男因故打傷邱女,遭邱女控告傷害並聲請家暴保護令,陳男隨即搬離邱女的住處,士林地院另核發保護令,禁止陳男侵害、騷擾邱女,且不得接近邱女住處250公尺內。但7月19日陳男酒後再度毆傷邱女的手部,隔天被檢方依傷害罪聲押,但陳男在聲押庭痛哭流涕說:「我錯了!」還保證絕不再犯,法官黃欣怡當庭告誡他若再犯就一定羈押,裁定一萬元交保,想不到陳男交保兩天後,竟持水果刀殘殺女友3刀斃命。

  11. 擁有保護令被害人遭致命傷害之情境分析 8. 保護令期滿後,相對人欲返回住所遭拒後動手殺人 案1:鍾○○於上開保護令有效期間屆至後,多次向銅○○表示有意返回家中共同生活,惟均遭銅女拒絕,鍾男即因此懷恨在心並萌生殺意,並於案發日,攜帶水果刀躲藏在銅女住處之大門外,待銅女打開大門欲外出上班時,鍾某即趁機侵入銅女之住處內,取出其預藏之水果刀,刺向銅女之左胸部及兩手猛刺多刀…

  12. 93年至96年警察機關受理刑事犯罪案件屬「家庭成員」所犯之比率分析93年至96年警察機關受理刑事犯罪案件屬「家庭成員」所犯之比率分析

  13. 保護令是否有效? • 研究目的:瞭解保護令之效果,探討保護令核發後,受暴婦女再受暴之情形;以及相關之因素。 • 樣本:214位獲核發禁制令、遷出令及遠離令的婦女。 • 方法:進行二次問卷調查。第一次是獲核發保護令後三個月時(N=214);第二次是第一次調查後半年(也就是保護令核發約九個月後)進行(N=92)。

  14. 保護令違反情形

  15. 違反保護令之相關因素 下列因素與違反保護令行為有顯著相關: • 加害人對被害人有性暴力行為者 • 加害人對被害人施暴情形嚴重者 • 加害人對被害人有脅迫性控制行為者 • 加害人有犯罪前科者 • 加害人在法庭上否認暴行者 • 被害人在經濟上依賴施暴者

  16. 違反保護令之相關因素 • 警察執行保護令落實者,加害人違反情形就顯著減少。 • 加害人與被害人之教育程度、年齡、就業與否與是否違反保護令均無顯著相關。

  17. 討 論 1. 社工與警察在協助被害人聲請保護令時,是否對被害人之危險情行進行評估? 2. 法官審理保護令案件,標準何在?是否了解被害人之危險因素?較具安全保障之遷出令、遠離令核發的考量為何? 3. 保護令核發前之空窗期是高危險期,相關單位之作為為何? 4. 擁有保護令≠安全≠結案,對於加害人可能的報復與跟蹤,危險評估與安全協助措施是否到位?

  18. 討 論 5. 法官對於違反保護令罪案件聲請羈押之處理,可否更有預防性之思考? 6. 警察對於保護令之執行,應持續落實監督。 7. 對於保護令到期案件,是否在到期前有一主動評估機制,協助被害人是否需繼續申請延長,或是協助擬定無保護令時的安全計畫。 8. 對於整體工作人員之專業敏感度與危險評估能力,是否足夠? 9. 未來修法時,思考延長保護令之效期至3-5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