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現代華文小說選讀

現代華文小說選讀. 授課老師:楊翠 100-2. 關於楊 翠 (1). 1962 年 10 月 13 日生,台中人。 忠明國小、懷恩中學、台中女中,輔仁大學歷史系學士、東海大學歷史所碩士、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 曾任 《 自立晚報 》 副刊編輯、 《 自立週報 》 全台新聞主編、 《 台灣文藝 》 執行主編、台中縣社區公民大學執行委員、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助理教授、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中興大學台灣文學所副教授、「國家藝術基金會」董事 「賴和文教基金會」董事 。. 關於楊 翠 (2). 研究領域包含台灣文學、台灣婦女史、性別文化研究。

beth
Download Presentation

現代華文小說選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現代華文小說選讀 授課老師:楊翠 100-2

  2. 關於楊 翠(1) • 1962年10月13日生,台中人。 • 忠明國小、懷恩中學、台中女中,輔仁大學歷史系學士、東海大學歷史所碩士、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 • 曾任《自立晚報》副刊編輯、《自立週報》全台新聞主編、《台灣文藝》執行主編、台中縣社區公民大學執行委員、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助理教授、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中興大學台灣文學所副教授、「國家藝術基金會」董事 • 「賴和文教基金會」董事 。

  3. 關於楊 翠(2) • 研究領域包含台灣文學、台灣婦女史、性別文化研究。 • 著有散文集《最初的晚霞》、學術論文《日據時期台灣婦女解放運動》、博士論文《鄉土與記憶:七0年代以來台灣女性小說的時間意識與空間語境》、二二八口述歷史《孤寂煎熬四十五年》,並與施懿琳、鍾美芳合著《台中縣文學發展史.田野調查報告書》、與施懿琳、許俊雅合著《台中縣文學發展史》、與施懿琳合著《彰化縣文學發展史》,研究以原住民文學、女性文學、台灣婦女史為主,相關研究論文二十餘篇。

  4. 關於楊 翠(3) • 創作以散文與文化評論見長,作品散見各報,內容多有關性別、文學、歷史、文化諸議題,富含社會關懷與文化批判 • 曾擔任台灣副刊「非台北觀點」、台灣副刊「理性與感性」、勁副刊「五肆運動」、聯合副刊「幸福紀念日」等專欄作者。

  5. 關於楊 翠(4) • 我是人格分裂的五年級生,不斷擺蕩在兩極之間的天秤座。紫微命盤中的陰陽背反,光暗同源。 • 我成長在極具浪漫主義美學的一九七○年代, • 我的致命傷就是──可以因為浪漫而死。 • 總是游移於天秤兩端,在隨興流浪與安居母鄉之間,交替兩張生命地圖。

  6. 關於楊 翠(5) • 最大的願望,是去一個不知名的異地乘坐火車,一個人漫無目的旅行。 • 然而,比起旅行或流浪,我更想找一塊安居地, • 安養我已經蒼老疲乏的靈魂與軀體。 • 要就飄浪,要就安居,我是這樣繪製自己的兩張生命地圖。 • 對於這個冷暖人間,我也總是交替兩種心情。 • 總是想要轉身離去,告別一切,以孤獨餵養自己 • 卻又在每一個當下,更深,更用力地,走進這個世界。

  7. 課程目標

  8. 現代華文小說含無論在區域、作家、作品、議題上,含攝性均極廣。本課程基於授課者自身的專業性,以及授課時間的考量,在時間上,將以中華民國百年史為時間斷限,在地域空間方面,1949年以前,以中國大陸的現代華文小說為主,1949年以後,以台灣為主。

  9. 中華民國百年間,時代變遷劇烈,就「歷史時間階段」的區隔而言,包含了前近代、近代、現代、當代,文化模式也從傳統到現代、後現代,因此,小說創作的發展趨勢,呈現十分多元紛呈的現象,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小說作品,包括主題內容、文學形式、美學觀點都不一樣。本課程無法窮盡這些多元圖像,將配合議題的聚焦性,期能不致於過度擴張、渙散,使修習者對中華民國百年間的現代華文小說,既有面的認識,也有深入了解的可能,而不致流於走馬看花。

  10. 課程大綱

  11. 主題一:歷史的鳥瞰:中華民國百年,現代華文小說概觀(一週)主題一:歷史的鳥瞰:中華民國百年,現代華文小說概觀(一週) 主題二:傳統性∕現代性;世界性∕本土性(三週) 主題三:小說中的鄉土、家國、地理空間(四週) 主題四:歷史記憶、政治反思、認同辯證(四週) 主題五:性別、身體與主體認同(二週)

  12. 主題一:歷史的鳥瞰:中華民國百年,現代華文小說概觀主題一:歷史的鳥瞰:中華民國百年,現代華文小說概觀 • 說明:以歷時性的視角,介紹中華民國百年間現代華文小說的發展概觀,讓學生先建構脈絡性的認識系統。 • 百年史與百年小說史 • 百年小說發展的幾個重要特質

  13. 主題二:傳統性∕現代性;世界性∕本土性 • 說明:扣緊百年間小說最鮮明的議題,再輔以歷時性的視角,觀察 • 「說故事」的「現代化」──晚清以來的「小說革命」 • 嚴肅小說與通俗小說的發展概況 • 新語體、新文類、新思惟──五四新文學運動與現代小說 • 翻譯西方•詮釋現代•探尋中國──小說中「現代性」、「傳統性」的複雜辯證 • 世界•本土•現代──日治時期台灣小說(1920-1940年代) • 立身台灣•翻譯世界•觀想中國──1960年代西方文學的翻譯與台灣小說的發展

  14. 主題三:小說中的鄉土、家國、地理空間 • 說明:中華民國百年間,一方面歷經動盪的歷史過程,因戰亂、政治、經濟等因素而造成的遷移、流徙、離散經驗,也在小說中再現;另一方面,由於世界觀的變異,世界性∕本土性的思辨,也使鄉土、家國的敘寫,成為小說中的重要主題。

  15. 主題三:小說中的鄉土、家國、地理空間 • 書寫家園與異域──三、四○年代「新小說」的空間想像 • 「家國」的在場與不在場──五○年代台灣反共、懷鄉小說中的空間敘事 • 探照世界•微觀主體•演義「鄉土」──「現代主義小說」的多重面貌 • 著根土地•尋繹歷史──鄉土文學論戰(1977-1978)前後小說地層的翻湧 • 變異∕辯證的鄉土──新(後)鄉土小說

  16. 主題四:歷史記憶、政治反思、認同辯證 • 說明:百年來,政治環境所造成的流離、遷徙、政權變遷、族群交雜、文化交混,對於個人文化身份認同,造成衝擊,追尋自我的身份定位,成為中華民國百年史、特別是後半段歷史的主要課題,也成為小說家筆下的故事。 • 尋家的路徑──多重記憶與認同圖像 • 翻找我們的故事──歷史記憶的尋繹與建構 • 反思政治、解構國家神話──政治小說的幾個面向

  17. 主題五:性別、身體與主體認同 • 說明:現當代社會最大的改變,約略在幾個層面,其一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所引發的社會文化變遷;其次則是民主思潮所引發的集體自覺,個體開始以集體的力量,進行社會性的反思;其三則是個體的自覺與思想的解放,包含性別、身體、主體的自覺,以及對社會壓迫的反思與抵抗等等。

  18. 主題五:性別、身體與主體認同 • 性別文化反思──性別建構與婚姻、家族制度底下的女性處境 • 女性自覺──女性經驗、女性情感、女性獨立 • 性別認同辯證──同志書寫、酷兒書寫中的主體探索 • 看見自己──身體與情慾書寫

  19. 課程內容(逐週)

  20. 2/23、3/1 • 2/23開場白──課程內容介紹、課程進行方式說明 • 3/1主題一:歷史的鳥瞰:中華民國百年,現代華文小說概觀

  21. 3/8(本週開始撰寫課堂札記 ) • 參與「台灣女性學學會」的 「三八女學週」系列活動; 演講主題:楊翠, 〈女性與政治活動〉 • 參考閱讀:楊翠,〈女性與白色恐怖政治事件〉、〈向豐饒母體,返航〉 • 【扣合本課程主題四,聶華苓《桑青與桃紅》李昂〈彩妝血祭〉 】【主題五】

  22. 3/15 • 主題二:傳統性∕現代性;世界性∕本土性(3-1) • 「說故事」的「現代化」──晚清以來的「小說革命」嚴肅小說與通俗小說的發展概況 • 新語體、新文類、新思惟──五四新文學運動與現代小說翻譯西方•詮釋現代•探尋中國──小說中「現代性」、「傳統性」的複雜辯證 • 主閱讀:魯迅〈狂人日記〉 • 延伸資料:魯迅《阿Q正傳》 巴金「激流三部曲」之一(《家》) • 繳交分組名單,確認分組時間及議題

  23. 3/22 主題二:傳統性∕現代性;世界性∕本土性(四週3-2) 3. 世界•本土•現代──日治時期台灣小說(1920-1940年代) 主閱讀:賴和〈蛇先生〉、呂赫若〈牛車〉

  24. 3/29 主題二:傳統性∕現代性;世界性∕本土性(3-3) 4. 立身台灣•翻譯世界•觀想中國──1960年代西方文學的翻譯與台灣小說的發展

  25. 4/5 放假

  26. 4/12 主題三:小說中的鄉土、家國、地理空間(4-1) • 書寫家園與異域──三、四○年代「新小說」的空間想像 • 「家國」的在場與不在場──五○年代台灣反共、懷鄉小說中的空間敘事 主閱讀:沈從文《邊城》、潘人木《蓮漪表妹》 延伸閱讀:錢鍾書《圍城》、張愛玲《傾城之戀》、司馬中原《荒原》 本週給予期中考題

  27. 4/19 期中考

  28. 4/26 • 主題三:小說中的鄉土、家國、地理空間(4-2) 3. 探照世界•微觀主體•演義「鄉土」──「現代主義小說」的多重面貌 主閱讀:陳若曦〈婦人桃花〉、施叔青〈池魚〉

  29. 5/3 • 主題三:小說中的鄉土、家國、地理空間(4-3) 4. 著根土地•尋繹歷史──鄉土文學論戰(1977-1978)前後小說地層的翻湧 • 主閱讀:黃春明〈青番公的故事〉、洪醒夫〈跛腳天助和他的牛〉 延伸閱讀:洪醒夫〈吾土〉、宋澤萊〈打牛湳村〉

  30. 5/10 • 主題三:小說中的鄉土、家國、地理空間(4-4) 5.變異∕辯證的鄉土──新(後)鄉土小說 • 主閱讀:甘耀明〈匪神〉、〈香豬〉 • 延伸閱讀:童偉格《無傷時代》、阮慶岳《林秀子一家》

  31. 5/17;分組報告(一) • 主題四:歷史記憶、政治反思、認同辯證(4-1) 1.尋家的路徑──多重記憶與認同圖像 主閱讀:陳千武〈輸送船〉、宋澤萊〈最後一場戰爭〉 延伸閱讀:朱天心〈想我眷村兄弟們〉、夏曼.藍波安《黑色的翅膀》

  32. 5/24;分組報告二 • 主題四:歷史記憶、政治反思、認同辯證(4-2) 2. 找我們的故事──歷史記憶的尋繹與建構 主閱讀:李喬〈蕃仔林的故事〉、鍾肇政〈大嵙崁的嗚咽〉 延伸閱讀:李昂《迷園》、施叔青《行過洛津》

  33. 5/31;分組報告三 • 主題四:歷史記憶、政治反思、認同辯證(4-3) 3.反思政治、解構國家神話──政治小說的幾個面向(禁錮.追捕.逃亡) 主閱讀:葉石濤〈三月的媽祖〉、李喬〈小說〉 延伸閱讀:〈泰姆山記〉、聶華苓《桑 青與桃紅》 分組報告三

  34. 6/7 ;分組報告四 • 主題四:歷史記憶、政治反思、認同辯證(4-4) 4.反思政治、解構國家神話──政治小說的幾個面向 主閱讀:陳映真〈趙南棟〉、施明正〈渴死者〉 延伸閱讀:郭松棻〈月印〉、李昂〈彩妝血祭〉 分組報告四

  35. 6/14 ;分組報告五 • 主題五:性別、身體與主體認同(2-1) 1.性別文化反思──性別建構與婚姻、家族制度 主閱讀:廖輝英〈油蔴菜仔〉、袁瓊瓊〈自己的天空〉 延伸閱讀:林海音〈燭芯〉

  36. 6/21 • 主題五:性別、身體與主體認同(2-2) • 看見自己──身體、情慾、性別認同辯證 • 閱讀資料:歐陽子〈魔女〉、施叔青〈常滿姨的一日〉 • 延伸閱讀:邱妙津《鱷魚手記》、陳雪《惡女書》

  37. 作業與評量 • 平時40% • 期中30%期中考試 • 期末30%:分組報告(約6人一組)

  38. 平時40% • 出席狀況、課堂札記(隨堂寫,隨寫交) • 口頭自選報告(每人每學期選一篇(可從主閱讀與延紳閱讀中任選)進行口頭約5-10分鐘報告) • 閱讀心得(文本閱讀計12週,每週任選一部作品,撰寫心得及文本分析,可任選10週【即10篇】,但須包含2-5,四主題) • (依課綱時間,每週三晚上12點前上傳教學網站)

  39. 文本摘要格式 • 作品資料(作者、作品名、書名、出版社、出版年、頁數) • 內容大要 • 心得感想 • 可探討之主題意識(複數) • 延伸思考 • 問題提出

  40. 分組報告書面內容需求 • 封面:題目、大綱、全組成員 • 主報告內容 • 參考資料 • 會議記錄至少二次 • 本組分工表

  41. 會議紀錄 • 時間 • 地點 • 出席者 • 討論議題 • 決議內容

  42. 公約 • 本課程非經老師同意, 不得使用電腦 • 本課程教師設有個人教學網, 相關作業之繳交, 均在教學網中本課程專區進行 • 十篇摘要繳交時間, 依主題分佈之時序, 請按時在該週上課之前一天(週三晚上12點之前)上傳。 • 若欲請假, 請以e-mail告知TA及老師

  43. 課輔 • 表訂課輔時間週三下午2:00~4:00 • 其餘另約 • 手機0939850796 • 研究室: 原民院A449 • tsuiyang@mail.ndhu.edu.tw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