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k likes | 2.39k Views
一、實驗研究法的意義. 實驗研究法在科學研究裡面,號稱為最嚴密的方法,在自然科學的研究,幾乎全應用實驗研究法。物理、化學的研究常在特別設計的實驗室裡面,刻意操弄 (manipulate) 自變項 (independent variable) ,同時注意觀察並測量依變項 (dependent variable) 的變化,藉觀察測量的結果,確定自變項的刻意變化是否造成依變項的效應 (effects) 。. 二、實驗法變項之類別. 三、實驗研究法的區別. ( 一 ) 真實驗研究與準實驗研究
E N D
一、實驗研究法的意義 • 實驗研究法在科學研究裡面,號稱為最嚴密的方法,在自然科學的研究,幾乎全應用實驗研究法。物理、化學的研究常在特別設計的實驗室裡面,刻意操弄(manipulate)自變項(independent variable),同時注意觀察並測量依變項(dependent variable)的變化,藉觀察測量的結果,確定自變項的刻意變化是否造成依變項的效應(effects)。
三、實驗研究法的區別 • (一)真實驗研究與準實驗研究 • 真實驗研究(true-experiment research)是能夠完全作隨機分派力求等組的實驗;準實驗研究(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則基於教育實際的限制,在不能貫徹隨機分派的策略的情境下,利用系統觀察,客觀評量,統計調整來力求符合實驗原理
(二)實驗室研究vs.自然或實地研究 • 由研究者自己依理想要求刻意製造操作特定的情境,專供實驗用的實驗室。在這樣一個理想情況下,進行的研究為實驗室研究(laboratory experimentation)";反之,在一般教育生態的實地環境下,所進行的研究為實地研究(field experimentation)。
四、真實驗研究的類型與設計 • (一)前實驗設計類型 • 在未真正進入真實驗設計以前,先介紹一下常常使用,又過度誇張其效果的實驗。這一種實驗相當的簡便,為日常生活或職場上當利用來試用新點子或新產品的一種實驗,
1.前實驗設計類型l:單組末測設計 • (One-Shot Case Study) • 這樣的實驗是一個雛型設計,一般稱為前實驗設計或弱實驗設計或無設計實驗,
X O • x:表示實驗處理。 • o:表示測驗或觀察。 • R:表示隨機分派。 • M:表示配對分組。 • --------:兩組中間周虛線區隔表示非等組。
2.前實驗設計類型2: 單組前後測設計 • O1 X O2 • 上例先對一群參加慢跑的人作肺活量檢查,並加以記錄,給予二個月時間的慢跑後,再檢測一次為後測,前測後測比較,以其差異歸於慢跑的效果。
3.靜態組比較設計 • (The Static-Group Comparison Design) • X O • ------------------ • O
(二)真實驗設計 • 真正的實驗設計要能隨機分派研究對象成為實驗組與控制組,並能利用各種策略去控制實驗的情境,減少或排除不利的因素,以提高實驗效度。
1.等組後測設計 • (Posttest-Only Control Group Design) • R x O1 • R X O2 • 是典型的實驗設計,最理想也常被採用。這種徹底隨機分派研究樣本為兩組,一為實驗組,一為控制組,所以是實驗設計所稱的等組;兩組都未接受前測,實驗組逕自接受實驗處理X,控制組則依尋常;實驗末了,兩組均接受後測驗
2.等組前後測設計 • (Pretest-Posttest Control Group Design) • R O1 X O2 • R O3 X O4 • 同前一種類型的設計,也是隨機分派使實驗組與控制組同為等組,惟為了解是否真正全等;在實驗處理前另施予前測,其他步驟則與等組後測設計沒有兩樣。在前測之後,實驗組接受實驗處理,控制組則無;實驗之末,兩組都接受後測。有時候有兩種以上不同的實驗處理,或兩種不同的控制組。
3.所羅門四等組設計 • (Soloman Four-Group Design) • R O1 X O2 • R O3 X O4 • R X O5 • R X O6 • 為確保等組,又排除前測的反作用效應,於是將前面兩種設計類型 「等組後測設計」與「等組前後測設計」合併在一起,成為「所羅門四等組設計」
此設計是將「有無前測」視為一變項納進實驗設計,好作分析並排除其影響,以確立實驗效果與實驗處理變項之因果關係。此兼具「等組前測設計」與「等組前後測設計」的優點外,另具的特殊長處,是一個研究等於重複了四個實驗。一方面一再檢驗實驗處理效果;一方面並且可以分析「前測與實驗處理之間因果關係」。此設計是將「有無前測」視為一變項納進實驗設計,好作分析並排除其影響,以確立實驗效果與實驗處理變項之因果關係。此兼具「等組前測設計」與「等組前後測設計」的優點外,另具的特殊長處,是一個研究等於重複了四個實驗。一方面一再檢驗實驗處理效果;一方面並且可以分析「前測與實驗處理之間因果關係」。
第三節 準實驗 • 準實驗設計、多因子實驗設計、單一樣本實驗設計(single-subject experimental designs)都是比較接近教育實際情境的實驗設計。相較於真實驗設計,在教育研究上有較高的可行性,而且研究的結果,也更具推論性。如果能夠妥善設計,正確分析,仍能維持應有的實驗效度。
第一節 多因子實驗設計 • 真實驗都是在同一個實驗裡面,只能觀察或操作一個自變項對依變項的影響。在教學或教育其他情境裡面,曾遇到或發現需要觀察若干自變項對依變項的影響,或若干自變項之間的交互作用到依變項的影響,此則需多因子的實驗設計(factorial designs)。 • 多因子設計可以歸為真實驗設計,也可以歸為準實驗設計。
一、個體特性與實驗處理交互效應設計 • (aptitude or attribute-treatment interaction designs,ATI) • 這種研究的基本假定是任何教學法或教育方法均難普遍有效,每一個學生也無法在同一種教學法或教育方法之下均霑教益。一種特定的教學法,對特殊類型的學生有很大的助益,未必見得對其他學生也有效,甚至比傳統教法還差。所以有不少的教學實驗研究集中在如何使「教」與「學」相投(match)俾求事半功倍
所以在實驗上,為此目的,乃設計觀察兩個或兩個以上自變項,一個是可以操作的實驗處理變項,如教學法、教學情境的安排、輔導策略;另一個或兩個以上的是無法操作的個體屬性,如性向、人格、成就高低或學習風格等變項。所以在實驗上,為此目的,乃設計觀察兩個或兩個以上自變項,一個是可以操作的實驗處理變項,如教學法、教學情境的安排、輔導策略;另一個或兩個以上的是無法操作的個體屬性,如性向、人格、成就高低或學習風格等變項。
實驗處理 • 實驗組 控制組 • 學 • 習 高 • 能 中 • 力 低
二、獨立處理多因子實驗設計 • (independent factorial designs) • 同時操作兩個實驗變項,且兩個自變項彼此是獨立的。 • 個體特性與實驗處理交互效應設計只一自變項 ,但本設計則兩個自變項均為可操作處理的變項,且不重複,不互相依賴。
實驗處理 • 小組討論 班級教學 • 實 • 驗 講述法 • 處 合作學習 • 理 • 創造思考
三、重複量數設計 • (repeated-measuresdesigns) • 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操作的實驗處理變項裡面,其中有一個是重複實施,也重複觀察或評量
實驗處理 • 小組討論 班級教學 • 實 • 驗 講述法 • 合作學習 • 處 • 理 創造思考
第二節 準實驗設計 • 一、不等組前後測設計 • (The Nonequivalent Pretest-Posttest Designs) • ﹒這種設計看似類同於真實驗設計的「等組前後測設計」及「配對組前後測設計」,惟一的差別在於既未能使用隨機分派,又未能加以配對。在取樣的時候,只能採用叢集抽樣,在分組的時候,必須仍維持原班級(組) (intact group),因此是不等組。
所以通常需有兩組或兩組以,參與研究,其中一組或一組以上為控制組以資對照,另外 一組或一組以上為實驗組;復為衡量各組之間不等的情形,有時候還需要實施前測。各組不等的程度越小越佳,避免統計迴歸以及「選樣偏差與歷史或與成熟交互作用」等會降低內在效度的因素。
實驗設計 • O1 X O2 • O3 X O4
二、時間序列設計 • (The Time-Series Designs) • 時間序列設計原型只有一組研究樣本,實驗處理前,隔一定時間施予一次前測設計,即施予同一組若干次的測驗,得01、02、03、04,再接受實驗處理;實驗處理畢,按著再每隔一定時間施予一次後測,計若干次,得05、06、07、08。
次數及相隔時間出研究者斟酌情況決定,以能有足夠的重測次數評量,可供看出可能發生的變化為原則。隔一定時間重複施予前測與後測的目的,在於看出變化的趨勢,以作出評量和排除不利於效度的因素。次數及相隔時間出研究者斟酌情況決定,以能有足夠的重測次數評量,可供看出可能發生的變化為原則。隔一定時間重複施予前測與後測的目的,在於看出變化的趨勢,以作出評量和排除不利於效度的因素。
實驗設計 • 01、02、03、O4 x 05、06、07、08。
三、抗衡設計 • (The Counter-Balanced Designs)。 • 又叫「輪換實驗設計」(rotation experiment design)。在此一設計裡面,所有組均個別輪換接受一種不同的實驗處理,其順序不同,故其組數必須與實驗處理數相等,四種實驗處理,即須設有四組;三種實驗處理,即須有三個組;且同一時間各組所接受的實驗處理不可相同;至於哪一組先接受何種實驗處理,則應隨機決 • 定。
實驗設計 • 時間 • 組 • G1 • 別 G2 • G3
第三節 單一個體(樣本)實驗設計 • 壹 . 原因 • 由於特殊教育的發達,以及臨床法在教育上的應用,單一個體(樣本)實驗設計已經在教育實驗上占有一席之地。這種設計有特殊的功能,在教育上有時候可以發揮它的獨特功能。
第一,教育的方法與目的常是要因材設教,也要因材施教,以個體獨特性為主的教育方法值得實驗。第一,教育的方法與目的常是要因材設教,也要因材施教,以個體獨特性為主的教育方法值得實驗。 • 第二,有些研究對象是十分稀少的,能取得少數個案已經不容易,遑論團體樣本來進行實驗。例如,身心多重障礙的兒童或少數行為有問題待輔導與復健的個案。
單一個體實驗設計類型 • 單一個體實驗在設計上可以分成四類型,它們是: • (1)A一B型設計(ABDesign)
A代表基線期(baseline period); • B代表接受實驗期,開始之初,對這一個受試者,先觀察若干次,百到能夠看到的基線行為穩定下來,且研究者對其他的基線已充分認識。然施予實驗處理並觀察效果數次
實驗設計 • 2)A一B一A型設計(ABA Design)
(4)多基線型設計(Multiple-BaselineDesigns • 對於終止實驗處理可能不合倫理,或終止並不能立即發生即時的效應的情境,則不適合上面兩種設計,這時候利用多而其線設計是一種可行的方法。利用這種類型的設計對同一個樣本,由多面基線來分別進行觀察再比較基線期與實驗處理期的變化情形。
可能的安排有 • 1.對同一參加個體同時蒐集若干行為資料。 • 2.對若干參加個體,分別在同時間各對之蒐集一項行為資料; • 3.在若干不同情境中,分別對參與者蒐集或觀察一種行為資料。 • 經過一階段時間,使分別接受一種實驗處理,並觀察接受實驗處理後行為現是否明顯異於基線期。
實驗設計 • 抽煙 O O O XO XO XO XO XO XO XO XO XO • 打人 O O O O O O XO XO XO XO XO XO • 吵架 O O O O O O O O O XO XO 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