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472 Views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 十二五 ” 钢铁市场需求 与钢铁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二〇一一年六月. 钢铁工业发展的巨大贡献. “十一五”时期. 钢铁工业发展最快、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的五年. 钢铁工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最大的五年. 钢铁工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的五年. 钢铁工业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钢材品种质量明显改善,基本满足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为实现钢铁工业由大到强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 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进步,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E N D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十二五”钢铁市场需求与钢铁产业发展趋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二〇一一年六月
钢铁工业发展的巨大贡献 “十一五”时期 钢铁工业发展最快、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的五年 钢铁工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最大的五年 钢铁工业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的五年 钢铁工业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钢材品种质量明显改善,基本满足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为实现钢铁工业由大到强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 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显著进步,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业布局初步优化 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现代化企业制度逐步完善 国际化意识不断增强,国际合作领域逐步扩大
钢铁工业发展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十一五”时期 • 钢铁工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是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和企业利润率下降问题突出的五年 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自主创新水平不高,创新环境有待改善 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已成为钢铁企业面对的急迫问题 中小钢铁企业如何发展已成为钢铁工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越来越成为钢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 产业布局优化已成为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 国内原料资源保障程度低,对外依存度高 信息化带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度融合仍有差距
我国钢铁生产增量大 • 2010年,粗钢产量增加5308.7万吨,增长9.26%。生铁产量增加4079万吨(约需铁精矿6120万吨),增长7.42%,铁矿石产量增加19028.2万吨,增长21.59%。 单位:万吨
我国钢铁消费增量小于产量 • 2010年粗钢表观消费增量2512万吨,增速4.3%,比产量增量少2797万吨。净出口增加2447万吨。
(一)对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 2011-2015年,世界经济总体向好与许多不确定因素共存,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但仍将是我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机遇期。 扣除中国外,2010年世界粗钢产量预计7.87亿吨,仍未恢复到危机前2007年8.57亿吨水平 世界粗钢产能将继续增加,对原燃料的掌控将成为竞争焦点。节能减排将成为未来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一个制高点
(二)“十二五”我国粗钢需求预测 • 若“十二五”期间,我国逐步实现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GDP年均增速为8%~9%时,预测2015年粗钢需求总量可能会在6.7~7.5亿吨左右,年均增速2.6 ~ 4.6%。折算为钢材需求量为6.3 ~7.0亿吨(不含重复材)。 • 若保持目前的发展模式,GDP增速9% ~ 10%甚至以上,则粗钢需求量可达到7.5 ~ 8.5亿吨(折钢材需求量7.0 ~ 8.0亿吨) • 若按预期目标实现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GDP增速7% ~ 8%,则粗钢需求量约6 ~ 6.7亿吨(折钢材需求量5.7 ~ 6.3亿吨) 情景二:逐步实现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预计GDP年均增速为8%~ 9% 情景三:基本保持目前的发展模式。预计GDP年均增速为9%~10% 情景一:按预期目标实现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预计GDP年均增速为7%~8%
今后我国将延续怎样的钢材需求模式:2009年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人均GDP钢消费强度对比,超过世界平均值,已超过美国、德国、英国等,已经与日本相近,但人均GDP不是一个数量级。能否在人均材料消耗不增加的情况下提高人均GDP?今后我国将延续怎样的钢材需求模式:2009年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人均GDP钢消费强度对比,超过世界平均值,已超过美国、德国、英国等,已经与日本相近,但人均GDP不是一个数量级。能否在人均材料消耗不增加的情况下提高人均GDP? 中国
(三)我国经济发展对钢铁消费需求影响 • 1、拉动增长因素 迅速发展的城镇化推动了我国钢材消费 经济发展(工业化)带动人均钢消费增加。 • 预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1-2015年GDP增速8-10% • 保持投资合理 增长,实现由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变方投资、进出口和消费协调发展 • 工业化已向中期后部阶段转变,钢材消费由高增长转变为低增长 • 城镇化率年均提高0.8-1.0个百分点,到2015年达到52%,每年平均增加约1200万城镇人口 • 更加强调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未来消费增长将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
各省区市及部分下游用钢行业“十二五”发展目标各省区市及部分下游用钢行业“十二五”发展目标 明确提出GDP年均增速在12%以上,或GDP总量翻一番,或人均GDP翻一番的省份 许多行业在”十二五”期间仍将保持较高增速
我国经济发展对钢铁消费需求影响 • 2、影响需求因素 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是否不可持续? • 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钢材消费需求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 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为69.9%,高速增长已不可持续。
我国经济发展对钢铁消费需求影响 • 影响需求因素 发电设备产量下降 下游行业增速回落? • 2010年底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达9.6亿千瓦。 • 预计2015年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超过14亿千瓦。因此“十二五”期间需新增装机容量4亿千瓦。 • 2020年总装机容量将达17-18亿千瓦,“十三五”时期将需新增装机容量2.6-3.7亿千瓦左右,低于“十二五”。 • 发电设备对钢材消费需求的拉动将减弱。
我国经济发展对钢铁消费需求影响 • 影响需求因素 下游行业增速回落? 高速公路建设加速 公里 • “十一五”全社会交通投资达4.7万亿,是“十五”时期的2倍多。“十一五”时期我国新增高速公路里程32995公里,比“十五”多8290公里。 •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坚持交通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继续保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规模和速度。 • 根据目前投资情况,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新增高速公路里程26000公里,既可完成10万公里的高速公路里程目标,并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我国经济发展对钢铁消费需求影响 • 影响需求因素 下游行业增速回落? 铁路、高铁建设规模大 • 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预计达到9.1万公里,2015年规划达到12.8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2010年达8358公里在,2015年预计1.6万公里以上,分别还有3.7万公里、7642公里。 • 2010铁路建设投资预计完成8341亿元,按这样投资规模,“十二五”前期即可完成规划目标(反之,若按规划目标测算,“十二五”投资将大幅下降),即使铁路投资倾向于既有线养护,规划目标与投资也不能对应。
我国经济发展对钢铁消费需求影响 • 影响需求因素 科学节材是趋势 • 建筑 按统计,2009年,我国400MPa及以上热轧带肋钢筋产量占钢筋总量的比重为31.8%。若增加消费30%-50%Ⅲ 级及以上钢筋,增加消费20%-30%PC,两项共可实现节材1530-2450万吨。 • 汽车 为满足未来越来越紧迫的节能和减排的指标要求,汽车轻量化的进步将大量使用高强钢。如部分车型使用的超高强度零部件强度为1400MPa,部分车型使用的高强钢比例达到70%。 家电轻量化和高效能加大高强度薄板用量。高强度、高硬度、薄规格和宽幅方向发展,发展具有明显烘烤硬化性能的高强度、薄规格家电板产品,板宽需求以满足倍尺套裁为主,以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家电企业生产成本。 • 家电 • 集装箱 趋向于轻量化、薄量化,在减轻重量同时也扩大了集装箱有效容积率。集装箱用薄板比例将大幅增加。
(一)加速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 • 加快工艺装备升级 • 目前全国约有高炉1400多座(2000年时全国高炉共279座,增加了约1100座),其中1000m3以上高炉261座。 • 其中大中型钢铁企业2002年300m3~1000m3级别高炉共153座,到2009年已增加至355座,增加了202座。这一级别高炉一代炉役通常在8年左右,即在未来5年将有202座小高炉陆续进入大修期,产能超过2亿吨。 • 从使用寿命、能源消耗上看,这批高炉必须改造升级。中小高炉燃料比高。煤气利用率较低。 • 未来五年将进入对这部分产能的黄金调整期。
加速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 • 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高质量,节约钢材,减低总量 • 普通质量非合金钢中,一般碳素结构钢及普通质量钢筋、热轧硅钢产量3.69亿吨,占钢材总产量的比为53.25%,其中棒线材约占30%,中厚板(带)约占19.08%,窄钢带13.2%,热轧硅钢0.17%。一般碳素结构钢Q195-275和普通钢筋,屈服强度均小于300MPa,若提高这类钢强度等级等质量性能,可以大量节约使用钢材。
加速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 高强钢筋的推广应用 • 考虑标准普遍性基础上,向有利于产品升级换代方向修订,特别是下游用户提高使用标准要求,需要国家政策导向。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加快产品升级换代的可能性 • 2011年7月1日起实施:优先使用400MPa级钢筋,积极推广500MPa级钢筋,用HPB300光圆钢筋取代HPB235光圆钢筋(Ⅰ级钢筋),逐步减少使用335MPa级钢筋并最终取消该品种。给出了带“E”抗震钢筋使用要求。 • 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行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钢筋的应用以GB50010为依据。 轴承钢标准的演变 YB9-68原苏联体系 YB(T)1-80 • 与SKF D33-1标准比,主要差距: • 有害元素含量未作限制 • 宏观夹杂物未列为必检项目 • 微观夹杂物氮化钛及碳氮化钛不评级 • 热轧材不要求检查网状 • 表面缺陷不用无损探伤而用目视检查 • 微观夹杂物、脱碳、尺寸允许偏差、弯曲度、不圆度等均控制较松 YJZ84(两部协议) GB/T18254-2000 GB/T18254-2002 2009年轴承钢消费量约227万吨,其中高碳铬轴承占95%,钢号为GCr15、GCr15SiMn、GCr15SiMo、GCr18Mo。 •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增加了GCr15SiMo、GCr18Mo两个钢号后再没有发明新的高碳铬轴承钢号。而SKF、NSK、NTN、NMB、KOYO、FAG世界知名轴承公司开发了很多不同使用条件的轴承钢新品。
(二)钢铁工业实现由数量规模主导向提高全行业质量和效益发展转变(二)钢铁工业实现由数量规模主导向提高全行业质量和效益发展转变 实现目标:品种质量能否达到世界一流
1实施品牌战略 宝钢“品牌” 体现: 市场竞争水平和盈利能力
2加速“差异化” 住友金属发展战略 差异化竞争力 服务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 质量性能差别 住友金属用户应用技术中心 (SMICAT) 品种差别 超高合金天然气用管 无缝钢管 13Cr石油管 立足加工、评价、分析、环境再生四大技术领域,以“提案型技术”为用户提供数据和切实的技术解决方案 为汽车、家电、住宅、建筑等各领域服务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技术协作网络,在最短时间内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实现技术开发的迅速化、专业化、复合化和服务的高度化,巩固与用户的长期合作关系。 VAM优质螺纹钢接头 开发高强度和轻量化汽车板 汽车板 开发汽车防撞盒用钢 汽车轻量结构件用钢 曲轴等产品 铁路车辆配件 汽车配件 • 宗旨:为用户解决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难题 • 不仅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而且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使用户受益后无法轻易改变采购对象 • 差异化: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并不在于简单的产能扩张,而在于如何发挥现有设备的最大产能,使高端产品在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
3加速专业化-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专业协同3加速专业化-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专业协同
4发展钢铁新材料,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新钢铁材料 下游用户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及产品升级换代提出的新要求和更高要求 新兴战略性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 节能环保 新能源 生物 高端装备制造 新材料 新能源汽车 高强度、耐腐蚀、轻量化、长寿命、可回收性强等 数量影响 品种质量性能提升 可节约用钢,但消费需求减少 产品升级换代 走品种质量效益发展道路 特殊钢铁材料 钢铁材料供给差距
5加快向技术服务、材料服务的转变 其他 冲压模具由下游客户提高 奥斯特姆 • 加快向技术服务、材料服务的转变 • 浦项的服务思想:为全球的客户提供更为贴切的服务。 冲压 焊接 组装 钢材加工 宝钢、浦项、光阳等 浦项苏州 仓储等 沈阳钢材加工 大连钢材加工 浦铁天津钢材加工 烟台钢材加工 浦铁青岛钢材加工 青岛浦金钢材 浦项苏州汽车配件制造 苏州浦项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星浦钢材加工 张家港晓沙钢材加工 浦项世亚线材 浦项奥斯特姆汽车配件 芜湖汽车配件制造 武汉辉铁汽车钢板 爱思开浦项平湖钢铁 浦铁重庆汽车配件制造 浦项佛山钢材加工 广东星浦钢材加工
(三)节能减排,促进钢铁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2020年单位GDP排放CO2比2005年减少40%-45% 节能减排 国家相继颁布了强制性的粗钢、焦炭、铁合金、炭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环境容量限制。 钢铁工业发展 钢铁工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
节能减排,促进钢铁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深化节能减排 加大淘汰落后力度,通过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 精料 • 循环.效率 • 新技术 • 以“铁焦烧”工序为中心,大力推行“精料方针”: • 降低原燃料灰分、硫分,提高入炉矿品位等措施,可能增加采购成本,但有利于节能减排,仍可降低制造成本 • 系统集成优化已有技术: • 集成高炉、转炉煤气净化及余热综合利用技术 • 系统集成烧结工序节能减排技术 • 集成冶金渣处理利用与过程中余热利用技术 • 加快研发与推广应用新型节能减排技术措施: • 焦化煤调湿技术 • 降低烧结漏风率技术 • 烧结余热发电技术 • 高炉脱湿鼓风技术 • 高炉喷吹焦炉煤气技术 • 转炉余热蒸汽和轧钢加热炉余热蒸汽综合利用 • 进一步提高二次能源和资源循环利用效率: • 与供热企业合作,扩大余热利用范围 • 利用高炉或焦炉消纳社会废塑料等,发挥钢铁企业的社会功能 • 与电力企业合作,开展“共同火力”发电 • 副产煤气的资源化高效利用 • 与建材企业合作,提高冶金渣利用附加值 • 系统集成脱盐、城市污水利用、深度处理回用综合水利用技术,发挥钢铁企业的城市功能 装备升级 源头治理 淘汰落后 二次能源回收利用 提高能源效率
节能减排,促进钢铁企业转变发展方式 应对碳减排 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降低各工序能耗,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实现减少CO2排放。 研发低碳生产技术,制订钢铁工业低碳技术路线图 研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钢铁低碳生产技术重点,尽早开展研发,占领未来低碳技术制高点。 提高废钢等资源利用率,降低铁钢比 在新的低碳技术未开发应用前,最有效的减排手段就是降低铁/钢比,即在生产过程中多吃废钢(废钢不作为含碳载体进入碳平衡),以降低铁前工艺的大量能源和资源消耗、碳排放及各类污染物排放。钢铁企业要高度重视废钢资源的掌控。企业应积极参与对社会废钢铁、废塑料、废轮胎及废旧汽车、家电、船舶等各种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建立废钢铁回收系统。 研究利用清洁能源和新型钢铁工艺技术 高能质燃料基本都是清洁能源,如天然气(含LNG)、液化石油汽、焦炉煤气、电力等,做燃料用量少,碳税也缴得少。建议钢铁企业加大研究清洁能源利用力度,如氢冶金、纯氧高炉冶炼等新技术。研究基于非高炉炼铁的钢铁新工艺的应用,如:基于FINEX的转炉-轧钢“短流程”、“一包到底”新型钢铁工艺流程等。 努力实现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成为钢铁产业发展的主流
四、加快实施资源安全保障 国内铁矿资源保障不能满足钢铁生产需求 • 中国铁矿石保有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5%左右,而钢产量已占世界钢产量的近50%。国内铁矿品位低,禀赋差,难以满足中国钢铁生产不断增长的需求。
进口铁矿支撑钢铁生产增长需求困难重重 2010年中国进口矿来源 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成品矿产量比重 • 2010年巴西、澳大利亚、印度三国占全球成品矿产量的57%,而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三大矿山公司占全球成品铁矿石产量的比例为39%,占全球贸易量的比例为65%左右,其垄断地位在不断加强。
目前进口铁矿模式难以支撑钢铁产业平衡发展 • 进口铁矿平均到岸价格持续上涨:2010年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格为128.38美元/吨,同比上升48.51美元/吨,升幅60.74%。全年进口矿61864万吨,同比减少913万吨,但用汇增加292.82亿美元。
原燃材料采购成本大幅上涨 单位:元/吨 • 2010年,钢铁企业原燃材料采购价格同比上涨,其中铁矿石价格涨幅最大,进口和国内涨幅均在40%以上;煤炭价格涨幅次之,冶金焦、废钢涨幅较小,炼焦煤价格涨幅大约喷吹煤。数据源于钢协对标挖潜统计资料,汇总企业57家,其粗钢产量占总产量的70%左右。
加快实施资源安全保障 资源战略: 建立铁矿、锰矿、铬矿、镍矿及优质焦煤等资源安全保障国家战略 • 加快国内资源开发: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加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与资源型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建议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整顿市场秩序。 • 加强国外资源开发: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加大国外资源开发力度,努力提高进口矿中权益矿的比重,打破国外矿山巨头的垄断;建议国家制定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政策。 •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废钢等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效率,加快建立钢铁循环利用体系及废钢铁加工配送体系;提高钢材使用标准,淘汰低档次产品;推广使用节约型钢材品种,减少钢材消费。 • 实现目标:国内铁矿资源自给率保持45%以上,国外铁矿掌控资源量占进口量的比重达到50%以上。
未来的中国钢铁产业 “十二五”至今后十年,努力把钢铁工业发展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创新活力强、经济效益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钢铁产业。 • 世界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掌控它的方法; • 时间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使用它的效率; • 资源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我更善于整合; • 所以,我才能翻手为云,覆指为雨。 • -MOTOROLA(中国)电子有限公司 广告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谢 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二〇一一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