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壹、話說茶史

壹、話說茶史. 一、茶在中國. 二、茶在台灣. 茶的歷史. 中國人飲茶有數千年歷史,可謂世界上最早懂得飲茶的民族。而茶經歷了漫長的涵詠,轉化為深遂獨到的華夏藝術。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國家,也是茶樹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茶區之廣,茶類之多,飲茶之盛,茶藝之精,堪稱世界之最。世界各國的茶樹種植資源、栽培技術、茶葉加工工藝、飲茶習俗等,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我國傳播去的,中國又被稱為「茶的祖國」。. 中國飲茶起源. 二、秦漢說.

Download Presentation

壹、話說茶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壹、話說茶史 一、茶在中國 二、茶在台灣

  2. 茶的歷史 中國人飲茶有數千年歷史,可謂世界上最早懂得飲茶的民族。而茶經歷了漫長的涵詠,轉化為深遂獨到的華夏藝術。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國家,也是茶樹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茶區之廣,茶類之多,飲茶之盛,茶藝之精,堪稱世界之最。世界各國的茶樹種植資源、栽培技術、茶葉加工工藝、飲茶習俗等,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我國傳播去的,中國又被稱為「茶的祖國」。

  3. 中國飲茶起源 二、秦漢說 現存最早較可靠的茶學資料是在漢代,以王褒撰的僮約為主要依據。此文撰於漢宣帝三年(西元前五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經之前,茶學史上最重要的文獻,其文內筆墨間說明了當時茶文化的發展狀況,內容如下: 舍中有客。提壺行酤。汲水作餔。滌杯整案。園中拔蒜。斲蘇切脯。築肉臛芋。膾魚炰 鰲。烹茶盡具。餔已蓋藏。舍後有樹。當裁作船。上至江州。下到煎主。為府椽求用錢 。推紡惡敗。傻索綿亭。買席往來都洛。當為婦女求脂澤。販於小市。歸都擔枲。轉出旁蹉。牽牛販鵝。武陽買茶。楊氏池中擔荷。往來市聚。慎護奸偷。 由文中可知,茶已成為當時社會飲食的一環,且為待客以禮的珍稀之物,由此可知茶在當時社會地位的重要。

  4. 中國飲茶起源 三、六朝說 中國飲茶起於六朝的說法,有人認為起於孫皓以茶代酒,有人認為係王肅提倡茗飲而始 ,日本、印度則流傳飲茶係起於達摩禪定的說法:傳說菩提達摩自印度東使中國,誓言以九年時間停止睡眠進行禪定,前三年達摩如願成功,但後來漸不支終於熟睡,達摩醒來後羞憤交加,遂割下眼皮,擲於地上。不久後擲眼皮處生出小樹,枝葉扶疏,生意盎然。此後五年,達摩相當清醒,然還差一年又遭睡魔侵入,達摩採食了身旁的樹葉,食後立刻腦清目明,心志清楚,方得以完成九年禪定的誓言,達摩採食的樹葉即為後代的茶,此乃飲茶起於六朝達摩的說法。故事中掌握了茶的特性,並說明了茶素提神的效果 ,然因秦漢說具有史料證據確鑿可考,因而削弱了六朝說的地位。

  5. 中國的茶神-陸羽 陸羽,字鴻漸,是我國第一位著「茶經」而將茶藝發揚光大的人,後世經營茶業者將之 奉為「茶神」。有關陸羽之生平記載甚少,相傳陸羽係竟陵地方龍蓋寺老和尚智積禪師 所撫養長大,陸羽在龍蓋寺時便開始研究烹茶藝術,收養他的智積禪師,日常所飲的茶,都是陸羽親手烹煮的,陸羽離開龍蓋寺以後,約有四、五年時間未回竟陵,智積禪師便有四、五年時間未飲茶,這件事為當時皇帝唐代宗知道了,便召智積禪師,命官中最會烹茶的宮女煮茶給他喝,然智積禪師飲過一口後便不再飲,皇帝懷疑智積禪師故意作態,便命人私下尋訪陸羽,然後將陸羽烹的茶送給智積禪師品嚐,智積禪師飲 過一口後便說:「這杯茶有些像徒兒陸鴻漸煮的」,皇帝聞言既驚又歎,認為陸羽的煮 茶功夫和智積禪師的品茶功夫,均堪稱第一,於是便讓他們師徒會面團聚。

  6. 台灣茶業-清代以前 據《諸羅縣誌》(1717年)記載:「水沙連內山,茶甚夥,......」;《赤嵌筆談》(1736年)載有「水沙連社茶在深山中,......每年通事與各番說明,入山焙製」;而《淡水廳誌》中亦載有貓螺內山產茶,性極寒,番不敢飲。 所謂貓螺內山乃今南投、埔里、水里地區的深山;而水沙連乃自埔里的五城往集集、水沙連一直到濁水溪上游蕃地的總稱。由此觀之台灣先民早已利用野生茶焙製茶葉。

  7. 台灣茶業-清代與日治 清廷鑑於茶為台灣重要經濟作物,乃鼓勵茶之生產。當時台灣北部為一片未開墾處女之地,播植茶樹發育異常良好,品質亦佳。由此沿淡水河上游及其支流大嵙崁、新店、基隆三溪之丘陵地帶廣植茶樹,而農民多以製茶為副業。   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柯朝氏自福建武夷山引入茶種,種植於節魚坑(今台北縣瑞芳地區),相傳為台灣北部植茶之始。 日據時期台茶主要發展為(一)擴大茶園栽培面積,最盛時期達四萬六千餘公頃。(二)推廣優良地方品種,包括青心烏龍、青心大冇、大葉烏龍、硬枝紅心等四大名種。(三)成立茶業試驗研究機構,並積極推展紅茶之產製。(四)建立茶葉外銷檢驗制度。

  8. 台灣茶業-光復迄今 1974年代,因世界發生能源危機,而且由於台幣升值,勞力缺乏,工資高漲,台茶逐漸喪失外銷競爭力,1986年外銷量降為一萬公噸,不足總產量的百分之四十二。換言之,台灣茶葉已由以往的外銷為主,逐漸轉為內銷為重,產製外銷茶為主的大型製茶工廠已由早期的四百餘家,至今僅餘五十家,代之而起的是分散在全省各茶區的自產自製茶農,目前已超出八千家以上。而台灣包種茶及烏龍茶的產製技術也在政府有關機構不斷應用新科技新技術輔導茶農改進產製技術提高茶葉品質,已逐漸演變而自成一格,其外觀及香味與大陸烏龍茶截然不同;各茶區亦依其產製環境之特性而發展出各種特色茶。

  9. 台灣歷年茶葉消費量統計圖

  10. 主要產茶國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百分率

  11. 貳、茶的地理 一、自然環境 二、經濟影響 三、課後溫習

  12. 台灣與中國的茶區

  13. 氣候條件 茶葉具有溫暖濕潤,較為耐蔭、需水肥、怕凍、怕旱的生態特徵。 春季,當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左右時,茶葉才開始萌動。在15~25℃時,茶樹生長較迅速 ,在22~23℃左右,水分和空氣濕度條件適宜時,茶樹的生長速度最快。此後,氣溫若再繼續升高,它的生長速度反而緩慢。若溫度超過35℃,茶樹新梢生長速度迅速降低。秋季,當氣溫降低到15℃以下時,茶樹嫩梢的生長速度將迅速降低。在13℃左右則生長停止,在13℃以下,茶樹將進入休眠狀態中。茶樹對冬季的低溫凍害較為敏感。特別在乾冷有風的天氣中,更易凍傷。茶樹一般只能忍耐─5~─15℃的低溫。─2℃時,茶葉凍害明顯。─5℃以下時,將受凍枯死。   茶葉幼嫩新梢中,含水量很豐富,大約是它總量的75~80%。茶園全年總的耗水量,約需1200~1500毫米,全年的可能蒸散量,可達1400~1500毫米以上。

  14. 哪一種氣候適合栽種茶樹?

  15. 台灣地區的氣溫/雨量圖

  16. 龍潭鄉的丘陵台地上覆蓋著酸性的紅土,下層又是厚厚的礫石層,不適於水稻耕作,但是紅土富含鐵質,礫石排水良好,屬微酸性質。龍潭鄉的丘陵台地上覆蓋著酸性的紅土,下層又是厚厚的礫石層,不適於水稻耕作,但是紅土富含鐵質,礫石排水良好,屬微酸性質。 紅土礫石層

  17. 土壤的概念 茶樹宜於在經過淋溶作用的酸性土壤生長,PH值最好在4‧0~6‧5之間。在中性或鹼性土壤上,茶樹不可能生長良好,有時甚至死亡。茶園要求土壤深厚肥沃, 滲透性能好。

  18. 課後思考 一、請回憶中國飲茶源流的三種說法,評估哪一種較為可信? 二、「茶」自從在野外被發現以來,功能上歷經了什麼轉變? 三、陸羽著「茶經」,可謂集當時有關茶之事的大成,而被後世稱為「茶 聖」。請問在中、外歷史上還有什麼類似的例子? 請舉例說明? 四、請說明為何台灣北部適合種植茶樹的原因? 五、台灣的茶葉曾被譽為「台灣三寶」之一,請問從清代到現在,台灣茶業 的興衰起伏的狀況是如何? 六、列舉幾樣台灣或中國常聽到的名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