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507 Views
核能~ 令人又愛又怕. 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矛盾的心情. 核能發電是利用鈾燃料進行核分裂連鎖反應時所產生的熱,將水加熱成高溫高壓的蒸汽,用以推動汽輪機,再帶動發電機發電。. 圖片來源 : http://www.taipower.com.tw/main_1/main_1_7.htm. 一、核能發電與火力發電原理非常相似, 只是燃料不同. 核能發電的原理和水力、火力發電廠有同樣的共通點,就是設法使渦輪機( turbine )轉動,以帶動發電機切割磁場,將機械能轉變為產生電能。其中主要的不同點在於推動渦輪機所用的動力來源。. 二、核能發電與原子彈完全不同.
E N D
核能~ 令人又愛又怕 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矛盾的心情
核能發電是利用鈾燃料進行核分裂連鎖反應時所產生的熱,將水加熱成高溫高壓的蒸汽,用以推動汽輪機,再帶動發電機發電。核能發電是利用鈾燃料進行核分裂連鎖反應時所產生的熱,將水加熱成高溫高壓的蒸汽,用以推動汽輪機,再帶動發電機發電。 圖片來源:http://www.taipower.com.tw/main_1/main_1_7.htm
一、核能發電與火力發電原理非常相似, 只是燃料不同 核能發電的原理和水力、火力發電廠有同樣的共通點,就是設法使渦輪機(turbine)轉動,以帶動發電機切割磁場,將機械能轉變為產生電能。其中主要的不同點在於推動渦輪機所用的動力來源。 二、核能發電與原子彈完全不同 核能發電用的是3-5%濃度的核燃料,與原子彈使用濃度90%的鈾235,後果當然不同! 比方來說,淺酌一杯冰啤酒能消暑解渴,如果喝一杯濃度90%的藥用酒精,恐怕就得送醫急救了。
台灣為何需要核能發電 (1)台灣雖然被稱為〔美麗的福爾摩莎〕,但台灣本島卻無法生產具有經濟性的能源,因此有96%的能源須仰賴進口. (2)用電量的增加.因為工業化,經濟化的活動劇增,消費性能源的增加,電器照明用水及家庭電氣,娛樂及運輸交通等新技術的發明,使的能源消耗劇增. (3)以經濟層面來考量,由於石油的價格大幅的提高,發電用的能源,就不得由原來的石油,轉變成以煤,天然氣及核能為主.
核能發電有哪些優點 1. 燃料體積小,一個燃料丸只有香煙濾嘴般大小,容易運輸及貯存。若以未來核能 四廠二部機組每年發出178億度電來看,只需81噸鈾,一架貨機就可以運送;而 用石油的話則需要434萬噸、44船次的10萬噸級油輪運送;若以煤代替更可觀, 需651萬噸煤,109船次6萬噸級煤船才能運送。 2. 發電量大、效率高。 3. 不會造成空氣污染,對環境影響小。燃燒化石燃料如煤、石油等,會產生二氧化碳等氣體,使溫室效應日趨嚴重,也會產生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等造成酸雨 ;而核能發電完全不產生上述氣體,對環境保護極有益處。
核能可能所帶來的危害 • 熱汙染 • 排出的熱水會對於附近的海域生態造成影響。 • 核廢料處理問題 • 核廢料的放置一直是一個難解之題,尤其是高強度的放射性廢料問題。 • 輻射線 • 對生物的細胞造成傷害,使得細胞病變。 • 核電廠的意外事件 • 如多年前的蘇聯車諾比核電廠事件。 • 日本311地震產生福島核電廠事件。
核能發電的風險 -1 任何方式的發電,從開礦,萃取,運輸,發電到廢料處理,每個階段或多或少都有一點風險.在地下開採煤礦是最危險的職業之一.美國每年約有一百人死於煤礦的開採和煤炭運輸. 此外煤炭燃燒的排放物是空氣污染及引起疾病的因素之一. 而開採鈾礦,核燃料製造,運輸,核能發電,核廢料處理也同樣對大眾健康及環境污染有風險.
核能發電的風險 -2 Brookhaven國家實驗室的Morrisu也發表一篇研究報告,認為用現代新技術的燃油及天然氣比燃煤發電和核能發電安全,而太陽能發電則較不安全. 因為太陽能的吸熱板是用進口有毒材料作成的;為了吸收密度很小的太陽能須要建造很大的結構物,而維護這大結構物及經常保持清潔的工作,常易造成傷害.
核能發電的風險 -2 除了爆炸,災難,非預期的放射性物質排放,核能發電不會造成幅射性疾病或器官受傷的大量幅射劑量. 而且當非預期的放設性物質洩露發生時,只有在現場或靠近現場的人,才會受到較大的量劑.離災區較遠的民眾,他們所受的劑量不會造成什麼大疾病,但可能使基因突變,癌症及畸形兒增加.
核能發電的風險 -2 由於低強度幅射而引發這些效應的風險仍不確定,所以通常都假設風險與劑量成正比, 例如一些致癌因子效應每一佰萬加侖約有200到400個致死的癌症狀況, 每一加侖增加1%至3%的致癌風險. 其實我們週邊的手機電波、 高壓電輻射、 微波爐,電視機等都會產生低強度幅射. 核能電廠產生的輻射,經過十多年實際監測結果得知,廠外民眾每年所接受劑量約為0.01毫西弗(一毫侖目)左右(自然背景值為2毫西弗),故對環境影響甚微。
核廢料 -1 核廢料依照來源、放射性強度等分為二類,即低放射性廢料及高放射性廢料,由於放射性廢料可隨時間而逐漸釋放其放射性,故可藉(1)遠離生活環境(2)妥善屏蔽(3)放置長久時間等措施,使其放射性強度逐年減低,而不致危害生活環境,目前皆已有可靠之處理技術。
核廢料 -2 低放射性廢料:係指使用放射性物質的場所,如醫院、工廠、研究單位及核能電廠運轉 ,所產生具有放射性污染的廢棄衣物、用品等乾性廢料及放射性廢液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廢樹脂以及蒸發器與過濾器的殘渣等濕性廢料。 低放射性廢料目前貯存在各核能電廠及蘭嶼貯存場,政府正依據「低放射性廢料最終處置場址徵評選辦法」辦理低放射性廢料最終處置場設立作業,待最終處置場完成後,將全部移至最終處置場。
核廢料 -3 高放性廢料:係指發電過後的核廢料,由於這些用過核廢料中尚有97%物質可回收再利用,用過核廢料處理步驟包括1.冷卻2.中期乾式儲存3.最終處置處理. 近年來核能話題有關放射性廢料的管理,已漸為民眾關心矚目的議題,其中對於用過核燃料的安全管理,更是民眾關切的重點。放射性物料管理局忝為放射性廢料監督管制之尖兵,對用過核燃料的管理一向採取「安全優先,嚴密管制」的原則,並已規劃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核能電廠帶來的社會經濟影響-1 核能發電不會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及粒狀污染物,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遠較火力發電方式為低。 核能發電是除了石油,煤炭之外用量最大的能源,而煤炭和石油的經濟效益遠不及核能,但以安全問題來考量如果核能電廠發生意外,其嚴重後果也遠比煤炭和石油發電來的驚人,正所謂魚與熊掌難以兩得. 核能電廠的直接經濟效應為輸送到用戶的發電價值.電廠運轉的提供電力之效應,核能電廠建廠與運轉所產生的外部效果,由社會享用的間接效益亦與闡明.
核能電廠帶來的社會經濟影響-2 例如: (1)各級政的稅收 (2)暫時性及永久性的就業機會 (3)提供公園所增加的娛樂價值 (4)產品附加價值的增加 (5)美質價值的增加 (6)野生動物之繁殖與保護 (7)交通設施的建造與改善 (8)環境知識增加,改善技術與公眾教育設備的提出
結 語 當核能發電廠的興建與否,擁反兩派據烈對抗之際,是不是應該捫心自問到底對於核能發電的認知有多少﹖是不是全盤了解經過相當的認知而下定論,亦或是人云亦云,只是盲目的跟從. 本屬於公共安全的問題卻衍伸為政治議題,甚至讓全台人民籠罩在不安的風暴中,是不是過於的泛政治化﹖我們只希望在和平與穩定中成長,而目前的混亂則使人沮喪與徬徨,我們是不是應該靜下來仔細思考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與無法禰補的遺憾,畢竟這是一塊屬於我們的土地,我們都有責任及義務好好的保護它,讓我們再認真的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