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 likes | 927 Views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分类. 分类. 代表药. 第十章. 拟肾上腺素药物. 儿茶酚胺类 药物的基本结构是 苯乙胺. α. β. H. OH. CH CH. N. 4. H. 3. H. OH. OH. 去甲肾上腺素. 儿茶酚胺的生物合成. 酪氨酸 多 巴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酪氨酸羟化酶. 多巴脱羧酶. 多巴胺 ß 羟化酶. 苯乙醇胺氧位甲基转移酶.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基本作用比较. β. α. 分类. 作用受体. β 1. β 2. +++ ++.
E N D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分类 分类 代表药
第十章 拟肾上腺素药物
儿茶酚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是苯乙胺 α β H OH CH CH N 4 H 3 H OH OH 去甲肾上腺素
儿茶酚胺的生物合成 酪氨酸 多 巴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酪氨酸羟化酶 多巴脱羧酶 多巴胺ß羟化酶 苯乙醇胺氧位甲基转移酶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基本作用比较 β α 分类 作用受体 β1 β2 +++ ++ 去甲肾上腺素 间羟胺 肾上腺素 多巴胺 麻黄碱 异丙肾上腺素 + + + α + +++ +++ ++++ α β + + ++ ++ ++ ++ + +++ β
α1 受体兴奋 收缩 血压 血管平滑肌 (皮肤、内脏、小A、小V) 虹膜放射肌 (扩大肌) 收缩 扩瞳
受体兴奋 β1 窦房结加快 异位节律点加快 心肌收缩力加强
受体兴奋 β2 骨骼肌 (血管平滑肌) 支气管平滑肌 舒张 冠 脉 血管总外周阻力降低(舒张压降低)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基本作用比较 β α 分类 作用受体 β1 β2 +++ ++ 去甲肾上腺素 间羟胺 肾上腺素 多巴胺 麻黄碱 异丙肾上腺素 + + + α + +++ +++ ++++ α β + + ++ ++ ++ ++ + +++ β
单选 β2 受体兴奋可引起 — • 皮肤血管收缩 • 胃肠平滑肌收缩 • 瞳孔缩小 • 腺体分泌增加 • 支气管扩张 ٧
多选 β2 受体兴奋引起的效应是…… ٧ ٧ ٧ • 骨骼肌血管扩张 • 胃肠道平滑肌松弛 • 支气管扩张 • 冠状动脉扩张 • 瞳孔开大
Shock 休克 是一种组织的毛细血管灌流不足的状态。 细胞代谢受到不良影响,引起组织功能障碍, 包括发生多种酶和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 即使有高的心输出量和高动脉血压,由于血液 的病态分布(血管收缩、扩张及动-静脉短路引 起),便足以产生休克,如某些内毒素休克。 生命悠关器官的低灌流状态是休克的本质。 如 脑(意识、呼吸)、肾(尿形成)功能不良 是这些器官灌流不足的临床指征。
抗休克的治疗原则 • 改善微循环 • 补充血容量
抢救休克时- “旧三联”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 “新三联” 肾上腺素 阿托品 利多卡因
第一节 α受体激动药
(Noradrenaline,NA ) (Norepinephrine,NE) 去甲肾上腺素 〔化学〕不稳定,忌与碱性药配伍 〔作用机理〕激动 α1 受体 PI 磷脂酰肌醇 PIP PIP2 DAG IP3 二酰基甘油 三磷酸肌醇 (第二信使) 释放Ca2+ 活化蛋白激酶(PKC)
1.血 管 • 小A 和 小V 收缩 • 皮肤粘膜血管收缩最为显著, 其次为肾、肠系膜、脑和肝脏血管 • 骨骼肌血管也有收缩作用, 结果:外周阻力增高→ 脏器血流 冠状血管扩张→ 血流量 心肌代谢产物-腺苷
2. 心 脏 (弱于E) 收缩力↑ 输出量↑ 心率↑ 传导↑ 自律性↑ 耗氧量↑ • 在整体条件下: 血管强烈收缩→ 血压↑↑ 大剂量: 心肌自律性↑ → 心律失常 反射性心率↓
【临床应用】 1.药物中毒性低血压 全麻药、镇静催眠药、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 2.早期神经原性休克 维持收缩压 3.上消化道出血
决定血压的因素: • 血容量 • 心收缩力 • 外周阻力(小A)
【不良反应 】 • 静滴时间过长、剂量过高: 肾脏损伤:产生少尿、尿闭和急性肾衰竭 • 长时间静滴,浓度过高或药液外漏时: 皮肤苍白、发凉、疼痛、缺血坏死 治疗: 普鲁卡因或酚妥拉明作局部浸润注射 防组织坏死
【禁忌证】 • 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冠心病 • 少尿、无尿及微循环严重障碍的休克病人
滴加NA后微动脉血流速度变化 NA 脑立清 对照
滴加NA后微静脉血流速度变化 NA 脑立清 对照
间羟胺 ( 阿拉明 ) • 化学性质稳定 • 作用较持久 • 可肌肉注射
【药理作用】 • 机制: (1)直接激动α受体,对β受体作用很弱 (2)促进神经末梢释放 NA • 效应: 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高,血压上升。
特点: (1)收缩血管、升压作用比 NA 弱但较持久。 (2)对肾血管收缩作用轻微, 很少引起少尿、尿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3)很少引起心律失常作用 (4)长时间应用,产生耐药性
产生耐药的机理 短时间内反复应用,可因耗竭 囊泡内NE而产生耐药性。
【临床应用 】 • 用间羟胺取代NA, 治疗早期休克和低血压。 】 【慎用 高血压、甲亢、心力衰竭、糖尿病人
去氧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或新福林) • 【药理作用】 • 直接激动α受体,促进递质释放,对β受体无作用。可使瞳孔散大,作用比阿托品弱而短暂。 • 【临床应用】 • 眼科: • 眼底检查时的快速短效扩瞳药 • 特点:不引起眼压升高
第二节 α 受体激动药 β
肾上腺素(adrenaline,Adr) 〔化学〕不稳定,忌与碱性药配伍 α β 受体 〔作用机理〕直接激动 G蛋白 cAMP, DAG, IP3 替代特定的第二信使,调节(刺激或阻断) 大量的细胞内过程,包括分泌、收缩、舒张、代谢改变
【药理作用】 • 作用特点: 快、强, 对α和β受体选择性不高 • 主要表现: 1.兴奋心脏:收缩力↑ 心率↑ 传导↑心输出量↑ 2.舒缩血管:因受体部位而异 3. 扩张支气管:cAMP ↑有强大舒张作用 4.促代谢:糖原分解↑耗氧量↑(20~30%) 肾、皮肤粘膜α1R,收缩 骨骼肌、冠脉β2R,舒张
缺点: (1)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 (2)自律性明显提高 • 剂量过大或给药速度过快 引起心律失常 • 失常类型: 期前收缩(早搏) 心室纤颤
2.血管 α效应: • 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α1-R(+) ↓ 血管收缩
表现: (1)皮肤和粘膜血管强烈收缩 (2)肾血管收缩显著 (3)脑及肺血管收缩作用较弱
β效应 (1)骨骼肌血管扩张 (2)支气管舒张 (3)冠脉:舒张→血流增加 冠脉血流增加机制: 心收缩力↑→ 主动脉压↑→ 冠脉灌注压↑ β2 -R(+) →冠脉舒张 心肌代谢↑→代谢物↑→冠脉扩张
【临床应用】 1.过敏性休克:如青霉素所致休克 肾上腺素兴奋心肌心跳微弱升高血压血压下降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呼吸困难 2. 心脏骤停:溺水、传染病、房室传导阻滞、 药物中毒、麻醉和手术意外 3. 急性支气管哮喘(禁用于心脏性哮喘)
【不良反应及禁忌证】 • 一般性:烦燥、焦虑、恐惧感、震颤、 心悸、出汗和皮肤苍白 • 剂量过大:剧烈搏动性头痛,血压骤升。 有诱发脑溢血的危险性 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室颤 • 注意: 应用Adr时必须严格控制药物剂量
禁忌证: • 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缺血性心脏病、 • 心力衰竭、甲亢、糖尿病 • 老年人慎用
DA受体兴奋 D1,D2,D5 脑,平滑肌, 肾血管床 • 舒张肾血管,肾血容量 • 肾小球滤过率 • 排Na+利尿
DA 【体内过程】 化学性质不稳定,口服无效, 消除迅速、静滴给药 外源性DA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无中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