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k likes | 1.35k Views
第七章 植物的生长物质. 植物激素:. 植物体 内 合成的、 可移动 的、对生长发育有显著 调节 作用的 微量有机 物。 现已确认的植物激素有五大类。五大类之外还有一些有激素活性的内生产物。其地位还没有最后确定。 植物生长调节剂: 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 植物激素的广义概念 :. 第一节 生长素类. 一 . 生长素的发现与化学本质 1. 生长素的发现 : 始于 植物的向光性研究
E N D
植物激素: 植物体内合成的、可移动的、对生长发育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现已确认的植物激素有五大类。五大类之外还有一些有激素活性的内生产物。其地位还没有最后确定。 植物生长调节剂: 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 植物激素的广义概念:
第一节 生长素类 一.生长素的发现与化学本质 1.生长素的发现:始于植物的向光性研究 达尔文:1880年,《植物运动的本领》;温特:1926-1928,证实达尔文的想法并命名; 郭葛:1934,分离提纯,确定化学结构为吲哚乙酸。 生长素类: 2.生长素类物质的结构特点: 多数具有一个芳香环;带一个酸性侧链;芳环与-COOH之间或一个氧原子;二者相距0.5nm的距离。
二.生长素的分布与运输 1.分布: 幼嫩部位 含量高。
2. IAA的运输方式与途径:(1)极性运输 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向相反方向运输.
极性传导的特点: ①可被呼吸抑制剂抑制; ②可逆浓度进行; ③比简单扩散快10倍(0.1cm/h;1cm/h); ④可被某些抑制剂(TIBA(三碘苯甲酸))抑制,说明有载体参与运输过程。 运输途径:极性运输通过薄壁组织进行。 根部的极性传导:向根尖运输。 IAA也有横向运输。
(2)非极性运输: 成熟叶片合成的IAA通过韧皮部运输,不服从极性运输,是被动过程。但运输速度比极性运输快;外源IAA不服从极性运输。 3.运输速度:5-15mm/h. 思考题: 1.设计一个试验,证明IAA的极性传导。 2.设计一个试验,证明IAA的极性传导是否主动过程。
4.IAA极性运输机理 Goldsmith1977年提出化学渗透极性扩散假说: 质膜H+-质子泵的作用,将胞质中H+泵向胞 壁,胞壁pH5左右, 胞壁中的IAA (pka4.75) 呈 IAAH态,并以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细胞质pH=7, 胞质中的IAA呈IAA-态; 细胞基部质膜上有专一性生长素IAA-输出 载体,使IAA-越膜而出,并在胞壁环境下还原成 IAAH,通过被动扩散进入下一个细胞。
三.生长素的存在形式与代谢 1.存在形式 (1)游离型IAA:活性高 (2)结合型IAA:与氨基酸、单糖、肌醇等结合,活性极低或无活性。 结合型IAA存在的意义: ◇调节体内活性生长素的含量; ◇是生长素的贮藏、运输形式; ◇防止生长素的氧化破坏。
2.生长素的代谢 (1)IAA的合成: 在生长旺盛部位合成。 色氨酸途径:色氨酸通过不同途径转化成IAA。 色氨酸合成酶 吲哚+丝氨酸 色氨酸 Zn2+ IAA ◇吲哚丙酮酸途径。先脱氨后脱羧。最主要类型。 ◇色胺途径。先脱羧后脱氨。一般不与前途径共存。但在西红柿中两种途径共存。 ◇吲哚乙腈途径。存在于十字花科.禾本科.芭蕉科。 ◇吲哚乙酰胺途径。存在于各种病原菌中。
吲哚乙腈途径 IAA合成的色氨酸途径(4条途径) 色胺途径 吲哚丙酮酸途径 吲哚乙酰胺途径
非色氨酸途径: Trp缺陷型玉米,不能合成Trp ,需要添加外源色氨酸才能存活。其不能将外源的Trp转化成IAA,但其体内却含有比正常植株高50倍的IAA 。说明…… 同一植物在不同发育状态下,可能取不同途径合成IAA 。
(2)IAA的降解①酶促降解 :被IAA氧化酶分解,含铁血红素蛋白,以Mn2+和单元酚为辅基。故酚类物质可抑制植物生长。
②光降解: 蓝光及紫外线作用最强,因此蓝光抑制植物生长。水溶液中的IAA照光后很快分解。 配制或提取IAA时,要注意…….。 高海拔地区植物常为垫状附地植物,原因是………; 保护地栽培的塑料薄膜以蓝色较好,……;
四.生长素的生理效应 (一)IAA的促长作用 IAA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离体),有强烈的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作用特点: 1.作用与浓度有关:低浓度 高浓度 更高浓度 2.不同植物敏感度不同:双子叶>单子叶; 3.不同器官敏感度不同:根>芽>茎; 促长浓度:根10-10mol/L; 芽10-8mol/L; 茎2×10-5mol/L 4.不同生育期敏感度不同:幼龄植物>成龄植物
2×10-5 10-8 10-10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 抑制 促进 茎 根 芽 10-11 10-9 10-7 10-5 10-3 10-1 生长素浓度(mol/L) 不同营养器官对不同浓度IAA的反应
(二)促进器官与组织分化: IAA/CTK 烟草愈伤组织分化的IAA/CTK比例: 2/0:细胞分裂受阻 2/0.02:分化出根 2/0.2:只分裂不分化 2/0.5:分化出芽。
(四)疏花疏果: (五)影响性别分化(促进雌花分化); (六)保持顶端优势: (七)促进某些植物(菠萝)开花: • (抑制多数植物的花芽分化) (八)促进维管组织的分化:幼叶内产生IAA,可促进叶与茎维管组织的连通。
五.IAA作用机理 1.受体学说(适用于所有激素) IAA属于第一信使,运至靶细胞——与受体结合——IAA-受体复合物——激活下游反应。受体的位置: ☆在质膜上,是酸生长理论的基础; ☆细胞质中或核膜上,是基因活化学说的基础。 现已分离到3类生长素结合蛋白(ABP),分别位于质膜(ABP1、 ABP2)、内质网(ABP1)、液泡膜(ABP3)上,其中ABP1已被确定为IAA受体 。
生长素与受体结合引起下游反应 123 IAA作用机理——受体学说 FA:脂肪酸 LPC:溶血磷脂 IAA受体
2.酸生长学说 1970年,由Rayle和Cleland 提出。 质膜上存在H+ -ATP酶,可被IAA活化,H+被泵向胞壁使之酸化,水解胞壁结构物质的酸性水解酶活化,H+键断裂,胞壁松弛,使生长成为可能。
加入IAA10-15分钟后,胚芽鞘即开始迅速生长; 不加IAA而使浸泡液呈酸性,也使胚芽鞘伸长。 酸生长学说的实验: 0 10-5MIAA和10mM柠檬酸缓冲液(pH3.0) 对燕麦胚芽鞘伸长的影响
IAA受体的作用及酸生长学说: FA:脂肪酸 LPC:溶血磷脂 IAA受体
3.基因活化学说 试验发现,用IAA处理豌豆上胚轴,3天后顶端1cm处的DNA和蛋白质含量增加了2.5倍,RNA含量增加了4倍。说明IAA可以促进核酸、蛋白质的合成。 现在已经发现IAA可以在2~5分钟内诱导细胞内特定mRNA的转录和翻译。 认为IAA可作为基因的脱阻遏剂,从复制、转录和翻译水平上促进蛋白质合成,为生长提供物质基础。
※关于IAA与H+-ATP酶的关系: 有几种认识; • H+-ATP酶就是IAA受体; • IAA-受体复合物激活H+-ATP酶; 3.由Ca2+或Ca2+ -CaM复合物激活H+-ATP酶。 4. IAA-受体复合物刺激H+-ATP酶的合成;
IAA作为生长信号的转导过程: 第一步:IAA与受体形成IAA-受体复合物。 IAA受体含量少,移动慢,必须通过信号转导系统传递和扩大信息。 第二步:IAA-受体复合物激活质膜上的PLC,引起IP3的释放, IP3打开液泡膜钙通道,使胞质中[Ca2+] 增加; 第三步:形成Ca2+ -CaM复合物; 第四步:Ca2+ -CaM复合物一方面去激活H+-ATP酶,引起细胞壁的酸化;一方面激活转录因子,使基因活化。
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物质及其应用: 吲哚类:吲哚丙酸、吲哚丁酸 萘 类:萘乙酸(NAA)、萘氧乙酸、萘乙酸钠、萘乙酸甲酯、萘乙酸胺 苯环类:2,4-二氯苯氧乙酸(2,4-D)、4-碘苯氧乙酸、2,4-D丁酯、 α-异丁酸 主要应用方面: 1.促进扦插生根; 2.阻止器官脱落; 3.促进结实:10mg/L 2,4-D用于西红柿生产. 4.促进菠萝开花;
第二节 赤霉素类(GA) 一.GA的发现与化学本质 1. GA的发现:1935年始于水稻恶苗病研究,1958年从菜豆中被纯化出来。
2.分子结构:类萜化合物。 3.分子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目前发现的GA已达125种。 同种植物,甚至同一植物的同一器官可以有若干种GA共存。其基本骨架相同,但在具体结构上稍有差异,活性也不同。 3.GA的分子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GA分子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①与碳原子数目有关,C19有活性,C20无活性; ②A环中有内酯环的活性高; ③ A环中有双键的大于无双键的; ④C3、C13有羟基的大于无羟基的. 不同GA分子具有不同的活性因素, 活性差异较大,GA3同时具有上 述特点,活性最高. ⑤C2上有羟基是无活性的标志。
不同GA的活性特点: GA1主要控制节间的伸长生长,是控制株高的,外源GA1可使遗传上矮生型的植株成为高生型。 GA4主要在生殖生长中起作用,调节抽苔及开花过程。
二. 赤霉素的分布运输 1.分布: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所有的器官和组织。发育的果实、种子和茎尖和根尖多,活性高;休眠器官少,活性低。 2.运输: 在植物的两端合成,通过木质部、韧皮部双向运输。
三.GA的存在形式与生物合成 1.存在形式: (1)游离态:有活性(旺盛生长部位)。 (2)结合态:与糖、乙酸、氨基酸、蛋白质等结合,无活性(休眠器官)。 2.生物合成:主要在发育的种子果实、幼根、幼芽中合成。 以乙酰辅酶A为原料,3分子合成1个重要的中间产物—甲瓦龙酸(MVA)。
甲瓦龙酸(MVA) 细胞分裂素 异戊烯基焦磷酸 胡萝卜素 脱落酸 赤霉素 长日照 春天 秋天 图8-29 GA, ABA CTK合成间的关系 3乙酰CoA 短日照 光敏素感受日照长度
MVA在长日照下合成GA ,在短日照下合成ABA,还可以合成CTK的一部分。 作用:GA:促进萌发和生长 ABA:抑制生长促进休眠
3.GA生物合成的控制 ⑴光周期调节:以长日照为条件。 ⑵温度控制:可能茎尖低温是GA4合成的条件,合成后调节抽苔和开花。这可能是春化作用必须在低温下进行的原因。 ⑶反馈控制:当体内活性GA含量高时,会抑制合成过程。
四.赤霉素的生理效应 • 促进茎的伸长生长:主要促进细胞伸长进而促进茎节间伸长,0.1ng的GA3就足以促进水稻幼苗的伸长生长。GA也能促进细胞分裂。 缺失GA1合成酶的植物个体呈矮化状。
低温8周 赤霉素的生理效应: 常温,每天10μgGA 2.打破休眠:代替种子层积。促进休眠芽萌发。 3.代替低温与长日照条件,促进某些植物抽苔开花: 常温, -GA
赤霉素的生理效应: 4.促进坐果和果实早熟:苹果、山楂、葡萄。 5.诱导单性结实: 6.影响性别与组织分化:(促进雄性化,诱导木质部韧皮部的分化) 7.抑制不定根的形成。 8.诱导α-淀粉 酶合成(用于啤酒生产)。 GA处理20h后,大麦α-淀粉 酶的mRNA含量比对照高50倍。
在转录水平上, 诱导α-淀粉 酶合成。
五.赤霉素的作用机理 1.赤霉素调节生长素水平 (1)GA能提高色氨酸含量(促进蛋白酶活性),促进IAA的合成。 (2)GA抑制IAA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IAA的分解。 (3)GA促使结合态IAA转变为游离态。 2.在转录水平上诱导某些酶(蛋白酶、核糖核酸酶等水解酶)的生物合成。GA 处理大麦20h后,α-淀粉酶的mRNA比对照高50倍。
3.促进细胞伸长的机理-可增加胞壁的延展性 ⑴无壁酸化现象,迟滞期2-3h。 ⑵GA可促进胞壁中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XET)活性,XET从分子内部水解木葡聚糖,并将其片段转移到另一个木葡聚糖的末端,有重组胞壁结构物质的能力。
⑶XET可增加胞壁对扩张蛋白的透性。扩张蛋白是一种胞壁蛋白,在酸性条件下可弱化胞壁多糖间的氢键,促进胞壁的扩张。而IAA可使胞壁酸化,IAA与GA在细胞伸长中有协同作用。⑶XET可增加胞壁对扩张蛋白的透性。扩张蛋白是一种胞壁蛋白,在酸性条件下可弱化胞壁多糖间的氢键,促进胞壁的扩张。而IAA可使胞壁酸化,IAA与GA在细胞伸长中有协同作用。 ⑷Ca2+有降低胞壁延展性的作用,抑制细胞的扩大,GA可以降低细胞壁中Ca2+含量(使内质网含量升高),促进生长。 GA使细胞伸长的机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