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likes | 190 Views
第十一章 节流装置、调节阀与差压液位计. 第一节 节流装置计算的基本公式及取压方法 第二节 控制阀的选择及计算 第三节 差压式液位计的计算. p 1. p 2. 第一节 节流装置计算的基本公式及取压方法. 节流装置原理和基本公式. [m 3 /h]( 工作状态 ). [kg/h]( 工作状态 ). 第一节 节流装置计算的基本公式及取压方法. 常用取压方法. IV III II I I II III IV. I ~ I 为角接取压法 II ~ II 为 1’’ 法兰取压法
E N D
第十一章 节流装置、调节阀与差压液位计 第一节 节流装置计算的基本公式及取压方法 第二节 控制阀的选择及计算 第三节 差压式液位计的计算
p1 p2 第一节 节流装置计算的基本公式及取压方法 • 节流装置原理和基本公式 [m3/h](工作状态) [kg/h](工作状态)
第一节 节流装置计算的基本公式及取压方法 • 常用取压方法 IV III II I I II III IV I~I为角接取压法 II~II为1’’法兰取压法 III~III所示即为理论取压法 IV~IV即为径距取压法
第一节 节流装置计算的基本公式及取压方法 • 计算中有关参数的确定 • 最大刻度流量的确定 数值是1;1.25;1.6;2;2.5;3.2;4;5;6.3;8乘以10n,n为任意正整数。 • 最大差压的选择刻度流量的确定
第一节 节流装置计算的基本公式及取压方法 • 被测介质重度 • 气体压缩系数 • 雷诺数 • 被测介质粘度 • 材料的膨胀校正系数 • 被测介质的膨胀校正系数 • 节流装置的永久压力损失
第一节 节流装置计算的基本公式及取压方法 节流装置计算,要以工艺专业提供的‘流量监控条件表’中的数据为依据。计算通常由节流装置生产商承担,自控专业要根据工艺专业提供的数据,根据不同的设计体制,填写‘仪表数据表——节流装置’,或者填写‘节流装置数据表’ 。 教材中图11—3为节流装置数据表示例。
第二节 控制阀的选择及计算 • 调节阀C值计算公式的推导
第二节 控制阀的选择及计算 • 调节阀C值的计算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公布的方法需满足下列条件: • 流体必须是牛顿型不可压缩流体(液体)和可压缩流体(气体、蒸汽),不适用于非牛顿型不可压缩流体及其与其他流体混合的流体。 • 参与运算的参数采用两种单位制。其一为工程单位制(重力制即MKS制),压力单位是kgf/cm2。其二为国际单位制(即SI制),压力单位为kPa。公式中的常数与采用的单位制有关。 调节阀流量系数C的计算步骤: • 判别流经调节阀流体的类型 • 判断流体在调节阀内是否形成阻塞流 • 进行低雷诺数修正 • 进行管件形状修正
第二节 调节阀流通能力的计算 • 调节阀C的具体计算公式 • 液体介质C值的计算 • 1)计算时所需数据 • C值计算步骤 • 气体介质C值的计算 • 计算时所需数据 • C值计算步骤 • 蒸汽流量系数C值的计算 • 计算时所需数据 • C值计算步骤 • 两相混合流体流量系数C值的计算
第二节 调节阀流通能力的计算 《自控专业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HG 20506-92)中表达调节阀数据的设计文件是‘调节阀数据表’。《自控专业工程设计用典型表格》HG/T 20639.1-1998)中表达调节阀数据的设计文件是‘仪表数据表 —调节阀’。 调节阀数据以工艺专业提供的‘调节阀条件表’数据为准。 书中图11—4是调节阀数据表示例。
第三节 差压式液位计的计算 差压式液位计的计算,主要是针对安装位置与最低液位位置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与工艺介质密度不同隔离液的时候的计算。计算结果主要是获得迁移量。 《自控专业施工图设计内容深度规定》HG 20506-92)中表达调节阀数据的设计文件是‘差压式液位计计算数据表’。《自控专业工程设计用典型表格》HG/T 20639.1-1998)中表达调节阀数据的设计文件是‘仪表数据表 —差压式液位计’。 差压式液位计数据以工艺专业提供的‘液位监控条件表’数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