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552 Views
SLE 合并梅毒的临床诊疗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 2011-6-14. 内容. 发病情况 诊断 治疗. 梅毒实验室检查. (一)组织及体液中梅毒螺旋体的检查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免疫荧光染色或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 银染色 (二)梅毒血清试验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心磷脂做抗原,检测血清中的抗心磷脂抗体(即反应素),包括 VDRL 、 USR 和 RPR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活的或死的梅毒螺旋体或其成分来检测抗螺旋体抗体,包括 FTA-ABS 、 TPPA 和 TPHA. 一、发病情况.
E N D
SLE合并梅毒的临床诊疗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 2011-6-14
内容 发病情况 诊断 治疗
梅毒实验室检查 (一)组织及体液中梅毒螺旋体的检查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免疫荧光染色或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 银染色 (二)梅毒血清试验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心磷脂做抗原,检测血清中的抗心磷脂抗体(即反应素),包括VDRL、USR和RPR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用活的或死的梅毒螺旋体或其成分来检测抗螺旋体抗体,包括FTA-ABS、TPPA和TPHA
一、发病情况 SLE合并梅毒罕见,国内也少有报道,无论诊断还是治疗方面都比较棘手。 冉立伟,兰东. SLE合并潜伏梅毒1例.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 23 (6): 367-368 董建宇,李梦涛,张文,等. 结缔组织病患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阳性的临床价值.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08, 2 (2): 108-111 梅册芳,林宝珠,罗益金.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梅毒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6,35(2):104
二、SLE合并梅毒的诊断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的性传播疾病,临床上通常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筛查梅毒患者。近年来梅毒发病率逐年增加,RPR阳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RPR用从牛心提取的心磷脂加卵磷脂和胆 固醇的组合成分作为抗原,与机体产生的反应素在体外反应,其基本原理是梅毒螺旋体在破坏组织时,释放出抗原性心磷脂,刺激机体产生抗心磷脂抗体,而牛心提取的心磷脂可与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发生免疫反应。
SLE患者体内同样存在抗心磷脂抗体,因此RPR在SLE中存在假阳性,国外报道SLE患者中25~30%出现RPR假阳性。SLE患者体内同样存在抗心磷脂抗体,因此RPR在SLE中存在假阳性,国外报道SLE患者中25~30%出现RPR假阳性。
由于SLE患者可出现RPR假阳性,故临床上对于RPR阳性患者,应详细追问流行病学史、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如果有阳性流行病学史,体格检查发现特征性体征,则高度提示梅毒感染。由于SLE患者可出现RPR假阳性,故临床上对于RPR阳性患者,应详细追问流行病学史、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如果有阳性流行病学史,体格检查发现特征性体征,则高度提示梅毒感染。 同时应选择FTA-ABS、TPPA和TPHA等梅毒确证试验以明确诊断。
以往国内外均认为确证试验阳性即可确诊为梅毒感染。然而目前认识到既往感染过梅毒,确证试验可以持续保持阳性,并不能证实有现行梅毒感染。以往国内外均认为确证试验阳性即可确诊为梅毒感染。然而目前认识到既往感染过梅毒,确证试验可以持续保持阳性,并不能证实有现行梅毒感染。
此外,确证试验在临床上也存在假阳性的可能, FTA-ABS在梅毒诊断中特异性最低值为67.7%。因此,确证试验阳性不能确诊梅毒现行感染。
由于SLE本身可以出现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和/或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假阳性,导致SLE合并梅毒感染的诊断非常困难。由于SLE本身可以出现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和/或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假阳性,导致SLE合并梅毒感染的诊断非常困难。
在SLE患者中,RPR通常表现为低滴度<1:8,并随着时间和病情的缓解滴度逐渐降低或者转阴。有文献报道,RPR滴度在梅毒感染患者不经治疗也会自然下降,到晚期滴度通常<1:4。因此RPR滴度测定对鉴别是否存在梅毒感染意义不能肯定,可能仅具有提示作用。
尽管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假阳性常见,但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假阳性极少见。若TPPA及RPR同时阳性,且RPR滴度> 1:8,有助于SLE合并梅毒的诊断。
国外报道梅毒螺旋体组织学诊断,1/3无浆细胞,银染仅60%阳性。国外报道梅毒螺旋体组织学诊断,1/3无浆细胞,银染仅60%阳性。
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是近来引入临床诊断SLE患者是否感染梅毒的最特异的方法,尤其对于那些具有皮肤表现、组织病理缺乏浆细胞、银阴性的病例。
梅毒感染早期Western blotting法敏感性高于RPR。同时检测出梅毒螺旋体特异IgM抗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7000,15500和47000的三条区带,对诊断梅毒感染是必要的。此方法可用于鉴别梅毒感染还是SLE。
三、SLE合并梅毒的治疗 SLE患者本身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往往存在细胞吞噬功能缺陷及细胞免疫选择性缺陷,加上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更降低了SLE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抗感染能力下降,使感染不易于控制,可能加重梅毒螺旋体的播散。
冉立伟等报道一例先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疗效较差,RPR滴度降低4倍以后5个月时再度升高4倍。后给予罗红霉素治疗RPR滴度稳定下降,且副作用不明显。冉立伟等报道一例先给予苄星青霉素治疗疗效较差,RPR滴度降低4倍以后5个月时再度升高4倍。后给予罗红霉素治疗RPR滴度稳定下降,且副作用不明显。 梅册芳等报道一例,董建宇等报道7例均未指明使用何种驱梅药物。
青霉素治疗梅毒已有6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为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也未见产生耐药菌株的报道。青霉素治疗梅毒已有6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为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也未见产生耐药菌株的报道。 但已有研究证实青霉素类药物可诱发和加重系统性红斑狼疮,且为其高危药物,并与剂量累积无明显相关性。
另有研究证实对于青霉素不能耐受的患者,头孢曲松可作为较好的替代药物。另有研究证实对于青霉素不能耐受的患者,头孢曲松可作为较好的替代药物。
小结 1. SLE患者多为育龄期女性,亦是梅毒的易感人群,因而临床上对SLE患者进行RPR筛查甚为必要。 SLE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抗体,可出现RPR假阳性。
2. 当临床上诊断SLE明确的时候,发现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不应凭经验认为这是SLE所致的假阳性,要详细追问流行病学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并可通过梅毒螺旋体确证试验及组织学检查帮助诊断。 Western blotting是目前诊断SLE患者并发梅毒的最特异的方法。
3. 对于拟诊为梅毒的患者,应予积极的经验性治疗。
参考文献 [1]冉立伟,兰东. SLE合并潜伏梅毒1例.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 23 (6): 367-368 [2]董建宇,李梦涛,张文,等. 结缔组织病患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阳性的临床价值.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08, 2 (2): 108-111 [3]梅册芳,林宝珠,罗益金.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梅毒1例.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6,35(2):104 [4] Harris EN.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anticardioipin standardization workshop:the Kingston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tudy(KASP)group. Am J Clin Pathol, 1990,94:476-484 [5] Levine, EG; Green, JJ; Heymann, WR. Western Blotting as the Confirmatory Test for Syphilis in a Patient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RCHIVES OF DERMATOLOGY, 2004,140(4):490-491 [6]张杰,李正,刘先蓉,等.青霉素类抗生素诱发和加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征. 华西药学杂志,1995,10(4):247-250 [7]洪原城,刘甲兴. 青霉素加重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分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3,3(2):48 [8] 孙乐栋,曾抗,周再高,等. 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的远期疗效观察.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5,38(5):310 [9]孙乐栋,周再高, 曾抗,等. 头孢曲松治疗早期梅毒的疗效评价.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2002,22(1):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