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 likes | 785 Views
常见寄生虫病. 引起人体致病的病原生物分为两类: 病原微生物 人体寄生虫. 一、常见原虫病的介绍. 1 、溶组织内阿米巴. 滋养体侵蚀肠粘膜 取食肠组织 形成口小底大的病灶 肠阿米巴病 症状:腹痛、腹泻、粘液血便,味极腥臭。 称为:阿米巴痢疾、肠炎. 病变可深达肌层, 肠穿孔 。 滋养体可进入血管, 经血流到达各器官,形成多部位寄生、致病。 以阿米巴性肝脓肿为多见,其脓液象巧克力酱。. 2 、疟原虫. 红细胞外期. 主要致病阶段: 红细胞内期. 红细胞内期. 配子体形成期. 红细胞内期: 环状体 大滋养体
E N D
引起人体致病的病原生物分为两类: • 病原微生物 • 人体寄生虫
滋养体侵蚀肠粘膜 • 取食肠组织 • 形成口小底大的病灶 • 肠阿米巴病 症状:腹痛、腹泻、粘液血便,味极腥臭。 称为:阿米巴痢疾、肠炎
病变可深达肌层,肠穿孔。 • 滋养体可进入血管, • 经血流到达各器官,形成多部位寄生、致病。 • 以阿米巴性肝脓肿为多见,其脓液象巧克力酱。
2、疟原虫 红细胞外期 主要致病阶段: 红细胞内期 红细胞内期 配子体形成期
红细胞内期: 环状体 大滋养体 裂殖体
大滋养体 侵入新的红细胞 裂殖子 红细胞破裂 红外期裂殖子 侵入红细胞 裂体增殖周期 裂殖体 环状体 含12~24个裂殖子
裂体增殖使血液中的疟原虫得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裂体增殖使血液中的疟原虫得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 • 每次破坏的红细胞数量也同步增长。 • 经过几个周期后,每一周期的裂体增殖都会破坏大量的红细胞。 • 从而引发疟疾发作。
典型的发作症状可分为三期: • ⑴、寒战期:全身颤抖,甚至大热天,几床棉被加身也会寒冷哆嗦,约0.5~2小时。 • ⑵ 、发热期:体温可高达40℃以上。 • ⑶ 、出汗期:在高热期后即大汗淋漓,体温恢复正常。病人此时自觉轻松、舒服,可安然入睡。
疟疾由雌性按蚊传播 • 防蚊、灭蚊十分重要。 • Don’t go to bed with a malaria mosquito. (不要和一只雌性按蚊同床)
3、阴道毛滴虫 • 泌尿生殖系统 引起滴虫性阴道炎 和尿道炎
二、常见蠕虫病的介绍 (一)常见的线虫病
咬附肠粘膜 • 取食血液 • 分泌抗凝血素 • 阻止血液凝固 • 患者长期慢性失血
严重的消化道症状 • 贫血:低色素小细胞型 • 异食症 • 婴幼儿钩虫病
钩虫病 • 可经皮肤感染 • 可经口感染 • 可经胎盘、乳汁传染婴儿
2、丝虫 • 体如细丝 • 寄生在淋巴结 • 由蚊传播
急性期病症:周期性发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结炎、 丹毒样皮炎、 丝虫热等。 • 慢性期病症:丝虫寄生导致淋巴管阻塞 淋巴液流入周围组织 造成严重病理改变。
象皮肿 • 淋巴液流入皮下组织, • 使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增厚、变粗变硬,形成象皮肿。
(2)睾丸鞘膜积液:因精索、睾丸的淋巴管受阻,淋巴液流入睾丸鞘膜内而引起。(2)睾丸鞘膜积液:因精索、睾丸的淋巴管受阻,淋巴液流入睾丸鞘膜内而引起。 • (3)乳糜尿:若阻塞部位在主动脉前淋巴结或肠干淋巴管,乳糜液回流受阻,经侧支流到肾脏并随尿液排出,形成乳糜尿,俗称“米汤尿”。
丝虫的微丝蚴寄生在血液中,引起微丝蚴血症,但危害远小于丝虫成虫在淋巴系统的致病作用。丝虫的微丝蚴寄生在血液中,引起微丝蚴血症,但危害远小于丝虫成虫在淋巴系统的致病作用。
1、血吸虫 • 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 • 雌雄合抱 • 寄生在肠系膜静脉、门脉系统 • 产卵在肠系膜下小静脉末梢 (门脉系统的入口)
部分虫卵被血流冲入门脉系统的出口-----肝组织内的小静脉末梢部分虫卵被血流冲入门脉系统的出口-----肝组织内的小静脉末梢 • 沉积在肝组织内 • 形成虫卵肉芽肿和干线性纤维化
重度感染时,阻塞门脉出口 • 导致: 门脉高压 肝脾肿大 腹水 上消化道出血等
巨脾型 恶液质 腹水型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2、华支睾吸虫 • 寄生在肝胆管内
造成胆管堵塞,出现胆管炎、胆囊炎, • 易合并细菌感染 • 或形成胆结石。
感染严重时 • 肝脏可出现大量纤维组织增生 • 肝细胞萎缩变性,甚至肝硬化
晚期病人 • 肝、脾肿大; • 门脉高压、腹水。
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内 约1 个月发育为成虫 幼虫经胆总管移至肝胆管 被人等终宿主吞食 20~35天 约100天
3、肺吸虫 可多部位寄生 主要寄生在肺部
慢性期病变: (1)脓肿期 (2)囊肿期 (3)纤维疤痕期
肺吸虫可多部位寄生、致病 临床上按器官损害分为: • 胸肺型 • 腹型 • 皮下包块型 • 脑脊髓型 • 亚临床型及其他器官受损类型
两种带绦虫成虫: 无消化道,以体壁吸收营养, 其结构类似肠粘膜。 每个节片是一个独立的生殖单位。 • 成虫主要危害:大量掠夺营养
3、猪囊尾蚴 • 猪带绦虫的幼虫 • 可多部位寄生 • 常见寄生部位依次为:皮下组织、 肌肉、脑和眼、心、舌、口腔、肝、肺等器官
囊尾蚴病: 也称囊虫病。其危害较大。 • 其致病作用视其寄生部位及数量而异。
因感染虫卵而致病 感染方式有三种: • 自体内感染 • 自体外感染 • 异体感染。
4、棘球蚴 • 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 • 可多部位寄生 • 引起棘球蚴病,俗称包虫病
寄生部位: 肝脏(约占70%),其次为肺(约19%)、腹腔(约3%)、脑(0.4%)、骨(0.2%) • 致病作用以机械性压迫和占位性损伤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