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北京科立特管理咨询公司 张晓东. 关于本标准.

beau
Download Presentation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北京科立特管理咨询公司 张晓东

  2. 关于本标准 建立国家质量奖励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都明确要求,设立国家质量奖励制度。国家质检总局正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推动这项工作。设立政府质量奖既是国际通行做法,也是政府主管质量工作部门依法行政的表现。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1987年就按照《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提高法》设立了政府质量奖。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更应该以此推动我国的质量振兴。正因为如此,在国务院赋予国家质检总局的职能中明确要求要组织实施国家质量奖励制度。今天下午发布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就是今后国家质量奖的评价依据。同时,通过建立国家质量奖,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进行评价,对取得卓越绩效的组织进行表彰,也为其他组织树立学习典范。 --------摘自国家技检总局副局长葛志荣的讲话

  3. 标准的构成 标准有两个标准构成: 1、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2、GB/Z19579《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

  4. GB/T19580与GB/T19001的关系 • 19001是基于全面质量管理,以质量管理体系为对象;而GB/T19580是基于综合质量管理,以企业整个经营管理体系为对象。 • GB/T19001标准是符合性审核的依据;而GB/T 19580为组织提供了追求卓越绩效的经营管理模式。 • GB/T19580更加强调战略、绩效结果和社会责任。

  5.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性质 本标准参照国外质量奖的评价准则,结合我国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用于质量奖的评价。

  6. 标准适用范围 • 追求卓越绩效的各类组织 • 用于质量奖的评价 • 首先从名牌企业贯彻实施

  7. 标准产生的背景 •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都设立了质量奖 • 世界上许多国家民间机构也设立了质量奖 • 美国将质量奖上升到了经营质量奖的高度 • 我国政府宏观质量管理内容的变化

  8. 世界三大质量奖 • 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1987年设立): 奖项:制造业、服务业、小企业、教育业、医疗卫生业 • 日本戴明奖(1951年设立): • 奖项:大奖、实施奖、事业所奖 1999年启动 • 欧洲质量奖(1991年设立): 奖项:大企业、公司运营部门、公 共事业、中小企业

  9. 全国质量管理奖标识、奖杯和奖状

  10. 从质量管理的发展 看标准的定位

  11. 质量定义的变迁 质量就是满足产品标准要求的程度; 质量就是给用户造成损失的总和; 质量就是适用性; 质量就是用户满意的程度; 质量就是用户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满意程度。

  12.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传统质量管理 统计质量管理(SQC) 全面质量管理(TQC) 综合质量管理(TQM)

  13. 不同阶段管理内容的区别 产品质量 制造过程质量 全过程质量 经营质量 传统质量管理 统计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综合质量管理

  14. 策划质量 设计质量 制造质量 质量 产品质量 商品质量 可回收质量 可废弃质量 全过程质量的内容拓展

  15. 统计质量管理 传统的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不同阶段的管理范围不同 社会 组织所有者 顾客 综合的质量管理 员工 合作伙伴 销 售 及 售 后 服 务 产 品 策 划 市 场 调 查 工 艺 准 备 设 计 检 验 制 造

  16. 综合质量管理 • 不仅对产品质量进行管理,而且将企业作为对象进行管理; • 不仅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考虑社会的需求; • 重视人才质量以及人才培养; • 重视企业发展战略; • 注重市场学与新产品开发的结合。

  17. 社会发展与质量管理的发展 劳动者 权益问题 提高工作生活质量运动 市场竞争的 加 剧 保护消费者权益运动 重视企业伦理 生产 力的 发展 人们生活 水平提高 重视企业社会责任 “用户至上” 的提出 环境 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科学技术 的发展 传统的 质量管理 TQM TQC SQC

  18. 质量管理的分级 质量经营最佳业绩 四级 “完美” 三级 “预防” 二级 “保证” 一级 “检验” • 直接面向客户, • 产品质量优越; • 企业文化重组 • 通过检验保证质量; • 几乎没有质量意识 • 及专门知识 • 提高工序稳定性; • 工人开始参与 • 开发阶段考虑工序 • 能力及可制造性; • 供应商一体化

  19. 全球汽车及其配套企业质量管理调查结果 • 调查涉及167家日本、美国和欧洲汽车及其零部件企业; • 涵盖了世界75%的最大的汽车制造行业的企业; 调查结果表明: 日本有85%的企业处于三级和四级; 英国有67%的企业处于三级和四级; 美国有44%的企业处于三级和四级; 法国有60%的企业处于二级; 意大利60%处于一级和二级; 德国有70 %处于一级和二级; 西班牙、葡萄牙,三级和四级的企业为零。

  20. ---- 我国大部分企业质量管理的先天不足 质量管理的发展与对比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 年代 21世纪 日本 中国 传统的QC SQC TQC TQM 我国目前的QC

  21. 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 第一阶段:学习引进阶段 第二阶段:规范化阶段 第三阶段:整体强化阶段

  22. 第一阶段的误区 日本质量管理的六大特点 日 本 的 质 量 管 理 欧 美 的 质 量 管 理 大工业生产共通的内容

  23. 《成功之路》和《赢得优势》 • 《成功之路》中提出成功企业的8条秘诀:贵在行动、接近顾客、自主创业、以人促产、倡导价值观、不离本行、精兵简政、宽严并济; • 《赢得优势》把《成功之路》的八大原则提炼为“面向顾客”、“不断创新”、“以人为本”等三大原则,同时注重强调统帅这三条的领导艺术,并且把研究的范围从少数卓越的大公司扩展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业以及政府机关和学校、部队。

  24. A型到Z型的13个步骤—威廉·大内 1.参与变革的人员学习领会Z理论的基本原理,挖掘每个人正直的品质和良好的作用;2.分析企业原有管理指导思想和经营方针,关注企业宗旨;3.企业的领导者和各级管理人员共同研讨制定新的管理战略,明确大家所期望的管理宗旨;4.创立高效合作、协调的组织结构和激励措施,贯彻宗旨;5.培养管理人员掌握弹性的人际关系技巧;6.检查每个人对将要执行的Z型管理思想是否完全理解;7.把工会包含在计划之内,取得工会的参与和支持;8.确立稳定的雇用制度;9.制订一种合理的长期考核和提升的制度;10.轮换工作,培养多种才能,扩大雇员的职业发展道路;11.做好基层一线员工的发动工作,使变革在基层顺利进行;12.找出可以让基层雇员参与的领域,实行参与管理;13.建立员工个人和组织的全面整体关系。

  25. 制度 技能 员工 共同的 价值观 战略 风格 结构 标准框架的由来 《追求卓越——美国企业成功的秘诀》中的7S模型。43家杰出的模范公司,其中包括IBM、德州仪器、惠普、麦当劳、柯达、杜邦等各行业中的翘楚。

  26. 概念 • 愿景和价值 • 领导力 • 激情 • 追求卓越 • 人员 (彼特斯) • 过程管理 • 基于事实的决策 • 统计的思想 • 测量 • (戴明) 业绩 文化 • 质量原则 • 全员参与 • 管理体系和方针 • 有计划的文化变革 (克劳斯比) • 持续改进 • 质量策划/组织 • 严格的分析 • (朱兰) 活动 卓越绩效权威们的观点

  27. 市场与顾客 战略 领导 卓越绩效“水桶”

  28. 我国企业管理的新纪元 • 我国关于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的第一套 标准; • 与国际接轨,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和企 业发展水平的标准; • 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平衡地对企业 追求卓越绩效的能力进行评价; • 为我国企业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一条 有效的途径。

  29. 4.6 测量、分析与改进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框架图 过程:方法-展开-学习-整合 结果 4.2 战略 4.4 资源 4.1 领导 4.7 经营结果 4.3 顾客与 4.5 过程管理 市场

  30.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主要内容1 领导2 战略 3 顾客与市场 4资源5 过程管理 6 测量、分析与改进 7 经营结果

  31. 我国标准的主要条款

  32. 过程评分指南

  33. “结果”评分项评分指南

  34. 我国与美、日标准条款的比较

  35. 评审程序 1、企业申报 2、资料审查 3、现场评审 4、提供改进报告 5、综合评价 6、审定

  36. 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运作框图 1月:发布评审通知(包括管理办法、评审标准、具体进度安排) 3-4月:举办评审标准和评审员培训班 5月15日:将所有申报材料提交CQMA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中质协会员与现场工作部),进行资格审核 1000元申报费 6月:工作委员会组织评审专家进行资料评审 3000元资料评审费 N0---反馈报告 现场评审费:(3000+260)元/人天 +交通费 7-8月:工作委员会组织评审专家 对入围企业实施现场评审 N0---反馈报告 N0---反馈报告 8月下旬:工作委员会审议,提出推荐获奖企业名单 8月下旬:审定委员会审议,确定获奖企业名单 反馈报告 9月:颁奖+经验分享

  37. 2001年全国质量管理奖获奖企业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海尔集团公司 青岛港务局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38. 2002年全国质量管理奖获奖企业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 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 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中小型企业奖)

  39. 2003年全国质量管理奖获奖企业 上海大众交通(服务业) 武汉钢铁公司 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济南钢铁公司 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

  40. 2004年全国质量管理奖获奖企业 • 浙江中天建设集团 • 江苏南通醋酸纤维 • 浙江正泰集团 • 上海英特尔 • 杭州卷烟厂 •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服务业) • 天津网通(服务业) • 深圳清溢(小企业)

  41.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