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 likes | 629 Views
第 9 章 行政心理. 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治也者心也,安也者心也。(管仲)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韩非). 【 压力测试 】 这是一张静止的图片, 你的心理压力越大,图片转动越快,而儿童看这幅图片一般是静止的。. 【 压力测试 】 这是一幅 jpg 格式的图片,是静止的,如果你看到运动的景象,表明你的生活压力大,内心情绪波动比较大。. 【 情感测试 】 看着这个图,眼睛绕图三周转,如果看到了心在动,说明半年之内你的感情生活发生了一些比较重大的变化. 【 你的心情怎么样? 】 当你心情好的时候,能看到少女的脸;心情坏的时候,能看到巫婆的脸。.
E N D
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治也者心也,安也者心也。(管仲)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韩非)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治也者心也,安也者心也。(管仲)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韩非)
【压力测试】这是一张静止的图片, 你的心理压力越大,图片转动越快,而儿童看这幅图片一般是静止的。
【压力测试】这是一幅jpg格式的图片,是静止的,如果你看到运动的景象,表明你的生活压力大,内心情绪波动比较大。【压力测试】这是一幅jpg格式的图片,是静止的,如果你看到运动的景象,表明你的生活压力大,内心情绪波动比较大。
【情感测试】看着这个图,眼睛绕图三周转,如果看到了心在动,说明半年之内你的感情生活发生了一些比较重大的变化【情感测试】看着这个图,眼睛绕图三周转,如果看到了心在动,说明半年之内你的感情生活发生了一些比较重大的变化
【你的心情怎么样?】当你心情好的时候,能看到少女的脸;心情坏的时候,能看到巫婆的脸。【你的心情怎么样?】当你心情好的时候,能看到少女的脸;心情坏的时候,能看到巫婆的脸。
【你能看到多少个人头?】 0—4张:弱智;5—8张:一般人;9—11张:特别感性;12—13张:精神分裂。
【涉世测试】下图里的横线都是平行的!涉世越深的人,受社会侵蚀越严重,看到的直线越变形。你还是单纯的你吗?你能看出几条笔直的横线?【涉世测试】下图里的横线都是平行的!涉世越深的人,受社会侵蚀越严重,看到的直线越变形。你还是单纯的你吗?你能看出几条笔直的横线?
【测试你潜在是天使还是魔鬼!】如果你在图片上看到的魔鬼比天使还多,亲爱的,那你需要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听听音乐,去郊外散散心,提升一下自己的正性能量,那会让你更健康【测试你潜在是天使还是魔鬼!】如果你在图片上看到的魔鬼比天使还多,亲爱的,那你需要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听听音乐,去郊外散散心,提升一下自己的正性能量,那会让你更健康
教学内容 • 第一节 行政心理概述 • 第二节 行政个体的心理分析 • 第三节 行政行为的心理机制 • 第四节 行政组织的心理分析
第一节 行政心理概述 • 一、行政心理的含义 • 二、行政心理的分析向度
第二节 行政个体的心理分析 • 一、人性及相关管理理论 • 二、行政个体的心理需求 • 三、现代行政人员的心理素质
第三节 行政行为的心理机制 • 一、个体行政行为的动机 • 二、个人动机模型与激励 • 三、行政个体的角色冲突
第四节 行政组织的心理分析 • 一、行政组织的心理需求 • 二、行政组织对成员的心理供给与影响 • 三、对行政组织变革的心理抵制
关键术语 • 行政心理 • 认知论 • 增强论 • 精神分析论 • 需要层次理论 • 双因素理论 • 期望模型 • 工具模型 • 角色冲突 • 组织一体化
复习思考题 • 1、行政心理包括哪些取向? • 2、试述X理论和Y理论的内容,并作比较分析。 • 3、简述需要层次理论。 • 4、简述双因素理论。 • 5、简述现代行政人员的心理素质。 • 6、简述期望模型。 • 7、简述工具模型。 • 8、试述对行政组织变革的心理抵制的原因及克服。
一、行政心理的含义 • 1、心理 • 心理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感觉、知觉、思维、情感、性格、能力等功能的总称 • 2、行政心理 • 行政心理是指行政体系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主体(即行政个体)及其结构体(即行政组织及其内含的小群体或非正式组织)对行政体系内外情景的主观反映,它主要包括“知”(认知)、“情”(情绪)、“意”(意志)三个方面或阶段的活动
二、行政心理的分析向度 • 1、认知取向 • 第一,对整个政治体系的认知 • 第二,对社会经济、人文与生态环境的认知 • 第三,对行政体系的了解 • 第四,对所在单位的了解 • K•勒温:“生活空间”理论 行政人员的认知取向包括关于政治系统及其领袖们和政治或行政运作的环境和过程的信息获取和理解 毛泽东 周恩来 邓小平 习近平
二、行政心理的分析向度 我们这里分析的感情取向更多地是指行政人员对其“生活空间”的持续且相对稳定的态度体验 • 2、情感取向 • 情感取向的四个维度 • 强度(感情的强弱程度) • 快感度(愉快或不愉快的程度) • 紧张度(从轻松到紧张的程度) • 激动度(从激动到平静的程度) • 情感取向的两个方向 • 积极 • 消极 “中国最著名的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在《我向总理说实话》中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这位经济学硕士、乡党委书记,富有17年乡镇工作经验,对农村、农民、农业充满深深的同情,且正当37岁,正是年富力强。他的仗义执言、为民请命,“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士人风范,在污浊的基层官僚体系中显得如此醒目,给中国社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行政心理的分析向度 • 3、评价取向 • 第一,稳定性、理智性 • 第二,复合性 • 第三,历史性、发展性 • 第四,规范性 评价取向主要由行政人员对政治-行政系统(包括所在单位)的判断和意见组成,其标准往往包括诸如民主、政治自由、平等的价值规范以及效率、科学化等合理性标准。 三者关系:认知取向是如实反映各种环境事物的特点和规律的过程;情感取向是与其身份属性和行政行为所关联的主观活动;相对于情感取向而言,评价取向则是强调行动并赋之以意义的主观领域,它是对情感取向的一种超越,是一种较稳定的价值指向,是行政人员对具有文化价值或社会意义的事物所产生的复合情感(高级情感)。 返回
一、人性及相关管理理论 • 1、中国的人性观
一、人性及相关管理理论 • 2、西方的人性观(沙因)及对应的管理理论 返回
二、行政个体的心理需求 发展的需要 激励因素 关系的需要 保健因素 存在的需要 返回
三、现代行政人员的心理素质 • 1、知觉特征 • (1)场独立性 • 场依存性认知:倾向于以整体方式看待事物,在知觉中表现为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易受他人暗示; • 场独立性认知:倾向于以分析的态度接受外界刺激,在知觉中接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强独立性。 • (2)注意力指向稳定 • 注意力集中而稳定:往往能深入观察问题、研究问题,带有专业化倾向; • 注意力广泛且灵活:信息来源广泛,但对信息的处理粗糙;知识面广博而欠精深。
三、现代行政人员的心理素质 • (3)良好的社会知觉 • 需要克服的社会知觉偏差: • 意识形态偏差 • 光环效应 • 晕轮效应(情境体验:这个人到底怎么样) • 首因效应(陌生人) • 近因效应(熟人) • 对比效应 • 定型效应(刻板效应) • 投射效应(认知相符)
三、现代行政人员的心理素质 • 2、感情特征(社会兴趣) •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知某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兴趣可以培养 • 兴趣高和兴趣低的不同工作表现
三、现代行政人员的心理素质 • 3、评价性特征 • (1)具有使命感 • (2)民主宪政规范 • (3)意志性行动 • 自觉性 • 果断性 • 坚持性 • 自制力 返回
一、个体行政行为的动机 • 1、认知论(P) • 认为意识性的心理活动(如思考、判断)以及心理观念(如态度、信念、期望)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 • 认知方程式:刺激—认知—反应 • 人类行为的基本假设: B=f(P, E) • 小例子: • 上级传达命令(刺激)——紧张感,即不作为可能受到谴责或利益受可能到预期的损害(认知)——作出行政行为(反应) • 上级传达命令(刺激)——紧张感,调整认知结构以缓解紧张感(认知)——不作出行政行为(反应)
一、个体行政行为的动机 • 2、增强论(强化论) 如何减少形象工程? • 正强化 • 惩罚 • 负强化 • 消退(衰减)
一、个体行政行为的动机 • 3、精神分析论 • 本我:id是产生一切愿望或欲望的源泉,它不受任何伦理、道德、理智或逻辑等限制因素的约束,其原则是“想干就干” • 自我: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个体必须兼顾外在的世界——审时度势,于是有了ego,其原则是“能干才干” • 超我:superego是人格中的道德执行者,其原则“可干才干” •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受人格所主宰,人的大部分心理活动并不是个人所知晓或能接触得到的,而这些潜意识活动却深深影响个人行为 • 环境只有在“自我”为了满足“本我”所产生的愿望而与之接触时,才被考虑到 • 行为的产生是“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兼顾满足“本我”的愿望和“超我”的限制所做出的决策结果 返回
二、个人动机模型与激励 • 1、期望模型(弗洛姆) 激励力量=效价× 期望值 如何看待国考热? 个体为实现某种特定目标而采取某项行动的积极性、努力程度和发挥其潜在能力的程度 即目标价值,是个体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或要达到的目标的效用价值的主观估价,或者说是达到目标已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 即期望概率,是指一个人根据过去的经验以及现时各方面的情况,判断某项行动将会导致某特定后果的可能性多所能满足某种需要的概率
二、个人动机模型与激励 • 根据期望模型,个体只有在: • (1)相信努力可以改善绩效; • (2)相信绩效会影响后果; • (3)对这些后果颇看重的情况下才会行动 • 为了有效激励行政人员的工作动机,需要: • 首先,合理设置工作目标,协调好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 其次,贯彻功绩制原则,处理好绩效与报酬的关系 • 再次,了解员工的需求,尽量使酬赏与需要相对应
二、个人动机模型与激励 • 2、工具模型 • 工具模型的方程式:R=f(S, A) • 刺激:能够改变个人行为的外在的、物理的或实质性的事物 • 时间:时间影响S→R关系的主要理由是,如果个体长时间地、高频率地对一连串刺激产生反应,则即使刺激没有改变甚至有所增强,但反应强度、速度以及频率都将减弱 • 过去增强史:即过去对相同刺激的反应所受的增强经验 当时环境 过去的增强史 反应 时间 返回
三、行政个体的角色冲突 • 1、何谓角色 • 所谓角色是指在某社会单位中,对占有某种职位的人的一组行为期望 • 2、角色群 • 3、角色期待与角色认知:一致或不一致 • 4、角色冲突 • 个体内部的冲突:齐红儿的例子 • 角色内的冲突:众口难调 • 角色间的冲突:为公为私? 返回
一、行政组织的心理需求 • 1、内向心理需求:组织一体化 • 组织身份认同 • 组织目标认同 • 组织角色认同 个人用组织的目的(组织的服务目的或组织存续的目的)代替个人目的的过程(西蒙)
一、行政组织的心理需求 • 2、外向心理需求 • 存在需要 • 关系需要 • 成就需要
二、行政组织对成员的心理供给与影响 • 组织的内向需求和外向需求与组织的内向供给(满足其成员的需要)和外向供给(满足社会的需要)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 + +
三、对行政组织变革的心理抵制 • 1、原因 • 不确定性 • 习惯与地位 • 成就依赖 • 思想观念 • 安全感 • 经济因素
三、对行政组织变革的心理抵制 • 2、对策:进行力场分析:勒温 • 让组织成员参与变革 • 利用群体动力 • 奖励变革中的创新者 • 领导者的倡导与重视 • 运用政治策略 • 造成强烈的归属感 • 树立组织威望 • 利用群体目标 • 形成共同的认知 • 利用个人威信 • 注意群体规范 • 进行充分沟通 谈判 操纵和收买 强制
K•勒温:“生活空间”理论 心理环境 前途 前途 名望 尊重 职务 权力 政治抱负 清闲 社会地位 人格特征 职务高低 金钱 美色 支配 知识水平 成就感 信息处理能力 享受
小知识 • 1、什么是情绪? • 情感是一种通称,它包括了人们体验到的所有范围的感情;情绪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它直接指向人或物;心境则是一种比情绪更弱并且缺乏背景刺激的情感。 • 2、情绪维度 • 3、情绪期待、情绪感受与情绪表达 • 4、情绪管理
小知识 • 美国管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戈雷格在其《企业中的人性》一书中将传统管理方法概括为X理论,基本观点为: • 1、多数人天生懒惰的,不愿意工作,可能的话总是逃避; • 2、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规避风险,不愿意承担责任;喜欢依赖别人,甘心情愿受他人支配; • 3、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对改革采取抵制态度;易受他人暗示,常有盲从举动; • 4、多数人生来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组织目标,因此常常发生个人与组织之间的目标冲突; • 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是符合上述假设的人,只有少数能克服感情,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因此,只应由后者承担管理工作。
小知识 • 美国管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戈雷格在其《企业中的人性》一书提出Y理论,基本观点为: • 1、人一般来说都是勤奋的,并不是天生地厌恶工作;如果具备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人际环境,人们工作起来会如游戏和休息一样愉悦; • 2、控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办法,因为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自我控制和自我指挥;对“自我实现人”(又称为“自动人”)不宜控制过严,应给他们留有较大的自由活动空间,让他们独立完成任务,满足其成就感和自尊的需要; • 3、人们还希望能充分实施自己的才华;鼓励比惩罚更重要;多数人愿意承担工作责任;大多数人在解决困难问题的同时,都能发挥出相当程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才能; • 4、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人的智慧和潜力只发挥了很少的一部分;领导者与管理者的责任在于创造适当的条件,使人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1、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存在五种类型 • 生理需要 • 安全需要 • 爱的需要 • 尊重的需要 • 自我实现的需要 • 2、这些需要可分为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 • 3、需要的产生由低到高排列; • 4、同一时间可能存在多种需要,但总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即优势需要; • 5、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产生上述所有五种需要。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1、人的需要按照功能可以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种类型:保健因素又称为不满意因素,与工作条件和环境有关,如公司的政策、行政管理、监督、工作条件、薪水、地位、安全以及各种人事关系的处理不善;激励因素又称为满意因素,与工作本身有关,主要是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本身带有挑战性,工作的成绩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以及职务上的责任感和职业上能够得到发展和成长等等。 • 2、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就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不具备保健因素时将引起强烈的不满,但具备时并不一定会调动强烈的积极性。 • 3满意的对立面并不是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并不是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
情境体验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分组进行) • A • 热情 • 聪明 • 灵巧 • 勤奋 • 坚定 • 请在纸上写下你对此人的知觉
情境体验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分组进行) • B • 冷酷 • 聪明 • 灵巧 • 勤奋 • 坚定 • 请在纸上写下你对此人的知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