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229 Views
重庆市安全社区工作报告写作. 重庆市安监局政策法规处 游玉婷. 重庆市安全社区工作报告的按照 《 重庆市安全社区现场评定指标 》 的要求,分为七个章节。 安全社区工作报告要涵盖两方面内容:一是基础工作。二是安全促进项目。 安全社区工作报告是整个建设工作痕迹的展现。. 一、社区概况. 一、本指标涵盖了 应急预案和响应 的内容。 二、社区概况包括: 1. 地理位置及面积。 2. 人口分布及构成。 3. 居住环境。 4. 社会单位构成(机关、事业、生产经营单位、九小场所)。 5. 区域安全特征。 6. 辖区基础管理工作(指标一)。
E N D
重庆市安全社区工作报告写作 重庆市安监局政策法规处 游玉婷
重庆市安全社区工作报告的按照《重庆市安全社区现场评定指标》的要求,分为七个章节。 • 安全社区工作报告要涵盖两方面内容:一是基础工作。二是安全促进项目。 • 安全社区工作报告是整个建设工作痕迹的展现。
一、社区概况 • 一、本指标涵盖了应急预案和响应的内容。 • 二、社区概况包括: • 1.地理位置及面积。 • 2.人口分布及构成。 • 3.居住环境。 • 4.社会单位构成(机关、事业、生产经营单位、九小场所)。 • 5.区域安全特征。 • 6.辖区基础管理工作(指标一)。 • 7.安全社区创建历程。
九小场所定义 • 指小商场、小学校幼儿园、小医院、小餐饮场所、小旅馆、小歌舞娱乐场所、小网吧、小美容洗浴场所、小生产加工企业 • (一)购物场所: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的小商场(商店、市场); (二)餐饮场所:额定就餐人数100人以下的小饭店; (三)住宿场所:床位数50张以下的小旅馆; (四)公共娱乐场所:设置在建筑物首层、二层、三层且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以下的小公共娱乐场所; (五)休闲健身场所: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以下的洗浴、足疗、美容美发美体、酒吧、茶社、棋牌室、咖啡厅、健身俱乐部等小休闲健身场所; (六)医疗场所: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院以及床位数30张以下的其他小医院(诊所)、疗养院、养老院、福利院; (七)教学场所:床位数50张以下的寄宿制学校和托儿所、幼儿园;500人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100人以下的非寄宿制托儿所、幼儿园; (八)生产加工企业:职工总人数50人以下或者设有30人以下员工集体宿舍的小生产加工企业; (九)易燃易爆危险品销售、储存场所: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以下的易燃易爆危险品销售、储存场所。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 一、本指标涵盖了安全社区机构及职责的内容、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及计划的内容。 •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包括: • 1.有安全社区建设领导机构 。 • 2.有符合社区实际情况的安全社区建设执行机构 。 • 3.有符合社区实际情况的安全社区建设执行机构 。 • 4.年度安全社区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 。 • 5.有必要的资金投入,保障安全社区建设顺利进行 。
三、宣传培训与信息交流 • 一、本指标涵盖了信息交流与全员参与、宣传教育与培训的内容。 • 二、宣传培训与信息交流包含: • 1.信息交流。各个层级的交流。 • 2.培训。各个层级的培训。 • 3.全员参与(宣传)。整合了辖区社会单位和人员参与进来的,包括自愿者。
四、风险辨识与评价 社区诊断大体分为以下八种方法,: 一、 社会调查法 二、事故与伤害分析法 三、座谈会法 四、职能部门工作经验法 五、专家经验法 六、安全检查记录法 七、隐患排查法(现场检查法) 八、伤害监测法
风险辨识写作格式 一、道路交通领域 XX街道对本领域进行风险辨识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事故和伤害分析法,二是安全检查法。 (一)事故和伤害分析法 2010年2月,向XX交巡警平台提取2009年XX街道全年道路交通事故和伤害数据。(通过表格或者数字阐述)…… 分析:…… (二)安全检查法 2010年1月28日,XX交巡警平台对XX街道开展XX执法行动。共在XX路口、XX路口、XX路口……设置检查点共XX个,检查时间为上午X点—下午X点。检查道路交通违法违章行为XX起……(通过表格或者数字阐述) 分析:…… 综合结论:三重
五、安全促进项目 • 安全促进项目包括: • 1.依据风险辨识得到的三重,进一步分析出需要做的项目,制定目标计划(领域和项目)。 • 2.项目措施有针对性,体现整合资源。 • 3.项目有效果有对比。 • 4.项目覆盖面达到50%。
安全促进项目写作格式 一、XXX领域 (一)基本情况 (二)日常工作 (三)XXX促进项目 1. 项目背景 2. 项目计划和目标 3. 项目措施 4. 项目效果 (四)XXX促进项目 1. 项目背景 2. 项目计划和目标 3. 项目措施 4. 项目效果 (五)实施效果
六、伤害监测 • 一、本指标涵盖了监督与监测、事故与伤害记录、预防与纠正措施的内容。 • 二、伤害监测包含的内容: • 1. 建立伤害监测网络。 • 2. 监测结果的记录。 • 3. 监测结果的运用。
七、评审与持续改进 • 评审与持续改进包括: • 1.建立了评审制度,并按照制度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的结果改进。 • 2.评审应包含满意度调查,抽样要客观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