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食療與中國文化

食療與中國文化. 中醫學說與傳統文化 中醫治病之概念--治之未病 食療之原則  1.按人的體質  2.不時不食  3.以形補形  4.忌口 5.依照中藥炮製. 中醫學說與傳統中國文化. 中醫學說的特點 : 1. 天人相應 2. 辨證求因 ﹑ 審因論治 3. 四診合參. . x. x. 天人相應. 「人與天地應也」 《 內經.靈樞 》. 人體與大自然五行屬性簡表. 天人相應--人與自然. 自然對人體的影響 --自然規律及環境的變化,人與之相應:

bayard
Download Presentation

食療與中國文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食療與中國文化 • 中醫學說與傳統文化 • 中醫治病之概念--治之未病 • 食療之原則  1.按人的體質  2.不時不食  3.以形補形  4.忌口 5.依照中藥炮製

  2. 中醫學說與傳統中國文化 • 中醫學說的特點: 1.天人相應 2.辨證求因﹑審因論治 3.四診合參  x x

  3. 天人相應 • 「人與天地應也」《內經.靈樞》 人體與大自然五行屬性簡表

  4. 天人相應--人與自然 • 自然對人體的影響--自然規律及環境的變化,人與之相應: 1.四時:脈象也分四季:「春日浮,如魚之游在波;夏日在膚,泛泛乎萬物有餘;……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內經.素問》

  5. 天人相應--人與自然 2.時間:晝夜晨昏,人體相應變化:「以一日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內經.靈樞》

  6. 天人相應--人與自然 3.地域環境:如氣候﹑土質和水質不同,人體產生不同的影響 故人必須適應環境,甚至改造環境: • 「動作以避寒,陰居以避暑」《內經.素問》 • 「積水沉之可生病,溝渠通浚,屋宇清潔無穢氣,不生瘟疫病」《養生類纂》(宋.周守忠) • 「春三月,夜臥早起,廣步於庭,逆之則傷肝; …...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逆之則傷腎」 《內經.素問》

  7. 中醫與儒家的中庸之道 • 中醫學的「四診」與「八綱辨證」 1.「四診」:望﹑聞﹑問﹑切 2.「八綱」:病情可歸為八種: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其中「陰陽」是總綱,表﹑熱﹑實屬陽,裡﹑寒﹑虛屬陰

  8. 中醫與儒家的中庸之道 人體內陰陽失去平衡便生病

  9. 中醫與儒家的中庸之道 • 中醫如何助人達致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 1.尚未被病邪所侵的人: 「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內經.素問》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庸》 強調「過」的危害:「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內經.素問》 「若人能養慎,不令邪風干忤經絡,適中經絡,未流傳臟腑,即醫治之」 。(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 中醫治病,最好是治未病

  10. 中醫與儒家的中庸之道 • 中醫如何助人達致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 2.已受病邪所侵的人:消解或補益--汗﹑吐﹑下﹑和﹑溫﹑清﹑消﹑補。(東漢.張仲景《傷寒論》)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庸》  「致中和」:平脈(正常脈象)--三因制宜(因時﹑因地﹑因人),制定適合的治療方法

  11. 中醫與陰陽學說 陰陽學說﹕天下任何事物都有正面與反面,或正或負,既矛盾又統一。 • 人體內有陰陽。五臟為陽,六腑為陰。 • 疾病的發病機理﹕臟腑的陰陽失調 • 《內經》﹕提出不同季節,採用不同的起居方式,以維護體內臟腑的正常生理機能。 • > 不時不食,不同季節進食不同食物以補養身體。

  12. 中醫與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有兩個核心思想﹕ (1) 萬事萬物依賴的相配與對應 (2) 五行循環的相生相剋關係(宇宙間各種事物普遍聯繫的基本法則

  13. (1) 萬事萬物依賴的相配與對應 中醫學運用了五行學說來分析說明人體臟腑等組織器官的「五行屬性」,按五行的特性來對事物進行歸類。歸類的方法則是取象比類法。 舉例來說﹕ 1.火曰炎上,火有溫熱向上的特性,而心具有溫煦之功,故心屬火。 2.土爰稼穡,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而脾主運化水穀,化生精微以營養臟腑及身體,為氣血化生之源,故脾屬土。

  14. (2) 五行循環的相生相剋關係(宇宙間各種事物普遍聯繫的基本法則

  15. 行是動態。五行生尅是描述動態關係的理論。 中醫學認為人體內的臟腑若是功能正常,就會處於一種平衡協調的狀態。調陰與陽,以平為期。保持陰陽平和之道。 以五行之間錯綜複雜的聯繫,說明萬事萬物都受到整體的調節,警戒太過和不及。(食療也應如是)

  16. 中醫治病的概念 • 中醫對病的理解 • 病只是病徵 • 病徵是因身體失平衡所致 • 病是沒法醫治好 • 醫治的只是病徵 • 身體調理好 • 病徵便消除

  17. 中醫治病的概念 2 食療、醫食同源 • 凡欲治療、先以食療,既食不癒,後乃用藥爾 • 藥補不如食補 • 不治已病治未病 • 養生之道就是以飲食保健,預防疾病

  18. 中醫治病的概念 • 調理性療法 • 以人的整體狀態出發,作平衡調和 • 食補:冬蟲草燉老鴨(病後體虛、貧血頭暈)、 人參雞(大補元氣、安神益智)

  19. 中醫治病的概念 • 食治:配合藥物輔助治療 如四君子湯(用於倦怠無力、食慾不振) 如枸杞龍眼茶(用於心悸、失眠、多夢)

  20. 食療的原則

  21. 1 了解自己的體質

  22. 了解自己的體質—寒熱辨症法 • 寒— • 舌色淡白﹙望﹚、靜而少言﹙聞﹚、惡寒、喜熱飲﹙問﹚、手足冷、脈沉遲﹙切﹚ • 陽虛﹙陽氣不足,有寒象﹚ • 溫陽藥:肉桂、杜仲、冬蟲夏草、胡桃仁、鹿茸 • 例:腎虛—杜仲腰花湯、豬腎合桃湯

  23. 了解自己的體質—寒熱辨症法 • 熱— • 舌色紅﹙望﹚、煩躁多言﹙聞﹚、發熱、喜冷飲﹙問﹚、手足熱、脈洪數﹙切﹚ • 氣虛﹙陽氣不足,無寒象﹚ • 補氣藥:人蔘、黨蔘、茯苓、甘草、白朮、蓮子 • 例:心虛—龍眼粥、蔘歸豬心湯 • 血虛﹙陰血不足,無熱象﹚ • 補血藥:當歸、枸杞子、阿膠、桂圓、何首烏、白芍 • 例:肝虛—杞子牛肝湯、蕃茄煮牛肉

  24. 了解自己的體質—寒熱辨症法 • 陰虛﹙陰血不足,有熱象﹚ • 滋補藥:玉竹、石斛、百合、沙蔘 • 例:肺虛—豬肺蘿蔔湯、羅漢果粥 「熱者寒之,寒者熱之」 「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25. 2 不時不食

  26. 中醫強調「天人合一」,意思是大自然的天氣變化與人體的機能活動是相互適應的,飲食的調節亦應隨季節的轉變而異。譬如秋主燥,多傷陰,耗損津液,進補宜注意潤肺,以清補滋養為好,切忌辛溫燥熱之品;冬主寒,多損陽,致血脈不暢,夜尿頻作,故進補宜溫腎,大補氣血為妙,忌用清熱、寒涼之品。中醫強調「天人合一」,意思是大自然的天氣變化與人體的機能活動是相互適應的,飲食的調節亦應隨季節的轉變而異。譬如秋主燥,多傷陰,耗損津液,進補宜注意潤肺,以清補滋養為好,切忌辛溫燥熱之品;冬主寒,多損陽,致血脈不暢,夜尿頻作,故進補宜溫腎,大補氣血為妙,忌用清熱、寒涼之品。

  27. 食療:春夏交接時間, 天氣變化莫測,這種又濕又熱天氣, 是疾病的溫床, 在這時節應選吃一些去清熱的食物, 以增加抵抗力, 大家不妨喝赤小豆粉葛湯: 材料: 濕粉葛 赤小豆 扁豆 冬瓜 蓮葉

  28. 又如立秋至霜降的三個月,稱為秋季, 空氣濕度低而燥氣襲人,此時口、咽、皮膚等均感乾燥 • 故仲秋以後進補以「滋陰潤肺」為上 • 不妨在乾燥的秋天吃一些「滋陰潤燥」的藥膳

  29. 秋季的食療 一、 百合飲:百合一兩、玉竹三錢、淮山藥五錢、 蓮子五錢,加五碗水煎煮成一碗, 去藥渣,然後加入冰糖溶解即可飲用。 二、 麥冬黑芝麻飲:麥冬一兩、黑芝麻一兩,加水煎熬, 然後加入冰糖調味,即可多次飲用

  30. 3. 以形補形

  31. 中 醫 強 調 「 天 人 合 一 」 , 意 思 是 大 自 然 物 事 與 人 體 器 官 外 觀 相 似 的 話, 便 可 食 之 而 得 補 益 該 器官 之 效。

  32. 豬肺補肺

  33. 合桃補腦/豬腦補腦

  34. 食療:[耆老豬心湯] • 材料: 人參 黃耆 生地 枸杞子 牛七 杜仲 當歸 豬心 薑 • 功效: 通血脈 降血壓 心肌無力心律不整

  35. 食療:栗子滷豬腳 材料: 豬腳 栗子 八角 花椒 肉桂 胡椒 陳皮 丁香 黃酒 薑 糖 功效: 滋陰養血 補脾健胃 補腎強筋 抗衰防老

  36. 對於以形補形, 西方醫學卻不苟同此說法,故此大家在進補前不妨想一想是否心理多過生理上的得益。 • 例如傳統認為多食肝臟有補肝的作用,但是西方的營養學卻不認同此說法 ,西方的營養學認為豬肝牛肝等雖含豐富鐵質,有補血作用,但膽固醇也不少 。

  37. 4.忌口 • 視乎不同體質 • 視乎不同疾病 • 配合治療疾病的情況

  38. 5.依照中藥炮製技術進行特殊的製作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