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555 Views
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和 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思路. 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 李 大 鹏. 2010 年饲料工业. 饲料产量 1.62 亿元 产品质量 93.9% (卫生指标) 安全状况 “瘦肉精”连续 6 年为 0. 一、饲料质量安全概况. 什么是饲料质量安全?. 饲料安全. 饲料质量安全. 饲料质量. 饲料中不含有对动物、动物性食品消费者及环境造成危害的有害物质。. 适用性,指按照标准生产的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 影响饲料质量安全的因素. ( 1 )原料中的风险 植物性饲料 矿物饲料 动物源性饲料.
E N D
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和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思路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和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思路 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 李 大 鹏
2010年饲料工业 • 饲料产量 1.62亿元 • 产品质量 93.9%(卫生指标) • 安全状况 “瘦肉精”连续6年为0
什么是饲料质量安全? 饲料安全 饲料质量安全 饲料质量 饲料中不含有对动物、动物性食品消费者及环境造成危害的有害物质。 适用性,指按照标准生产的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
影响饲料质量安全的因素 (1)原料中的风险 • 植物性饲料 • 矿物饲料 • 动物源性饲料
影响饲料质量安全的因素 (2)违禁添加物 • 激素类药品 • 类激素类药品 • 安眠镇定类药品 • 三聚氰胺、苏丹红等化工产品
影响饲料质量安全的因素 (3)超量使用饲料添加剂和饲料中的 氮、磷排放
影响饲料质量安全的因素 (4)违规使用药物饲料添加剂 - 超范围 - 超剂量 - 不遵守停药期规定
影响饲料质量安全的因素 (5)饲料中的同源性物质引发的疫病传播
影响饲料质量安全的因素 (6)污染及霉变造成的饲料卫生问题 • 环境因素 • 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污水、残渣等,其中不少污染物具有难降解、易积累、毒性强的特点 • 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 • 饲料加工过程 • 在生产、分检、包装、运输、储存等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污染现象 • 微生物滋生引起饲料霉变
影响饲料质量安全的因素 (7)制售假冒伪劣产品 • 以次充好扰乱市场秩序、惨杂使假。
2010饲料质量安全总体状况 • 饲料质量安全因素监测完成7279批次,总体合格 • 率93.89%;比2009年(90.93%)上升2.96个百分点。 • 养殖环节饲料中违禁添加物监测完成7503批次, • 检出9批次违禁添加物(孔雀石绿和氯霉素), • 检出率0.12%。与2009年(0.39%)相比下降0.28 • 个百分点 。
2010饲料质量安全总体状况 重点省生猪养殖环节违禁药物专项监测完成2485批次,检出率保持为0。 重点省奶牛饲料三聚氰胺专项监测完成931批次,检出率0。 养殖环节检测牛尿中盐酸克伦特罗1296批次,检出1批次。(专项) 全国饲料和蛋白饲料原料中三聚氰胺专监测完成1800批次,检出率0.31%,与2009年(0.74%)相比下降0.63个百分点 。
饲料产品质量监测分类结果 进口宠物饲料和植物源性饲料合格率较高,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合格率较低。
2002~2010年饲料产品合格率对比 2002年~2010年全国饲料产品质量合格率保持在90%左右,但从2006年开始,饲料产品质量有所降低,通过近3年的专项整治,产品质量合格率持续上升,达到近10年的最好水平。
2002~2010年饲料中违禁药物检出率对比 违禁药物检出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连续几年开展的瘦肉精等违禁药物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生产环节和经营环节的饲料产品质量对比 生产环节饲料产品合格率高于经营环节。生产环节合格率同比上升1.82个百分点。经营环节合格率同比上升1.97个百分点。
存在问题:蛋白制约合格率提高 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不合格产品中,粗蛋白含量 合格产品占全部不合格产品的比例分别为: 2010年83.33% 2009年84.10% 2008年72.85% 2007年54.55%
存在问题:添加剂预混合饲料造假 复合预混合饲料合格率86.39%,抽检632批次样品中 有8批次铜、9批次锌、11批次维生素含量几乎为0。 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合格率83.20%,抽检131批次样 品中19批铜和锌含量几乎为0。 维生素预混合饲料合格率79.48%,抽检78批次样品 中有6批次维生素A、8批次维生素D3、6批次维生素E 含量几乎为0 。
存在问题:违禁添加物问题依然存在 孔雀石绿(6批次,0.19%) 隐性孔雀石绿(8批次,0.25%) 三聚氰胺(2批次,0.11%) 盐酸克伦特罗(1批次,0.08%) 检出率虽较低但风险依然存在。
存在问题:锌超限量使用问题较为突出 按照农业部1224号公告的限量判定,猪配合饲料中锌超限量最为突出,锌的符合率仅为88.23%,较铜的96.08%符合率低7.85个百分点。
现行《条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保证饲料质量安全的制度还不完善 • 饲料生产企业责任设定缺少相应规定 • 对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规定还不完善 • 饲料质量安全监管职责不清 • 行政处罚力度弱,可操作性不强
《条例》修订的目标和重点 目标: 解决当前饲料质量安全方面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饲料 质量安全水平,保证养殖动物产品安全,切实维护人民 身体健康。 重点1:规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 重点2:杜绝在饲料中使用违禁药物和违禁添加物
主要解决问题 • 解决饲料质量安全责任主体不明确的问题(明确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和饲料生产经营企业职责) • 完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监督管理内容(强化原料控制要求,加强对非法添加行为的管理等) • 完善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监管手段,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主要修订内容 (一)规范原料使用 在原有《单一饲料品种目录》基础上,制定 饲料原料目录。禁止使用国务院农业行政主 管部门公布的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品 种目录和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以外的任 何物质生产饲料。 从源头控制饲料质量安全。
主要修订内容 (二)明确饲料质量安全责任 在明确各级饲料管理部门职责的基础上, 强调政府对饲料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明确生产企业、经营者是饲料质量安全的 第一责任人,要求生产企业、经营者发现 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后主动报告并召回 产品。(强调生产企业和经营者责任)
主要修订内容 (三)设立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监测期 通过评审的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 监测期为5年。 例外:监测期内超过3年不生产的
主要修订内容 (四)设立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销售代理制度 境外企业、个人在中国销售饲料、饲料添加剂, 应当依法设立销售机构或者委托符合条件的中 国境内代理机构。
主要修订内容 (五)企业质量安全控制内容和要求具体化 一是不得使用三个目录外的任何物质生产商品饲料。 二是要把好原料入厂关,建立进货查验、检验制度和记录制度。 三是按照饲料添加剂生产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组织生产。 四是对生产过程实施有效控制,实行生产记录和产品留样观察制度。
主要修订内容 (六)增加饲料经营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义务 经营者有责任查验供货者和相关产品的证明 文件,建立产品购销台账,禁止经营环节拆 包、分装和加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主要修订内容 (七)养殖者使用和自配饲料管理内容 • 1.养殖者应当按照产品标签使用 • 2.禁止使用已公布的禁用物质或者对人体具有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其他物质饲喂动物。 • 3.养殖者自行配制饲料、使用饲料应当遵守有关要求,并接受监督检查 • 4.不得对外出售自配饲料。
主要修订内容 (八)新增召回制度 • 饲料生产企业、销售单位和使用者发现其生产、销售、使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存在风险隐患的,应当立即通知相关者(生产、销售、使用)和管理部门。 • 召回产品并在管理部门监督下实施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主要修订内容 (九)明确监督执法中可以采取的措施 • 现场检查生产、经营、使用场所 • 查阅复制有关资料(合同、票据、账簿等) • 查封扣押原料、产品、生产工具和设施 • 查封违法从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的
主要修订内容 (十)细化罚则、加大力度 完善内容(一一对应)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十二五”发展思路 以建设中国特色饲料工业强国为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构建企业管理规范、产品优质安全、资源高效利用的现代化饲料工业体系,为畜牧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资 源 加强饲料资源开发利用 保障大宗原料供应基本稳定 积极促进非粮饲料资源开发 推进优质饲草生产与高效利用
产 品 发展优质安全高效饲料产品 开发新型饲料添加剂产品 推广安全环保型饲料产品 发展地方特色型饲料产品
企 业 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促进饲料企业整合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监 管 加强安全监管 加强基础支撑 严格行政许可 强化监督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