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475 Views
一、双频分层室分网概述 二、分层分区查勘及设计 三、频率规划 四、信号泄露控制. . 一、双频分层室分网概述. 第四阶段 多系统共享室分建设. 室内分布系统发展演进. 第三阶段 立体网络建设. 共享室分:综合考虑 2G/TD/WLAN/LTE 四网共享室分系统,选择适当的合路方式 改造原有室分系统. 第二阶段 双频网络建设. 分层分区:解决高层频率干扰严重、小区容量不足问题 小区覆盖:利用室分室外覆盖系统,解决小区弱覆盖及高层覆盖问题 室内外协同覆盖:宏站、室分系统协同覆盖,辅助网优手段. 第一阶段 900M 平面网络建设.
E N D
一、双频分层室分网概述 二、分层分区查勘及设计 三、频率规划 四、信号泄露控制
一、双频分层室分网概述 第四阶段 多系统共享室分建设 • 室内分布系统发展演进 第三阶段 立体网络建设 • 共享室分:综合考虑2G/TD/WLAN/LTE四网共享室分系统,选择适当的合路方式 • 改造原有室分系统 第二阶段 双频网络建设 • 分层分区:解决高层频率干扰严重、小区容量不足问题 • 小区覆盖:利用室分室外覆盖系统,解决小区弱覆盖及高层覆盖问题 • 室内外协同覆盖:宏站、室分系统协同覆盖,辅助网优手段 第一阶段 900M平面网络建设 • 新建1800站点:在900紧张的地带,建设1800室分站点 • 900站点建设放缓:900频率复用度越来越大,部分站点频率规划困难 • 室分站点数量:随着建筑业发展,站点数量逐年增多 • 频率问题突出:宏站站间距越来越小,频率干扰增加,900M频率资源紧张 • 容量不足:建筑向高层发展,单栋楼的用密集,容量逐显不足,小区逐渐分裂
一、双频分层室分网概述 低层室内站 1800宏站 居民区微蜂窝 高层室内站 街道站 900宏站 1、当话务密度接近1500ERL/平方公里时,需按4层立体网络进行建设; 2、室分层处于立体网的底层,也称为底层网。 • 室分系统在立体网中的位置 立体网发展目标 • 900M宏站:实现深度覆盖 • 1800宏站:充分承载话务 • 室内分布:有效分流宏站话务 • 分层分区:兼顾高层覆盖及低层延伸 • 街道站:道路覆盖微专网
单频段分层网 双频段分层网 一、双频分层室分网概述 小区1 900MHz • 单频段分层网:在高层室分覆盖中,在不改变频段的情况下,为建筑分层分区覆盖,即分层后小区的频段均为900或1800。 • 优点:频率规划简单。 • 缺点:根据高层小区覆盖控制不好会引起较多层间切换,同时在频率资源紧张的区域,易引起干扰 小区2 900MHz • 室分分层网覆盖概述 单频段分层网 小区1 1800MHz • 双频段分层网:在高层室分覆盖中,利用双频段为建筑分层分区覆盖,即分层后低层小区使用900频段,高层小区使用1800频段。 • 优点:降低频率干扰,提高系统容量。 • 缺点:频率规划复杂,需控制切换区域 小区2 900MHz 双频段分层网
一、双频分层室分网概述 应用场景: 1、独栋的写字楼、宾馆酒店 2、周边宏站较多 指同一建筑的高层和底层分别使用频段相异的信源,通常底层用900,高层用1800 高低分层 分层主要解决的问题: 1、频率资源紧张 2、基站容量不足的问题 应用场景: 1、高楼密集区域 2、周边无线环境不很复杂 在相邻楼宇中,不同楼宇使用频段相异的信源,如本楼使用900,相邻楼使用1800 • 分层覆盖概述 水平分层 1800 二者混合使用情况:在同一区域中,高低分层与水平分层不同时使用 分层的实质:就是在建筑物内划分区域,不同区域用不同频段的基站覆盖 信源2 900 900 1800 信源1 信源3 信源2 高低分层 水平分层 900 信源1
一、双频分层室分网概述 应用场景: 1、建筑面积大,楼高较高 2、用户多 利用同一信源,在同一建筑的高层和底层分别使用同一基站的不同小区覆盖 高低分区 分层主要解决的问题: 1、基站容量不足的问题 2、频率资源紧张问题 3、干扰问题 应用场景: 1、楼高不高 2、用户不多 利用同一信源,在不同的建筑内用同一基站的不同小区覆盖 • 分区覆盖概述 水平分区 Cell-3 Cell-2 Cell-2 Cell-2 Cell-1 Cell-1 Cell-3 Cell-2 Cell-1 Cell-1 信源1 信源1 信源1 信源1 高低分区 水平分区
一、双频分层室分网概述 • 水平分层=独立900M,或独立1800M • 高低分层=底层900M+高层1800M 由于室分专用频率资源有限,采用底层900M+高层1800M的建设方式可在降低频率干扰同时提升网络容量需求。 由于室分专用频点有限,话务热点区域需配置专用频点以外的频点,给网络带来了干扰风险。 • 采用高低分层与水平分层优缺点分析 高层引入1800 独立频段 900 1800 低层 1800 高层 900基站 900基站 900 • 话音质量大幅提升 • 900配置降低,900尽量减少专用频点以外的频点 • 话务量吸收充分,话务分流有一定效果 • 最大程度上减少了频率干扰 • 1800设备投入增加 • 适用于平层天馈覆盖良好的站点,对于需大规模调整天馈的站点,实施困难大 • 分层不当,会增加网络频率干扰 优点 缺点
一、双频分层室分网概述 室分容量受限:随着室内话务量及数据业务的不断增长,单小区室分系统越来越无法满足容量需求,室分容量受到限制; 频率资源受限:基站站点密集,频率复用度高,频率资源紧张; 900频段干扰严重:目前各大城市900频段复用度非常大,其频率干扰程度远大于1800频段,在高层建设室分系统时,需要考虑双频覆盖。 存在 问题 • 分层分区覆盖的必要性 • 分层分区的协同保障 解决 方法 引入分层分区:对楼宇进行高低或水平分层分区,提升室分容量,利用新增载频吸收高话务。 引进1800频率:1800频率复用度低,可为室分提供更多更干净的频率,从而有效提升用户感知 容量问题 引入分层分区 产生频率问题 引入1800 • 分层分区应结合平层天馈同步整改,充分保证平层覆盖,才能更好地体现分层分区的目的,既保证话音质量提升,又能充分吸收话务量 • 同步进行参数优化,有效保证1800室分尽量吸收话务量,尤其是保证窗边用户尽量留在室内,更有效地分担室外宏站的负荷
一、双频分层室分网概述 信源 布线系统 2G/TD小区划分 切换控制 划分依据 分层分区主要依据建筑物的结构特性、面积、容量需求及业务密度分布等进行设计 室内小区最少需要一个单通道RRU构成,一个小区可以有多个RRU组成 注意控制切换区域尽量在大楼内的紧急通道或楼层间楼梯处等低业务区域 小区划分后的布线系统应保证各个分区的覆盖区域清晰明确 室内覆盖小区划分中,TD尽量与原2G室内覆盖系统的小区划分保持一致 • 分层分区原则 2 1 3 • 要充分考虑室内具体环境; • 规划时重点考虑小区之间的隔离; • 可以借助建筑物的楼板、墙体等自然屏障产生的穿透损耗形成小区间的隔离。 • 空旷或封闭性较差的室内环境,须严格控制不同小区之间的覆盖区域 • 通过不同小区之间采用异频组网等手段,保证分布系统达到性能指标要求。 • 小区数量应均衡覆盖和容量,并结合不同厂家的产品性能及RRU数量综合确定; • 避免后期容量增加对现网室内分布系统做大的调整。
一、双频分层室分网概述 分层分区条件 • 覆盖面积:覆盖面积大于5万平米的独栋高层楼宇 • 楼层高度:楼宇大于20层楼以上,按人流量分区 20层以上楼宇 因高层频率干扰严重,该类型楼宇一般应高低分层,高层采用干净的1800频率。 • 原则上不分层分区,对于高话务量站点,可考虑高低分层或同心圆方式平行分层,利用1800充分吸收话务量 • 视具体情况而定,侧重从业务容量进行分层分区,当基站配置超过O6时,建议高低分层 • 基站容量:容量大于O4站型的站点 • 分层分区条件 • 楼宇分层分区选择依据 8-20层楼宇 • 楼宇结构:楼宇1-5层为裙楼,6层以上为高层 • 有源设备:单个基站有源设备超过6台需要分区,以降低设备上行底燥 8层以下楼宇
)))) )))) )))) TX/Rx 900BTS 1800BTS 一、双频分层室分网概述 • 1800与900系统电平差异分析 结 论1 1800与900BTS到达末端天线,同样的传输介质,同样的传输距离,若平层不做改动,1800系统电平比900系统弱5.7dB,覆盖略有收缩。 结论2 虽然1800系统覆盖略有收缩,但干净的频率、简单的邻区关系使得用户牢牢被限制在高层室分中,并且话音质量有很大改善。鉴于此,可考虑将1800室分系统边缘场强定为-80dBm.
一、双频分层室分网概述 二、分层分区查勘及设计 三、频率规划 四、信号泄露控制
二、分层分区查勘及设计 核对站点 现场核对站点是否符合分层分区条件 • 分层分区查勘事项 确定分区 现场确定高低层分区界限、分区区域 记录场强 对楼宇查勘,并要进行测试,记录每个测试点的电平值及通话质量 其他 按常规进行查勘
二、分层分区查勘及设计 根据楼宇结构特点进行上下分层,划分为高层和低层 高层采用1800MHz,低层采用900MHz 采用低层所使用的频段,邻区比较好规划 分区后的各个小区容量尽量接近、均衡,如O6→2个O3 按目前主设备区域划分情况,采用BBU+RRU或BTS+GRRU形式 按场强要求,低层 900不小于-75dBm,高层1800不小于-80dBm 其他按室分常规进行设计 • 分层分区方案设计内容 小区划分界限 分区频段使用 电梯频段 分区容量 信源设备 边缘场强 其他
二、分层分区查勘及设计 新建高层 覆盖分层 在满足分层条件下,使用双频网络,低层使用900频段,中高层使用1800小区,如果楼层较高,可以将高层进行再分层,但建议中高层及以上楼层尽量使用1800频段 对一些重要及经常收到高层投诉的站点,考虑对原系统进行小区分裂改造,将原覆盖系统进行分层,高层尽量使用1800小区单独接入 • 分层分区覆盖设计思路 原单900 分裂改造 在对高层建筑进行双频网络规划时,需重点考虑高层电梯的切换问题。一般采用高层电梯专项覆盖,主覆盖小区选取低层900小区覆盖所有电梯,对高层电梯设置合适的切换带或者耦合高层1800小区信号接入电梯高层覆盖天馈,保证电梯运行及客户进出电梯的平滑切换 电梯切换 分层容量 考虑 高层分层覆盖还要从容量均衡的角度合理划分具体的分层区间 切换控制 高层1800小区与室外周边基站的相邻关系做成单向切换,只能由室外切向室内,不能从室内切换到室外,降低手机在高层使用室外信号的概率 采用900/1800小区分层覆盖,结合多天线小功率, 参数设置等,可以充分的保证在高层靠窗区域保证室内小区信号的主导 使用小功 率天线
二、分层分区查勘及设计 Cell-1 Cell-2 • 分层分区场景划分方案 主楼 裙楼 Cell-2 Cell-3 主楼与裙楼 分立的楼宇 Cell-2 Cell-1 • 楼宇通常分为主楼和裙楼,按物理结构以主裙楼交界处上下分区 • 主楼为高区,采用1800覆盖 • 裙楼为低区,采用900覆盖 • 电梯原则上采用低区信号进行覆盖 • 由多个分立的楼组成的楼宇,可将各分立的楼各设置为一个小区 • 相邻之间的楼宇用900及1800频段间隔 Cell-1
二、分层分区查勘及设计 • 分层分区场景划分方案 Cell-2 Cell-2 高速电梯 Cell-2 Cell-1 Cell-1 Cell-1 电梯 大楼内热点 低层商业区 • 对于大型商业广场、楼宇等低层商业用途人流量大的楼宇,可将低层商用区单独划分为一个小区,其他区域根据容量需求情况再进行分区 • 电梯原则上采用低区信号进行覆盖 • 大楼内热点高业务区域可独立于其他区域划分为一个小区 • 注意信号泄露区的切换控制
二、分层分区查勘及设计 将电桥/合路器拆除,将高低区天馈直接接入 BTS,分拆简单易行 优点 便于快速实现 信源直接拆分 改动少,业主工作难度小 • 现有室分系统分区改造方式 分层点受当前天馈结构限制,分层不一定合理 缺点 信源接入,直接分层 天馈分拆点 高层 分区前 分区后 合 路 器 1800 BTS 900 BTS 900 BTS 低层
二、分层分区查勘及设计 重新分配平层天馈,利于准确实现分层分区 优点 信源拆分,平层重新分配 需主干调整,工程量较大 缺点 工程周期相对较长 • 现有室分系统分区改造方式 业主工作难度大 天馈调整后新分层点 天馈分拆点 高层 分区前 分区后 合 路 器 900 BTS 900 BTS 1800 BTS 低层
二、分层分区查勘及设计 拆分简单易行,将原主干打断后分别接入 高低区BTS 优点 便于快速实现 信源拆分,天馈割接 改动少,业主工作难度小 • 现有室分系统分区改造方式 该方式受原分布系统结构限制,信源单路输 出并覆盖全楼的室分系统适合此方式 缺点 天馈调整后新分层点 高层 天馈分拆点 分区前 分区后 900 BTS 900 BTS 1800 BTS 低层
二、分层分区查勘及设计 高层住宅 办公楼 RRU • 采用BBU+多RRU共小区方案 RRU 方案特点 • 采用多天线共小区方式增强网络覆盖效果,减少切换,提升用户感知 • 900M/1800M双频网确保网络容量 • 确保对高楼底层和地下建筑的覆盖,避免塔下黑现象 • 控制好信号强度,有效吸收室内话务量 RRU BBU(900M/1800M) 商业中心
一、双频分层室分网概述 二、分层分区查勘及设计 三、频率规划 四、信号泄露控制
三、频率规划 频率复用度增大 高层无主导小区 高层窗边成重灾区 城市基站密度增大 • 高层窗边接收到室外、室内复杂的信号,成为频率干扰的重灾区 • 高层接收到远处、近处基站小区信号,这些信号强度接近,导致高层无主导小区 • 高层频率干扰原因 • 基站密集,频率复用度大 • 1800频率复用度比900频率复用度略低 • 城市建设中高楼的不断增多 • 基站间距的不断缩小 • 基站密度增大
可以有效增强窗边信号的覆盖强度,抑制外面宏站的干扰可以有效增强窗边信号的覆盖强度,抑制外面宏站的干扰 • 有效减少室分信号的外泄,减少对建筑物周边道路用户的干扰 • 室分天线一般安装在建筑物中间的走道位置 • 位于窗边的用户接收到室外信号强于室分信号 • 影响位于窗边用户的通话 三、频率规划 • 改变天线位置 • 将天线安装窗边位置 • 改善频率干扰的方法 • 改变天线类型 • 将全向天线改成定向天线,天线指向建筑内部 高层受干扰大 在高层建筑中,越高的楼层受到外面宏站干扰影响越大,较低的楼层受到外面宏站干扰的影响较小 改造 在整幢大楼的天线节点分布设计时,建议采用倒三角形天线节点布放方式,越高的楼层,天线节点越靠近窗口边,加强室内信号在高层窗边的覆盖,从而抑制外面宏站信号对窗边区域的影响 控制天线 靠窗位置 减小信号 外泄 较低的楼层的天线节点可以逐步远离窗边,减小室分信号的外泄
三、频率规划 频率资源支持 室内覆盖与室外覆盖尽量采用异频组网方式 小区主载频 • 频率规划要点 频率资源紧张 f1 f1 f2 f2 f3 f3 f4 f4 f3 f5 f5 f6 f6 f7 f8 f7 f9 f8 200k间隔 室内频点 室外频点 应保证与室外有切换关系的室内小区的主载频与室外小区主载频保持异频 主载频异频 • 主载频:在基站每小区的TS0载频中,配置BCCH信道,配置小区信息,提供控制信道,每小区中主载频只有1块 • 辅载频:配置TCH信道,提供业务信道,每小区中可以可以有多块载频 具有切换关系 室内频点 室外频点
三、频率规划 • 900M预留4-6个室分专用频点;1800M预留6-8个室分专用频点 • 频率规划要点
一、双频分层室分网概述 二、分层分区查勘及设计 三、频率规划 四、信号泄露控制
信号泄露 控制措施 修改邻小区 的参数 更换大门/窗边 的室内天线 降低小区 发射功率 在问题天线口 加衰减器 在远端机口 加衰减器 四、信号泄露控制 天线口输出功率大,信号泄出室内 建筑物结构复杂,覆盖区域不好控制 导致信号泄露 的因素 • 信号泄露的因素 天线安装位置不当,信号泄出室内 天线选型不妥,水平及垂直功率角不当 室内信号泄漏
四、信号泄露控制 信号泄露与切换控制剖面图 高层 • 泄露与交界区的控制 室内强信号区 中层 信号泄露区 室内外信号切换区 低层 街道
四、信号泄露控制 高层覆盖区域控制 中层覆盖区域控制 低层覆盖区域控制 5米 • 低层泄露与交界区的控制 20米 10米 20米 5米 5米 5米 室内信号电平 室内信号电平 • 低层(5层以下)设计时应以防止室内信号外泄、将切换区域控制于楼内,并提供可靠的室内外信号切换作为主要设计目标。 • 具体的做法可多使用定向吸顶天线,不要向外辐射,天线的位置尽量靠里等。 • 中层设计应以室内信号占主导,且不过分泄漏造成邻近建筑物内的干扰为前提。 • 具体的做法可采用小功率,多天线的方式保证均匀覆盖 • 高层设计则应以室内信号占绝对主导为设计目标。 • 具体的做法可将天线适当靠近窗边,保证窗边的室内信号足够强,压制室外高层飘入的信号,此点非常重要 <-80dBm <-80dBm <-90dBm 室外泄露区 室外泄露区 室外泄露区 室内外信号切换区 室内外信号切换区 室内外信号切换区 -60~75dBm -60~75dBm -65~80dBm 室内强信号区 室内强信号区 室内强信号区 -40~65dBm -40~60dBm -40~60dBm 室内信号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