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第五十三课

第五十三课. 我的世界观. 爱因斯坦. 导入新课.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人是为谁而生存的?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世界观?这些对人生命终极意义的深入思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入思考的。爱因斯坦热爱真理,追求正义,深切关怀社会进步的精神给世人以巨大深刻的影响。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爱因斯坦 1930 年发表的名文 《 我的世界观 》 。. 爱因斯坦. 阿尔贝特 . 爱因斯坦( 1879 - 1955 ) 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生前就被认公认为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提出的“相对论”成为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轶事.

basil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十三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十三课 我的世界观 爱因斯坦

  2. 导入新课 •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人是为谁而生存的?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世界观?这些对人生命终极意义的深入思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入思考的。爱因斯坦热爱真理,追求正义,深切关怀社会进步的精神给世人以巨大深刻的影响。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爱因斯坦1930年发表的名文《我的世界观》。

  3. 爱因斯坦 阿尔贝特.爱因斯坦(1879-1955)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生前就被认公认为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提出的“相对论”成为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4. 爱因斯坦

  5. 爱因斯坦

  6. 爱因斯坦轶事 • 爱因斯坦到了三岁还不会说话,是个爱玩耍的“问题”儿童。他六岁时,在课堂上被老师叫到名字时,呆若木鸡,教室里荡起一阵轻蔑的窃笑,“差劲的笨学生”。父母不因亚伯特的笨拙而苦恼,常常高兴地带着儿子去郊游。母亲宝丽妮是宫廷商人之女,个性开朗活泼,擅长弹奏钢琴。她对丈夫说:“学校机械的填鸭式教育,不适应亚伯特这孩子的,要请一位能干的家庭教师……”

  7. 爱因斯坦轶事:罗盘的启示 • 爱因斯坦八岁的时候,父亲给他一个罗盘,想不到他从罗盘、罗盘指针中提出二三十个问题,使父母和家庭教师穷于应付对答。事有凑巧,爱因斯坦有位叔叔雅格,是位技术人员,因遭失业回到慕尼黑和哥哥赫曼一起经营发电机及浮光灯工厂。赫曼告诉他爱因斯坦对罗盘所提出的许多问题。雅格说:“这孩子的头脑很不简单,要加以培养。”他对年幼的爱因斯坦解释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原理》;同时在家庭教师的启发教导下,爱因斯坦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8. 爱因斯坦轶事探索科学无暇打扮 • 爱因斯坦长期醉心于科学事业。他没有时间理发和换衣服,他整天穿着像被单裹着身子的一套不合身的衣衫,飘着一头乱麻似的银发。这位被誉为“本世纪的科学巨人”,对科学事业的“痴迷”,闹出了不少笑话。  比利时国王邀请爱因斯坦去皇宫作客。到火车站去迎接的专车司机,未见到“他”,便回皇宫禀告国王。可半小时后,爱因斯坦穿着满身沾满灰尘的破衣服,脚上穿双破皮鞋步行来到皇宫。原来,专车司机自作聪明只看衣冠不认人,不知道他就是自己要迎接的人。

  9. 爱因斯坦轶事:祝寿是浪费时间 • 192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五十岁寿辰。他在柏林的住处,收到各国科学家和知名人士送来的贺寿礼物,足足可装满一节车厢。爱因斯坦对这些礼物和祝寿仪式毫无兴趣。他生日的那天,谁也不清楚他在哪里,事后才知道他去乡下一个花匠家,在小茅屋里思索自然界的奥秘。他认为祝寿是浪费时间。

  10. 爱因斯坦轶事钱是无所谓的 • 他在新泽西州高级研究院当终身教授时,所得工资比一般职工还少。研究院为了维持工资标准,不得不将他的工资调高。他对钱是无所谓的。他将一张1500美元的支票当作书签,后来连同这本书也遗失了。电台以每分钟1千美元报酬请他演讲,但是他婉言拒绝了。

  11. 爱因斯坦轶事从容离别人间 • 1955年4月18日凌晨,爱因斯坦在美国普林斯顿离开了人世,终年七十六岁。他的养女玛戈特谈到他临终时的情景说:“他是那样静静地,还用略带幽默的口吻谈论医生,像是等待一件什么事的到来那样坦然无虑。死神即将来临,他不感到悲伤和遗憾,从从容容地离别人间。” 爱因斯坦生前就反对个人崇拜,遗嘱中说死后不发讣告,不开追悼会,

  12. 爱因斯坦轶事:从容离别人间 • 不写悼词,不建坟墓,不准把他的住地作为朝圣的地方。当天下午4点钟,他的遗体在特伦顿火化,火葬场的灵堂里只有他的亲朋好友12人,默默地与他告别,遗嘱执行人纳坦念了首诗,这诗是歌德用来悼念席勒的,用它来悼念爱因斯坦,也是最合适不过了。诗的末尾一句是:“他像行将陨灭的彗星,光华四射,把无限的光芒同他的光芒永相结合。人类感激他——科学给人类造福无穷尽!历史记着他,他和牛顿、达尔文一样,受到举世的敬仰。”

  13. 写作背景 • 《我的世界观》是爱因斯坦1930年发表的名文,最初题为《我的信仰》,展示了爱因斯坦恢宏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他热爱真理,追求正义,深切关怀社会进步的精神给世人以巨大深刻的影响。

  14. 内容赏析 • 爱因斯坦的世界观 • 人是为别人而存在--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

  15. 这是爱因斯坦对人生命终极意义的深入思考,也是他生成后面一系列观点的基本土壤与泉源。爱因斯坦相信简单纯朴的生活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这是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和核心。这是爱因斯坦对人生命终极意义的深入思考,也是他生成后面一系列观点的基本土壤与泉源。爱因斯坦相信简单纯朴的生活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这是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和核心。

  16. 人是为他人而活着的,也就是说,人和社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我们的愿望和行动都同别人的存在密切联系在一起,吃农夫种的粮,穿裁缝、纺织工人做的衣服,住泥土工人辛苦搭建的房子… …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以,人不能离开社会,离开他人而独自活着,人是为他人而存在的。

  17. 爱因斯坦的感恩之心 • 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18.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生命的体验无论如何是最重要的,而在这些体验中,当属我们对家人和亲友的最贴近的“爱”的感觉最让人觉得珍贵,除此之外,每一个生活在我们的社会里的其他成员,无论工职的高低贵贱,性格是否与我们相投,都通过他们对社会的贡献间接增益于我,我应当感恩于这些事,生活俭朴,积极回馈,从不因自己的身份或财产而偏见和歧视别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生命的体验无论如何是最重要的,而在这些体验中,当属我们对家人和亲友的最贴近的“爱”的感觉最让人觉得珍贵,除此之外,每一个生活在我们的社会里的其他成员,无论工职的高低贵贱,性格是否与我们相投,都通过他们对社会的贡献间接增益于我,我应当感恩于这些事,生活俭朴,积极回馈,从不因自己的身份或财产而偏见和歧视别人。

  19. 人必须有宽容的精神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人才能和睦地相处,社会更趋于稳定。应尽量做自己想做的,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以笑容待人。“应该尽量作自己想做的,不能要所想要的”是爱因斯坦基于社会群体意识的严格自律。

  20. 爱因斯坦的主要观点 • 1.人总有一死。(无神论者) • 2.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 • 3.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都是可鄙的。

  21. 爱因斯坦的主要观点 • 4.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政体。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被崇拜的偶像。

  22. 爱因斯坦的主要观点 5.天才的暴君总是由无赖来继承的,这是一条千古不易的规律。 6.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

  23. 总 结 • 总体来说,这篇文章说的大概就是无论外在的名利多么重要多么诱人,你永远活在你的“内”里,这个内是你的内心,你的品格和爱,你对世界的谦和和感恩,你独立于大众无意识的盲流,你对社会的危机保持警惕,你因好奇而充满新鲜,这篇文章是为每一个“你”而写的,它不是通过复杂的哲学符号和命题让你在逻辑中眩晕,而是进入你的生活,你的视界询问你内在的感受。如果你把这些意思都觉得没问题的话,那么我说,美德和智慧不只是为了把事情做好,产生财富和成就,也是为了我们生命本身的充实和富足。

  24.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