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49 Views
多功能染料 — 菁染料的合成及其 对半导体敏化的研究. 可见光区的太阳光最强。各种材料的光谱分布与太阳辐射光谱分布并不一致。. 1. 太阳辐射光谱; 2. GaP ; 3. CdTe ; 4. Si ; 5. GaSb-Ge ; 6. PbS. 图 太阳辐射光谱和不同材料的太阳能光电池 的光谱响应曲线. 1. 半导体表面化学键合光敏染料的研究目的在于开发新型 的光电 功能材料. “ 光电功能材料的研究是当代科学的前沿,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是一个极富创新和挑战的领域。 ”. 中国国家基金委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指南 》.
E N D
多功能染料—菁染料的合成及其 对半导体敏化的研究
可见光区的太阳光最强。各种材料的光谱分布与太阳辐射光谱分布并不一致。可见光区的太阳光最强。各种材料的光谱分布与太阳辐射光谱分布并不一致。 1. 太阳辐射光谱;2. GaP; 3. CdTe; 4. Si;5. GaSb-Ge;6. PbS 图 太阳辐射光谱和不同材料的太阳能光电池 的光谱响应曲线 1. 半导体表面化学键合光敏染料的研究目的在于开发新型 的光电功能材料 “光电功能材料的研究是当代科学的前沿,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是一个极富创新和挑战的领域。” 中国国家基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指南》
很多光敏染料-菁染料的最大吸收在可见光区,而且摩尔消光系数大,如果将这些染料与半导体材料键合,就可提高半导体材料在太阳光强辐射区的吸收,从而改善半导体材料在可见区的光谱响应。很多光敏染料-菁染料的最大吸收在可见光区,而且摩尔消光系数大,如果将这些染料与半导体材料键合,就可提高半导体材料在太阳光强辐射区的吸收,从而改善半导体材料在可见区的光谱响应。
半导体表面化学键合光敏染料的研究 从开发新型光电转换材料入手,首次将设计的40多种光敏染料通过化学键成功地共价键合在了半导体硅、锗表面,提高了其吸光能力、扩大了其光谱响应范围。 ⑴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法使单晶硅及非晶硅表面注入活性基团-OH,进而分别与(EtO)3SiCH=CH2、Br2及2-甲基喹啉反应,利用Si-O-Si-C-N键将2种喹啉菁染料及2种碳菁染料共价键合在了硅表面,在硅表面呈现出了键合染料的荧光性质,并提高了单晶硅及非晶硅的吸光能力和光电导(见表1、图1)。 如:
见附件:⑴ 科学通报, 1991, 36 (5): 349-351. ⑵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1, 36 (22):1874-1877. ⑶ 功能材料, 1996, 27 (5): 399-403. ⑵ 使单晶硅表面原子与碘反应,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将4种一甲川菁染料和2种碳菁染料以Si-N键共价键合于单晶硅表面。键合有光敏染料的单晶硅,其表面的吸光能力大大增强,且有选择地扩大了硅的光谱响应范围(见图2)。 如:
见附件:⑴ 中国科学 (B辑), 1993, 23 (2): 120-125. ⑵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 1993, 36 (12), 1416-1423. 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4, 15 (1): 124-126. ⑷ 功能材料, 1996, 27 (5): 388-391. ⑶ 通过溴和单晶硅在低温下反应,然后再与杂环碱反应,最终以Si-N键将4种噻菁染料键合在了单晶硅表面上。对由键合染料硅片制成的In/Dye/Si夹层结构器件进行了光谱响应及表面光电压测定,结果表明所制器件具有光生伏特效应,染料对单晶硅有敏化作用,而且提高了单晶硅在长波长处的相对光量子效率(见图3、4)。 如:
见附件:⑴ 科学通报, 1993, 38 (18): 1674-1678. ⑵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4, 39 (2), 107-112. 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94, 14 (6): 29-34. ⑷使单晶硅表面原子与溴或氯反应,然后再分别与HOCH2CH=CH2、Br2及2-甲基喹啉反应,利用Si-O-C-N键将13种碳菁染料共价键合在了单晶硅表面。光谱响应及表面光电压测试表明,键合染料硅片具有光生伏特效应,光敏染料在半导体表面成膜增大了半导体硅的吸光阈值,且光敏染料对半导体硅有较强的敏化作用(见图5、6)。 如:
见附件:⑴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1994, 5 (7): 587-590. ⑵ Semiconductor Photonics and Technology, 1999, 5 (4): 211-215. ⑸ 使溴和单晶锗在低温下反应,然后和结合有染料的烯丙醇反应,将9种份菁染料以Ge-N键共价键合于单晶锗表面。电流-电压曲线测试表明,键合了染料的单晶锗具有整流特性,在短路状态下,光照时产生光生电流,说明键合染料对单晶锗表面有敏化作用(见图7)。 如:
见附件: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3, 23 (2): 403-406. ⑵ 功能材料, 2001, 32 (5): 546-547 转550. ⑶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1998, 11 (1): 43-46. ⑹ 通过溴和单晶硅在低温下反应,然后再与2-甲基喹啉反应,最终以Si-N键将4种份菁染料键合在了单晶硅表面上。对由键合染料硅片制成的In/Dye/Si夹层结构器件进行了电流-电压曲线的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器件具有整流特性,键合染料对单晶硅表面有敏化作用(见图8)。
如: 见附件:⑴ 半导体光电, 1999, 20 (2): 142-145. 以上光敏染料的键合方法对于开发新型光电转换材料,改善半导体的光电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与此同时,半导体表面键合光敏染料的研究还大大的丰富了硅、锗的表面化学。
2. 硅杂碳菁染料的合成及其应用是一种原创性的研究 工作,其目的在于开发新型的光敏染料 为了拓宽照相AgX乳剂的感光范围并提高其感光度,人们研制出了许多光敏染料,研究最多的要数菁类染料,但其种类不多。 本研究提出了将硅碳双键置于菁染料的大共轭体系中,使极性大的π电子重新分配,达到减弱硅碳双键极性之目的的设想,首次合成了20多种含硅碳双键的硅杂碳菁染料。应用研究表明:这类染料具有高的稳定性,优良的光敏性能,是一类新型的光谱增感染料。
硅杂碳菁染料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采用将不稳定的Si=C置于大的共轭体系中,使电子平均化及双键极性减弱的方法,合成了20多种含硅碳双键的硅杂碳菁染料,丰富了菁染料的种类。 本研究合成的部分含硅碳双键的硅杂碳菁染料:
合成的下述硅杂碳菁染料经上海感光胶片厂测试,该化合物的甲醇溶液光照1000小时没变化,可提高乳剂的感光度50%,具有优良的增感性能,其最大增感峰值(Smax:480 nm )比最大吸收(λmax:554 nm )兰移70 nm。在此之前,光敏染料的Smax毫无例外的比其λmax红移数十纳米。最大增感峰值的兰移,是一种新的发现(见表2、图9)。
图9 硅杂碳菁染料的楔状光谱 见附件:⑴ 中国科学 (B辑), 1995, 25 (7): 689-693. ⑵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 1995, 38 (10): 1173-1179. ⑶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1995, 6 (1): 17-18. ⑷ 中国发明专利, 申请号 95100051.9 本研究丰富了有机硅化学,属于有机硅合成的前沿,为稳定的Si=C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合成的含硅碳双键的硅杂碳菁染料是一类新的光谱增感染料,它突破了原有菁染料的结构框架,具有高的稳定性,优良的光敏性能,应用前景广阔。
3. 菁染料、苯乙烯型染料的绿色合成为绿色化学研究 开辟了新的领域 化学的绿色化已成为21世纪化学发展的方向,是化学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前沿。绿色有机合成新反应和新方法研究是绿色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本研究根据绿色合成的原则,首次采用无溶剂微波合成法快速、高效、洁净地合成了8大类46个菁染料和苯乙烯型染料。并对合成的染料进行了理论研究及光谱性质研究。
菁染料、苯乙烯型染料的绿色合成及其性质研究菁染料、苯乙烯型染料的绿色合成及其性质研究 根据绿色合成的原则,首次采用无溶剂微波合成法快速、高效、洁净地合成了8大类46个菁染料和苯乙烯型染料。并对合成的染料进行理论研究及光谱性质研究。 本研究采用绿色合成报道的8大类染料分子:
见附件:⑴ Dyes and Pigments, 2004, 62 (1): 21-25. ⑵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 2004, 34 (12): 2245-2252. ⑶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2002, 20 (5): 514-517. 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3, 24 (2): 265-269. ⑸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03, 14 (11), 1116-1118. 本项研究提出的方法有以下优点:合成反应中不使用有机溶剂,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采用无溶剂微波合成法快速、高效、洁净地把起始原料转化为设计的菁染料分子。本研究对于开发菁染料的绿色合成技术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