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275 Views
艾滋病防护. 感染管理科 2012 年 8 月. 天津市 HIV/AIDS 疫情报告情况. 2012 年上半年报告: HIV/AIDS 259 例,艾滋病病人 56 例,死亡 4 例 本市户籍 HIV/AIDS 119 例,艾滋病病人 31 例,死亡 4 例 2012 年上半年报告病例数较 2011 年同期的 197 例增长 31.47%. 天津市 HIV/AIDS 疫情报告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报告: HIV/AIDS 2069 例,艾滋病病人 338 例,死亡 59 例 本市户籍 HIV/AIDS 1002 例,艾滋病病人 207 例,死亡 47 例.
E N D
艾滋病防护 感染管理科 2012年8月
天津市HIV/AIDS疫情报告情况 2012年上半年报告: • HIV/AIDS 259例,艾滋病病人56例,死亡4例 • 本市户籍HIV/AIDS 119例,艾滋病病人31例,死亡4例 2012年上半年报告病例数较2011年同期的197例增长31.47%
天津市HIV/AIDS疫情报告情况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报告: • HIV/AIDS 2069例,艾滋病病人338例,死亡59例 • 本市户籍HIV/AIDS 1002例,艾滋病病人207例,死亡47例
性别分布 • 男性为主:占总数的90% • 以20岁~50岁为主 • 其中同性传播占总数的63%
传播途径 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 ①性行为: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②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 ③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 ④血液及血制品(包括人工受精、皮肤移植和器官移植)。
非传播途径 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HIV职业暴露 是指医务人员等在工作中意外地被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刺破皮肤,而导致有被HIV感染可能性的情况。
HIV职业暴露常见于哪些情况? • 外科医生在给HIV患者或艾滋病人做手术时,被手术刀或被缝合针刺伤。 • 护理人员在给HIV患者或艾滋病人抽血、注射时,被针头刺伤;或其伤口接触到感染者或病人的血液、含血体液等。 • 化验室人员被带有HIV的针头或玻璃刺伤。 • 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的血液或含血体液溅入医务人员眼中。
职业暴露后一定会感染HIV吗? • 皮肤刺伤并暴露于HIV感染的血液后感染的危险性估计为:1:400~1:300。 • 当深度刺伤、损伤器械上见血、器械接触感染者的血管被传染的可能性增大。 • 作为HIV传染源的病人在2个月内因艾滋病死亡时,接触者感染HIV的可能性增加。 • 仅粘膜或皮肤暴露于感染的血液,而无局部损伤的情况下被HIV感染的危险性大约为1:1000或更低。 • 暴露后感染的危险性也和接触的血量及含HIV血中病毒的载量有关。 • 暴露后感染HIV危险性和接触者本身的免疫功能有关。 • 如果暴露后急救处理措施得当危险性会更低。
职业暴露的防护原则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遍性原则,即在为病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时,无论是病人还是医务人员的血液和体液,也不论他(她)是HIV抗体阴性还是阳性,都应当作为具有潜在传染性加以防护。其内容为: 1、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 • 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 • 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 在创口缝合时,注意减少意外刺伤。 • 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入专用桶中统一处理。 • 勿将锐利废弃物与其他废物混放。 • 勿将锐利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触及到的地方。
职业暴露的防护原则 2、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 所有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消毒程序都足以杀灭HIV、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常用的两种灭菌方法是煮沸和化学灭菌。已清洗的器具煮沸20分钟即可灭菌;以下三种常用的化学灭菌剂足以灭活HIV:含氯灭菌剂、2%双氧水、70%酒精。 3、认真洗手 4、使用防护设施: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等。 5、安全处置废弃物: • 运送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质乳胶手套 • 处理液体废弃物必须戴防护镜 • 没有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可按一般性废弃物处理
防护要点 • 凡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感染性体液时应使用防护用具。 • 操作中防止被器械损伤皮肤。 • 操作者手部皮肤破损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粘膜,如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将破损处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 • 不要用手直接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 治疗中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
防护要点 6.使用中的手套如被血液、体液污染,必须及时更换手套,防止通过污染的手套将病毒传给其他人。 • 实验室人员在检测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并实施普遍性防护措施。 • 实验室要配备必要的消毒剂和消毒设施。 • 把所有标本都应放在固定的容器里,避免污染到容器外,如果泼洒出来,应尽快用消毒剂进行处理。 • 标本的运送均应放入有盖的容器内。 • 离心、搅拌、超声、吹吸标本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溶胶,这些操作应在超静工作台中进行。 • 尽量避免使用锐器,如果确实需要使用锐器,建议在使用锐器前更换两副新的手套,并小心操作,避免戳伤。 • 操作时如有标本、监测和消毒试剂外溅应及时消毒。 • 工作结束后,在收检和消毒工作台面时应小心避免被利器损伤。
HIV职业暴露后局部处理 • 如是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粘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 如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用清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清洗。 • 如发生皮肤粘膜针刺伤、切割伤、咬伤等出血性损伤,应立即挤出损伤局部的血液,然后用清水或生理盐水等彻底冲洗,再用碘伏、75%酒精、0.2%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3%双氧水等消毒创面。
HIV职业暴露后局部处理 • 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进行局部紧急处理,并马上向感染科或医政科报告请专家进行风险评估。 • 抗病毒药物(双汰芝1粒bid.; 奈菲那韦1.25g bid),暴露后尽早使用 • 最初6周观察急性期症状 • 6周,3月,6月随访检查抗-H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