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0

第十二課 左忠毅公軼事

方苞生平介紹 方苞文學特色 桐城派及其衍派 其他補充資料 相關圖片 課前導讀. 課文賞析 文章結構表 問題與討論 牛刀小試 圖源出處. 第十二課 左忠毅公軼事. 方苞生平介紹. 一、方苞,字鳳九,一字靈皋,晚年號望溪,清安徽桐城人。生於聖祖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卒於高宗乾隆十四年(一七四九),年八十二。. 回目錄. 方苞生平介紹. 二、幼時家貧,仍發憤向學,與兄長博究經史百家。 三、三十二歲參加江南鄉試中舉,清康熙四十五年 ( 一七○六 ) 中進士第四,因母病逝,未及參加殿試。康熙五十年,因戴名世案牽連入獄兩年,後經大學士李光地營救免死。.

bar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二課 左忠毅公軼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方苞生平介紹 方苞文學特色 桐城派及其衍派 其他補充資料 相關圖片 課前導讀 課文賞析 文章結構表 問題與討論 牛刀小試 圖源出處 第十二課 左忠毅公軼事

  2. 方苞生平介紹 一、方苞,字鳳九,一字靈皋,晚年號望溪,清安徽桐城人。生於聖祖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卒於高宗乾隆十四年(一七四九),年八十二。 回目錄

  3. 方苞生平介紹 二、幼時家貧,仍發憤向學,與兄長博究經史百家。 三、三十二歲參加江南鄉試中舉,清康熙四十五年(一七○六)中進士第四,因母病逝,未及參加殿試。康熙五十年,因戴名世案牽連入獄兩年,後經大學士李光地營救免死。 【附註】:戴名世案:即《南山集》案,為清代有名 之文字獄。 回目錄

  4. 方苞文學特色 一、為學宗法二程(程顥、程頤)、朱熹。 二、為文步軌韓愈、歐陽脩。 三、以「學行繼程、朱之後,文章在韓、歐之間」與友好相勉。 回目錄

  5. 方苞文學特色 四、平生致力提倡古文義法: 1.義:即「言有物」,在內容義理上推   本於六經、《論語》、《孟子》。 2.法:即「言有序」,在作法體式上取   法《左傳》、《史記》及唐宋八大   家。 回目錄

  6. 方苞文學特色 五、為文力求雅潔 在用語上,方苞主張「古文中不可入 語錄中語,魏晉六朝人藻麗俳語,漢 賦中板重字法,詩歌中雋語,《南北 史》中俳巧語」:這就是他所追求的 「雅潔」。 (見《沈蓮芳書方望溪先生 傳後》引) 回目錄

  7. 方苞文學特色 六、劉大櫆、姚鼐承其理論,主張義理、考據、辭章三者並重,樹立桐城派古文風貌。 七、為桐城派初祖。 八、著作有:《方望溪先生全集》及《春秋通論》等。 回目錄

  8. 方苞文學特色 九、後人評價  姚鼐:「望溪先生之古文,為我朝(清)文章之冠。」 回目錄

  9. 桐城派及其衍派 一、桐城派,清代散文流派,由方苞所首創,其後劉大櫆、姚鼐等繼續予以發揚光大。因方、劉、姚三人皆籍隸安徽桐城,故名。 回目錄

  10. 桐城派及其衍派 二、方苞論文,揭櫫義法之說,謂「義即易之所謂言有物也,法即易所謂言有序也。義以為經,而法緯之,然後為成體之文」。並以為除六經、《論》、《孟》是古文之根源外,得其支流而義法最精者,莫如《左傳》、《史記》,其次便是唐、宋八家。故主張學文當以《左傳》、《史記》及唐、宋八家為範本。 回目錄

  11. 桐城派及其衍派 三、劉大櫆(一六九八~一七八○),字才甫,一字耕南,號海峰,安徽桐城人。生於清聖祖康熙三十七年,卒於高宗乾隆四十五年。貌豐偉,性直諒,修幹美髯,能引拳入口,縱聲讀古詩文,聆其音節,皆神會理解。年二十餘,以布衣游京師,時內閣學士方苞,以古文辭負海內重望,後生以文謁者,不輕許與,獨奇賞大櫆。一見其文,歎語人曰:「如苞何足算耶?邑子劉生,乃國士耳。」自是文名噪京師。雍正七年(一七二九)、十年,兩登副貢生,竟不獲舉。乾隆時,苞舉應鴻博、經學,皆不錄。久之,出為黟縣教諭,數年告歸。居樅陽江上,不復出。 回目錄

  12. 桐城派及其衍派 四、姚氏論文,以為義理、考據、文章,三者缺一不可。嘗編《古文辭類纂》一書,選上自秦、漢下至方苞、劉大櫆之古文,以為學者之準式,並謂:「所以為文者八,曰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神理氣味者,文之精也;格律聲色者,文之粗也。然茍舍其粗,則精者亦胡以寓焉。」 五、桐城派之古文理論,至姚鼐而集大成。 回目錄

  13. 桐城派及其衍派 六、桐城派另一個支流「陽湖派」,以陽湖人惲敬、張惠言為代表。 七、惲敬(一七五七~一八一七,字子居)的古文理論與桐城派基本相同。只在寫作實踐上有一些差異。他的文章較有氣勢,不像桐城派那樣拘謹枯淡。語言取法於六經《史》《漢》,旁及諸子雜書,因而較有詞采。在手法上,「散行中時間以八字駢語」也是陽湖派的一個特點。 回目錄

  14. 桐城派及其衍派 八、陽湖派之所以有別於桐城派者,大抵在 於: 1.惲、張喜作古文,間或作駢文。 2.惲、張除取法《六經》、唐宋八大家外,   並兼取《子》、《史》、《雜家》。 3.惲、張發現桐城派「體氣纖弱」、「取   經太狹」,因而變換方法,提倡從唐宋   八大家入手,而遠溯漢魏六朝,以加深   根柢,增強氣勢。 回目錄

  15. 桐城派及其衍派 九、湘鄉派:曾國藩(一八一一~一八七二),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清史》稱之為中興名將。著有《曾文正公全集》。 1.文學史上,有人稱他為桐城派中興功臣。 學宗程、朱,辭章致力於《史記》、《漢書》、揚 雄、司馬相如。服膺姚氏的義理、考據、詞章、缺 一不可之說。 2.論古文,講求聲調鏗鏘,以包蘊不盡為能事;所為 古文,深宏駿邁,能運以漢賦氣象,故有一種雄奇 瑰瑋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為後世所 稱。選編《經史百家雜鈔》以作為文章的典範,非 桐城所可囿,世稱為「湘鄉派」。 回目錄

  16. 桐城派及其衍派 回目錄

  17. 其他補充資料 一、戴名世案 戴名世(一六五三~一七一三)所著《南山集》採錄方孝標所紀事,被認為「極多悖逆語」,判「法至寸磔,族皆棄市,未及冠笄者發邊」,此即所謂「南山集案」。雍正時,江西考官查嗣庭出試題曰「維民所止」,被指為「雍正」二字去首而入獄,後戮尸滅族 。 回目錄

  18. 其他補充資料 二、何謂「逸事」 1.「逸事」,又稱「軼事」。指世人不甚知道的事蹟,多屬史傳上失載之事。(義近於野史) 2.本文為記敘文中的雜記體,在古代屬逸事狀。 回目錄

  19. 其他補充資料 西王賞功錢 三、西王賞功錢 明朝末年農民起義軍首領張獻忠據川稱「大西王」時,曾鑄過一種「西王賞功錢」。崇禎十七年(一六四四),張建大西北王國,改元大順,稱成都為「西京」,並置鑄錢局,鑄行「大順通寶幣錢」。同時又鑄金、銀、銅三種「西王賞功錢」,以獎賞參戰有功之將士。這種賞賜錢並非通行貸幣,故當年鑄量不多,至今已成為珍貴的紀念幣。 回目錄

  20. 相關圖片 方苞 回目錄

  21. 相關圖片 劉大櫆 回目錄

  22. 相關圖片 姚鼐 回目錄

  23. 相關圖片 桐城文廟 回目錄

  24. 相關圖片 揚州十日 回目錄

  25. 相關圖片 史公祠 回目錄

  26. 相關圖片 史可法紀念館 回目錄

  27. 相關圖片 史可法手札 回目錄

  28. 相關圖片 張獻忠 回目錄

  29. 課前導讀 一、時代背景: 1.明代自成祖開始,宦官干預政治,為禍愈 演愈烈。熹宗為皇太孫時,魏忠賢導以宴 遊,甚得他的歡心。熹宗即位(一六二一,十六歲)後,魏又勾結熹宗的乳母客氏,由是得以把持朝政,自稱「九千歲」。魏忠賢又親自掌管當時的特務機關東廠,動輒假借皇帝名義逮捕朝廷官員,排除異己。 回目錄

  30. 課前導讀 2.天啟四年(一六二四)六月,左副都御史楊漣在左光斗參與下疏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認為「寸臠忠賢,不足盡其辜」。魏忠賢十分惶恐,泣訴於熹宗,客氏又從中委曲調停,結果楊漣反遭切責。左光斗又隨後上書,劾魏忠賢三十二斬罪。俱不聽。次年,魏忠賢指使黨徒誣陷楊漣、左光斗,說他們接受遼東經略熊廷弼的賄賂,為他祈求減罪。七月,下楊、左等人於獄;八月,在獄中殺害了他們,決熊廷弼於市。九月,熹宗賜魏忠賢印文曰「顧命元臣」,賜客氏印文曰「欽賜奉聖夫人」。政治之黑暗,於此可見一斑。 回目錄

  31. 課前導讀 二、左光斗 1.左光斗為東林黨人。明熹宗天啟四年,與 楊漣欲以三十二條死罪彈劾魏忠賢(閹  黨)。不料,事跡敗漏,魏忠賢先下手為 強,誣陷「楊、左」入獄,一年後,皆慘 死獄中。直至福王時,才追諡「忠毅」。 2.左光斗在獄中〈寄長子國柱書〉說道:  「此時何時?此地何地?禍出不測,窺伺 者眈眈,今後勿讓他(史可法)來,添我 悶惱。」可見左公對史公的期許。 回目錄

  32. 課前導讀 三、史可法 1.死守揚州城:一六四四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史可法在南京擁立福王。一六四五年,史可法被清兵包圍於揚州城,死守十餘日,曾說:「城存與存,城亡與亡,我頭可斷,而志不可屈。」城陷,慷慨赴義。清兵憤於揚州軍民死守,入揚州大肆殺戮,死者達八十萬,史稱「揚州十日」。 回目錄

  33. 課前導讀 2.史可法的衣冠塚:史可法殉國後,其家人因天氣酷熱,屍首潰爛難辨,遍尋不得,故取其衣冠,葬於揚州梅花嶺上。 3.關於史公祠的聯語:(1)「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國心;生來自有文信國,死而後已武鄉侯。」(2)「萬點梅花盡是孤臣血淚,一抔故土還留勝國衣冠。」 回目錄

  34. 第一段:寫左光斗勤於國事,發現和選拔人 才。 先君子嘗言: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一日,風雪嚴寒,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廡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視。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 課文賞析 回目錄

  35. 課文賞析 一、左光斗選拔史可法的過程大致可分為四個環節:覓才──惜才──選才──譽才。 二、縱觀左光斗選用、提拔史可法的過程,充分顯示了左光斗為國求才,思賢若渴,知人善任的特質。 回目錄

  36. 課文賞析 1.覓才 「風雪嚴寒,從數騎出」,略略幾筆先描畫出左光斗四處奔波尋覓人才的急切心情。風雪載途,寒氣逼人,行路當十分艱難,但在這樣惡劣的天氣,視學京畿的左光斗仍率領從騎外出尋訪。微服間行,是要洞察真情,逕入古寺,唯恐錯過良才。 回目錄

  37. 課文賞析 2.惜才 (1)「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借讀苦寺,可知此生出身微賤,天氣嚴寒,伏案而臥,文方成草,可見此生發憤苦讀。 (2)「解貂覆生」是讓史可法禦寒,「掩戶」是為史可法擋風,而這些舉止都是在「公閱畢」 以後出現的。於此,史可法的才學見識不喻自明,左光斗的憐才之意更是一目了然。 (3)身為學政的左光斗為詢問史可法姓名竟「叩之寺僧」,不忍驚醒酣睡中的史可法。將左光斗愛惜人才之心寫得精細入微。 回目錄

  38. 課文賞析 3.選才 (1)「瞿然注視」,事出有因。左光斗偶訪古寺,已對史可法的苦讀和才學留下深刻印象,但當時史可法臥伏案上,未見其容貌。今日突然聽得吏人直呼姓名,又驚又喜,所以「瞿然注視」。 (2)「面署第一」則生動地反映了左對史的深為賞識。 回目錄

  39. 課文賞析 4.譽才 (1)錄用以後,左光斗特意將史可法召入,使拜見夫人,這不同尋常之舉,本已流露對史可法的厚愛,一番讚譽,更寫出了左光斗得才的喜悅心情。 (2)「他日繼吾志事者,惟此生耳」 ,這正是左光斗選拔史可法的根本原因。原來左光斗已把史可法視作是效忠國家的良才、自己事業的繼承人。 (3)「吾諸兒碌碌」的這種說法也表現了左光斗任人唯賢的磊落襟懷。 回目錄

  40. 課文賞析 第二段:寫左光斗為閹黨陷害,身陷獄中而堅強不屈。 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窺獄門外。逆閹防伺甚嚴,雖家僕不得近。久之,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謀於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公更敝衣草屨,背筐,手長鑱,為除不潔者引入。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牆而坐,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嗚咽!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 回目錄

  41. 課文賞析 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前來!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不速去,無俟姦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擲勢。史噤不敢發聲,趨而出。後常流涕述其事以語人曰:「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 回目錄

  42. 課文賞析 • 炮烙之刑 1. 商朝紂王所用的一種酷刑,使犯罪的人赤足在熾熱的銅柱上行走。 2. 《史記.殷本紀》:「於是紂乃重辟行,有炮烙之法。」 3. 集解引《列女傳》曰:「膏銅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輒墮炭中,妲己笑,名曰炮烙之刑。」 回目錄

  43. 課文賞析 明朝熹宗天啟年間,統治階級內部黨爭愈演愈烈,宦官魏忠賢專政擅權,陷害忠良,荼毒人民。當時東林黨人楊漣因為上疏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奸惡,被錦衣衛緹騎逮捕,左光斗等人也因上疏陳魏忠賢三十二斬罪同被誣陷下獄。一時東廠特務暗探四處密佈,身陷冤獄的左光斗對當時的政治鬥爭形勢仍深為關切。左光斗自度終無生還之希望,唯期史可法等人奮發有為,能有朝一日翦滅魏逆,伸張大義於天下,振興社稷,力挽狂瀾於既倒。 回目錄

  44. 課文賞析 左光斗獄中怒逐史可法這一舉動看 似不近人情,實則蘊含著左光斗對 史可法真誠的愛護與殷切的期望, 充分表現了左光斗對國事的關切和 他與史可法之間的真摯情誼。 回目錄

  45. 課文賞析 史可法探監時,先一眼瞥見的是左光斗「席地倚牆而坐,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之下,筋骨盡脫」的傷殘形象。重刑之下,仍不向閹黨低頭,左光斗寧折不屈的浩然氣,令人起敬。其後,史可法前跪,抱公膝嗚咽失聲時,看到的是左光斗一連串強烈的反應:「奮臂」 、「撥眥」、「目光如炬」 、「怒曰」、「摸地上刑械」 、「作投擊勢」。「奮臂」可見左光斗舉手的艱難。而「奮臂」是為了「撥眥」,因受酷刑,目已不能開,但聽見史可法哭聲,仍掙扎著想睜開眼睛看個分明。 回目錄

  46. 課文賞析 待到證實確是史可法時,先是火一般燃燒的灼灼目光的逼視,再是一席言詞鏗鏘、擲地有聲的訓斥。對閹黨的憤慨、對國事的憂慮、對晚輩的摯愛充溢情懷。唯恐史可法不忍迅速離去還「摸地上刑械作投擊狀」,催逼史可法速行。左光斗幾經酷刑,身陷絕境,能與史可法相見,當有許多肺腑之言需要傾吐,然而他毫不顧惜個人生死榮辱,唯以國事為念,其高尚剛毅,碧血丹心的忠烈形象卓然而立。 回目錄

  47. 課文賞析 史可法後來常流著眼淚對人講探監這件事,稱頌左光斗「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這句話生動地描繪了左光斗的忠貞剛烈形象,揭示了左光斗的崇高氣節和可貴的愛國精神。 回目錄

  48. 課文賞析 第三段:寫史可法在軍中恪盡職守,是受      左光斗的影響。 崇禎末,流賊張獻忠出沒蘄、黃、潛、桐間,史公以鳳廬道奉檄守禦。每有警,輒數月不就寢,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擇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則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鏗然有聲。或勸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回目錄

  49. 課文賞析 一、此段寫史可法忠於職守,常存戒備之    心;寫史可法愛護部下,身先士卒;   寫史可法刻苦耐勞,寒夜防守,衣不   解甲。 二、而史可法所以能如此,是因「吾上恐   負朝廷,下恐愧吾師」,可見左光斗以    國事為重,誓當成就一番功業的諄諄告    誡和殷殷教誨,對史可法的影響之大。 回目錄

  50. 課文賞析 第四段:寫史可法敬事太公、太母及師母 的情形。 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於堂上。 回目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