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 2 节 生物多样性. 什么叫生物的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 Bioctiversity )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数以百万种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遗传多样性也称为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可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 消耗性利用价值: 生产性利用价值。 间接价值(不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 非消耗性利用价值; 选择价值; 存在价值。.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2. 第2节 生物多样性

  3. 什么叫生物的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Bioctiversity)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数以百万种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 遗传多样性也称为基因多样性 • 物种多样性 • 生态系统多样性 • 景观多样性

  4.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 直接价值(可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 • 消耗性利用价值: • 生产性利用价值。 • 间接价值(不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 • 非消耗性利用价值; • 选择价值; • 存在价值。

  5.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 • ①野生生物遗传资源对现代农业的贡献 野生生物的抗性(抗病性、抗旱性等)比栽培种强得多,把遗传缘种抗性基因引入驯化或栽培种,能大幅提农业生产力水平。 • ②野生传粉动物对作物的贡献 我国700多万群家养蜜蜂和近万种野生蜜蜂是虫媒植物繁衍后代的“红娘”,尤其对多种农作物,果树、牧草、蔬菜和很多其它经济植物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立下了汗马功劳。 • ③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病虫害 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一般不易发生灾难性病虫现象。原因是: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各营养级上的生物都是相互制约的,任何一物种都不可能无限增长,故处于平衡状态。人类活动,使食物网受破坏,病虫害不时大发生,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昆明生态研究所与地方合作,模拟热带环境,推广橡胶与茶叶间作,一方面减轻了橡胶树的冻害,另一方面减少了虫害。据统计,胶茶群落中,有害虫天敌――蜘蛛123种,蜘蛛吃掉了害虫,避免了在茶树上喷药。

  6.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 • ④生物多样性在医疗卫生方面的价值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发展中国家有80%的人靠传统药物治疗疾病,发达国家有40%以上的药物源于自然资源,中国有记载的药用植物达5000多种。 《中国药典》收取植物类药材400多种, 动物类药材49种;《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 目前已知具抗癌潜力化学物质的海洋生物有500多种,葫芦科植物――栝楼根(天花粉)的蛋白质不仅能治疗绒毛膜皮癌,而且是治疗AIDS的良药。部分蜗牛和美洲野牛是罕见的几种不患癌症的动物,研究它们抗癌的物质基础和机理,对于发现新的药源具有难以估量的潜在价值。 • ⑤生物多样性在工业上的贡献 工业的原材料:木材、纤维、橡胶、造纸原料、天然淀粉、油脂等 能源:原油、煤、天然气。

  7.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间接价值 • 生物多样性的非消耗性利用价值 • ①为生物多样性的消耗性利用价值和生产性利用价值提供支持系统。 • ②涵养水源和防治水土流失 • ③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中种间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的贡献。 • ④生物多样性在调节气候和物质循环方面的贡献, • ⑤生物多样性在美学、社会文化、科学、教育、精神及历史的价值也是相当大的,世界上,自然观光性质的旅游业每年创造120亿美元的税收。 • 生物多样性的选择价值:指那些潜在的未被人们认识的价值。 • 人们在将来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挑战,有些物种现在看来毫无用途,也许将来某一天却能帮助人类免于饥荒,祛除疾病,特别是由于环境不断受到破坏,现在的经济作物也许将来适应不了恶劣的环境,这意味着人们要另谋出路。因此,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必须十分珍惜,因每个物种或品种在随着对生物资源需求量增多,而供应量不断减少,(如果现有趋势继续下去),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可能不断增加。 • 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价值:指其伦理学和哲学的价值

  8. 世界生物多样性的概况 • 自从40亿年前地球出现生命以来,绝灭已成为生命过程的必然事实,从那时至今,曾经生存过几十亿个物种,现存的约500万物种,绝大部分都灭绝了。生物分类学家已分类定名了170多万物种。其中动物1,342,125种,占77.04%;植物400,000种,占22.96%。

  9. 世界生物多样性的概况

  10.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

  11.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植物 • 植物多样性位居世界第三位,名列北半球之首,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 • 全国共有维管植物约3万种,占世界总数的12%,特有属种较多,有200多个特有属,约10000多个特有种。 • 另外,我国是世界三大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因此拥有大量栽培植物的野生近缘种,例如:大豆、水稻、大麦、茶叶等,具有非常丰富的种质资源。

  12.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植物

  13.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动物 • 脊椎动物6300余种(占全球14%),其中鸟类1224种,占全球总数的13.7%,鱼类3862种,占世界总数的20.0%。 • 动物多样性也十分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 野生脊椎动物5144种,占世界总数的12%。

  14.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动物

  15. 我国特有物种情况 • 中国还有着大量的世界上独特的物种(特有种)。已知脊椎动物有667个特有种;种子植物有5个特有科,247个特有属,17300种以上特有种。 • 中国拥有众多有“活化石”之称的珍稀动植物,如人们所熟悉的大熊猫、白鳍豚、银杉、水杉、银杏、鹅掌楸、大叶木兰、杨子鳄等。 • 同时中国的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的丰富程度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16. 我国特有物种情况 蜂猴Nycticebus coucana英名Slow loris特征体长26~38cm,尾长 1~2 cm,体重 1.2~ 2.0 kg。拇指(趾)和其他指(趾)相对。足的第二趾有钩爪,其他各趾为扁甲。毛厚密柔软,背部深棕色或黄棕色,中央有一条深棕色纵纹。眼周和鼻端褐色。习性 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南部的原始森林中,树栖,很少下地夜间活动,白天隐于树洞中。行动缓慢。非繁殖期单独活动。以野果、昆虫为食,也吃鸟卵和小鸟。繁殖 全年繁殖。性周期 37~ 54天,妊娠期约 193天。每胎1仔,有时2仔。哺乳期3.5个自。饲养寿命12~14年。分布 云南及广西南部,数量稀少,约有 1500~2000头。

  17. 我国特有物种情况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ea英名Giant panda;Bamboo bear特征 成年雄性体长15~18m,肩高65~70cm。尾长12~14cm,体重一般为80~125kg。雌性比雄性小10~20%。头圆、体肥、尾短。眼圈、耳壳、肩和四肢为深黑色外,其余部分均为乳白色。习性栖息于海拔1300~3600m的高山森林中,在林下有箭竹、方竹或其他竹丛的针阔叶林中最为常见。除发情期外,过独居生活。善爬树,会游泳。主食竹类和竹笋,也吃猕猴桃等其他植物的果实,偶尔吃动物的尸体。繁殖3月下旬至5月中旬发情。动情期1~3天。妊娠期97~163天,因受精卵延迟1.5~4个月着床,胚胎的实际发育时间约1.5个月左右,一般每胎1仔,偶尔2仔。新生仔体重仅90~130g。5~6个月龄时开始吃竹子,89月龄断奶,约18月龄时离开母兽。一般在55~65岁时性成熟。2年生育1次。饲养寿命26年。分布四川、甘肃、陕西秦岭。现存数量1000头左右。

  18. 我国特有物种情况 白鳍豚 Lipoteds vexillifer英名Baiji;Chinese riverd;White finfdolphin特征 头尾长1.5~2.5m,体重100~200kg,雄性最大体重可达237kg。喙长约30cm。眼极小,位于口角后上方。无耳壳,耳小似针孔,位于眼的后下方。鼻孔一个,偏于头顶左侧。背鳍呈三角形。鳍肢教宽,末端圆钝。尾鳍凹陷呈新月型。上下颌每侧有同型齿30~35枚。背面浅蓝灰色,腹面白色。习性栖息于淡水江河中。多在支流、湖泊入口处和江心沙洲附近食物较为丰富的环境活动。通常2~7头成群,有时十多头成群,或单独活动。每隔10~20秒钟到水面呼吸一次。多在晨昏捕食,主食1000g以下的各种鱼类。繁殖4~5月发情,已知3~8月均有幼豚出生。每胎1仔。初生仔体重5kg。雌豚6岁(头尾长超过200cm)、雄豚4岁(头尾长约180cm时)性成熟。分布中国特产,限于长江中下游。现有数量仅百头左右。

  19. 我国生物多样性受威胁 •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长,人们对生物资源的消费不断增长,加之对生物资源不合理的开发,我国生物多样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 不少物种儿自然生态系统已经或正在处于濒危状态,由于生物多样性的迅速降低,导致大范围环境恶化,情况日趋严重。

  20. 我国生物多样性受威胁 藏羚 Pantholops hodgsoni英名Chiruj;Tibetan antelope特征 体长130~140cm,尾长10cm左右,肩高79~94cm,体重25~50kg。雄性有角,角细长而直,长51~71cm,几乎与头部垂直,棱环明显。毛被短而细密,背部和体侧浅红棕色,雄羚头部暗棕色或黑色。腹部、尾下面、四肢内侧及喉白色或灰白色。习性栖息于海拔3400~5500m的高原地区。行走时,头部高抬起。多在晨昏活动。多集群生活,一般为10头左右,雄羚群多为2~5头。以青草及矮灌丛的嫩枝绿叶为食。繁殖 冬季发情。妊娠期约6个月。6~7月产仔。每胎1仔。分布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系中国特有动物

  21. 我国生物多样性受威胁

  22. 生物多样性衰减的原因 • 有自然过程 • 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 • 环境污染 • 外来物种的入侵

  23.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途径 • 政策和法制途径 • 宣传教育的途径 • 科学研究的途径

  24.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 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同年11月,全国七届人大第28次会议审议批 准了此公约,使我国成为这个公约的最早的缔约国之一,在国际上产生积极影响。从1995年起,联合国将每年的12月29日确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 2001年起,根据第55届联合国大会第201号决议,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原来的每年12月29日改为5月22日。

  25. 自然保护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