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426 Views
第 16 章 凱因斯所得模型. 授課老師:. 前言. 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認為古典學派的經濟理論無法解釋高失業率與經濟長期衰退的現象,因而試圖從總合需求的變動找出大蕭條的原因,並主張政府使用需求管理政策提高所得與就業。. 本章綱要. 簡單凱因斯模型 所得的調整過程 完整凱因斯模型 乘數理論 膨脹缺口與緊縮缺口. 簡單凱因斯模型. 總合需求的決定 消費支出 投資支出 儲蓄 均衡所得的決定. 所得的調整過程. 均衡所得之圖解 所得的調整過程. 均衡所得之圖解: 凱因斯交叉圖形.
E N D
第16章 凱因斯所得模型 授課老師: 貨幣銀行學.黃志典 著.前程文化 出版
前言 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認為古典學派的經濟理論無法解釋高失業率與經濟長期衰退的現象,因而試圖從總合需求的變動找出大蕭條的原因,並主張政府使用需求管理政策提高所得與就業。
本章綱要 • 簡單凱因斯模型 • 所得的調整過程 • 完整凱因斯模型 • 乘數理論 • 膨脹缺口與緊縮缺口
簡單凱因斯模型 總合需求的決定 消費支出 投資支出 儲蓄 均衡所得的決定
所得的調整過程 均衡所得之圖解 所得的調整過程
均衡所得之圖解:凱因斯交叉圖形 總合需求曲線與45°線相交於E點,與E點對應的總產出及總合需求水準等於 。E點為均衡點, 為均衡所得。 Yd Yd = a + cY + Ia E C = a+cY a+I a 45° 0 Y (a + Ia )/(1-c) Y = Yd (a + Ia )/(1-c)
均衡所得之圖解:投資與儲蓄圖 預擬投資為一水平線,預擬儲蓄曲線為S=-a+(1-c)Y,預擬投資與預擬儲蓄交於E點,決定均衡所得。 I , S S = -a + (1-c)Y E I = Ia 0 Y (a + Ia )/(1-c) -a
完整的凱因斯模型 開放經濟體中的總合需求函數為: Yd = C + I+ G + (X-M) = a + c (Y-T) + I+ G + (X-M) 常數: I = I a, G = Ga,T = T a, X = Xa 進口函數為: b:自發性進口mY:誘發性進口m:邊際進口傾向,0< m <1。
乘數理論 乘數的意義 邊際進口傾向對乘數的影響 節儉的矛盾
乘數的意義 自發性支出變動會使均衡產出發生倍數變動,這種效果稱為「乘數效果」,這個倍數稱為「乘數」。
邊際進口傾向對乘數的影響 開放型經濟體:自發性支出增加使所得增加,但增加的所得有一部分用來購買進口品。進口不會誘發國內所得增加,因此當邊際進口傾向越高,自發性支出增加對國內產出的幫助越小,乘數越小。
節儉的矛盾 節儉的矛盾:如果人們的儲蓄意願增加,儲蓄的實際增加量將不及人們期望的高,而且將導致均衡所得下降。 凱因斯理論探討的是未充分就業的經濟體系,當產能過剩時,如果多儲蓄而少消費,將造成總合需求不足,失業問題更加嚴重。當經濟處於充分就業時,凱因斯理論將不再適用
膨脹缺口與緊縮缺口 緊縮缺口(deflation gap):為了達到充分就業,總合需求必須增加的量。 膨脹缺口(inflation gap):為了避免物價上漲,總合需求必須減少的量。
緊縮缺口 Yd 45° Yfd E Y1d 緊縮缺口 F Y1 Yf Y
膨脹缺口 Yd 45° Y2d G Yfd 膨脹缺口 E Yf Y2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