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likes | 653 Views
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工程测量技术. 汇报人:牛志宏. 汇报内容. 一、专业建设基础 二、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三、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思路 四、专业建设内容 五、专业建设预期目标及内容安排 六、专业建设项目资金投入预算 七、专业建设进度表 八、专业建设成效与主要示范点. 一、专业建设基础. 现状分析: 办学历史、学生概况、师资队伍、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返回. 二、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E N D
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工程测量技术 汇报人:牛志宏
汇报内容 一、专业建设基础 二、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三、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思路 四、专业建设内容 五、专业建设预期目标及内容安排 六、专业建设项目资金投入预算 七、专业建设进度表 八、专业建设成效与主要示范点
一、专业建设基础 现状分析:办学历史、学生概况、师资队伍、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返回
二、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以创建省级重点专业和国家级示范专业为目标,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课程体系的重构、教学资源的整合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从市场需求到就业的良性发展开放闭环系统,辐射带动测绘工程专业群的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专业中发挥示范作用。 返回
指导思想 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本位”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主动适应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建设和国土资源管理行业领域中的工程测量技术岗位需求,改革和优化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加强教育教学平台(条件)建设与改革,培养社会评价高、用人单位满意、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思路 返回
基本思路 满 意 度 评 价 就 业 教 学 质 量 考 核 评 价 体 系 和 教 学 管 理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校 企 合 作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专业实践技能 课程体系 教学团队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基础教育 课程体系 教学资源库建设 深 入 广 泛 的 专 业 调 研 依托水利工程建设和土木工程建设行业领域 依托水利工程建设和土木工程建设行业领域 返回
(二)教育教学平台建设 (一)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1、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制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3、改革和优化“两大课程体系” 4、核心课程开发与精品课程建设 5、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改革 四、专业建设内容 1、“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2、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 3、特色教材及教学资源库建设 4、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及教学管理 5、校企合作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返回
校内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 工程项目 校外实训基地 用人单位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1、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基础理论、专业单项技能训练 3.5 综合实训仿真实训1.5(弹性时段) 顶岗实习 1 工学结合 “3.5+1.5+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返回
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 根据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以专业调研为基础,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照有关职业资格标准,整合课程内容,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课程体系,融教育教学活动为一体,形成与“3.5+1.5+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方案。 2、以专业调研为基础,制订工学结合人 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 (8)教学活动安排; (9)教育活动设计; (10)时间分配总表; (11)工学结合实训基地; (12)专业委员会组成; (13)培养方案论证意见。 (1)招生对象、学制与学习形式; (2)人才培养模式; (3)人才培养目标; (4)职业范围及岗位(群); (5)人才规格; (6)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7)学习领域设计 (课程体系构成、课程标准、 教学组织等) 返回
3、改革和优化“两大课程体系” 基础知识平台 基础教育 课程体系 专业实践技能 课程体系 融 合
英 语 体 育 工程数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 。。。 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基础知识课程 职业道德 就业能力 创业能力 沟通能力 。。。 基本素质教育课程 1)构建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专业调研 分析讨论 工程测量技术 岗位(群) 工作领域 提取 典型工作任务 归纳 职业岗位能力 行动领域 转换 学习领域 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 2)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专业实践技能课程体系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公共基础 课程 职业基本技能 课程 职业核心技能 课程 职业拓展技能 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英语、体育、高等数学、工程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土建工程概论、工程识图、自然地理、计算机绘图、数据库基础及应用、水利工程施工概论 测量学基础、测量平差、地籍与房产测量、控制测量、数字化成图、GIS原理及设计、GPS原理及应用、工程测量、测量程序设计、地图制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应用文写作、公共关系学、社会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基础、创业教育、建筑材料、测量规范、城市规划、工程概预算与招投标、测量经营与管理、测绘工程监理、就业指导
地形测量单项实训 地形图编绘单项实训 数字测图单项实训 数字化测图技术 测绘程序设计实训 顶岗实习 工程测量单项实训 工程测量技术 控制测量单项实训 地籍测量与建库 毕业设计论文 测量平差单项实训 控制测量技术 GPS测量单项实训 地籍测量单项实训 GIS应用单项实训 合格测绘者 单项技能培养 核心技能培养 生产能力培养 “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 返回
课程能力目标 行动领域 学习领域 学习情景 教学组织 工作过程 分析 模型转换 内容分解 教学设计 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过程 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分析,实现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再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把学习领域分解设计成相对独立的学习情境模块,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构建,制定具体的课程学习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法、职业资格证书等,突出工学结合、双证融通、项目教学特色,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4、核心课程与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 返回
项目实施过程(行动领域) 数字测图技术 设计书的编写 数字测图开工准备 控制网的布设、 选点、埋石 平面控制网测量 高程控制网测量 地形地貌数据采集 数字地图编绘处理 项目竣工验收 模型转换 测量学基本知识 数字测图基本知识 技术设计书的编写 平面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 地形地貌数据采集 数字地图编绘处理 地形图的竣工验收 教学过程实施(学习领域)
学习情境 教学实施 1、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2、…… 编制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 学习领域 任务驱动 数 字 测 图 技 术 能 力 目 标 1. 水准仪认识及其使用。 2、………… 高程控制测量 设 计 实训项目 为载体 1、电子经纬仪的认识和使用 2、……………… 平面控制测量 1、地形数据的传输预处理。 2、…………. 野外地形地貌数据的采集 1、野外地形地貌数据的采集 2、………… 数字地图编绘处理 1、编写技术总结报告 2、………… 技术总结的编写及成果的检查验收 返回
返回 课程教学组织实施
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职业素质训练贯穿于实训教学各环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根据学习领域的能力目标,设计学习情境,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融为一体,逐步实现教与学的“零距离”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职业素质训练贯穿于实训教学各环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根据学习领域的能力目标,设计学习情境,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之中,使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融为一体,逐步实现教与学的“零距离”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5、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 返回
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建立“内培外引、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重点抓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形成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良好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学团队。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建立“内培外引、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重点抓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形成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良好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学团队。 1、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培养目标 通过培养使其成为职业教育理念先进,能准确把握 专业发展与教学改革,具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 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资源整合能力的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骨干教师的培养 通过培养使其具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专业 核心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能力。成为社会服务和技 术合作的中坚力量。 “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通过培养使其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及实践教学中 起重要作用。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将定期组织兼职教师进行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 方法等培训,以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返回
校内实训基地 内涵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 内涵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条件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条件建设 整 合 2、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 返回
校内实训基地条件建设 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按照“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开展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建成一批融实践教学、职业训练、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实验实训基地,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提供良好条件。
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创新校内实训基地教学运行模式,规范校内实训。制定管理规定、运行办法和考核办法,完善职业能力培训项目,开展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构建具有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特色的管理和运行模式。 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将工程建设企业文化引入工程测量技术实训基地建设中,建设具有职业氛围、实践特点和人文关怀的培训环境,使“工程测量技术岗位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于各教学环节。
校外实训基地条件建设 为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体验企业的管理模式,提前让学生建立质量意识、时间和效益观念的概念,建立安全第一的生产意识,在原有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与水利水电工程局、道路市政施工单位、工程勘测设计院、专门的测绘企业等单位的联系,建设一批适合学生顶岗实习教学形式的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建立科学和高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机制。充分调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聘请合作企业技术骨干和学院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实习实训教学管理机构,完成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校外顶岗实习基地运作模式建设;制定顶岗实习标准、顶岗实习评价体系。 返回
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以项目导向,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用性、操作性、技术性为一体的课程、实训教材,学生可通过各种形式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学习效率。 3、特色教材建设及教学资源库建设 返回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创新评价机制,引入社会参与,建立由社会、学院、学生共同参与并能够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保障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管理运行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创新评价机制,引入社会参与,建立由社会、学院、学生共同参与并能够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保障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管理运行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4、教学质量保障评价体系建设及教学管理 返回
为使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掌握胜任企业职业岗位的能力,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良好品德,健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探索产学结合、校企合作长效运行管理模式研究。为使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掌握胜任企业职业岗位的能力,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良好品德,健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探索产学结合、校企合作长效运行管理模式研究。 加强顶岗实习组织管理。积极探索“企业为主、学校参与、共建双赢”的管理运行机制,构建校外实训基地长期运行的互动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约束机制,实现校企双方的深度结合。 5、“互惠、共赢”的校企合作建设 返回
五、专业建设预期目标 及内 容安排
六、专业建设项目资金 投入预算表
八、专业建设成效与主要示范点 1、深入广泛的专业调研报告 2、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3、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4、系统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5、系统的专业实践技能课程体系 6、精品课程建设及教学资源库建设 7、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