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418 Views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内容. 课程与教学内容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它来自人类文明的宝库,又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如果说教学的过程是从此岸到彼岸的过程,那么课程与教学内容就是桥,它能让我们到达彼岸,也能让我们领略其自身的魅力,汲取其丰富的营养。它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课程与教学内容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和集结点,涉及学科知识、学习者和社会等三方面因素。教育的性质与价值取向决定着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特性。. 本章学习建议您关注以下问题:. 课程与教学内容内涵及特点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及其原则 课程与教学内容组织原则 小学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内容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内容特点.
E N D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内容
课程与教学内容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它来自人类文明的宝库,又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如果说教学的过程是从此岸到彼岸的过程,那么课程与教学内容就是桥,它能让我们到达彼岸,也能让我们领略其自身的魅力,汲取其丰富的营养。它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课程与教学内容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和集结点,涉及学科知识、学习者和社会等三方面因素。教育的性质与价值取向决定着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特性。课程与教学内容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它来自人类文明的宝库,又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如果说教学的过程是从此岸到彼岸的过程,那么课程与教学内容就是桥,它能让我们到达彼岸,也能让我们领略其自身的魅力,汲取其丰富的营养。它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课程与教学内容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和集结点,涉及学科知识、学习者和社会等三方面因素。教育的性质与价值取向决定着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特性。
本章学习建议您关注以下问题: • 课程与教学内容内涵及特点 •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及其原则 • 课程与教学内容组织原则 • 小学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内容 •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内容特点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内容概述 • 一、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含义及特点 • ㈠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含义 • 课程与教学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它是在一定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指导下,对学科知识、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经验中对有关知识经验的概念、原理、技能、方法、价值观等的选择和组织而构成的体系。 • 三个维度的构成要素:学科知识、社会生活经验、活动。
㈡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特点 • 1.基础性 • 2.先进性 • 3.整合性
二、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及原则 • ㈠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不同取向 • 1.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静态表达——教材 • 一些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法则和问题等等(《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 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原理等组成的知识结构(布鲁纳) • 知识或文化要素(要素主义、永恒主义) • 静态表达的重点在于: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2.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动态表达——学习活动 • 教育只有一种教材,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面。(怀特海) •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陈鹤琴) • 教育即生活,做中学(杜威) • 行为课程(张雪门) • 动态表达强调做中学和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动静整合表达——学习经验3.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动静整合表达——学习经验 • 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学习经验,而不是向学生展示的各种事物 (泰勒) • 学习经验是指学生主体与外部环境的直接相互作用。 • 学生在动态(做)活动的过程中获取静态知识,在对静态知识理解基础之上进行动态活动,并在这相互作用中形成自己的学习经验 • 决定学习质量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
㈡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 1.体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特点 • 基础性 先进性 整合性 • 2.关注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三、课程与教学内容组织的原则 • ㈠协调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编排思想 • 逻辑顺序指的是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及其内在的联系组织课程与教学内容,强调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序。 • 心理顺序指的是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课程与教学内容,强调根据儿童发展特点以及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组织课程。
㈡结合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的编排方法 • 纵向组织是指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与教学内容,将选出的课程与教学内容要素按逻辑顺序,同时兼顾心理顺序由潜入深、由简到繁组织起来,以强调学习内容要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
㈢形成直线前进与螺旋上升的编排体系 • 直线式就是把一门学科课程的内容线性排列,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直接联系的直线,前后的内容基本上不重复。螺旋式则要在不同阶段上根据课程目标使课程与教学内容不同程度、不同层次地重复出现。
第二节 小学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内容 • 一、选择小学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 • ㈠选择有益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 • 心理条件 经验条件 兴趣条件 • ㈡选择有益于儿童学会生存的内容 • 生活化 问题化 • ㈢选择有益于儿童全面发展的内容 • 综合性 前沿性 关联性
二、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内容 • ㈠关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基本知识和某些直接经验的内容 • 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具有认识自然、社会以及了解自己的需要,因而小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三类基础知识。
1.基本事实 • 2.基本概念 • 3.规则、规律及原理 • 4.有关活动方法的知识 • 5.有关社会关系的准则和评价的知识 • ㈡关于某些活动的方式、方法的经验内容
㈢关于提高综合能力的经验内容 • ㈣关于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
第三节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内容特点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一、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一、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 三、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