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马年吉祥

马年吉祥. 体教结合 增强竞技体育发展后劲. 主讲人:王玉宏 2014 年 2 月 18 日. 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二、竞技体育发展面临问题. 三、中小学体育发展优势与问题. 四、合作契机. 五、具体做法. 六、丰硕成果. 七、几点建议.

ballari-taj
Download Presentation

马年吉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马年吉祥 体教结合 增强竞技体育发展后劲 主讲人:王玉宏 2014年2月18日

  2. 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二、竞技体育发展面临问题 三、中小学体育发展优势与问题 四、合作契机 五、具体做法 六、丰硕成果 七、几点建议

  3. 1989年日照建立地级市以来,培养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工作一直主要由市体育运动学校承担。1992年12月设区带县后不久,莒县、五莲县业余体校相继撤销,航海运动学校不再招收无线电项目以外的队员,东港区业余体校一直没有独立的场地设施,不能单独招生,直到今天,日照市体育运动学校仍为日照市唯一一所体育中学性质的业余体育运动学校。 日照市体育运动学校,按初级中学建制配置,2013年学校在训运动员340余人(包括联合办学的高中部运动员),学校的办学规模在全省仍处于落后行列。学校竞技项目涵盖田径、帆船、帆板、赛艇、皮划艇、摔跤、柔道、跆拳道、武术套路、散打、自行车、篮球等12个项目。在22届省运会以前,日照市竞技体育整体水平处于全省都在倒数几位上,第22届省运会我市金牌总数跃居全省第十位。 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4. 由于计划生育、就业困难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人们对竞技体育的认识不足,体校的招生不是十分理想,各区县的输送情况也参次不齐。280万人口基数,具有体育运动天赋的优秀苗子应该不在少数,但参与竞技训练的很少,很多优秀苗子白白流失了,造成后备人才不足。由于计划生育、就业困难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人们对竞技体育的认识不足,体校的招生不是十分理想,各区县的输送情况也参次不齐。280万人口基数,具有体育运动天赋的优秀苗子应该不在少数,但参与竞技训练的很少,很多优秀苗子白白流失了,造成后备人才不足。 学生运动员的身体各项素质指标明显不去以前,从市中学生运动会的成绩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由于我市没有区县业余体校,体育特长生的启蒙阶段缺失,市体校又承担着启蒙、训练、输送,相比其他地市延长了运动员的成长周期。加上我市又没有正式中专,致使部分运动员过早结束训练影响成才。 竞技体育发展面临问题 1、生源不足 2、运动员素质呈下降趋势

  5. 这几年我市竞技体育有了长足的发展,水上运动项目优势凸显,自行车、武术、跆拳道等一直是我市的优势项目,但在球类项目上却明显落后,足球、排球、羽毛球、网球等几乎处于零阶段,金牌大户游泳我市仍未组队,在28个大项中,我市开展项目仅有一半,导致我市竞技体育发展后劲不足。 对于地级市来讲,日照缺乏综合性的体育场馆,教练员年龄偏大,缺口较大。文化课教师也存在缺口。 竞技体育发展面临问题 3、项目布局不合理 4、场馆和经费和师资不足

  6. 中小学体育的优势与问题 优势 生源优势 场地、场馆优势 组织优势 文化课教育的优势 • 问题 • 学生体质下降 • 近视、肥胖率逐年提高 • 缺乏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

  7. 由于日照体校一直独家支撑我市的竞技体育工作,而学校的设置层次限制了学校的办学规模,所以项目少,训练周期短等问题一直影响学校的招生工作,难以改变我市的竞技体育总量小的局面。(初中三年,初一入校半年已过,经过一年多系统训练,刚刚成型,初三就得开始往外输送,所以在校训练时间也就2年)。 为破解这一难题,学校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想法,从2002年开始探索“体教结合”,寻求竞技体育新的发展之路。经过与东港区教育局、日照四中、日照一中等多次沟通协商。2002年4月正式与日照四中签订联合办学协议,2007年在东港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选择东港辖区内训练基础相对较好的实验二中、实验三中、城北中学、秦楼一中等七所学校设立训练点,2008年在五莲县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与五莲三中正式签订联合办体育特长班的协议,走出“体教结合”的成功一步。 合 作 契 机 1、积极探索

  8. 合作契机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下发。 2011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意见》。 2011年山东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联合下文,中小学生体育联赛成为机制。 2、政策助力

  9. 根据23届省运会竞赛规程总则的要求,各市必须参加乙组足球、排球、篮球的比赛,促进各地市广泛开展参与人数更多的集体项目,使竞技体育更广的向中小学延伸。 合作契机 3、机制驱动

  10. 合作契机 教育来讲: 1、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级文件精神; 2、通过开展竞技体育运动,带动青少年体育发展,普通体育教师往往掌握不了系统训练运动员的技能。 体育来讲: 1、依托教育的生源优势,扩大运动员队伍; 2、弥补竞技体育项目不足; 3、发挥专业教练员的专长。 4、合作双赢

  11. 自2002年起,日照四中与市体校联合办高中体育特长班,上课、训练、食宿在体校,除四中负责文化教学外,其他与体校学生完全一致,成绩优秀的代表我市参加省级比赛,同时代表四中参加各类中学生比赛。自2002年起,日照四中与市体校联合办高中体育特长班,上课、训练、食宿在体校,除四中负责文化教学外,其他与体校学生完全一致,成绩优秀的代表我市参加省级比赛,同时代表四中参加各类中学生比赛。 具体做法 1、日照四中模式

  12. 具体做法 ’ 五莲县第三中学自2008年开始与市体校合作办学,设立体育特长班,出台特殊政策招收体育特长学生。2010年5月五莲县编制办批复加挂五莲县体育中学的牌子,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招收体育特长生,每年招收20-30名。体育班设立虚拟班级,学生平时的文化课学习安排在正常的教学班级进行,周一至周五下午由学校体育教师组织进行体育训练,周末则由市体校专业教练到学校指导训练,假期到市体校集训。 2、五莲三中模式

  13. 具 体 做 法 • 3、市队校办 在体育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依托日照一中、日照实验中学、外国语学校、港一小等学校组建了甲乙组男女篮球队及乙组男女足球、排球、乒乓球等队伍,条件突出者注册为日照运动员,享受体校学生的补贴,平时学习学籍都在原学校,可参加教育和体育两个系统内的省级比赛,正式将市队建立到学校里。 2013年底商讨在部分市直学校建立从小学到高中完整学制的田径、篮球专业队伍,为竞技体育发展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14. 具 体 做 法 4、经费保障 市体校在争创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凡注册为我市运动员的,一律与体校学生一样享受训练伙食补助。对五莲三中、市队校办项目先后先后投入80余万元,保障运动员顺利参加资格审查及年度锦标赛。

  15. 丰 硕 成 果 自2003年与日照四中合作以来,成果丰硕,直接培养出21届省运会武术散手冠军轩强强,国家级健将、22届省运会冠军张鹏及王家瑞、张馨木等一批省锦标赛冠军,与实验高中联合培养出22届省运会冠军胡良楠等。向高等院校累计输送200余名体育特长生,日照四中在市区中学生运动会上团体总分稳居普通高中第一名,打破并保持多项市中学生运动会记录。 1、四中模式合作成果

  16. 丰 硕 成 果 1、四中模式合作成果

  17. 丰 硕 成 果 近几年共培养体育后备人才127人,向高校输送高水平运动员59人,向省专业队伍输送29人,2011年至2012年,五莲三中培养运动员在省级以上的比赛中共夺得15金12银和6铜。目前以五莲三中输送运动员郑雅惠、刘珍、杜杰、于娜、于琴、朱淑星、胡明杰等为主组成的我市帆板队,在省运会帆板项目全部9枚金牌中具有夺取7金的实力,已经成为山东省帆板队备战第十三届全运会的支撑力量。 2、五莲三中模式合作成果

  18. 丰 硕 成 果 通过市队校办,有效壮大了我市竞技体育参赛队伍,乙组篮、排、足项目的参赛,保证了我市23届省运会的顺利组团参赛。而依托日照一中组建的篮球项目,我市男女甲组一直处于全省先进行列,乙组成绩尤其是女子乙组成绩有了的明显进步。另外我市传统强项武术队,也一直是体教结合的成功范例。 3、市队校办的成果

  19. 1.1依托教育的生源优势,扩大体校的招生规模;1.1依托教育的生源优势,扩大体校的招生规模; 1.2尽快完善基层体校建设,形成人才培养输送的完整链条; 1.3进一步健全业余训练网络,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从区县到市直,让体育特长生在接受系统完善的训练,提高竞技水平的同时能够顺利升学; 1.4进一步优化项目布局,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切实让传统项目名副其实。 几 点 建 议 1、增强竞技的发展后劲,必须进一步加强体教结合,走体教融合之路

  20. 几 点 建 议 市直学校运动队合作框架 高中 初中 初中 初中 小学 小学 小学

  21. 在学校设立体育特长班,能够从广泛的学生群体中发掘优秀的体育苗子,教育、体育的相互配合,既弥补了体校生源不足的问题,又很好的解决了学校体育训练水平不高的矛盾。在学校设立体育特长班,能够从广泛的学生群体中发掘优秀的体育苗子,教育、体育的相互配合,既弥补了体校生源不足的问题,又很好的解决了学校体育训练水平不高的矛盾。 目前的合作模式,基本上是教育出人,体育出钱,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还应积极探索,多方筹集资金,保障正常的训练、参赛经费,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调动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积极性。 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监管,正确引导,在给予政策扶植的同时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在队伍管理上,根据不同时段,明确安全责任,确保训练参赛安全。 几 点 建 议 2、五莲三中的做法是教体融合的成功典范 3、加强经费保障 4、进一步加强监管

  22. 谢谢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