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likes | 699 Views
第六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 教学目标:. 了解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区别 了解从众、顺从、暗示、感染等从众行为 了解群体规范、压力、凝聚力、士气及其作用 掌握团队建设的基本方法. 2. 第一节 群体基本概念 . 一、群体及其类型 (一)什么是群体 群体是具有相同利益或情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相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组织精心设计与规划的有明确目的和规章,成员地位和角色、权利和义务都很清楚并有稳定、正式结构的群体。 . 3. 1. 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 第一,自发性 第二,成员的交叉性
E N D
教学目标: • 了解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区别 • 了解从众、顺从、暗示、感染等从众行为 • 了解群体规范、压力、凝聚力、士气及其作用 • 掌握团队建设的基本方法 2
第一节 群体基本概念 一、群体及其类型 (一)什么是群体 群体是具有相同利益或情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相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组织精心设计与规划的有明确目的和规章,成员地位和角色、权利和义务都很清楚并有稳定、正式结构的群体。 3
1. 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第一,自发性 第二,成员的交叉性 第三,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任务 第四,排他性和不稳定性 4
3.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1)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第一,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满足员工的需要 第二,融洽员工的感情 第三,激励和培训员工 第四,保障员工的权益 (2)非正式群体的负面作用 第一,干扰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二,削弱管理者的权力 第三,控制束缚员工发展和上进 7
4.如何做好非正式群体的工作 • 管理者自觉增强与非正式群体的联系 • 运用舆论导向引导 • 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 “鼓励积极型、转化中性型、限制消极型、瓦解破坏型” 8
二、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1. 形成阶段 2. 震荡阶段 3. 规范化阶段 4. 执行任务阶段 5. 结束阶段 9
三、群体行为 (一)从众行为 个体受群体压力的影响,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行为 。 产生从众行为的心理因素 : 第一,对群体的信任度。 第二,对偏离的恐惧。 第三,群体的规模。 第四,群体的专长。 第五,个体的自信心。 第六,责任感。 第七,性别差异。 10
阿希实验 11
(二)顺从行为 • 顺从又称依从,是个体为了符合群体或他人的期望和赞许而表现出的符合外部要求的行为。 • 顺从行为与从众行为的区别 • 产生顺从行为产生的原因 第一,为了获得别人的赞许期许 第二,为了实现群体的目标 第三,为了保持原有的良好人际关系 12
(三)暗示、模仿和感染 1. 暗示 • 在无对抗条件下,人们对某种信息迅速无批判地加以接受,并依此而作出行为反应的过程。 • 两个特点 (1)暗示是一种刺激 (2)暗示不是说服,无须讲道理,而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提示 • 暗示主要有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两种 • 权威与群体是影响被暗示者心理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也是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13
2. 模仿 模仿是有意无意地对某种刺激作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如模仿他人的行为举止、思维方式、态度等,模仿分为自发模仿和自觉模仿两种类型。 3. 感染 感染是通过某种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动,或者说是个体对某种心理状态的无意识的、不自主的屈服。 • 感染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 • (1)个体间的感染,即发生在两个人或能够直接接触的小群体成员之间的感染; • (2)间接感染,如企业简报; • (3)大型开放人群中的感染。 • 感染在社会互动中的作用
四、中国当前群体心理发展变化的特征 ⒈ 群体压力减小,从众心理弱化 ⒉ 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减弱 ⒊ 非正式群体作用和影响范围增大 Company Name
第二节 群体动力 “群体动力”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勒温(K· Lewin)提出。他提出群体动力的公式为: B=f (P,E) 其中,B指个人行为,P指个人,包括人的遗传素质、情绪、能力、人格等内在因素;E指现实的社会环境,包括人际影响、群体中的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压力、领导作风等等。 16
小资料:V字型的雁群 群体动力的三种模式 17
一、群体规范 (一)群体规范的概念 • 群体规范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或标准。这些标准为群体每个成员所公认,而且是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 • 小资料:群体规范的形成 18
群体规范的四种类型 A.绩效方面的规范 B.形象方面的规范 C.社会交往方面的规范 D.资源分配方面的规范 19
(二)群体规范的作用 1. 维系群体的作用 2. 认知的标准化作用 3. 行为的矫正作用 4. 惰性作用 20
二、群体压力 (一)群体压力的概念 群体都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 (二)群体压力的作用 (1)群体一致的行为,有助于组织目标的达成和群 体的存在与发展。 (2)群体一致的行为,可以增加个人的安全感。 21
三、群体凝聚力 (一)群体凝聚力的概念 群体凝聚力是指使群体成员保持在群体内的合力,是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是一种使其成员对某些人比对另一些人感到更亲近的情感,它可以被认为是群体的确定性特征。 • 心理学家多伊奇(Deutsch)曾提出一个计算群体凝聚力的公式: 成员之间相互选择的数目 群体凝聚力= 群体中可能相互选择的总数 22
凝聚力与生产效率 心理学家沙赫特(schachter)研究证明,仅仅靠群体的凝聚力,不一定提高生产效率,只有加上积极的诱导,才能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如下图: 24
高凝聚力积极引导 生产率 低凝聚力积极引导 对照组 低凝聚力消极引导 高凝聚力消极引导 时间 25
(三)增强群体凝聚力的方法 群体凝聚力的大小受许多因素的制约 (1)群体的规模 (2)群体内部的一致性 (3)外部的压力 (4)群体的领导方式 (5)群体内部的奖励 27
四、群体土气 (一)群体士气的概念 表示群体的工作精神或服务精神。 克瑞奇认为,士气高涨的群体具有七个特征: (1)群体的团结不是起源于外部的压力而是来自内部的凝聚力。 (2)群体成员没有分裂为互相敌对的小群体的倾向。 (3)群体具有适应外部变化及处理内部冲突的能力。 (4)群体成员之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5)群体内的每个成员都明确地掌握群体目标。 (6)群体成员对群体目标及领导者,持肯定积极态度。 (7)群体成员承认群体的存在价值,并具有维护此群体继续存在的意向。 28
(二)士气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 企业一般都期望,群体不仅有高昂的士气,而且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或生产效率。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很难达到。因为高土气只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29
(三)影响士气的因素 • 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 合理的经济报酬 • 对工作的满足感 • 群体成员间的和谐 • 优秀的管理者 • 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 • 良好的身心工作环境 30
第三节 团队建设 一、什么是团队 一个团队是一个小数目的人群,他们具有互补性的技能,承诺一个共同的目标、一系列绩效目标,以及使他们共同负责的方法。团队的显著特点是相互依赖性。 小资料:团队精神的故事 31
工作群体与工作团队的区别 工作群体 工作团队 领导 强烈地、清楚地被关注的领导 分享领导角色 目标结构 共享型 依存型 协同配合 中性(有时消极) 积极 责任 个人的责任 个人或共同的责任 技能 随机的或不同的 相互补充的 32
团队类型 1. 问题解决型团队 小资料:美国Transtech公司的团队活动 2. 自我管理型团队 小资料:哈尼威尔的自我管理团队 3. 多功能型 4. 虚拟团队 小资料:跨组织虚拟团队 33
7.公开的沟通 8.明确的角色与任 务分派 9.分享领导权 10.对外的关系 11.多元化风格 12.自我评估 二、有效团队的特征 1.目标明确 2.非正式的气氛 3.参与 4.倾听 5.君子之争 6.共识 34
三、团队建设的理论 (一)人性假设与团队建设 ⒈ X理论与团队建设 麦格雷戈总结提出的X理论的主要观点为: ①多数人十分懒惰,缺乏雄心壮志,不愿担当责任,总想逃避工作,甘心受人支配; ②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是相互矛盾的,从本质上讲,如果放任自流个人都不愿为组织整体做出贡献,必须用强制、惩罚才能迫使他们为集体而奋斗; ③多数人只限于为满足基本需要而工作的层次,经济激励是他们行为的最有力的动因。
⒉ Y理论与团队建设 Y理论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 ①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多层次的需要,人们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自我实现。 ②一般人都是勤奋的,能够自我激励与自我控制,外部的控制与惩罚不是实现组织集体目标的有效方法。 ③个人的自我实现与组织目标的实现并不冲突,而是一致的,自我实现的人往往把达到组织目标作为自己的追求,他们会主动承担组织的职责,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而贡献积极性、主动性、想像力、创造力。
(二)人格理论与团队建设 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 ①在团队成员招聘、培养和使用方面要考虑成员的个体差异。 ②具有不同人格的团队成员形成互补,有助于提高团队工作的效能。 ③团队成员因个体差异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目前已有一些人格测量工具(如MBTI、九型人格工具、大五人格)帮助团队成员认识自己和同事的人格特点。
(三)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 影响团队成功的六个主要关键因素: ①有一个负责人。团队需要一个地位较高的人,他符合协调者的特征,耐心且能取得队员的信任,并很好地发展团队中其他人的能力,能够做出相关决策。 ②一个强有力的创新者。成功的团队需要一个好的创新者。然而,多于一个创新者的团体的整体成功的可能性会降低。因为他们会更易于挑剔别人的思想,而不是发展自己的思想。 ③心智要有较好的分布。 ④个性的分布应当能够覆盖较多的团队角色。 ⑤团队中成员的个性特征与他们的责任之间要有较好的匹配 ⑥对团队角色不均衡问题的识别以及调整团队的能力。
(四)实践活动理论 实践活动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只有在真实或者模拟的团队任务情景中,团队成员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同时,加深对自己和其他成员的认识,增加对其他成员的信任和支持,逐步形成默契、和谐、高效的团队。
7.维持均衡 8.分享荣誉 9.强调参与 10.庆祝成就 11.评估团队的有效程度 四、团队建设的策略 1.认识成员 2.确定团队的目标 3.明确角色 4.建立标准 5.描绘计划 6.鼓励提出问题 40
户外拓展训练----团队建设的有效方法 北京人众人拓展训练有限公司近年来为惠普、IBM、葛兰素史克等跨国公司和国内众多知名企业提供户外体验式培训。该公司以自然为舞台,以活动为道具,以学员为中心,以体验的学习方式提升组织和个人的情商,在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信任他人、相互沟通、共同作出决策、秉承企业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传统培训所收不到的特殊效果,在团队建设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这种户外拓展训练和体验式教学法目前已为国内一些知名院校的MBA和EMBA的教学所采用。 41
解手链 解手链 管理游戏6-1: 解手链 42
目的:了解群体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做法:将班级分为8人或10人(最好12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每组围成一圈,要求每个成员记住自己左手拉的是谁的右手,右手拉的是谁的左手,然后自由走动,又围成一圈站着,每个成员左右手分别拉着原先未走动前其他成员的左手和右手。大家共同努力,将手链解开,围成原先的样子,如图6-4所示。 时间:约20~30分钟。 相关讨论: 1.在整个过程中,是否出现了某个领导在负责或者指挥? 2.别人的反馈有帮助呢?还是没有帮助? 3.解决这个问题,每个人是否要相互依靠? 4.假如让你教另一队,你会怎么做? 5.假如是将眼睛蒙上,只有用语言沟通,那么你预计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盲人”解手链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