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519 Views
古 今之争的前哨战. 《 格里夫游记 》 与西洋政治思想史. 斯威夫特简略生平. 1667 生 于 都柏林 1694 被任命为爱尔兰教会牧师 1690 私下撰写 《 书的斗争 》 1704 《 桶物故事 》 与 《 书的斗争 》 出版 1726 《 格里夫游记 》 1729《 谦虚的提议 》 讽刺出版 1745 去世. 背景知识: 17 世纪的动荡. 笛卡 尔“新形而上学” 培 根 《 新方法论 》 牛顿自然哲学进展 霍布斯“新政治思想” 英国宗教派系纷争 英法两国关于文学权威的争论. 斯威夫特初出茅庐. 法国文坛的争论余波传到英国
E N D
古今之争的前哨战 《格里夫游记》与西洋政治思想史
斯威夫特简略生平 • 1667生于都柏林 • 1694被任命为爱尔兰教会牧师 • 1690 私下撰写《书的斗争》 • 1704 《桶物故事》与《书的斗争》出版 • 1726 《格里夫游记》 • 1729《谦虚的提议》讽刺出版 • 1745 去世
背景知识:17世纪的动荡 • 笛卡尔“新形而上学” • 培根《新方法论》 • 牛顿自然哲学进展 • 霍布斯“新政治思想” • 英国宗教派系纷争 • 英法两国关于文学权威的争论
斯威夫特初出茅庐 • 法国文坛的争论余波传到英国 • 斯威夫特的上司Temple为古人辩护 • “我们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侏儒” • 斯威夫特动笔来支持上司 • 《书的战斗》完成
书的战斗 • 由书组成的两只军队之间进行战斗 • 蜘蛛与蜜蜂进行战斗 • 创作人和评论家之间的差别 • 结论:古代作品胜于现代作品 • 这场战斗的深远意义 VS
For pray, gentlemen, was ever anything so modern as the spider in his air, his turns, and his paradoxes? he argues in the behalf of you, his brethren, and himself, with many boastings of his native stock and great genius; that he spins and spits wholly from himself, and scorns to own any obligation or assistance from without. Then he displays to you his great skill in architecture and improvement in the mathematics. To all this the bee, as an advocate retained by us, the Ancients, thinks fit to answer, that, if one may judge of the great genius or inventions of the Moderns by what they have produced, you will hardly have countenance to bear you out in boasting of either. • As for us, the Ancients, we are content with the bee, to pretend to nothing of our own beyond our wings and our voice: that is to say, our flights and our language. For the rest, whatever we have got has been by infinite labour and search, and ranging through every corner of nature; the difference is, that, instead of dirt and poison, we have rather chosen to till our hives with honey and wax; thus furnishing mankind with the two noblest of things, which are sweetness and light.”
从《书的战斗》到《游记》 • 历史上对《游记》的解读之缺陷 • “食古不化”与“反人类者”指控 • “讽刺”(satire)体裁的性质 • 如何领会《游记》之核心教义
古今之争 • 一生中连贯的主题 • 古代是什么 • 现代是什么 • 转折点-17世纪 • 斯威夫特-此决斗的敏锐观察者 • 为什么他维护古代?
《游记》剧情安排顺序 • 四大部分:小人国(Lilliput),大人国(Brobdingnag), 拉普达(Laputa)与奇异群岛,慧能之土(the land of Houyhnhnms) • 非偶然的安排 • 人性视界从低到高的上升
部分之间的关联 • 一与三相近、二与四相近 • 格里夫身为批判者 • 格里夫身为学习者 • 格里夫的身高变化 • 地区的物种变化
小人国游记概要 • 格里夫飘浪到小人国 • 当地人对怪异巨人的“用心招待” • 格里夫协助小人国打败异端敌国 • 用撒尿来拯救王后的宫廷 • 他受恶毒攻击被迫离开小人国
现代文明的反照(洛克主义) • 小人国的诸多人物暗喻英国政客 • 小国人的狭窄视野与动机 • 奖罚方式 • 教育方式 • 吝啬、虚荣心、与好战 • 启示宗教为国家带来的“可笑”灾难
驱逐的意义 • 格里夫不久被赶出小人国 • 城邦无法容纳过于强大的人(莎士比亚:大将军寇流兰) • 城邦外人和内人之间的视角冲突 • 亚里士多德对城邦与公民的论述 • 好公民与好人类的区分
宏博的大人国 • 再次出海,在Adventure号上遭到暴风被飘散到大人国 • 格里夫的身材变化 • 恍然体会到小人国人看他时的感觉
开明的统治者 • 英明的君主 • 现代文明的成果之渺小 • 格里夫扮演小丑角色 • 君主热心管理国家;征询建议 • 他嘲笑英国以及普遍现代政治的荒唐
My little friend Grildrig, you have made a most admirable panegyric upon your country. You have clearly proved that ignorance, idleness, and vice are the proper ingredients for qualifying a legislator. That laws are best explained, interpreted, and applied by those whose interest and abilities lie in perverting, confounding, and eluding them… I cannot but conclude the bulk of your natives, to be the most pernicious race of little odious vermin that nature ever suffered to crawl upon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心胸狭窄的现代人 • 不满君主的蔑视评价 • 作为回击批评大人国“狭窄”知识量 • 炫耀现代文明的科技发展,包括武器 • 君主对小不点的邪恶想法感到恐惧
大人国的淳朴政治制度 • 在极有讽刺性的一段里斯威夫特安排格里夫用其现代人的偏见批判大人国所谓的“政治缺点” • 大人国人还没将政治“简化”为“科学”(不同于欧洲的马基雅维利、霍布斯等人) • 对知识缺乏重视 • 仅用常识性的政治语言 • 政治斗争只停在“权力争夺”简单层面上 • 完美的“混合政体”
大人国的隐喻对象 • 大人国:古典政体的翻版 •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美德政体 • 以现实中斯巴达、罗马为标榜 • 通过提升古典政体攻击现代性
拉普达之旅:揭露现代性本质 • 第三次出航遭遇海盗抢劫,被流放后为拉普达岛人所救。 • Laputa: 丑陋的语源 • 拉普达人的奇异外表:瞄准不同方向的眼睛,唯独向往一方的头颈 • 拉普达人完全沉浸于思考中 • 笛卡尔模型人之样板:主客观二分
“中间地带”的消失 • 不关心位于自我与宇宙之间的地带。 • 人与人失去现实交流 • 数学和天文限定所有思维范围(甚至女性的美) • 对自然的解读完全受数学支配 • “杞人忧天”性格 • 岛上女人的放荡
科技与政治 • 拉普达岛上的科学家非常关心政治 • “当时欧洲大陆的数学家” • 科学家在拉普达岛上的地位 • 拉普达科技发展对政治统治方式的影响
I can never discover the least analogy between the two sciences; unless those people suppose, that because the smallest circle has as many degrees as the largest, therefore the regul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world require no more abilities than the handling and turning of a globe. But I rather take this quality to spring from a very common infirmity of human nature, inclining us to be more curious and conceited in matters where we have least concern, and for which we are least adapted either by study or nature.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皇家学院的经历 • 种种野心勃勃且五花八门的计划 • 格里夫低估计划成功的可能性 • 不信任计划的原因? • 与现实中欧洲数学家的联系 • 研究者在政治上的天真
魔法岛 • 厌倦拉普达文明的格里夫很快离开了那里 • 魔法岛上能呼唤历史人物的幽灵 • 古罗马长老院与现代会议的高低之分(神圣英雄与乞丐流氓之别) • 莫尔(乌托邦的作者)唯一与古人英雄为伍的现代人:为何? • 与古代英雄相遇对现代人的作用
对历史的误解 • 荷马、亚里士多德反感后人的注疏 • 对解构主义的反击? • 亚里士多德对新哲学的评价的意义
不死之岛 • 在新的Luggnag岛国,发现不死之族Struldbruggs • 现代人构想自己获得长生不老后会做的事 • 梦想被打破 • 安排在第三部分的意义 • 日本出现
高潮:慧能之土 • 当初写下《游记》动机 • 作为船长驾驶adventure号 • 船员起叛乱 • 被流放惠恩岛上 • 人类恶性一面在开头显示
作为最后部分的意义:几个极端 • 现代性批评发展之极端 • 乌托邦理想之极端(慧能) • 人类堕落之极端(雅虎) • “丑化人”指控为误解的理由
古典思想痕迹 • 柏拉图灵魂三体论:appetite(营养), rational(理性), thumos(激情、男子气概) • 理想国的“缺陷” • 只有二体得以呈现 • 灵魂内的斗争
神性慧能 • 无“政治” • 无羞耻(亚当之于神) • 纯洁语言(无描述“意见”、“谎言”、“犯罪”之词) • 阶级区分纯粹源于自然(颜色、智力) • 家庭无艾洛斯(ερως) • 无惧死亡 • 柏拉图理想国的最高境界
奥古斯丁、霍布斯式雅虎 • 奥古斯丁罪人《忏悔录》 • 霍布斯自然状态 • 充满多种欲望 • 争执财产 • 无穷战争 • 无升华意愿
格里夫:中间物 • 慧能对他的困惑 • 无法理喻的宗教 • 女雅虎对他的好感 • 自身的羞耻与狡猾 • 模仿神性的潜力
反人类起因 • 为什么有人要“反人类”? • 莫里哀的正直之人 • 葡萄牙船长出现 • 《游记》的真实性? • 西农(Sinon)的传说 • “高贵谎言”
斯威夫特的意图 • 严肃的玩笑或玩笑的严肃? • 讽刺的对象 • 现代性与古典 • 政治性的需要 • 自然的地位:人性与神性
古今之争与当代 • 斯威夫特于当代的启示 • “食古不化”的误区 • 留给当下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