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likes | 611 Views
第 34 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上海杉达学院.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利率效应如何解释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中央银行如何利用货币政策来移动总需求曲线( AD ) 财政政策通过哪两种方式来影响总需求 人们对于使用积极稳定政策来稳定经济有哪些争论?. 简介. 前述章节已讲述: 财政政策对利率、投资、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 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的长期影响 本章将讲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短期影响. 0. 总需求. 总需求曲线 由于以下三个原因 向右下方倾斜: 财富效应 利率效应 汇率效应
E N D
第34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上海杉达学院
本章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 利率效应如何解释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 中央银行如何利用货币政策来移动总需求曲线(AD) • 财政政策通过哪两种方式来影响总需求 • 人们对于使用积极稳定政策来稳定经济有哪些争论?
简介 前述章节已讲述: 财政政策对利率、投资、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 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的长期影响 本章将讲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短期影响 0
总需求 总需求曲线由于以下三个原因向右下方倾斜: 财富效应 利率效应 汇率效应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能够帮助解释利率效应及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 对美国经济而言最重要的效应 0
流动性偏好理论 关于利率的简单理论(定义利率为r) 利率r的调整使得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平衡 货币供给:假设由中央银行确定,并与依赖于利率 0
流动性偏好理论 货币需求反映了人们想以流动性形式持有的财富量 假设家庭仅以以下两种形式持有财富: 货币 – 流动性强但是没有利息 债券 – 支付利息但是流动性差 家庭的货币需求反映了其对流动性的偏好 以下变量能够影响到货币需求:Y, r和P 0
货币需求 假设真实GDP(Y)增加了,其他保持不变,这对货币需求会有什么影响? 如果Y上升 家庭想购买更多的物品与劳务,所以他们需要更多的货币 为得到货币,家庭试图卖出他们的部分债券 因此,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Y的增加导致了货币需求的增加 0
练习1: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 • 假设利率r上升,但是Y及P保持不变,这时货币需求会有什么变化? B. 假设P上升,但是P和r保持不变,这时货币需求会有什么变化? 7
练习1——参考答案 • 假设利率r上升,但是Y及P保持不变,这时货币需求会有什么变化? • r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 利率的上升减少了货币需求:家庭想购入债券来获取更高的利息 • 因此,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的上升减少了货币需求 8
练习1——参考答案 B.假设P上升,但是P和r保持不变,这时货币需求会有什么变化? • 如果Y未改变,人们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保持不变 • 但是物价水平P上升,人们需要更多的货币来购买物品及劳务 • 因此,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P的上升引起货币需求的增加 9
利率r的决定 MS曲线是垂直的:利率的变化并不影响货币供给,它是由中央银行确定的 M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利率的下降引起货币需求的上升 利率 MS r1 均衡利率 中央银行确定的货币供给量 MD1 M 0
MS r1 r2 P1 P 利率 Y2 MD2 AD MD1 Y1 M Y 0 利率效应的原理 P的下降减少了MS,MS的减少又降低了利率r P2 利率的下降增加了投资I和对物品劳务的需求
0 货币政策与总需求 • 为实现宏观目标,美联储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移动总需求曲线 • 美联储的政策工具是货币供给MS • 新闻中经常报道美联储的利率目标 • 更准确的说,是联邦基金利率 • ——银行相互之间对短期贷款收取的利率 • 为改变利率,移动AD,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改变货币供给MS
P1 MS1 r1 MS2 r2 P 利率 AD2 Y2 Y1 MD AD1 M Y 0 货币供给减少的影响 美联储通过减少货币供给来提高利率r 利率r的上升减少了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
练习2:货币政策 • 对下列事件 - 说明对短期产出的影响 - 说明美联储该如何调整货币供给与利率来保持产出的稳定性 A.国会试图削减政府支出来保持预算平衡 B.股票市场的繁荣增加了家庭财富 C.中东战争的爆发导致石油价格暴涨 14
练习2——参考答案 A.国会为使预算平衡而削减了政府支出 这项决议将降低总需求及总产出 为抵消此事件的影响,央行应当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以此来提高总需求 15
练习2——参考答案 B.股票市场的繁荣增加了家庭的财富 此事件将增加总需求,使总产出高于潜在产出 为抵消此事件的影响,中央银行应该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来降低总需求 16
练习2——参考答案 C.中东战争导致油价飞涨 此事件将使总供给减少,总产出下降 为抵消此事件的影响,中央银行应当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以增加总需求 17
财政政策与总需求 财政政策:政府决策者对政府支出及税收的设定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增加G和/或降低T 使得AD向右移动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减少G和/或提高T 使得 AD向左移动 财政政策对AD有两种影响 0
0 1. 乘数效应 • 如果政府向波音购买200亿美元的物品,波音公司收入增加了200亿美元 • 波音公司的工人及企业所有者收入增加 • 对收入增加的反应是增加消费支出 • 这些消费又增加了总需求 乘数效应: 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时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变动
1.乘数效应 200亿美元的支出增加了AD,使AD1向右移动到AD2。 收入的增加导致C上升,又增加了AD,使得AD2向右移动至AD3。 P AD1 AD2 AD3 $20 billion Y2 Y3 Y1 Y 0 P1
边际消费倾向 乘数效应有多大? 取决于消费者对收入增加的反应——将增加收入的多少用于消费 边际消费倾向 (MPC): 家庭额外收入中用于消费而不用于储蓄的比例 如果MPC=0.8,收入增加100元,则消费增加100*0.8=80 0
G表示 G的变动Y与 C代表Y和C的最终变动量 Y = C + I + G + NX Y = C + G I 与 NX 不变 Y = MPC Y + G 因为 C = MPC Y 乘数公式 1 Y = G 乘数 1 – MPC 0
乘数的大小取决于MPC 例如,如果 MPC = 0.5 乘数 = 2 如果 MPC = 0.75 乘数 = 4 如果 MPC = 0.9 乘数 = 10 乘数公式 1 Y = G 乘数 1 – MPC 0 MPC越大,意味着收入变化引起的消费变化越大,这又导致了Y的更大变动
乘数效应的其他应用 乘数效应 政府支出的每一元货币引起的总需求大于1元 这对于GDP的其他组成部分同样适用 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 净出口 例如:国外的经济衰退降低了对美国净出口的需求100亿美元。最初,总需求下降100亿美元,收入的减少导致C下降,这又进一步减少了总需求的收入。 0
2. 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对于AD有其他的影响,这使得AD向相反方向移动 扩张的财政政策提高了利率r,降低了投资,使AD向反方向移动 所以总需求曲线移动的距离会小于最初的财政扩张 这称之为挤出效应 0
挤出效应 AD2 AD3 r2 MS r1 利率 P AD1 200亿美元 Y3 Y2 Y1 MD1 MD2 M Y 0 最初政府支出增加200亿美元使得AD向右移动200亿美元 P1 但国民收入的上升增加了货币需求,提高了利率,这又降低了总需求
税收变动 减税增加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 家庭对收入增加的反应是增加消费,使得总需求曲线AD向右边移动 AD向右移动的距离受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的影响 其他因素: 持久变动&暂时变动 预期的持久性的减税使C大大增加,AD向右移动较大 而暂时变动人们不会增加C或只增加少量C 0
练习3 • 经济处于衰退中,使总需求增加2000亿美元(即AD向右移动2000亿美元)就能使经济走出衰退 • A. 如果MPC = 0.8 ,并且不存在挤出效应,那么国会为使经济走出衰退应该增加多少政府支出G? • B. 如果存在挤出效应,为使经济走出衰退,国会应增加的政府支出G比上述值相比更多还是更少? 28
练习3——参考答案 • 经济处于衰退中,使总需求增加2000亿美元(即AD向右移动2000亿美元)就能使经济走出衰退 • 如果MPC = 0.8 ,并且不存在挤出效应,那么国会为使经济走出衰退应该增加多少政府支出G? 乘数 = 1/(1 – .8) = 5 G要增加400亿美元,才能使总需求曲线向右边移动 5 x 400 = 2000(亿美元)
练习3——参考答案 • 经济处于衰退中,使总需求增加2000亿美元(即AD向右移动2000亿美元)就能使经济走出衰退 • B.如果存在挤出效应,为使经济走出衰退,国会应增加的政府支出G比上述值相比更多还是更少? • 挤出效应降低了政府支出G对总需求的影响 • 为抵消挤出效应的影响,政府支出应当大于400亿美元
财政政策与总供给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财政政策的短期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总需求实现的 但是财政政策同样有可能影响总供给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减税激励工人更加努力工作,增加物品及劳务的供给数量,使AS向右移动 有些经济学家认为财政政策对总供给的影响更大,这部分人被称为“供给学派” 0
财政政策与总供给 政府购买也可能影响到总供给 例如: 政府增加了对公路的支出 更好的路况提高了生产率,这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供应,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这个效应在长期中更加显著:修建新的公路并投入使用需要时间 0
0 运用政策来稳定经济 • 1946年就业法颁布之后,保持经济稳定就成为美国政策中的一个目标 • 经济学家们对政府是否应当利用这些政策工具来稳定经济存在争论
0 支持积极稳定政策论案例 • 凯恩斯:“动物本能”引起了家庭及企业的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的波动,导致总需求改变,产出及就业波动 • 同样,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经济波动,例如 • 国外经济的繁荣与衰退 • 股票市场的繁荣与崩溃 • 如果决策者们什么都不做,那么波动就会破坏经济稳定
0 支持积极稳定政策论案例 • 积极稳定政策的支持者认为政府应当利用政策来减少经济波动: • 当GDP低于其自然产出时,政府应当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来防止衰退的发生 • 当GDP高于其自然产出时,政府应当使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来降低通货膨胀
0 白宫的凯恩斯主义者 1961: 约翰.F.肯尼迪主张减税政策来刺激总需求。其经济顾问小组成员詹姆斯.托宾和罗伯特.索洛都是凯恩斯的追随者。 2001: 乔治.W.布什推动减税来帮助经济从衰退中恢复
0 反对积极稳定政策论 • 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具有相当长的时滞性 : • 企业提前做好投资计划,所以投资I根据利率所做的调整要延后 •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政策变动对产量和就业产生相当大影响至少需要6个月 • 财政政策同样具有时滞性: • 改变政府支出G和税收T需要得到国会的同意
0 反对积极稳定政策论 • 由于政策的时滞性,反对者认为,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更多是扰乱经济 当这些政策影响总需求时,经济状况可能已经改变了 • 反对积极稳定政策者认为政府应当以此来实现长期目标,例如快速的经济增长和低通货膨胀
0 自动稳定器 • 自动稳定器: 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决策者不必采取任何有意的行动就可以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变动
自动稳定器 税制 衰退时期,税收自动减少,这刺激了总需求 政府支出 衰退时期,更多人申请政府援助(福利补贴、失业保障等) 政府在这些项目上的支出自动增加,刺激了总需求 0
总结 决策者们需要考虑他们决策的所有影响,例如 当国会削减税收,同时应考虑到其对总需求和就业的短期影响,对储蓄与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 当美联储降低货币增长速度,不仅要考虑到对通货膨胀的长期影响,也需考虑到其对产出及失业的短期影响 0
总结 • 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的调整使得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平衡 • 利率效应可以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物价水平的上升增加了货币需求,这又提高了利率,减少了投资,使得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减少 42
总结 • 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得利率降低,这刺激了投资并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支出增加或减税——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支出减少或增税——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43
总结 • 当政府改变支出或税收时,对总需求的影响比政府财政的变化要大或者小: • 乘数效应会放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 挤出效应会削减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44
总结 • 经济学家对政府应当如何积极努力运用政策来稳定经济看法并不一致 •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应当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来保证产出与就业的稳定性 •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有相当长的时滞,所以反对积极采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来影响经济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