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32 Views
电子政务第三部分. 主 题. 第七章 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建设 第八章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 第九章 电子政务产业. 第七章 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建设. 主题. 0 引言 1 电子政务与国家信息化 2 电子政务与企业信息化 3 电子政务与行业信息化 4 电子政务与家庭信息化. 0 引言. 1 国家信息化过程中,电子政务处在关键和核心位置;
E N D
主 题 • 第七章 电子政务与信息化建设 • 第八章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 • 第九章 电子政务产业
主题 • 0 引言 • 1 电子政务与国家信息化 • 2 电子政务与企业信息化 • 3 电子政务与行业信息化 • 4 电子政务与家庭信息化
0 引言 • 1 国家信息化过程中,电子政务处在关键和核心位置; •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对62个国家(其中,39个为发展中国家、23个为发达国家)所进行的调查,89%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着手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国家级的重要事项。 2000年3月,日本政府宣布实施电子政府工作,并计划2005年全面进入“办公电子化阶段”;美国2000年完成了建设电子政府的全部立法程序,并将在2005年前后最终进入电子政府时代。
0 引言 • 2 迎接社会信息化挑战,通过发展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电子政务建设,构建电子政府来实现; • 建设\"电子政府\"不仅是世界新一轮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衡量国家及城市竞争力水平的标志之一,更是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龙头。 焦点:世界各国政府都把电子政务作为优先发展战略的重点。在我国虽然电子政务刚刚起步,但在前几年的信息化工作中,政府信息化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
1 电子政务与国家信息化 • 1 国家信息化及其发展对策 • 国家信息化概念: 就是在国家同意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国家实现现代化进程。 • 国家信息化6大要素: • 信息资源 • 信息网络 • 信息技术应用 • 信息产业 •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1 电子政务与国家信息化 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七大进展。 一、信息网络规模居世界一,互联网的普及率显著提高。 2005年上半年,中国的固定、移动电话用户超过7亿,互联网用户超过了1亿,其中宽带用户已经达到3165万户。2004年底,广播电视网络覆盖了全国96.6%的行政村,城市已经完全覆盖了。 二、信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可基本满足中国信息化的发展需要。 2004年中国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完成9500亿,占国内生产总值7.5%,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整体迈上了一个新的水平,像摩托罗拉、西门子、思科、微软等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IT产业中有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内的华为、大唐、联想等一批骨干企业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 三、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 农业信息化稳步推进,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覆盖了全国78%个地市、77%的县和47%的乡镇,信息网络超过6300多个。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成效显著,各电力公司主要的岗位使用计算机的比例已经接近百分之百,主要业务的网络化水平达到90%。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银行业的发展,成为金融业加快改革创新的支撑和保证。2004年全国铁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实现了智能化,计算机联网的售票网点占总数的90%以上。
1 电子政务与国家信息化 四、电子政务稳步展开,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的有效手段。 今年10月1日中国政府的网站正式开通,商务部的网站日点击率超过500万,上海、北京、天津等很多城市的网上办事和服务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广东的很多城市为民服务的系统在网上越来越多。在打击犯罪、维护治安、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2004年全国公安机关通过网上追、抓逃犯达到17.8万人。 五、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 2004年底,全国域名总数达到185.2万个,比上一年增长56%;在线数据库30.6万个,比上年增长80%;中文网页的总数达到6.5亿个,增长了1.08%。 六、信息安全得到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障逐步加强,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系统在不断提高,互联网的信息内容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初步建立。 七、信息化发展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法制建设标准化培训以及人才培养工作都取得了实际进展,电子签名法已经颁布实施,电信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现在正在按立法的程序进行。
1 电子政务与国家信息化 • 2 电子政务与国家信息化的关系 • 电子政务建设是推动国家信息化的切入点; • “以电子政务带动信息化”
2 电子政务与企业信息化 • 1 企业信息化的定义与发展背景 • 定义: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整个运作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 背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背景下,快速应对国际市场竞争、保持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2 电子政务与企业信息化 • 2 电子政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 企业信息化和电子政务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3 电子政务与行业信息化 • 1 行业信息化 • 定义:行业信息化是指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上,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流程规范,实现某一行业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电子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扩展和延伸。
3 电子政务与行业信息化 • 2 电子政务与行业信息化的关系 • 电子政务是行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开展行业信息化有利于电子政务行业监管的实施;
4 电子政务与家庭信息化 • 1 家庭信息化与家庭上网工程
4 电子政务与家庭信息化 • 2 电子政务与家庭信息化的关系
主题 • 0 引言 • 1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 2 政务流程再造与商务流程再造 • 3 企业资源规划与政府资源规划 • 4 客户关系管理与政府关系管理 • 5 企业供应链管理与政府供应链管理 • 6 企业信息门户与政府信息门户
0 引言 • 电子政务是电子商务核心机制在政务上的应用和对传统政务的改造。 • 电子政务要和电子商务有机接轨;
1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 1 电子商务是什么? • 2 电子商务的组成部分
1 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 3 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关系 • 电子商务是电子政务的原动力之一; • 电子帐务与电子商务的支撑体系是“同构”的; • 企业与政府共同的分层组织结构;
2 政务流程再造与商务流程再造 • 1 商务流程再造 •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 • 2 政务流程再造 • government process reengineering GPR • 政府政务流程再造是在政治环境下,对政务流程进行挑剔的审视、再思考和再设计,从而获得从顾客和利益相关者角度看政务作业完成上的显著提高。它是一种方法,过程管理是其核心,强调为了最佳作业效果持续改善或重新设计或彻底再造流程。
2 政务流程再造与商务流程再造 • 政务流程再造的基本思想(1)以“顾客”为出发点:全体公务员建立以顾客而不是“上司”为服务中心的原则。每个人的工作质量由他的“顾客”做出评价,而不是“领导”。政府再造,最重要的在于要塑造一个具有公共服务精神的政府,政府要给予民众更多的选择并聆听其意见,促进公共服务机关间的关系,逐步消除公营部门的独占和垄断;推动公营事业单位私有化;利用市场机制来解决问题。(现实情况是,再牛B的再有价值观的新兴人类,进入公务员队伍必将磨练2年,磨得你一点皮都没有,别说棱角了,适应恶劣权钱环境。其实政府就是这样)(2)以“流程”为中心,而不以一个专业职能部门为中心进行,注重整体流程最优的系统思想。一个流程是一系列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完成的,体现于为顾客创造有益的服务。对“流程”运行不利的障碍将被铲除,破碎的流程将被整合,职能部门的意义将被减弱,多余的部门及重叠的“流程”和活动将被合并。(各个部门都是奋斗摸爬滚打几多年才起来的,平级单位怎能论高下?没有专门的高端职能部门一手抓怎能把大家串起来。)(3)节约成本,提高效能。消除不必要的支付,裁撤不必要的机关,创建一个“企业型的政府”(Entrepreneurial Government)。企业型政府是那种非官僚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富于活力与生气的、以人民需求(或称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的政府。政府必须在市场导向的观念下,引进竞争的刺激力量,使政府更具活力。政府应该更好地起到导航作用,鼓励社区主义和公民参与,中国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引入公共服务的市场竞争机制。
3 企业资源规划和政府资源规划 • 1 企业资源规划 •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 2 政府资源规划
4 客户关系管理与政府关系管理 • 1 客户关系管理 • 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 2 政府关系管理 • GRM
5 企业供应链管理与政府供应链管理 • 1 企业供应链管理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ESCM • 2 政府供应链管理 • GSCM
6 企业信息门户和政府信息门户 • 1 企业信息门户 •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 EIP • 2 政府信息门户建设意义 • 3 政府信息门户建设进展 • 4 政府信息门户建设方法
主题 • 0 引言 • 1 电子政务产业模式 • 2 电子政务市场分析 • 3 电子政务软件产业 • 4 电子政务硬件产业 • 5电子政务服务产业
0 引言 • 1 企业信息门户 •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 EIP • 2 政府信息门户建设意义 • 3 政府信息门户建设进展 • 4 政府信息门户建设方法
问与答 • 谢谢!